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散文】忆奶奶二三事

精品 【菊韵散文】忆奶奶二三事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49发表时间:2013-04-14 19:58:11


   奶奶去世已经35年。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她老人家慈祥清癯的面容。
   奶奶与毛泽东同庚,生于1893年。应该说,奶奶出身大家闺秀,裹着小脚,走路颤颤巍巍,前走后错,一阵风就能吹倒的样子。妹妹一出生,我就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了,一直到16岁,基本没有离开奶奶的身边。
   奶奶是典型的小脚。奶奶说,她是同村闺女群中,脚最小的。她的母亲曾引以为豪。她母亲的自豪,却是奶奶的痛苦。奶奶洗脚时,我看过,两脚的脚趾内卷,严重的畸形,已没有脚的样子,只是一个粽子状。真不知道当年奶奶是怎么忍受如此痛苦的非人折磨的。我咧着嘴问:疼吗?奶奶说:还有不疼的?疼得几天睡不着觉,光哭,趁母亲不在,就偷偷解开,母亲发现就吓唬,然后严防死守,过了那个疼劲,就不疼了,后来慢慢就练习走路,再后来就走习惯了。那时候,出嫁的时候,婆家就先看脚大小,嗨!还是现在社会好。你大娘就赶上了,她的脚就是解放脚,裹了没几天,还没有成型就解开了,多好,走路多轻快。
   奶奶经常讲起嫁到我家的情形。奶奶说,我家是个大家族,爷爷辈就有弟兄6个,我爷爷行三,老太爷活着,一家在一起吃饭干活,不许分家,也算是一个大家族,其热闹程度,可想而知。奶奶说,一大家二三十口,在一个锅里吃饭,且还在一个大房子一起吃。人多无好饭,猪多无好食,是上了讲的(本地俗语)。这么大家庭,还能有好饭食?一次,有人小声说,小米粥里有小蛆(米虫)。不想老太爷耳朵很好使,老太爷把脸一沉说:小蛆?哪来的小蛆?用筷子夹了咸菜,与小米粥搅合一起,呼噜呼噜就吃下去一碗。其他人哪敢说什么?一声不吭,呼噜呼噜吃饭,再也没人说话。奶奶说,老太爷规矩大,6个儿子,都不敢对着老太爷撩蹶子。老太爷一死,弟兄们就闹分家,这一分家,各过各的,有会过的,有不会过的,轰轰烈烈的一个大家族,就算衰落了。我心想,也幸好衰落得早,否则,土改时不划为地主,也划为富农,那这个家就惨了。我上学填表,成分一栏,就填的是上中农,据说,土改的时候,家里还有几亩地。那时候不懂成分是什么玩意儿,到四清文革期间,才知道,成分救了我们家。
   奶奶说,我爷爷读过书,中过晚清秀才,账码可清楚了。家里收棉花过秤,老太爷就让爷爷负责记账。爷爷不用笔记,一称完,爷爷就把汇总数报出来了,与算盘打的一点不差。奶奶说那是“暖数”,就是心算很快。但读书,把脑筋累坏了,再加上分家,弟兄之间勾心斗角,爷爷老实,被其他弟兄欺负,憋闷在心,爷爷精神崩溃了,落下精神不正常的毛病。爷爷活着的时候,我就很少见他说话。奶奶讲起这些往事,特别是讲弟兄之间的的事情,显得有些激动。我记忆中,爷爷整天闷声不语,对我很好,没事了就领着我去玩。秋天的一个雨天,我想吃枣子。奶奶让爷爷去树上摘。院子里有两棵枣树,一棵笨枣树,青枣不好吃,但可以晒出肉来;一棵唤作“嘛枣”(现在猜想,所谓的“嘛枣”,可能就是冬枣),结的枣子特别甜,特别脆,肉特别细腻。但有一点,不能晒,晒干只有一层皮,没肉。爷爷带上破草帽,手拿木棍,走到“嘛枣”树旁,用力把棍子甩到树高处,几个枣子掉下来。爷爷弯腰捡起,回到屋里给我。再一个有印象的是,上小学的时候,我把爷爷的古书,拿到学校当作业本。古书是双面的。割开就可以写字。后来爷爷不知怎么发现了,就到学校找我,把书要回去。也没有看他读过书,也不知道那书是什么内容。爷爷去世,这些书就可惜地随葬了。
   奶奶育有二子一女,次子就是我父亲。家境不好,大伯在外谋生,我父亲给人家抗长工。家里的几亩地,爷爷意识清楚的时候,还能干活,要是糊涂了,什么也干不了。地里的活,只好由奶奶一人支应。没有大牲口,也缺少农具,奶奶抱着我姑姑,去求“三班里”(本村一家地主)帮忙,人家还不错,就派人耕耩,剩下的活只能自己干。除草,定苗,浇水,奶奶迈着小脚,艰难的做生活。伏天,正是农民除草的时候,除下的草可以晒死。奶奶抱着姑姑到地里,把姑姑放在井台的树下,自己去干活。姑姑热,就哭喊,哭得声嘶力竭,嗓子都哭哑了。从那以后,姑姑生了病(我想应该是中暑),没有及时医治,就夭折了。奶奶当时肯定痛不欲生,但眼泪恐怕早就流干了。在给我讲述的时候,奶奶显得很平静,没有带任何感情色彩说这件事,表情似乎僵化了。而我年纪小,听了也就听了,也不知道伤感,好像就不该有这个姑姑一样。但奶奶不管我的表情,依旧在想起来时,再给我讲一遍。记得村东有我家的自留地,夏天,奶奶领着我去摘菜,那时我才四五岁,光着腚屁颠屁颠地跟着奶奶,一听“劁猪喽......”,就会吓得藏在奶奶衣服下。奶奶穿着大褂子,可以为我挡住头。自留地就几分地,种了茄子葫芦豆角之类,摘一篮菜,我会帮着提着篮子回家。
   虽然划为上中农,但家里生活却不能与上中农划等号。可能在我出生之前,家里条件还好一些,打我记事,家里的粮食就成了大问题。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上中农好像还被排除加入高级社,家里粮食不够吃。入冬后更加紧张。奶奶拉着我去要饭,还拿了一根打狗棍。我不清楚为什么要饭,但觉得能去看看外面的世面,很是兴奋。但不幸的是,还没走出村口,就被大队长拦住了。后来如何,就记不清了。肯定加入了高级社,也解决了基本口粮,不然,我的下场就难以预料,也许可能流落街头,乞讨四方,也许可能早已灰飞烟灭了。
   食物匮乏,不影响儿我们弟兄们的口福。奶奶总是让我们的每一天有惊喜。为能让我们多吃,奶奶把辣椒切成段,在油里炸得焦黄,撒上盐,叫做“秦椒猴”,就饼子下饭。秋天,我们从地里捉回驴驹儿,用草穗穿成一串,拿回家。奶奶将驴驹儿的头揪下来,用盐腌上,三两天入盐味,在油锅里炸成焦黄色,我们等在锅子旁,眼巴巴瞅着,不住舔着嘴唇,狼多肉少,都能尝到几个。驴驹儿籽那个香啊,至今难忘。还吃过麻雀、知了猴等能入口的东西。1963年,这里发大水,水退后,凡是水坑就有鱼。我和哥哥抬着水桶,去捉鱼,捉回一桶。大的,炖,小的,裹上面,油炸。吃个不亦乐乎。也是这一年,我去水濠打扑通,差点淹死,被救回后,奶奶把我的鞋子放到门墩上,在炕上搂着我,嘴里念念有词,煞是虔诚,可能是为我招魂。
   1965年爷爷去世后,奶奶明显老了,白头发多起来。特别牙口就不好了,不能吃粘的,不能吃硬的,酸的甜的更不能碰。我记忆中,奶奶总是砂锅熬白菜,将饼子掰碎,放在砂锅咕嘟一下再吃。奶奶说,饼子好咽。蒸的馒头、包子很少吃了,嫌在嘴里嚼着如胶,咽不下去。有时候,想吃“炉香”(炒花生米),就用擀杖压碎,扫到手心,扣到口中。虽然没有了咀嚼的感受,但也算品尝了花生的味道,奶奶很是满足。
   记忆中的奶奶,好像很少看医生,也很少吃药。那时家穷,没钱看病也是一个原因。奶奶感冒发烧,就用发汗散,一种白色发苦的粉末,很便宜,才几分钱,粉末倒进口中,用水冲下,盖上棉被发汗,出透就会好。后来对于我的感冒发烧,也是如法炮制。我对那白粉末很恐惧,太苦咽不下,糊在嗓子上,水也冲不下,直至喝饱水。奶奶对咳嗽的治疗,更简单,夏天饮刚从井里打出来的凉水;冬天就吃冰块(本地叫“冰凌核”)。奶奶夜里咳嗽厉害,我就会到院子水缸里捞冰块,放到炕头碗里,奶奶伸手可及。每当喉咙发痒,欲咳未咳时,就去一小块,在口中含着,咳嗽立止。想起来,不由令人感叹:人是多么耐实的动物啊。
   我跟着奶奶始终住在偏房里,东屋,西屋,翻盖的时候还住过草棚。每当雨天就会漏,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外面不下,屋里还在滴答。凡漏雨的时候,只要能接的东西,盆,桶,碗.....都用上了。睡觉有音乐伴奏,叮叮咚咚不绝于耳。奶奶从没有埋怨过,心态平和面对苦日子。奶奶的辫子,由粗变细,由黑变白。奶奶梳辫子,因胳膊不舒服,我曾经为她老人家编辫子。开始不会,慢慢就会编了。编好后,奶奶盘在脑后成纂,用簪子簪起来。儿时,我无师自通地画着玩。奶奶似乎有预感,早早让我画下枕头顶(枕头两侧),一边是狗追兔,一边是鹤望月,自己缝好。这是为她老人家为百年后准备的枕头。
   文革时,高音喇叭就在我家前面的大队里,每天天不亮,广播就开始了。一天奶奶问:雷彪是谁?我很奇怪:雷彪?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呀?奶奶说:大喇叭里天天说,毛主席雷彪......我恍然大悟:奶奶,是林彪,不是雷彪。林彪是毛主席的接班人。以后千万不要再说雷彪了。可奶奶不管那些,对着我开口还是雷彪。好在她老人家也不大出门,在家说说也无妨,就任她去了。
   我当兵时,奶奶近80了。奶奶最疼我,最亲我,肯定不愿意让我走。但奶奶没有阻拦我。我让喜悦冲昏了头,肯定不会顾及奶奶的心情和感受。当入伍通知书拿到手,我还高兴地对着奶奶炫耀。走那天,奶奶在门口送我,我甚至没有与奶奶说一句话。在部队,我写家信的时候,提及奶奶,总在信后赘一句:“问候奶奶”,或者“奶奶好吗”。有一次,我去附近县城玩,看到卖毡鞋的,有一双小脚毡鞋,我毫不犹豫买下来,邮寄回家。大哥回信说:“奶奶穿了很高兴,说他怎么知道我的腿疼脚疼?”原来,奶奶去大街时,被惊马踢伤了,大哥背着奶奶看医生,但没有在信上说。我买毡鞋,好像是冥冥中有什么提醒我,巧巧的让奶奶过一个舒适的冬天。第一次探家,我塞给奶奶5块钱还有10斤全国粮票,让奶奶买点心吃。奶奶不要,说我吃不动了,拿着也没用。我执意让奶奶留着,我看到奶奶心里很激动,她一定觉得我还算孝顺的孩子。奶奶去世的时候,家里拍了电报,但那会部队离不开,就拍电报说不能回去,又写了一封信让哥哥烧在奶奶坟上,请求奶奶原谅。直到后来,我探亲回家,父亲才告诉我,奶奶临终时,就是不肯闭眼。父亲知道,奶奶是在等我。接到电报,父亲在奶奶耳边说:他回不来了。奶奶这才闭上了眼。我听了心里一酸,眼泪忍不住流出来。
   奶奶离开已经35年了。奶奶的音容笑貌毅然清晰如奶奶活着一样。

共 39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感人的叙事散文,奶奶是千万个任劳任怨,勤劳持家的中国农村老人中的一个,世纪老人,见证了中国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自己家族的兴亡,以及解放后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以一个家庭为主线,融入了社会变革的大背景。奶奶的形象栩栩如生,三寸金莲,抱着姑姑到地里干活,拉着我去要饭,治疗感冒,咳嗽等等,这些事通过极其质朴的语言道来,却十分可信感人。这样一篇纪念文章寄托了作者对奶奶深厚的情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一位普通老人的伟大。赞!【小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15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芹        2013-04-14 19:59:36
  可敬的老人!拜读学习!
一个游离在枯燥与浪漫之间的行者
回复1 楼        文友:刘春        2013-04-15 16:00:49
  谢谢小芹,问候。
2 楼        文友:天空微笑        2013-04-15 14:34:02
  读到这样深情的文字,我也很想念外婆了!欣赏佳作,问好刘老师,遥祝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刘春        2013-04-15 16:04:10
  感谢天空微笑,握手。
3 楼        文友:刘春        2013-04-15 16:03:54
  感谢小芹的精彩点评。说实话,自己的感情还不能很好的写出来。但自己的文字水平就这些,只好这样了。那一代的老人,大概都是这样子,任劳任怨,也根本没有怨。这也许就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吧?
老兵
4 楼        文友:天空微笑        2013-04-16 13:59:48
   恭喜精品,期待更多精彩!祝您写作愉快---
5 楼        文友:天空微笑        2013-04-16 15:00:08
  【刘】家处处墨花香,
   【春】意撩人弄笔狂。
   【您】赋诗篇情似火,
   【好】词好句暖心房。
   ——微笑——
回复5 楼        文友:刘春        2013-04-17 17:54:08
  天天来此菊韵香
   空隔两处心联想
   微风和煦抚面来
   笑问朋友来二两?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