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散文】纪念老舍先生的第一碑

编辑推荐 【天涯散文】纪念老舍先生的第一碑


作者:张驼 布衣,18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37发表时间:2013-04-15 15:03:18


   1966年8月24日,老舍先生在太平湖含愤辞世。第二年的这一天,在太平湖畔赫然出现一块纪念老舍先生辞世1周年的石碑,立碑人的名字刻在石碑的左下角——许林邨敬立。这块石碑,后来被史学界称为纪念老舍先生的第一碑。许林邨先生生于1903年,号泼墨老人,祖籍河南灵宝沙坡村,是明代吏部尚书许进的后裔。许先生的祖父许叶芬,光绪十五年会元,二甲十名进士,授翰林院学士,从此定居北京,外官至江苏省镇江知府;父亲许佑平,也曾在清末的吏部做官。许家父子都是当时北京城的书画名家。受家学熏陶,许先生自幼就对中国书画见多识广,奠定了他爱好书画的基础,后来拜衡为公、胡佩衡、徐纯银、汤定之等名家为师学习山水,又师从张伯英、陆和久等大家研习书法。许先生擅长青绿山水和魏碑书法,精于篆刻和制砚,由他制作的“松竹梅岁寒三友”端砚,曾作为国礼赠送朝鲜的金日成主席。
   解放初期,在京的不少书画家因没有适当的工作单位,生活和创作受到很大影响。当时,担任北京市文联领导的老舍先生,将此情况向周恩来总理反映后,周总理决定成立书画院等艺术机构,许先生由此进入北京国画社工作。此后他不仅有了良好的创作环境,而且还收徒授艺,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国画家王成喜等书画大师,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后来,调入北京市文史馆任馆员。许先生不仅传统书画功底深厚,造诣非凡,成就着著,更可贵的是在他那清瘦的躯体里,饱含着一颗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浩然正气,令人崇敬备至。许先生住在北京新街口北大街的板桥二条胡同里,地处积水潭西岸。50多年前,许先生在他的小院门扇上,题刻了一幅对联:“卜居积水,世守研田”。距许家不远处,有一片湖泊,称为太平湖。这太平湖,因老舍先生在“文革”中含愤殉难而闻名。闻知老舍先生投湖辞世后,许先生总想为纪念他所无比敬仰的老舍先生做些事情,最后决定用自己的书法和篆刻特长,为老舍先生刻一块纪念碑。他特选了一块长约3尺、宽约1尺的山峰状的汉白玉,取“重于泰山”之寓意。从1967年初开始,就着手刻制这块石碑,一到半夜,趁家人在外间熟睡后,他把书房的门帘一放,就着昏黄的灯光开始忙活了。就这样,许先生终于在老舍先生逝世1周年之际,把这纪念碑刻成了。碑身题镌“老舍先生辞世处”,上款刻“人民艺术家”,下款刻“六七年周年纪念许林邨敬立”。谁都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一经发现,不是抄家,就是乱棍打死。而他以文弱书生之躯竟有如此壮举,这就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
   1967年8月24日凌晨,天空一片漆黑,许先生与同样敬重老舍先生的画友吴幻荪,用一辆竹制童车载着石碑一口气儿来到老舍先生投湖的岸边,迅速拨开杂草,将碑立了起来。两人站在碑前,不觉间,泪水夺眶而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许先生,终于和这位文坛巨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重逢”了。1971年,太平湖的东西湖相继被填平,立于西湖边的这个纪念碑,也被深深地埋入地下。
   说起这块纪念碑后来被世人所知,完全是事出意外。当时,有一位金石爱好者叫白鹤群,也居住在积水潭一带。立碑不久,白鹤群在西湖湖坡的草丛中发现了这块造型奇特的石碑,出于喜爱更出于对老舍的崇敬,他印制拓片留做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老舍先生得以平反,白先生撰文连同拓片在杂志上发表出来,“老舍先生第一碑”的秘密,才终于被揭开了。1986年,恰逢老舍先生诞辰85周年,北京市政府在京举办老舍先生生平展,根据白鹤群的拓片复制的纪念碑和老舍先生的著作一同展出。一时,观众莫不为许林邨先生的大义之举,抚膺赞许。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得知此事后,即派长子舒乙先生看望了许林邨,赠以“大智大勇,无所畏惧;小巷小民,金石为开”的题词。
   许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居家简朴,为学不倦,不以名傲,不以艺骄,可称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终日潜心读书习字作画。他精于山水,擅写魏碑,刻印、琢砚、雕紫砂壶都是他的绝活,著有《唐宋诗词书法赏析》等著作,对鉴定古字画也有很深的造诣。正如当年书法名家张伯英先生为他书写的对联所云:“识渊鱼之所乐,驾天马以同游。”2005年10月31日,许林邨先生不知不觉地走完了他92年的生命历程,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当代众多书画大家和文化名流,怀着敬仰的心情为他送行。舒乙先生致祭,并对在场的人们说:“我们全家都很感激许老。”如今,积水潭湖边的那那座小院宁静如昔,那株老枣树依然守候在院角,北厢房的窗上依然斜映着竹叶婆娑的剪影,而它的主人却已悄然远行了。由他题刻在门上的那八个奇绝的隶书大字,随着岁月的磨砺更显出古朴劲道的魅力,已成了板桥二条胡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许先生的魂灵,也许已归至他生前魂牵梦的故土上。这里是他的根,他无法忘记。是灵山给他以超然的灵气、是宝地给他以无畏的正气。浸润在这块土地上先祖们,定是在招他归来、归来……
  
   ——于2012·8·30·追记灵宝籍已故大书画家许林邨先生而作
  

共 20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许林邨先生生于1903年,号泼墨老人,祖籍河南灵宝沙坡村,是明代吏部尚书许进的后裔。许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居家简朴,为学不倦,不以名傲,不以艺骄,可称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终日潜心读书习字作画。他精于山水,擅写魏碑,刻印、琢砚、雕紫砂壶都是他的绝活,著有《唐宋诗词书法赏析》等著作,对鉴定古字画也有很深的造诣。距许家不远处,有一片湖泊,称为太平湖。这太平湖,因老舍先生在“文革”中含愤殉难而闻名。闻知老舍先生投湖辞世后,许先生总想为纪念他所无比敬仰的老舍先生做些事情,最后决定用自己的书法和篆刻特长,为老舍先生刻一块纪念碑。他特选了一块长约3尺、宽约1尺的山峰状的汉白玉。从1967年初开始,就着手刻制这块石碑,一到半夜,趁家人在外间熟睡后,他把书房的门帘一放,就着昏黄的灯光开始忙活了。就这样,许先生终于在老舍先生逝世1周年之际,把这纪念碑刻成了。碑身题镌“老舍先生辞世处”,上款刻“人民艺术家”,下款刻“六七年周年纪念许林邨敬立”。1967年8月24日凌晨,许先生与同样敬重老舍先生的画友吴幻荪,用一辆竹制童车载着石碑一口气儿来到老舍先生投湖的岸边,迅速拨开杂草,将碑立了起来。1971年,太平湖的东西湖相继被填平,立于西湖边的这个纪念碑,也被深深地埋入地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老舍先生得以平反,白先生撰文连同拓片在杂志上发表出来,“老舍先生第一碑”的秘密,才终于被揭开了。1986年,恰逢老舍先生诞辰85周年,北京市政府在京举办老舍先生生平展,根据白鹤群的拓片复制的纪念碑和老舍先生的著作一同展出。2005年10月31日,许林邨先生不知不觉地走完了他92年的生命历程,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许先生的魂灵,也许已归至他生前魂牵梦的故土上。读罢这篇文章,我们不由得为这样一个品德高尚、值得我们敬重和怀念的许林邨先生,深深地敬上三鞠躬!推荐赏阅!【编辑:一盏茶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3-04-15 21:59:10
  读罢这篇文章,我们不由得为这样一个品德高尚、值得我们敬重和怀念的许林邨先生,深深地敬上三鞠躬!感谢赐稿,问好老师!
2 楼        文友:潮仙        2013-04-16 09:28:29
  许先生的魂灵,也许已归至他生前魂牵梦的故土上。这里是他的根,他无法忘记。是灵山给他以超然的灵气、是宝地给他以无畏的正气。浸润在这块土地上先祖们,定是在招他归来、归来。让我们向值得敬重和怀念的许林邨先生,致敬!问好张驼!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