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阔天空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碧海散文】司马迁祠感怀

精品 【碧海散文】司马迁祠感怀 ——游司马迁祠随笔


作者:西郊 秀才,2332.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88发表时间:2013-04-19 10:13:54

长达七百多公里的晋陕大峡谷重岩叠嶂,迫使桀骜不驯的滔滔黄河躬起了身背。
   被迫掉头南行的黄河狂燥暴怒,东突西撞,奔腾咆哮,终以雷霆万钧之势,冲破了耸立在晋陕交界处龙门山的阻滞,从壁立千仞,宽不足百米的的龙口石峡磅礴而出,一泻千里。
   重获自由的黄河,已被黄土高原上大大小小的地表径流从千沟万壑里携来的亿吨泥沙染得通体浑黄。当她拖着疲惫而沉重的躯体在龙口下游宽敞的河床上徜徉时,显得懒洋洋的,似乎温柔了许多。
   黄河就这样波澜不惊地向南流淌了三四十公里,来到了一条名叫芝川的川口处。
   芝川卧于黄河西岸,芝水伏于其中。一座长达三公里多的高速公路大桥凌空飞架在芝川两侧的黄土塬上,车辆穿梭其上,疾驶如飞,昭示着生活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已步入了二十一世纪现代化时代。
   芝水一侧的梁山塬,土层很厚,塬顶平坦。站在黄河滩上远远看过去,整座梁山就像摆放在黄河岸边的一部陈旧发黄的厚大史书。这样的史书,只有大自然才能书写,也只有黄河才能翻读。
   两千一百多年前,就在梁山这部巨大的史书中,曾诞生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位伟大史学家,他就是汉太史司马迁。
   司马迁自幼天资聪颖,力学不倦。成人后的他博古通今,秉承父志,立志著史。后在人生逆境下,含垢忍辱,以自己学究天人的渊博学识和拔类超群的文学修养,在竹简上撰写了五十二万多字的《史记》,不但为混沌的古中国三千年的人文社会历史理清了主枝侧蔓;也对后世的小说、传记文学、戏剧脚本、散文等文学体裁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史记》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妙的文学艺术手法,力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为华夏历史第一部令人信服的纪传体通史。被后人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们为了纪念司马迁这位伟大的史学家,在他的家乡这座史书般的梁山塬韩奕坡上,兴建了一座祠庙,这就是汉太史司马迁祠。
   千百年来,司马迁祠静静坐卧在韩奕坡上,依山傍水,山水皆阳,静谧安详,古朴端庄。
   秋末的一天下午,秋雨初停,河风乍起,云蔽斜阳。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着芝水滩上湿软的沙土,向着司马祠缓缓走去。
   风萧萧,水瑟瑟,面前的梁山芝水虽不是高山大河,我却觉得步履有些沉重。
   沿着芝水向上走,似乎步入了时光隧道。清冷的秋风佛面而过,仿佛让你面对源远流长的华夏历史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
   我心中隐隐感到:那位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官卑气盛,饱经沧桑的司马老人,似乎就在面前这静寂的梁山某处默默地伫立着。司马老人正沐浴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时代的烽火狼烟里,俯视着大川里静静流淌着的黄河,专心致志地在给生生不息的后人们讲述着华夏大地上曾发生过的历史风云,如秋风长吟,娓娓不怠。
   深秋时节的芝水并不大,宽约十数步,却是通向黄河的一条史脉。植被茂盛的塬坡并不险,高差不足百米,却如同一枚民族辉煌史诗的绿色书签。
   芝秀古桥,久经风雨,蚀迹斑驳。桥下芝水微漾,从容不迫。缓缓微漾的芝水并不急于的奔向黄河,似乎也在聆听着塬坡上司马老人在讲述的古老往事。
   过桥走上司马坡,坡并不很陡。约三百米长由巨石铺砌的战国旧道,凹凸不平,古辙深嵌,使你不由得想到了司马迁的坎坷人生,令人浮想联翩,心生感叹。
   塬坡不是很高,九十九级台阶之上却是最尊之处。踏着九十九级神道往上走,你会感到一种神圣的“高山仰止”。这种只有封建帝王才能享受的“九九”极数,却被人们用来对一位官卑言微的汉太史司马迁的尊崇。
   司马祠不是很宏伟,却在河之北、山之南的“河山之阳”风水佳处。大殿两旁古木森森,石文碑刻,肃穆庄重,很多游客以及文人墨客慕名前来瞻仰缅怀。
   大殿里,司马迁塑像侧目而立,目光炯炯,须髯若神。望着司马迁塑像,我心中不只是敬仰,敬仰里更感受着华夏历史的厚重和辉煌。
   大殿之后便是司马迁衣冠冢,“尚余古柏风霜苦,空对长河日月深”,古柏断砖,老树虬枝。一位汉族史学家被葬入蒙古族敖包样式的坟墓里,历经游牧民族建立的金、元、清等政权的多次修缮保护,印证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对他的尊重和敬仰,使前来瞻仰凭吊之人在此无不肃然起敬。
   我的目光再从司马迁的墓冢转过来向西南方看过去,河川历历,暮色苍茫。我看不到远在二百多公里外的,早已湮灭在西安古城旁黄尘厚土中的汉城宫阙,也看不到那位令他宠辱加身的汉武大帝在咸阳五陵塬上的茂陵陵寝。
   身旁这座简陋普通的司马迁墓冢,与当时用全国三分之一税赋兴建的汉武帝茂陵的规模自然无法相比。一位是臣,一位是君;一位包羞忍耻,一位“冠于百王”;一位是史界太祖,文学泰斗,一位是“威强睿德曰武”。
   汉武帝带着雄才大略,带着晚年的反省在那边豪华奢侈的茂陵里长眠安息。司马迁则带着满腹经纶,带着完成父愿的《史记》,在家乡黄土高坡上的这座孤坟中入土为安。
   再沿着磨盘路蜿蜒而上,我登上了梁山之巅。
   望着悠然南下银光闪亮的黄河,透过河身上蒸腾而起的蔼蔼雾气,我似乎又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大汉民族昂然崛起,威震八方的汉武时代。
   司马迁和汉武帝虽不是同年生,却疑为同年逝。这两位在华夏历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令我对他们的杰出作为在感慨万分之时,又在心中泛起了难以言表的五味杂陈。
   汉武帝承袭“文景之治”之盛,文治武功,大展雄才,力推新政,开疆扩土,建立了华夏第一个具有现代含义的“帝国”,正如他自己表述:“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然而,国家的强盛,外族的臣服令汉武帝逐渐刚愎自用,独断专行,黩武穷兵。特别是在他晚年期间的杀戮过度,引得怨声载道。先经“巫蛊之祸”而丧子,后有“大舅哥”庸将李广利的不忠和变节,最终使远征匈奴的大军全军覆没,这才令他痛然醒悟,诚颁“轮台罪己诏”而悔过,息兵养民。
   不管这部“轮台罪己诏”反省的深刻不深刻,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封建皇帝,但这一切对司马迁来说,已为时已晚。因为早在这10年前,禀性刚直的司马迁为国而计,为并无深交的,且战败于浚稽山而投降匈奴的名将李陵说情喊冤,并隐喻失败的主要责任在于按兵不援的李广利。从而触犯龙颜,被盛怒之下的汉武帝打入大牢,后又恩准赐予腐(宫)刑,断了男人命根。
   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乃是奇耻大辱,污及先祖。
   司马迁自诉:“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戳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所言切切,痛人肺腑。
   “李陵事件”真相大白后,汉武帝意识到让司马迁担当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便特赦了他,并委任司马迁做中书令,令他续写史书,却不给他平冤昭雪。
   然而,“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的司马迁,认准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信条,虽体辱先祖却忍辱苟活,出狱后以顽强的毅力续完《史记》,为后人留下一部光照千秋的灿灿史书。
   汉武帝为后人创建了一个中华民族崛起振兴的庞大基地,真正让我们民族雄踞东方,傲视天下。司马迁则为后人留下一部凝着血汗的《史记》,让人们在回顾过去历史的过程中,看看有多少经验教训可以汲取。
   历史有时很奇怪,在人生旅途的逆境里,在“意有所郁结”的窘境时,那些不屈伟人往往能痛定思索而“发愤著书”,铸就辉煌巨著。
   精通历史的司马迁,续写《史记》时就曾以众多类似自己处境的历史典故激励鞭策自己。他曾挥笔急书:“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名垂千秋的《史记》,凝聚的不单是司马迁的大家才华,屈辱血泪,更凝聚着一位伟人的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
   一部《史记》,乃鸿篇巨制,上面隐去了司马迁自己的悲愤屈辱,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壮丽画卷。
   我翻不动这部黄土地上的厚重史书,《史记》中的大多数史实,我以前只是从其它渠道得来。前些日子赋闲敬阅《史记》,在为我们民族的文明进程感到自豪的同时,却另有一种困惑,这就是:我们的历史,是由芸芸劳苦大众来创造?还是由当朝显赫之人来把握?
   带着这种困惑,我从九十九级之上的尊贵之地一步一步走下来,又回到了弥漫着人间烟火的黄河滩,我默默地祈问着黄河。
   伟岸的高山,嵯峨的绝壁,能使奔腾咆哮的黄河“九曲回肠”,但岂能挡住其奔向大海的信念。封建的体制,王权的威严,能使一个人,一个民族荣辱兼并,但绝不能阻止一个伟大民族走向昌盛的步履。
   大河奔流的征途可以千曲百折,但她走向辉煌的意志却是百折不挠。高山如体制,峭壁如王权,它们虽然能暂时左右历史的波涛,甚至推波助澜,但绝不能阻止大河的意志,东海的日出。
   望着眼前娴静温柔,波澜不惊的黄河,她在晋陕大峡谷里的怒吼咆哮,已成为过去的回声。我们中华民族,也已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幽深峡谷里,行进了一段相当漫长的旅程。
   黄河在前面那段漫长曲折的行程中,有过在壶口瀑布那里起伏跌宕时雄狮般的怒吼,也有过在乾坤湾那里百般无奈般地曲折迂回,但是,黄河奔向滔滔大海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同样,我们民族立志走向辉煌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停歇过。
   司马迁的一部《史记》,为我们系统地叙述了汉武帝以前的三千多年的民族历史。如今,我们正走在《史记》之后的第二个三千年的民族历史的后段。历史如涛,汹涌澎湃,就如面前这滔滔黄河,定会一如既往地向着浩瀚无垠的大洋奔腾而去……
   长吟的秋风中,携来了低沉的河水涛声,似乎在替那位早已作古的司马老人,继续向人们倾述着发黄的历史典故和静静流逝的沧桑岁月……
   斯人已去。司马迁的尊卑荣辱,汉武帝的文才武略,都已随着历史的烟云散去而尘埃落定,并深驻于黄土高原这本厚大的史书之中。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则犹如眼前这义无反顾的黄河之水一样,不会滞留,会一直滔滔前行,无论是涛声如雷,还是水声如琴。
   身旁的这座芝川高速公路大桥,与司马迁祠比肩齐高,气势如虹,直通东方。
   它在昭示:由我们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驱动的历史车轮,正在朝着我们民族再次崛起的方向,滚滚前进!一部更加辉煌的“史记”,正在我们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呱呱坠地......
  
  
  

共 41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犹如黄河之水,大气磅礴又不失稳健,追着奔腾咆哮的黄河之水,循着作者的斑斑墨迹,走进司马祠,走近「史记」,献上一份敬仰,感念一段历史,感汉武帝的"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更为他的"轮台罪己诏"而动容。叹司马迁的"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的胸怀,更为他光照千秋的「史记」而震撼!作者饱醮情感的笔墨,纵贯古今,目极八方,带我们领略一段历史缅怀一位老人的同时,走在气势如虹的阳光路上,用我们的热情再写一部更加辉煌的「史记」!文字洋洋洒洒,气贯长虹,读不完的激情澎湃于心!此文不失为一篇高亢激昂的上乘佳作!好文不多评,隆重推阅,力荐精华!(编辑:橄榄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19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橄榄色        2013-04-19 10:20:14
  再赏西郊兄的佳作,读罢,我才真正懂得"震撼"一词的喻意了!向您学习并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西郊        2013-04-19 22:14:32
  非常感谢橄榄色编辑的精心点评。承蒙夸奖,有些不堪承受,以后我会继续努力。
   最近很忙,来的少,看你们将碧海办的有声有色,深受鼓舞,我们这些文友有了碧海这个交流平台,在写作等各个方面定会有很大的提高。问好战友,敬礼!
2 楼        文友:缘水香如故        2013-04-19 11:20:07
  西郊老师的文章一贯的稳!这是从内心赞赏司马迁人格魅力的一篇力作。(不计个人得失荣辱,醉心真实写《史记》面对屈辱,还能坚持自己的初衷更显得人品高贵。敢于说真话的司马迁是值得后人敬仰)
   名垂千秋的《史记》聚集的司马迁的终身才华、屈辱血泪。更凝聚了他锲而不舍坚强的意志。因为他,我们才能很真实的看到那段历史......震撼于司马迁无人可及的精神!
   问好老师顺心如意!
回复2 楼        文友:西郊        2013-04-19 22:18:47
  多谢如故的一直关注,这些日子工作比较忙,上网和写作时间太少。碧海这个交流平台被你们办得有声有色,深感欣慰,辛苦了!问好!
   承蒙你的夸奖,我会更加努力。遥握,敬礼!
3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4-19 13:25:14
  文笔沉稳洒脱,一股自然而出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咏怀,给人缅怀和回忆!问好西郊老兄,橄榄色辛苦!
回复3 楼        文友:西郊        2013-04-19 22:21:03
  感谢社长鼓励!最近太忙,来的少,请原谅!遥握,问好!
4 楼        文友:文长        2013-04-19 15:17:00
  司马迁是令人敬仰的令人缅怀的以为杰出的历史人物,厚重的文笔,欣赏,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西郊        2013-04-19 22:26:25
  感谢文长的关注!看过你的作品,诗美文靓,写得不错,只是我一天到晚穷忙,一直未作回评,请见谅!遥握,问好!
5 楼        文友:王梦良        2013-04-19 18:52:30
  司马迁我也很很敬重,有机会一一定到那里瞻仰。
回复5 楼        文友:西郊        2013-04-19 22:30:35
  梦良如果你去,可否提前通知我?我今年有个项目五六月份还要上去,就在龙口,离司马迁祠不远。
6 楼        文友:王梦良        2013-04-19 18:52:53
  问好西郊老师,周末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西郊        2013-04-19 22:31:53
  问好梦良!也祝你周末愉快!
7 楼        文友:黑枫郎        2013-04-19 22:10:59
  佳作欣赏,问好西郊兄弟,送去祝福。
回复7 楼        文友:西郊        2013-04-19 22:36:46
  感谢黑枫郎的关注!看着你的笔名,让我感觉就像遇见了一位文坛上的武林大侠。遥握,问好!
8 楼        文友:王梦良        2013-04-19 22:24:28
  欣赏佳作,问好西郊老师,周末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西郊        2013-04-19 22:37:41
  再次感谢梦良!周末愉快!
9 楼        文友:大源        2013-04-20 07:57:02
  西郊朋友莫怪我这个漫三拍的人,好文得细细品读才能品出味道。这篇游记览江河之澎湃;思史祖之襟怀,可以说是引导人们去了解历史的一篇好文,值得大量推崇。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认为,《史记》的形成是司马迁与其父司马谈父子二人联手之作。司马谈在汉中央做太史令,负责皇家图书、史料收集、研天文历法,志编通史。太史公学天文、《易经》、道家理论,虑不能得六家要旨,指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双重性的哲学思想。未尽的遗愿嘱于儿辈。司马迁自幼刻苦,广闻博学,又承袭父职。前辈的基础条件加上司马迁后天的努力以及战胜厄运的不屈精神,成就了这部辉煌《史记》。祝福!
回复9 楼        文友:西郊        2013-04-21 11:32:59
  昨天关注了一天四川雅安地震,回复来迟,请大源见谅!
   同意你的观点,司马司迁深受其父司马谈影响,又接任其父其位。可以说《史记》中的许多史实,司马迁是从其父那里得来的。两人都是博学多才的史吏,司马谈编史的手稿司马迁肯定是会采用的,说父子二人共谱《史记》,是有一定道理的。
   问好大源!感谢指点!遥握!敬礼!
10 楼        文友:南山竟然也有菊        2013-04-20 09:58:59
  打开您的文件,哇噻,清一色的精品!可见您的文字功夫之一斑了。我一定好好向您学习。同时,感谢您能够关注支持我的习作。问候啦。
真诚善良自信,我爱故我在!
回复10 楼        文友:西郊        2013-04-21 11:42:24
  昨天关注了一天四川雅安地震,回复来迟,请南山见谅!
   看过你的一些作品,惊叹你竟写了那么多的作品!真是多才多艺,深为佩服。我因工作太忙,偶尔写写,文笔粗糙,若不是编辑在后面撵着要稿,很少动笔。写作上还得向你学习!
   问好南山!常联系!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