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天涯小说】一个负心汉酿成的家庭悲剧

编辑推荐 【天涯小说】一个负心汉酿成的家庭悲剧


作者:孙厚举 举人,4248.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91发表时间:2013-04-19 10:38:56
摘要: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下面所讲的故事,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天涯小说】一个负心汉酿成的家庭悲剧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下面所讲的故事,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题记
  
   一
   2006年8月某日,我正聚精会神地阅读有关养生文化的书籍,专家对养生之道的新理念令我佩服。据专家说:“养生是一种文化,博大精深。善是养生的阶梯:上善若水,养生之本;善养父母,滋养福根;善待他人,以增福光;善待动物、植物,以求灵气”。只有具备了善良的心态,才可以谈养生;只有人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平和的状态,才能够去养生。
   专家说得何其好啊!我伏案深思。
   突然,电话铃响了。我拿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喂!是孙老师吗?”
   “是,请问您是……”
   “您猜猜。”
   我想了半天猜不出。话筒里传来了笑声:“您忘记了?我是您的学生方明,在北方学院咱俩一起还搞过专案呢!”噢,我想起来了,在北方学院我确实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说:“我这次去海南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打算返校时到您家去拜访。”
   我高兴地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对方电话挂了。
   我放下电话,觉得自己好笑。像接待外宾时马路两旁站着的小学生,手举红绿纸做成的两国国旗,一边不停地抖动一边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我的这位学生方明,1964年入学,是我的得意门生。文化大革命中我和他情投意合,还一起搞过某干部的专案,从此我俩成了莫逆之交。毕业后方明留校工作,他学习勤奋,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很快,曾派往国外深造,听说最近他已升为教授。他的将要来访使我非常高兴,我期盼着学生的早日到来。
  
   二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我见到了阔别30多年的方明。看到昔日年富力强、英姿勃发的学生,如今两鬓染霜,我不禁感慨万分。
   方明见我白发苍苍,但精力旺盛,得知我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儿女事业有成,连外孙女都已大学毕业,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非常羡慕。闲谈中我们由现在说到过去,由地方谈到学校。他说:“我非常佩服老师对婚姻、家庭的处理,人要有善心,要讲道德,不能为一己之私欲抛弃家庭子女。”
   我听他话里有话,追问了一句:“此话怎讲?”
   于是他给我讲了一个负心汉的故事。
  
   三
   1978年恢复高考,我去彭城招收新生。在众多考生中我看中了一个农村考生。他的考试成绩出众,数理化几乎满分,我想:“多不容易啊,这么多年离开学校竟考出这样好的成绩。”我第一个将他录取,他的名字也起的好,叫沈有为。
   入学那天,我曾找到沈有为并约他谈话。他戴一付近视眼镜,细高挑,较瘦弱,不善言谈,是一个地道的农村青年学子。我问他:“家里有什么人?”
   他说:“父亲6年前去世,家里有母亲和一个妹妹。”
   我又问:“学业丢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能考出这样好的成绩?”
   他说:“农村不比城市,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什么事干,我除了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一有空闲就拿起书本复习功课。”
   沈有为学习卖力,成绩突出,是班里为数不多的尖子生,并得到柳成林教授的赏识。他毕业后留校工作,成为柳教授的得力助手。一年后他成了柳教授的乘龙快婿。
   教授的独生女儿叫柳茹,也是北方学院的高才生。她和沈有为是同班同学,一起很要好,两人结为伉俪是人们意料中的事。沈有为和柳茹同来同往出入校园,招来许多羡慕的眼光,一时间成为学校的美谈。
   突然有一天,一个农村妇女领着一个5岁的女孩找沈有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方明停了停,喝了口茶又继续讲下去。
   沈有为见到这个女人,先是一愣,很快又平静下来。他笑着对岳父岳母说:“这是我的妹妹小芳。”
   这个女人听了感到愕然,慌忙解释说:“大妈,我不光是他的妹妹,我还是他的妻子呢!”
   柳教授听了不解,柳夫人听了更是摸不着头脑,柳茹听了差点晕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1958年说起。
  
   四
   1958年,湖西大田村来了一位女干部苏秀,是江南大学的教师,因在整风运动中说错了话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村干部把苏秀安排在贫农沈二卯家,令她与沈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沈二卯夫妇都是老实人,他们不分左派还是右派,是干部就得热情关心照顾,他们对苏秀像亲人一般。苏秀来大田村时已有3个月的身孕,她划成右派后怕连累丈夫主动提出离婚,只身一人来到苏北农村。由于苏秀水土不服,加上劳累过度,她怀孕7个月就生下了女儿小芳。农村医疗条件差,苏秀生产时又受了风寒,产后得了“产褥热”,不到两个月就撒手离去。临死时他把小芳托嘱给沈二卯夫妇抚养。
   沈二卯有一个独生子叫有为,夫妻俩早盼着添个女儿,可是二卯的妻子生下有为后再没有生养,今日从天降下一个闺女,两口子乐得合不上嘴。
   有为比小芳大3岁,二人同吃同住同玩,亲密无间,村里人都夸沈二卯有福气,儿女双全。
   有一天,小芳和同学跳猴皮筋,她不小心将一名女同学撞倒,两人争执起来,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激动,越说越离谱。一个说:“你好,你好,你是没娘的孩子。”
   小芳说:“我有娘,你才是没娘的孩子。”
   另一个说:“她不是你亲娘,你娘早死了,你是捡来的。”
   小芳听说自己是没娘的孩子,哇地一声哭了。回到家,小芳一边哭一边追问娘:“我班同学说你不是我亲娘,我亲娘在哪里?”
   娘搂着小芳,一边给她擦眼泪,一边生气地说:“别听小孩子家嚼舌头,我就是你亲娘。”小芳听娘怎么说,止住眼泪,但她从何处来、亲娘是谁却一直萦绕心头。
   小芳12岁那年,沈二卯得了肝炎,久治不愈,后来转为肝癌,不久去世了,家里的重担全落在娘一个人身上。小芳该上初中了,论学习她在班里数一数二,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她是上大学的苗子,将来大有发展。可是小芳为了减轻娘的负担,她对娘说:“我不想念书了,我要回家帮娘干活,供哥一人上学吧。”
   有为和娘听了,虽然觉得可惜,但也是没办法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在沈二卯去世前,爹娘已把小芳的身世说明,为纪念死去的苏秀,遂将沈小芳更名为苏小芳。当有为知道自己与小芳没有血缘关系时,心里很高兴,于是两人走得越来越近,关系更加亲密。爹娘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那时农村穷人家的孩子娶媳妇难,光聘礼就得上万元,这还不算盖新房、置家具。现成的儿媳妇在家里,怎不让老两口高兴。于是沈二卯摆了一桌酒席,请来了族人和村干部,给沈有为和苏小芳订了婚,从此二人的关系亲密无间、非同寻常。
   父亲去世后,小芳和娘在家干活供哥哥上学,有为高中毕业,正赶上大学停止招生,他赋闲在家。沈有为一心想考大学,很少参加劳动,把家里和地里的活全推给小芳和他娘,自己成天躲在屋里看书。
   农村人的法治观念比较薄弱,以为沈有为和小芳订婚等同于结婚,在老百姓眼里他俩早是夫妻了。沈有为和苏小芳虽然没有同房,但亲密程度如同夫妻一般。
   1978年沈有为考上北方学院,他娘觉得儿子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于是她对儿子说:“我老了,想早点抱孙子。”
   沈有为像一盏油灯一拨就亮,在上大学前夕,他和小芳同了房,但是他俩一直没有领结婚证。
  
   五
   自从沈有为上了大学,生活开支大大增加,家里更加困难了。小芳没日没夜地干活,还是满足不了有为的需要。好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各项政策放宽,允许农民自由买卖,挣钱的路子也多起来。
   生产队喂羊、喂牲口收购大量青草,每斤2分钱。微山湖西岸杂草丛生,苏小芳每天早晨天刚亮就起床,带几个馍和一壶水,拉着平板车与几个妇女结伴去微山湖割草,一干就是一天。苏小芳一天来回走一二十里路,累得腰酸腿疼才挣几块钱,为啥?不就是为供有为上大学嘛。
   1979年,苏小芳生了个女孩取名叫盼盼,盼望父亲学成归来建设家乡,盼望农村早日富裕,家庭幸福。
   盼盼满月后,苏小芳把她交给奶奶,自己去微山县学习编织苇蓆。
   微山湖两岸盛产芦苇,每逢秋季,一望无际的芦花随风飘荡,整个微山湖像笼罩在茫茫雪原之中。芦苇收割后,大车小车的芦苇源源不断地运往微山、沛屯等地进行深加工,以提高经济效益。
   苏小芳学习了一个月就掌握了编蓆的全套技术。她从湖西芦花村买来优质的苇子,用手扶拖拉机运回,垛在家门口像座小山似的。
   每天清早,她将苇茎用水浸湿,去皮、压扁,再用专门刀具破成苇蔑,将院子打扫干净,一个人坐在地上开始编蓆子。她把苇蔑密匝匝排成一溜,然后横向有规律地穿进穿出。随着身边的苇蔑不断减少,苇坯蓆愈来愈大。横向编到头,周围打上花边,不到一个时辰,一张漂亮洁白的芦苇蓆编织成了。
   苏小芳不但白天编苇芦蓆,有时晚上趁着皎洁的月光一编就是小半夜。她想尽量多编些苇蓆,多换些钱供沈有为上大学。为了多攒些钱,家里养的母鸡下的蛋,她也舍不得给老人、孩子吃,都拿到集上去换钱。除了过节她家很少吃肉。她想再苦再累也值,等盼盼她爸大学毕业后日子就好过了。她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欢天喜地,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1、2年过去了,盼盼已会吚呀、吚呀学话,会喊妈妈爸爸了。苏小芳人变瘦了,脸晒黑了,可是干活的劲头不减。不过有些事让她感到奇怪,沈有为去北京上大学以来,第一年书信不断,谈北京的美丽,大学生活的紧张有趣,谈思念家乡和妻子、女儿。后来书信渐少,说是太忙。近来一年半载也接不到一封信,而他的开销却与日俱增。为了凑钱,苏小芳更忙碌了。
   1982年沈有为大学毕业回过一次家,他只告诉家里,说他留校工作,在家只住了半个月就走了,一别两年杳无音信。娘见不到儿子,又无书信,怕他出事,小芳也担心他一人在外照顾不好自己。苏小芳思前想后,决定去北京探望丈夫。她打算在北京多住些日子,帮他拆洗干净被褥,料理料理家务,说实在的,两年多不见有为了,心里着实想念。
   苏小芳满怀希望带着女儿来北京探望丈夫,万万想不到,他不认自己是妻子。小芳感到迷惘、委屈,百思不得其解。她不知道有为与这家人的关系,也不便多问,只是淡淡地对两位老人说:“我俩虽说是兄妹相称,但没有血缘关系。我是他妈收养的义女,已结婚多年了。”
   她停了一下,用手指着盼盼说:“这是我们的女儿盼盼,不知他是你们家的什么人?”
   柳夫人听了,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她强压心头怒火,随声答道:“你去问他(沈有为)好了!”
   柳茹听到这个女人说她是沈有为的妻子,而且生有一女时,一种被欺骗、被侮辱的烈火在胸中熊熊燃烧。她想哭,想大发雷霆,但她忍住了,她毕竟受过高等教育,是一位有教养的坚强女性。她轻声地对这位女人说:“大姐,你不用着急,大老远来到这里先住下来休息,等吃了饭你们两人好好谈谈,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
   苏小芳听了柳茹的话,顿时气消了一半,她和盼盼草草吃了一点饭,就带着盼盼到隔壁房间休息。
   晚上,沈有为来到苏小芳的“房间”。苏小芳低头不理他,女儿胆怯地躲在妈妈身后。
   沈有为有些尴尬,他强作笑脸对苏小芳说:“你先别生气,听我慢慢解释。”
   苏小芳把头扭到一边,赌气说:“我不听,我不听,你给我出去!”说着眼泪不由自主地吧嗒吧嗒往下掉。
   沈有为耐着性子,开始对苏小芳解释他这样做的苦衷。他对小芳说:“天地良心,我确实没有忘记你们娘俩。”
   大学毕业前夕,苏有为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回原籍建设家乡,一种是留校深造。前者可以过平安幸福的小日子,后者则前途无量。他是柳教授的得意门生,在柳教授的直接培养下,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专家、教授。然而,要留校工作也不是件易事,除本人能力外尚须有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他和柳茹是同班同学,本来十分要好,由于有苏小芳这一层关系,他没敢越过雷池半步。现在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了,要留校必须与柳茹建立爱情关系。柳教授只有这个独生女,为照顾教授今后的生活,学院领导肯定会将他俩留校。于是他当机立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与柳茹的恋情。柳茹本来就喜欢沈有为,现在见他如此热烈地追求自己,心里非常高兴,于是二人关系越来越密切,并商定马上结婚。柳教授夫妇本来就对沈有为抱有好感,柳茹一说与有为结婚,二老满口答应。
   沈有为决定和柳茹结婚并非私心冲昏了头脑,他没有忘记自己与苏小芳已是夫妻,为寻找辩护的理由,他仔细看过新制定的婚姻法并咨询过律师。他和苏小芳定婚而没登记过夫妻生活,只能算同居。这种婚姻国家不承认。如同居多年成为事实婚姻,国家不过问;如一方提出解除婚姻关系,也不需办理离婚手续。于是沈有为钻了法律的空子,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找到了借口。

共 675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看到最后,我已是忍不住泪流满面。我恨这个沈有为的忘恩负义抛妻弃女的恶劣行径。我心疼一个那么善良淳厚的女人小芳她这么多年的辛苦全都付之东流。我心痛一位老人一位恨铁不成钢盼子成龙却成虫,最终抑郁而终的可怜可悲的结局。也许,正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果吧,沈有为终于为他失去做人的道德底线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而小芳也终于事业有成,女儿成才。只是,这背后的心酸与苦痛几人能明了呢?这样的陈世美事件,在乡下并不鲜见。而我,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去年,我的一个同事的好友,他也正是我的同乡。当时我们几人走得很近,这位同乡仪表堂堂,谈吐不凡,他的夫人也在电视台工作,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二人的感情好的让人羡慕。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日下班,我们几人约好一起吃晚饭,于是,先下班的我们在公司门口等这位同乡,就在他走出公司门口时,一个乡下穿着模样的中年妇人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冲了上来,操着河南口音就骂他没良心,不是人。两个孩子也哭叫着喊爸爸。我们都糊涂了。后来,终于明白,原来是这位同乡当初在家乡被父母定下婚约,已与这位中年女人办了酒宴,并且育有两个孩子。可是,他后来走出家乡到外发展,遇到了现在公司领导那在电视台工作的女儿,遂追求于她,终于二人结婚,他也成了公司领导的乘龙快婿。岂料,他在家乡居然还有妻儿。于是,上演了那一幕“秦香莲事件”。继续回到这篇故事中,一个女人辛苦的在家乡奉养着老人,教育着儿女,却不曾想自己的丈夫居然在外又另有妻室。这样不鲜见的悲剧事件,不能不让人寒心啊。即便没有爱情,即便没有一纸婚书,却有着根叶相连的孩子存在着,更有着做人的道德底线啊。于是,这样的抛弃妻子的负心汉行为,便注定了他沈有为是个悲剧人物。如果说,当初在学校仅仅是对柳茹有些好感,那么后来的虚妄,忘记妻室,另娶柳茹,则真如他对小芳所说的那样,是出于利益的考量。在他看来,他与小芳并不算法律意义上的夫妻,而娶了柳茹算不上重婚,那样反而是名利与美人皆得的美事。他一路算计着自己的前程,却真的忽略了柳茹一家的知识分子成分是不会接受他这样粗鄙的行径的。他更是忽略了小芳对他青梅竹马的深情厚意。当然,他聪明的离开了学校,与柳茹离婚了。他去了独资企业工作,可是,人在做,天在看,他终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由此可见,在善良的人们面前过分算计的人,最终不过是他人眼中的一个跳梁小丑而已。他沈有为一直以来,只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世事世人,总是有自己的臆想揣测别人,总是用自己的臆想去做自己以为天衣无缝的事,那么,在最后,在别人的眼中,他只有“可悲,可笑,可恨”这六个字而已。其实,这样的负心汉事件,也不能说责任都在沈有为一人身上,农村人这种包办婚姻的陋习一直存在着,他们法律观念薄弱,才会让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又一心想挣脱农村束缚而飞得更好的人钻了这样一个空子。那么也就是说,这种事情的发生,司法部门,政府部门都有着挣脱不开的关系啊。真的希望,我们社会主义文明社会,能真正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绝对统一,多对农村人进行普法教育,以及更好的完善婚姻法。如此,这样让人痛心的悲剧才有可能不再上演啊。这是一个很沉重的故事,很让人痛心的故事,希望给更多的人以警醒,希望人们都能把握好做人的最基本道德底线。推荐!【编辑:赵北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赵北方        2013-04-19 10:42:32
  谎言永远成不了真实,而欺骗与背叛也永远成就不了幸福生活。感谢孙老赐予如此有警醒意义的文章。问好孙老。
我心了然,净手焚香,佛在我心,你在我心。
回复1 楼        文友:孙厚举        2013-04-19 15:40:35
  “我心了然,净手焚香,佛在我心,你在我心。”你的善良令我感动,你的认真令我佩服,遇到能够理解心心相通的北方我感到高兴,辛苦了,祝安好!
2 楼        文友:孙厚举        2013-04-19 15:45:52
  一篇精彩的编者按,堪称小说的续篇,欣赏,感叹,这样优秀的编辑真的少见,您的按语为文增辉,深表感谢!
夕阳无限好,重温文学梦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