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我家的三次建房

编辑推荐 我家的三次建房


作者:上虞厂房网 秀才,2431.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48发表时间:2013-04-19 10:55:47

“安居乐业”是我们中国的一句老话,人类在结束了风餐露宿、茹毛饮血的时代后,极其聪明地选择了房屋作为自己的安身之所。房屋可以遮风挡雨,可以分割成无数空间使生活变得更井然有序,于是有了卧室、厅堂、厨房、卫生间等等格局。更重要的还是设置了窗户,透过窗口可以望见外面的世界,森林、原野、山川、河流、花草、庄稼,动物,透过窗口可以感知阳光和月色,在人们的睡眠之中诞生着一个又一个梦想。
   今天的中国,在城市,处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花团锦簇的小区。在农村,旷野四周,绿荫丛中,也到处是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农家小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代诗人杜甫早在千百年前就畅想了老百姓的这个美好愿望。过去的农民辛辛苦苦打拼一生,就是想“娶一房贤惠的妻子,生一个聪颖的儿郎,建一幢漂亮的楼房。”只有完成了人生的这三件大事,才算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当然,建房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从某个方面更能反映出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兴旺繁荣。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百官街的下市头,古老的百官属于平原水乡,原居民的住宅多以简易木结构平瓦房为主,低矮潮湿,拥挤破旧。普通老百姓的住宅更是简陋的泥木结构,茅房土屋,仅庇风雨,居住条件相当差。当然也有少数富裕人家居住的是二层楼房,是那种用料讲究、工艺精湛的砖木结构庭院式楼房,分正厅、厢房,二至三进不等,一般房屋面积都很大。其中尤以“进士台门”、“旗杆台门”这些台门屋的木雕、砖雕做工最为精致,房屋面积也最为宽畅。
   从我能记事的那天起,就知道我家有三间砖木结构的平屋,间架很浅、面积很小,可以说是又矮又低又潮湿。1962年,我父母亲为了承担国家困难,响应政府号召,从上海精简下放,迁移来到了百官的祖藉地。当时工厂发给每位下放职工有600多元的生活补助费,我们就在交界桥的南首租了一间楼房居住了下来,每个月的租金是6元钱。后来我父亲兄弟二个,在我爷爷死后,按农村习俗分家了,各自分得祖屋一间半,大约有45平方左右。我家大小五口人住在一起,十分拥挤。
   我记得最初家里还没有电灯,一到晚上,四处便一片漆黑,傍晚时分只能用煤油灯当时叫洋油壶或蜡烛照明,昏暗而且不便。吃好晚饭,在这有限的房屋空间,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睡觉。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我的母亲在乡下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的父亲在外地忙忙碌碌,可还是难以养家糊口填饱肚子,平时连修缮房子的钱都拿不出来,更何谈去建造什么房子。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直到了1979年,我已在社队企业百官镇丝绸厂工作,家庭经济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随着三姐妹年令的增大,全家还蜗居在这45个平方的房屋里,显得太狭窄拥挤不堪了。一旦有客人上门,用我母亲的话来说:“转个身都有可能碰到东西或别人。”再加上我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我家需要建新房的事已经不得不提上日程了。全家平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还养猪喂鸡积得了些许铜钿银子,又把半间老屋以50元钱的价格转让给了我的叔叔,勉强凑齐了建房所需的资金。并通过与村民赵玉土的自留地置换方法,觅得百官立新小学后面,也就是今天的大通商城停车场位置一块向阳的高墩地,稍作平整后就成了建房的宅基地。我家开始大兴土木盖新房了。在计划经济时期,物资供应极其匮乏,为了盖房,各种亲戚关系全用上了。我家终于建造了面积达120个平方的三间大瓦房!
   当年所建的房屋,还是沿袭了传统的砖木结构,就是农村到处可见的那种白墙灰瓦。我记得当时墙面所砌的是五斗一闷的抽屉墙,上面是水泥墚条,中间是水泥穿拼,下面是泥土地面。房顶上盖的虽然是瓦片,但由于买不起木料,其中二间屋顶是松木椽,还有一间是我们村的周仙牛帮忙从清潭拉来的江竹椽。房屋内部也没有任何装潢。
   在哪个还没有普及自来水的年代里,我们还在院子道地内掘了一口水井,我记得这井是掘在弄边围墙下,用三节水泥管一节节地套上去的;从此家里就用这井汲水,淘米,洗菜,洗衣服。我父母用大半辈子的辛劳积攒起来的钱,建造了这三间高大透气的平屋,在当时当地来说已非常了不起,也相当不错了,算是最漂亮的房子啦。那时的农村老房子都是极低矮的,而我家的房子高度足比人家高出大半,架上格檨铺上木板,上层就能当阁楼使用,这就曾经引得了许多人的羡慕。我们家中三姐妹也因为这新屋的拔地而起,终于各自有了一间宽敞的房间,了却了我父母的心愿。这是我家第一次建房!
   1988年随着改革开放,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家都迫切地想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条件。当年开始流行建造二层半的楼房了,我们百官人称作:“假三楼”。就是那种红砖砌的外墙,钢筋水泥浇筑的柱子和梁条,石头水泥打的地基,比较坚固,面积也很大,住在里面很宽敞的房子。当时盖的屋顶还是传统的灰瓦,外墙涂的也是石灰,但山墙的下脚开始用水泥来粉抹,屋内地面也用上了水泥浇铸,解决了以往潮湿发霉的问题。而木制的门窗已做成了三开窗,上面开始有气窗了,并用12根钢筋做拦栅。但房屋总的外观还没有多大改变,室内卫生设施和居住功能也不全。
   当年我在上虞真美日化厂工作后,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当时的年收入达到了2700元以上。我结婚二年也积蓄了5000多元钱,再加上做了几笔生意挣了5000多元钱,又向亲朋好友借钱,举债了22000元,总共筹集到了32000元钱。我拆掉了原址上我父亲所建的三间平屋,重新建造了三间二层半混合结构楼房,面积有250平方。这次我把地基挖深到了1.5米,墙体也用了钢筋水泥的地梁和圈梁,砖墙实砌到二楼,非常超前。目的只有一个,是想为以后翻建四楼、五楼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是我家的第二次建房!也是我成家立业之后的第一次建房!后来我利用了这三间二层假三楼在1990年开设了一家四季春旅馆。
   当年在我们县城百官镇,大大小小的宾馆、酒家、旅馆、客栈加起来一共只有27家。因为旅馆生意还行,再加上后来我又掘到了一桶金,於是在1995年我又翻建了楼房。1995年国家开始引导新农村建设,农民住房经过统一规划之后,一幢幢的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这年我在原有二层楼房的基础上,经过一番筹划,按照旅馆的房间布局格式,翻建了三间假四楼,证载面积450平方。土建花了15万元,旅馆配套设施花了25万元。最初我个人的设想是在三层的建房证上翻建成五楼,事实上我也建造到了五楼并准备结顶了。因为邻居举报,最后被拆掉了。举报的人不是我家后面的直接邻居,而是隔三跳的邻居,只因他也是一家旅社的老板,与我同行,为了生意的竞争就举报了。搞笑的他还是我小学、初中的同班同学,当年我们俩个人还坐在一张课桌上读书呢。后来他买青春路的一间营业房我还借给他20000元人民币,可就在同行的利益问题上他毫不留情地做了好人。当时主管这事的是百官镇城建办的张少华,虽然我们也是朋友,但他还是铁面无私地下达了停工通知书,如不执行将诉诸法院强制执行。在行政强力的干涉下,我只得遵纪守法自行拆除,主动从五楼拆成三楼半,弄了个劳民伤财。按当时的政策,如果没人举报,最多罚没1000元押金。
   1995年的百官,建造房子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居住面积增大了,人们开始讲究装修了。还有了乘凉休息和洗晒衣服的阳台、露台。自来水、有线电视也直通到了每户农家。条形磁砖贴面替代了石灰墙面,窗户流行使用铝合金了。室内是大理石的地面,光滑的瓷砖,雪白的乳胶漆,装修得十分明亮、美观。室内的设施更是一应齐全,空调、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各色灯具、开关,和谐而且美观。客厅里安放了沙发家具,卫生间装了洗面具、浴缸、抽水马桶,每天还能洗个热水澡。而厨房的革命是最彻底的,烧柴的灶头不见了,代之而起的已是电饭锅、煤气灶、电磁炉,更因有了脱排油烟机,灶间再也不受烟熏火燎了。这是我家的笫三次建房!
   很多人都说人的一辈子能够建造一次房屋或购买一次房屋就不错了,可是我家凭借改革开放带来的东风,曾经先后三次建造了房屋,而且每一次的更换都会有一种新的变化。如果不是改革开放,这一切可能吗?

共 32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中有叙有议,平实自然,道出了建房的艰辛,也道出了时代的进步,就像一部历史画幕剧。房子,总是中国人的心结。诚如作者所言,一个男人,就应娶一房贤惠的妻子,生一个聪颖的儿郎,建一幢漂亮的楼房。欣赏。学习。推荐阅读。【编辑:燕麦乡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麦乡人        2013-04-19 10:57:52
  建议文章,分段别太多,文章紧凑点更好。浅见。问好。
在祖国开花的季节里,有我放飞的思绪和风筝。
2 楼        文友:上虞厂房网        2013-04-19 12:16:14
  谢谢编辑!我在分段上俳徊了许久,现在经过你的指点我似乎明白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