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征尘滚滚>【春秋·长篇】第三章:林彪与陈诚

【春秋·长篇】第三章:林彪与陈诚

作品名称:征尘滚滚      作者:王福昌      发布时间:2013-04-19 12:39:51      字数:5815

  东北的战争,是革命的战争。
  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民战争。
  而这场战争,它离不开有卓越的指挥艺术与才能,更离不开战争的组织者和策划人,这个卓越的组织者和策划人就是林彪。
  在延安的党中央经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五大书记讨论决定;在东北,要由罗荣桓同志担任最高军事统帅,由林彪去山东接任罗荣桓原来在山东的职务。
  可是这时又由中共设在南京国民党总统府的内线传来消息,说蒋介石派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到东北来做行辕主任,坐阵指挥国军在东北与共军作战。陈诚本人也踌躇满志的做好了在接收东北的同时,又与民主自治军内战的准备。
  那陈诚是何许人也?这里不妨费些笔墨向读者介绍一下林彪与陈诚的经历,也好让读者对其有个了解
  一九零七年十二月五日,林彪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一户地主家庭。九岁入私塾,十三岁起就读于林育南、恽代英等人在黄冈八斗湾创办的浚新学校。十五岁转入武昌共进中学。少年时期沉稳内向,善动脑筋。随着中国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各种进步思潮的影响,林彪逐步接受了新的思想。他于一九二三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只有十六岁,曾被共青团武昌地委指定为共进中学团支部书记。
  一九二五年“五卅”反帝运动中,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发起成立“共进图书社”,组织同学阅读进步书刊,并在陈潭秋等指导下创办“共进月刊”。后被湖北学生联合会推选为出席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学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同年秋于共进中学毕业后返回林家大湾,父母要他就近谋一个教师职业,以便关照家庭生活。但他说服父母,决心弃教从戎。
  后经当地中共组织批准,十八岁时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在步兵科第二团第二营第三连,同时改名为林彪。在黄埔军校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三连中共支部书记。
  北阀战争开始后,林彪奉命在北阀军中参战,北伐军打到武汉后,他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任排长。
  大革命失败之后,林彪选择了革命道路,参加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的队伍在南下途中溃败,队伍多被打散。随后,林彪参加了湘南武装起义,并随着武装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成为中央苏区的开创者之一。
  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中,林彪初任工农红军第四军的营长、团长,因指挥作战有方,提升很快,一九二九年一月,随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三月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也称纵队司令员。要此期间,支持毛泽东继续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林彪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其思想也发生过动摇。年底在给毛泽东的新年贺信中提出过“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曾对革命的前途也持着悲观态度。为此毛泽东专门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批评这种思想。尽管发生过动摇,但他还是在高级指挥员的位置上把武装斗争坚持了下来。
  一九三零年六月,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当时林彪时年二十三岁。
  林彪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下参加了中央红军的多次重大战役,在征战中其军事才能进步很快。到一九三二年三月,他升为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之一的第一军团总指挥,后来改称为军团长。
  林彪在指挥作战时,善于打突击。当一切布置停当,基本条件具备之后,就组织几股部队来个猛打猛冲,屡屡奏效。尤其是对于国民党的杂牌军和地主武装,因其战斗力不强,官兵贪生怕死,遇到力量较强的部队一冲就乱,一乱就败。所以,林彪的突袭战术经常得手。他也随着胜仗的增多名声渐大并迅速提升。
  一九三二年三月,年仅二十五岁的林彪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文家市、长沙、吉安、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金溪资溪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曾多次指挥所部担任战役战斗的主攻任务,成为红一方面军能征善战的高级指挥员之一。在此期间,他还曾被选为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从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到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林彪始终在第一线坚持指挥战争。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斗争。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后,与聂荣臻指挥所部参加了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作战。他率领的红一军团是长征的主力部队之一。
  一九三五年一月,参加了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左”倾路线,改组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由毛泽东负责军事指挥。会后指挥红一军团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
  遵义会议后红军初战失利,再加上许多干部对红军绕着圈子走表示不理解,对比,林彪曾给中央写信,建议由彭德怀出来接替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此事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斥责。
  同年九月,红一方面军改称陕甘支队,这时林彪又任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
  到达陕北后,陕甘支队恢复第一方面军番号,重任红一军团军团长,并当选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林彪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从排长逐步升为军团长,并以此奠定了他一生的重要领导地位。
  红军北上抗日,长征到达陕北之后,为了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党中央决定成立抗日红军大学。
  一九三六年六月,林彪被任命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校长,后兼任政治委员。
  一九三七年一月,“红大”从保安迁至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后,继续任校长兼政治委员,并兼任抗大第一分校校长和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中国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
  林彪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和该师军政委员会书记,是三位师长中最年轻的,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军委前方分会委员。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以师为单位分头开赴抗日前线,林彪率部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一九三七年八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的林彪在日本侵略军占领平津之后,沿平汉、平绥、津浦铁路长驱直入。九月中旬,西进日军占据大同,其主力继续南下。进占蔚县、广灵、灵丘的日军第五师团主力企图夺取平型关。
  九月二十二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由灵丘进占平型关北部的东跑池地区。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于二十三日命令一一五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一一五师接到命令后,林彪决定利用关沟至东河南镇之间公路修在山谷中间的有利地形设伏待敌。决心下定之后,部队于二十三日隐蔽进入平型关以东冉庄和东长城村待机。与此同时,派出骑兵营和独立团向灵丘方向活动,钳制日军,以便保障主力的翼侧安全。九月二十四日,八路军一一五师组织了营以上指挥员进行现场勘察,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这天夜晚,各部队冒大雨向指定位置开进。为了配合国民党第二战区军队作战,九月二十五日拂晓,部队全部进入设伏位置,完成了各项战斗准备。九月二十五日凌晨,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携带大批辎重沿灵丘至平型关的公路开进,日军大摇大摆,根本不以为有中国军队敢于阻击。上午七时左右,日军全部进入一一五师设伏地区。指挥员当机立断发起进攻命令。一阵伏击的枪弹,给敌人大量杀伤。随后各团利用有利地势发起冲击。六八五团经激战歼敌一部。六八七团切断了日军的退路。六八六团第一、三营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日军虽遭突然打击,战斗力仍非常强大,还能组织起强大的火力进攻。八路军对日军进行分割包围,多次打退日军突围。东跑池方向的日军回援被围,被六八五团打退。战斗进行到十三时左右,被一一五师围住的日军全部被歼。但驻守团城的国民党军队临阵脱逃,给东路池一带的被围日军留下了机会,使这部分日军得以突围逃走。
  由于部署周密,动员有力,指挥得当,所以打出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此战歼灭日军一千余人,缴获步枪一千余支,轻重机枪二十余支。掷弹筒二十九余具,火炮一门,战马五十三匹,击毁汽车百余辆,马车二百余辆。
  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挺进抗日战争前线后的第一仗,也是中国军民歼击日军规模较大的一次。此战之前,侵华日军并未遇到什么抵抗。他们把几十万华北国民党军队驱赶得望风而逃。所以,平型关大捷意义非常重大。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人抗战的决心,打出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由于平型关战斗的意义重大而深远,此战在全国的舆论工具中成了重大新闻,被各报刊登载。林彪作为作战的指挥官在党内的影响更大,林彪也就在这次战役中一战成名。
  平型关大捷之后,林彪继续率一一五师战斗在抗日前线。
  一九三八年二月,林彪奉命率一一五师师部和三四三旅由晋东北南下,到吕梁地区开辟根据地。三月二日带师直属队途经隰县以北千家庄时,林彪因身穿缴获来的日军大衣并骑着洋马,被驻军阎锡山部第玕九军警戒部队的哨兵开枪误伤。子弹从右腋经左侧背穿出,伤及肺和脊椎骨,从此留下终生未愈的植物神经紊乱症,并逐渐形成了怕水、怕风、怕光、一紧张就出汗的毛病。负伤后送回延安治疗,师长职务由三四三旅旅长陈光代理。从五月开始,林彪边休养边参加“抗大”的工作,曾就“抗日军政大学”的教育方针、军队的领导问题等作过多次报告和讲演。林彪在抗日战争期间写了《抗日战争的经验》等文,批判了消极防御方针。同年冬经党中央批准,赴苏联继续就医,住在莫斯科郊外科尔斯基村的一所疗养院,林彪在莫斯科边治疗边在中国在莫斯科创办的一所学校学习,教官由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将级授课。后来,在苏德战争紧张时,该部人员被编入苏联红军。林彪在此期间曾对德军的一次行动作出估计并报告了苏联军事当局,并受到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高度重视。
  抗日战争胜利后,奉派到山东拟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共山东分局委员。
  一九四五年九月下旬,当其行至河南濮阳地区时又接到延安中央的电令,遂奉命兼程转赴东北,于十月底抵达沈阳。
  陈诚,浙江青田人。生于一八九八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一九一八年,陈诚二十一岁,又卒业于浙江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同年,考进保定军官学校,分发陆军第九师炮兵入伍,次年,正式进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分隶炮科,但是,保定军官学校才进去一年,该校即因发生直皖战争而停办。陈诚只好离开保定军校,前往广东,在粤军第一师第三团服务,并随即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一九二一年,保定军官学校复课,陈诚又回保定完成学业。一九二二年,陈诚二十五岁,该年六月保定毕业,分发浙江省第二师第六团第三连,担任见习官。
  一九二三年任粤军中尉副官,同年四月,升任上尉连长,参加西北江诸战役,于肇庆讨伐冯宝初战役中,陈诚胸部中弹负重伤,疗伤至九月方愈。陈诚负伤期间,蒋介石以大本营参谋长的身份,至医院探视陈诚,知其英勇,又与蒋同为浙江同乡,初见印象深刻。出院后,受蒋介石提拔,出任师部独立连少校连长。
  一九二四年十月,蒋介石有意任命陈诚为特务队队长,陈诚以伤势未痊瘉,被陈谢绝。数日后,适有苏联火炮一批运抵广州,陈诚随同蒋介石前往视察,这是黄埔头一次拥有火炮武器,蒋有意成立黄埔校军第一支炮兵部队,当面询问陈陈诚:
  “辞修是否有意担任炮兵连连长?”
  陈诚欣然答应。
  蒋介石对陈诚的赏识,也就开始于此时。
  蒋介石曾告诉陈诚:
  “我本欲任命你为特务队队长,按队长之官衔高于连长。”
  而陈诚却愿意低就连长,蒋介石益发器重陈诚。陈诚经常在蒋总司令面前装装样子,时常夜读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恰逢蒋介石在窗前经过,他要入室查看,见陈夜读,询问总理讲授三民主义精义,陈诚对答如流,所以博得蒋介石的信赖。
  综观陈诚能获蒋介石青睐,一为两人之结交互动,二为陈个人之战功,三为两人臭味相投。
  如果要提及蒋介石对陈诚之情谊,战场上战场还有过一段搭救之恩,更是值得在此多加一笔。
  那是在一九二七年八月初,军阀张宗昌、孙传芳得悉国民党“宁汉分裂”,革命军徐州守军徐天培部发生叛变事件。八月五日,军阀残部趁机攻陷徐州,变生肘腋,蒋介石身陷重围之中,此前,陈诚犹抱病住在上海宝隆医院,闻讯前线告急,连忙出院火速赶往前线,陈诚率领部众,护卫蒋介石,杀出重围,一路打回南京。所以,陈诚对蒋实有救命之恩。救蒋出险后,陈诚病况加剧,病倒于何应钦的总指挥部中。
  由此观之,陈诚对于蒋总司令,不仅是股肱之才,曾是战场生死之交,更是近身护卫。
  一九二七年十月,严立三奉派为军事委员会军政厅长,严请陈诚为副厅长,兼军政厅驻沪办事处主任。一九二八年三月,陈诚升任军政厅代厅长兼军委会教育处处长,并任职北伐军炮兵集团指挥官,一个月后,蒋介石在徐州誓师继续北伐,陈诚指挥炮兵攻入济南。蒋介石委派陈诚为首都警卫司令,任务是捍卫首都。当北伐告一段落,国府展开裁军计划,第十七军缩编为第十一师,陈诚任副师长,这第十一师,也就是后来通称之“土木系”的“土”字,就是陈诚日后蒋的嫡系班底。
  一九二九年六月,蒋介石果然任命陈诚为第十一师师长。
  就中原大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刻,蒋介石又晋升陈诚为第十八军上将军长,仍兼第十一师师长。一九三零年十一月四日,陈诚奉蒋介石之命,与钱大钧等一行十一人,赴日本参观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第三十三次大演习。日军演习时区分为东西两军对抗,东军约有一师兵力,辖有机械化车队,西军有一师和一旅的兵力,辖有重炮部队,演习科目是东军败退,西军进攻追击。演训目标,是在练习以不同兵种,在复杂地形从事运动战及诸军种混合作战。
  陈诚在回国后,面呈蒋介石说;
  “日军之训练与装备,我军均远不及之,日军之所以邀中国军官观操,目的是在炫示武力。陈诚认为,日本有大举侵华之准备,而且付诸行动之日,会愈见逼近。”
  蒋介石却回答:
  “东夷无虑,恐共生忧啊!”
  陈诚先后历任第十四师师长、兼第五十二师师长后果然被派去剿共并委任陈诚为剿匪追击军第二路指挥官。此役曾在赣州与彭德怀部遭遇。
  一九三三年,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中路总指挥,次年,任北路剿匪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三路总指挥。一九三四年五月,陈诚兼任庐山军官训练团主任,之后又改任副团长,扩大训练国民党军军官。
  同年九月,经他指挥剿共大军进占石城、瑞金。次月进占宁都、雩都、会昌。
  这就是在历史上最著名的对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围剿,在这围剿与反围剿的战役中多次与林彪交手,每次都以惨败而告终
  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后。陈诚又续担驻赣绥靖预备军总指挥,持续攻击区内红军残部。
  一九三五年三月,调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陆军整理处处长,四月晋升陆军中将,同年十月,任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宜昌行辕参谋长。一九三六年五月,中共进入陕北,陈诚被调为陕晋绥宁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
  林彪与陈诚这一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对手,这次在东北相遇,那一定会有更好的戏再等待上演。
  国共两党的两个对手在东北决斗,这也是在延安的中共中央最英明的决策。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