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半青”新解

编辑推荐 “半青”新解


作者:王霁良 秀才,133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12发表时间:2013-04-19 19:15:04

昔日一友嘲笑我说:老王实乃一文学“半青”,到什么时候了还读作家班?现在回想实非是讥,乃是对某家之肯定也。某家若是到了晚年,倒愿意弃了本名,换用“王半青”,印它几册《半青诗文选》、《王半青文集》或《半青集》出来。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半青”一词不与人争,说来算是中性,非褒非贬,从这个角度讲,我则还算中规中矩,不至于反常到以此为荣的程度。其实从为文上看,以我三十郎当岁之水准尚未能及也,还是个尚不满师须处处听命于师长的学生,没多少大志向需要夜夜掐指盘算让自家烦恼,不过是把空闲时间耗于书桌读点儿闲书罢了。相对于文学,三十岁是个“半青”,五十岁可能也是个“半青”,呵呵,也许到老还是个“半青”,——活到老学到老嘛。
   当今世界什么都在变,连人都可以变换公母,我的“半青”新解尚不失为一智语,似可立得住亦未可知。从作品来说,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史蒂文森都是四十岁以后才出诗集,一样成为大诗人;从作家本身来说,同样是京城作家,老舍是文学大师,但要跟写《红楼梦》的老曹比起来,说大师是“半青”他若活着还乐得蹦高,因为这可能就是抬举他了,其他排在其次的连这称谓还算不上哩。
   那些所谓写法前卫的作家,大都是模仿西方作家的路数,莫言模仿过福克纳,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则是照搬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但真要跟作家中的作家福克纳比起来大约还是半青。英、法语言已经驾轻就熟使用一千多年,而我们的现代汉语普及使用不过百年,也很“半青”,很多时候没有引导激情和指示精神终极的能力,就如同跳到母鸡背上却又弄不出受精卵的小公鸡,因而说贾平凹的一套书虽则卖到两千多元了,可在世界文学里仍显卑微。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谦虚一点总没坏处,你就是把文字码得再纯熟,问了所谓的“鼎”,在众人眼里赫赫可畏了,相对于认知之无限,依然是个半青。瞿秋白就说“我本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而已”,自谦到“文人”还要加引号;卞之琳老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出了薄薄一本《鱼目集》,“题记”中说:“捞出来的说得好听是‘鱼目’,其实没有那么纯,也无非泥沙杂拾而已。”尽管集子中尚有《断章》、《距离的组织》、《尺八》等名作,诗人还是自谦到了“鱼目”的程度,这的确需要学习。呵呵,苏格拉底之所以以智慧著称并非因为他无所不知而是因为他在70岁的时候认识到自己还什么都不知道,这世界还有很多的未知要了解掌握。
   所以说嘛,——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一个人总要有点向上发展的空间才好,谦卑而富有成果的一生比起跟风而实际风又没有屁大,落得一无所得,岂不更踏实一些么?
   “当你舍去了名利场的迷恋,你才能赢得无我的真我,你才甘于当卑微的草芥,参与征服人生的沙漠。”鲁藜老先生的这些话我是看成座右铭的。“月婴丑似驴”,此话再真没有,不过好多当事者不愿听,某家说点真话,让“高流们”哂笑,就此收尾了吧。

共 11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半青”新解》一文中的“半青”二字,本指那些不成熟的水果,后来引申为不成熟的人或事。作者在这儿,以昔日一友的嘲笑语为发端,引申出对于此二字的另解,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我们读罢,不禁会感叹,那么多名人都还那么谦虚呢,我等不知名小辈,学得一点知识哪值得翘尾巴!作者在文中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最重要的。一篇很好的随笔。欣赏!感谢投稿江山文学网,问好作家!【编辑:红尘无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3-04-19 19:38:01
  这样短小精悍的散文随笔,建议推荐阅读。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