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缘春天散文】“养气”于韩魏公祠

精品 【文缘春天散文】“养气”于韩魏公祠 ——河南河北游记之一


作者:荷叶漂水 秀才,116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13发表时间:2013-04-21 15:08:20
摘要:苏辙百页韩琦达到了“养气”的目的,我拜谒韩魏公祠堂,也实现了“养气”的愿望。

【文缘春天散文】“养气”于韩魏公祠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述甚丰。他虽然没有专门的文论著作,却夹杂散见着大量对文学的见解。他的文学观对北宋和明清的文坛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其中“养气”说更是独树一帜。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评论中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各家对气作了不同的解释。苏辙以前人的论述为发挥自己见解的基础,同时又对前人观点有所发展。
   苏辙发挥家族天赋异禀的横溢才气,以《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对如何“养气”进行了收放自如的阐述。我有过教六年初中语文的历史,曾饶有兴致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及风格。
   此文系苏辙19岁刚刚考取进士时写给韩琦的信。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
   正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先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明确提出:“以为文者,气之所形”,文章是“气”
   的表现。气,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接着提出总领全文的“养气”说。“气可以养而致”。在具体阐述“养气”说的时候,引古人事例作了说明。一是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作者认为,孟子的文章,内容宽厚宏博,并且充溢在天地之中,正是跟他的“气”的大小相称。这实际上强调的是内在修养问题。二是司马迁。作者认为司马迁遍游天下,知多见广,所以他的文章风格疏放潇洒,跌宕多姿,颇有奇气。这实际上是强调外在阅历问题。
   可见,“养气”一般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内心修养(内养),二是外在阅历(外济);内养在读书,外济在远游。我怀疑自己酷爱旅游一定是备课讲课时深受苏先生言辞触动,从此不可自拔。
   第二段,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作者有前后不同的两种学习经历。第一种是交游不广、见闻不博,只学古人陈旧过时的东西。第二种是“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谈到第二种学习经历时,列举四个事实:一是经过秦汉故都,尽情观赏;二是眺望黄河,想像着古时的英雄人物;三是到了京城,饱览一切,知道了天地的广阔、美丽;四是谒见了欧阳公,知道天下的好文章都汇集在这里。归纳起来,实际上是游览天下名山大川,广交天下的文人学士。而这两样,实际上说的都是外在的阅历,可见,苏辙是更重视外在的阅历的。
   文章至此,却还只字未提写信的目的。
   第三段:由上文欧阳公,自然引出韩琦。这一段主要是颂扬韩琦。表明欲见之意。“才略冠天下”,才能谋略位居天下第一。“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是说韩琦在内政方面有如周、召二公之贤,在领兵方面就像方叔、召虎那样能干。这段最后“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明确求见之意。
   第四段,再次自明志气,表明求见之意。特别申明入京师“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可见其志向宏大。
   本文写作手法新颖、巧妙。先离开主旨,纵论其他,到了第三段“太尉以才略冠天下”,笔意才收拢,扣紧题目。仔细体味,前面所述正是烘托下文。第四段从另一角度申述非求“斗升之禄”,而以“益治其文”为志,进一步说明求见韩琦的原因。如此构思,非大家功力不可为也。令读者不由心生崇敬。
   “养气说”有值得后世为文之人借鉴。作者特别强调了客观阅历的重要,实际上是强调了生活体验对一个作家的重要作用。
   “养气”是我每一次假期出游最充分的理由。
   今年暑期,我经过明清故都抵达商代都城;漫步洨河赵州桥,驰往太行西柏坡。“拜见”
   汤阴岳武穆,寻访羑里周文王。在安阳,我借来苏辙先辈笔下的仰慕之情特意前往被不识真人的游客忽略的韩魏公祠,也称韩王苗,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是安阳(古城相州)人为纪念韩琦的丰功伟绩在昼锦堂韩琦故地修建的韩琦生祠。
   在祠内,通过图文资料,能够走进他近乎完美的一生。
   韩琦是三朝宰相,从宋仁宗到宋英宗再到宋神宗。“相三朝,立二帝”,当政十年,号称贤相。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王夫之称“三代以还,能此者,唯韩魏公而已”
   韩琦1075年6月24日病逝于相州,终年68岁。宋神宗“辍视朝三日,发哀于后苑”,赐神道碑,并亲题碑额“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号“忠献”,赠尚书令,配享英宗庙。宋徽宗政和五年追论韩琦定策之功,封魏王。
   韩琦成就了什么惊天伟业令君民同时怀念?
   仁宗天圣五年,年仅20岁的韩琦进京参加科学考试,夺得甲科第二名,从此进入仕途。
   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出任右司谏,正式成为一名谏官。虽然谏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但韩琦忠心耿耿,敢直言劝谏,前后上疏760余次。当时宰辅王随等四人身居朝廷中枢,欺上瞒下,为官庸碌,无所建树,韩琦就按照大部分朝臣的要求,挺身而出,直言上疏。他不畏困难,锲而不舍,连上十封奏章,终于使仁宗皇帝痛下决心,一次罢免了四位宰辅。此惊人之举,受到了正直之士的高度评价。
   韩琦所处的时代,北境的契丹辽朝,西陲的党项夏国,交相内侵,滋扰不止。而北宋所采取的强干弱枝的政策,使边境防御如同一纸,弱不禁风。韩琦毅然赴戎机,以一文臣担当起了抵御西夏的重任。他与范仲淹一起,固塞栅,选兵将,定策术,多方入手,治标治本,历尽艰辛,终于遏制住了西夏盛锐兵锋,使陕西日趋稳定。因其战功卓著,名扬天下,时称“韩范”,党项人闻之而丧胆,民间传诵“军中有一韩,敌人闻之心胆寒”的歌谣。
   韩琦以自己的才干和政绩,步步走进了朝廷中枢。他不愿固守成法,力图革弊兴利,从而成为庆历新政的重要一员,仁宗皇帝加封其为仪国公。宋英宗继位后,公元1064年进封韩琦为卫国公。英宗继位后得重病,太后垂帘听政。由于小人拨弄是非,致使两宫不和,韩琦居中调和,两宫得以和睦,避免宫廷内乱,使天下得安。太后还政后,英宗改封韩琦为魏国公。熙宁六年,韩琦以年老体衰,三次上书辞呈要求告老还乡,神宗答应,但朝廷有军国大事,还要请韩琦拿策略。
   韩琦一生,三朝为相、两朝顾命,集三公(义国公,卫国公,魏国公)一王(魏郡王)于一身,文治武功,勋绩卓著。难能可贵的是,韩琦贵为将相三公,还一向关心民间疾苦,真正达到了封建士大夫“上忧其君,下忧其民”的至高境界。
   宋仁宗宝元年间,四川发生饥荒,朝廷命韩琦为体量安抚使,前往赈灾。韩琦一到四川,即停收各种杂赋,减免税收,用招募兵勇之法施行救济,一人充军,数口之家性命得以全活,并大力整治吏治,汰沉役,逐贪残,一次罢免四川各级官吏760余人,这种胆略和手段,可谓是空前的,震动朝野各级官吏。
   熙宁元年,河北地震,并发大水,人民流离失所。朝廷以韩琦为河北安抚使,判大名,兼北京留守,到灾区赈济,并做善后工作。遂使河北灾民“居者以安,流者以还,饥者以充,乏者以足”。
   韩琦在至和年间和熙宁年间,两次荣知相州,关心民间疾苦,兴修水利,兴办公益事业,造福桑梓。安阳人民,至今仍然不忘这个先贤名相。
   他性情深厚纯朴,心胸宽广,待人宽宏大量,人们尊称他为“韩公”。
   我在祠中读到几个小故事。
   韩琦家里收藏有两只玉杯,做工非常精巧,堪称“稀世之宝”,茶余饭后,常常拿出来细细赏玩。一天一位朋友到韩琦家来玩,说想观赏玉杯,韩琦叫一个仆人把玉杯取来放在桌子上,朋友看着玉杯赞赏不已。就在这时,仆人不小心碰了一下桌子,两只玉杯一下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仆人吓得跪倒在地上,捧着玉杯的碎片,泪如雨下。可是,韩琦并没有责备仆人,而只是笑着对朋友说:“凡是物品都有毁坏的时候,只可惜玉杯坏了大家再也不能赏玩了。”
   说罢,他转身扶起佣人,说:“你只是偶然失手,并不是故意为之,我不会责怪你的。”
   看到这一幕,所有的人都不由对韩琦宽大的胸怀肃然起敬,朋友也激动地站起身,对韩琦抱拳说:“韩公真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啊!”
   有一位士兵私自离开军营去看母亲,几天之后才回来,按照军纪应当杀头。这位士兵说:“我母亲年迈多病,住在附近。我常常担心不能再见到母亲,虽然知道擅自出逃要犯死罪,我只求和母亲见一面,就是死也无憾。”韩琦听了心里很难受,核实了情况之后,就把他放了,上下军兵没有不感动落泪的。
   ……
   让我震惊的是韩琦镇守相州时,因为祭孔而在外地住宿。不料,遇盗贼拿刀要取他项上人头献给外族。韩琦不但将桌上的财务给他,也不畏惧地伸出脖子,盗贼见状行礼说:“我听说你的气量很大,所以来试试您。桌子上的东西承蒙您送给我,希望您不要将此事泄露出去。”韩琦真的没有告诉别人。后来,这个盗贼因为其他事触犯律法被判死罪,行刑前将这件事说了出来。他说:“我担心我死了之后,韩琦的德行不为人所知。”
   假如贼人丧心病狂,真想既图财又害命,他伸出脖子任其屠戮的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气量”,问八方游客,谁人能继?我为他后怕。死在贼人手上,不是太可惜了吗。大气有余,珍爱生命不足。岂止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简直是能撑航空母舰。
   韩琦身上焕发圣者的光辉。
   少年苏辙壮志奋发,希望尽识天下之秀杰,学习为政之道。韩琦在他心目中“才略冠天下”,军政两方面的才能可与方叔、召虎、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也属论从史出,并非溢美之辞。经过论作文“养气”,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等必要的铺垫之后,苏辙点出了写信的目的,自然地流露出强烈的慕望求见之心。
   韩琦其时名满天下,位高权重,乃国之柱石,多少富有雄心壮志的人仰之弥高,做他的骨灰级粉丝。苏辙为刚刚考上进士的后辈,他写拜谒信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人手,“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韩琦他老人家本来就和蔼大度,想必不能不被这封信所打动,对这位初出茅庐、风华正茂的后生刮目相看。
   韩琦老先生,我是一个普通的妇人,从无取“斗升之禄”之念,无意攀附权贵。来您的生祠堂拜访,只为您那比海洋和天空更宽广的胸怀。见您的塑像如见真人,读您的功绩如交您的心魂。这是您生活过的土地,这古朴的砖瓦是你的脊梁,这苍翠的绿叶是你的精神!
   您接见了我,用您的忧国之心鼓舞我,用您的忧民之情感染我,用您的包容大度启发我……
   我也完成了“养气”之行,为撰文“养气”,为为人“养气”。

共 41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详细描述了何谓|“养气”,又紧接着描述了韩琦的为人。韩琦为人名满天下,位高权重,是国家的栋梁,他为人宽容大度,心胸宽广。性情纯朴。从作者的详细讲述中深入了了解了韩琦的一生,它的品质影响着后人,他的理念影响着后人。富有深刻的内涵,令人深思,欣赏问候作者!【编辑:翠柳含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21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翠柳含烟        2013-04-21 15:10:33
  一篇深刻而又厚重的散文,欣赏,遥祝快乐!
2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3-04-21 17:29:00
  恭喜有货的一枚红豆!!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