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好电影该如何结尾

精品 【江南散文】好电影该如何结尾


作者:陈再见 童生,77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14发表时间:2013-04-25 00:40:26

1
   知道奉俊昊,完全出于偶然,也是出于对好莱坞科幻大片的惯性追捧,花了点时间就把《汉江怪物》看了。《汉江怪物》当时打着韩国大片的标签,估计也卖了不少票房。我对跟风的作品向来鄙夷,再说好莱坞大片除了电影技巧、特效和成本上让人咋舌外,内容上是千篇一律的,甚至翻来覆去多少年了还在炒着那些冷饭。至于内涵,几乎是空白,顶多也就是宣扬一种普世价值,相当于看一篇《读者》式的励志文章。尽管有如此偏见在先,《汉江怪物》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作为一个大片,或者说是韩式大片,奉俊昊用的是大片的外壳,内里装的却是对一个国家现状的思考和批判。有思考的电影已经足以让我震惊,同时还能做到批判,简直就难能可贵了。由此,才记住了韩国导演奉俊昊,之后陆陆续续看完了他所有的作品,《杀人回忆》、《东京》、《母亲》……不得不说,一部胜过一部,也深知他习惯在电影里声东击西。如果让我过早赋予奉俊昊“电影大师”的称号,冒轻佻莽撞之险,我还是愿意的。
   韩国电影这些年来出了不少好作品。有好的导演是关键——作为一个电影制作的外行人,我时常通过电影镜头去想象背后导演的工作。按我的想象,一个导演,他应该是一个棋手,而好的导演,便是好的棋手。好的棋手即使紧闭双眼,哪个棋子落置哪里,哪个棋子发挥什么作用,哪个棋子是因,哪个棋子是果,哪个棋子悠闲散落,哪个棋子直捣内核……均了然于心胸。据我有限的观影经验,奉俊昊应该是韩国电影的一个异类,这是由他讲述故事的方式决定的,类似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姑且称之为镜头语言。奉俊昊是一个善于一开始就运用自然环境烘托影片的基调和人物心境的导演,像是先入为主,虏获了观众的心,如《杀人回忆》里那一片金黄的稻田,空旷、死寂、一种难以言说的阴郁;再如《母亲》里的枯草横生的山谷,压抑、凄清、悲情。基于此,如果我们认为奉俊昊是一个文艺片导演,拍出来的都是让人昏昏欲睡的小众电影,显然又是错的。奉俊昊除了具备文艺导演有的人文情怀,他更大的特点是还娴熟了文艺导演所缺乏的关于电影的讲述、节奏、气氛等功力,两者糅合,使之完成十分完美的结合和发酵,焕发出不一样的气质。这种气质在《杀人回忆》和《母亲》里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无论是《杀人回忆》里的步步惊心、悬疑跌出,还是《母亲》里的温情外壳下的汹涌、如剥蒜一样一层层剥出那个让人始料未及的案件真相的娴熟而奇异的手法,都足以证明,奉俊昊的电影在让观众欲罢不能的情况下猛地也会塞给观众一个残酷的真相,让观众在字幕升起来的时候心绪却还无法平静下来。拥有如此气质,在电影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奉俊昊便显出了熊猫般的珍贵了。
  
   2
   奉俊昊的电影看似个体,其实并非独立,他的电影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如《汉江怪物》和《东京》有内在的联系——后者我更愿意看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而如果要透析《母亲》,便意味着不得不谈起他2003年的作品《杀人回忆》。《杀人回忆》在表现手法、节奏控制和气氛营造上已经堪称经典,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连环杀人案,被奉俊昊演绎得扑朔迷离、高潮迭起,最后又黯然无助。谁是凶手?一直到影片结束,答案都没能揭晓。作为一部悬疑侦探电影,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影像,显然是冒险的、大胆的、敢为人先的处理。而奉俊昊有这样的底气,尤其是电影结尾,镜头回归开头那片金黄的稻谷田,宋康昊饰演的小镇警察朴探员时隔多年重新回到案发现场,为当年无法侦破的案子给予感慨之时,突然遇到一个小女孩,小女孩说她看见有另一个人也来这里看过。朴探员问那人说什么,小女孩说他多年前在这里干了一件事所以回来看看。朴探员再问他长什么样,小女孩若有所思:“没什么特别,很普通的一个人。”……幽静的音乐在这时响起,电影结束,而给人的回味却远没有结束。普普通通的一个杀人犯,没什么特别,没什么惊奇,导演一下子把精心布置的一张紧张的大网给撤了下来,似乎也一下子把观众们都拉回到了现实。拍摄这个片子,奉俊昊更多的是纪念那些当年被杀的无辜生命(此案是真实发生过的),还原了当时韩国的社会现状,包括社会的动荡(为了镇压示威以至于没有警力帮助破案)、警局的混乱(动用私刑贸然结案等)和人心的晃动。我们说好的文学是对所处社会的如实反映和解剖,其实好的电影未尝不是,奉俊昊就做到了,这是需要敏锐的眼光和勇气的。我曾设想,要是换别的导演来拍这么一个真实案件,估计除了拍出悬疑,剩下还是悬疑。善于超越,善于在题材的之外寻找真意,声东击西,便可视为《杀人回忆》所折射出来的导演高贵的品质。
   如果说《杀人回忆》是在悬疑的外壳安放警世的内核,那么《母亲》则是在温情的外表下给人予悬疑的惊叹了。这是两部反其道而行的作品,它们就相当于是奉俊昊的左右手臂,缺一不可,也因为用了这左右手臂,奉俊昊才有了属于在影坛里挥阖自如的力量。就目前而言,《杀人回忆》和《母亲》绝对是研读奉俊昊最经典的作品。当然,未来的奉俊昊,会超越自己,也能超越自己。《母亲》的故事相对来说更为精彩,因为不受事实的约束,导演可以自然虚构和推进。《母亲》一开始,给观众的感觉就应该是一部反映母爱的温情的感人的电影,这样电影在电影史上不缺乏,甚至已经给人带来审美疲劳,似乎都是那么一个套路,一个单身母亲带着一个弱智儿子,两人相依为命,经受生活的考验和摧残……电影一开始,金慧子饰演的母亲以一个典型的东方慈态的母亲形象在小药店里铡着草药,伴随着那喳喳喳的一声声响,影片似乎就是朝着之前电影人所铺设的道路上走的。还是会有些失望。我是先于《杀人回忆》来看《母亲》的,看之前有一个懂电影的朋友曾经力荐。当时《母亲》这个题目给我的感觉便已经是不痛不痒,完全没有后来的《杀人回忆》既有“杀人”的残暴又有“回忆”的宁静所营造出来的感受冲击力。当时看也是抱着看一部文艺片的态度,这样的片子看得过多,甚至还没有当年看《色即是空》此类颇具韩国特色的电影来得兴奋。然而,当元彬主演的弱智儿子尹泰宇和坏孩子镇泰为了追赶一辆肇事奔驰来到小镇的一个高尔夫球场寻求报复这一段时,我便隐约感觉到影片过人的气质了。好的导演就是这样,他能在自然而然中把对镜头的掌握和情节的讲述演绎出个人的特色,这其实跟好的小说家一样,同样写一个故事,写一个人,就看你怎么写了。就这样简单,同样是一个有关母亲和儿子的故事,就看你怎么去拍。影片以韩国一个边缘小镇为故事发生地,以小镇为背景的电影不少,不乏有成功者,如咱们中国的贾樟柯,几乎都是以他的家乡汾阳作为电影背景,极具现实意味和气场。而《母亲》里的小镇虽是边缘,附近却也有富人出入的高尔夫球场,奔驰车时不时穿过小镇的街道,朝高尔夫球场而去……这其实就是导演设置的一个颇具智慧的铺垫,因为这么一个处于贫穷和财富之间摇摆的小镇,其实也正是能发生故事、探究社会状态的空间原型。有一天,其中一辆奔驰的奔驰车便撞到了正在玩耍的尹泰宇,故事就此展开……这时候影片的氛围还是宁静的,其中某些细节,不免让人会心一笑,如镇泰和尹泰宇同时飞起一脚揣奔驰的后视镜,镇泰揣掉了一边,尹泰宇却摔倒了;如尹泰宇在高尔夫球场的水池里捞起一个个高尔夫球,视若珍宝;如镇泰趁着与奔驰车主打架的混乱把一个高尔夫球杆扔进水池中,后夜里偷偷溜进来捞出来……这些看似笑料的细节既能反映穷人与富人之间矛盾,同时还都能为后面作下铺垫。奉俊昊在这些细节的处理上简直做到了精益求精、无一虚笔的境界。就在镇泰去捞回他的球杆那个夜晚,尹泰宇便被卷入了小镇一桩杀人案:高二女生文雅中被人杀害,并被放在小镇最高处的楼顶上(这里又是一个与后面密切相关的细节)。影片至此,已经慢慢摆脱了之前的氛围,开始让观众紧张起来,镜头正一步步向案件的真相和小镇的深处推进……和《杀人回忆》一脉相承的是,《母亲》又出现了那个混乱、颓废的警局,以及几个应付态度的小警员。同样是动用私刑,逼迫认罪,然后尹泰宇便被认定为杀人犯,带至现场模拟案发过程。至此,我对韩国的警局几乎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里生活着一群什么样的警员,在韩国的电影里多有涉及,如黄东赫的《熔炉》。此是题外话。面对此,母亲坚信儿子的无辜,并决定亲自捉拿杀害文雅中的凶手,由此一步步靠近了案件真相,直至拾荒老人的出现,使得母亲坚信儿子已经得救,因为真正的凶手已经在她的努力下浮出了水面。在此期间,有一处转折很让我震惊,即是儿子尹泰宇突然想起母亲在他五岁的时候曾尝试毒死他,以求解脱。这个插曲几乎让母亲疯狂,也正是这个插曲,让母亲的形象变得饱满、立体和真实。有关“杀人犯”的阐述意味也由此丰富和更深入内核——谁都可能是杀人犯,即使是善良的母亲面对着自己的亲身骨肉。这也便为影片结束的真相大白作好了铺垫和叙述准备。故事在母亲寻找拾荒老人时候发生了陡转,根据拾荒老人的目击,证实文雅中正是傻儿子尹泰宇所杀,而儿子并不自知。母亲是大义灭亲呢还是杀人灭口?母亲选择了后者,这也符合一个母亲做出选择的感性逻辑。一个善良的母亲为拯救儿子一步步脱下单纯的外衣融进了小镇的烦扰里最后又成了一个残暴的杀人犯,多年前尝试杀害儿子没成功多年后为了儿子杀人,一个准“杀人犯”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这是深切母爱导致的结果,还是人性最终的释放?我们不可能有确切的答案,一如影片的最后奉俊昊让母亲在旅游巴士上针灸忘却过去的穴位然后忘情地舞动一般,那夕阳璀璨的一幕极具荒诞色彩——母亲真的能忘却吗?母亲还能做回原来的母亲吗?真相已经大白,但导演显然还没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也不可能给,这便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3
   一个电影该如何结尾?这个问题从电影最开始的启蒙阶段的武断操作,到今天逐渐已经转化成了整个电影文化来共同认定了,而我们观众显然也是有权利左右的,譬如我们有否定和赞扬的自由。虽然一部电影的结尾最终还是由导演决定,他也不得不承认,影片必须经受文化的评判和观众的裁定。
   之所以会腾升这样一个问题,完全是在看完奉俊昊的电影之后所感所想。我甚至认定,可以一个电影的结尾来认定一个导演的高下之分。如同一部小说,如何结尾便能让作者立判高下。这让我想起如今的电视连续剧为何在艺术水准上远没有电影高超,以及大量泛泛之作的电影作品充斥市场,其关键便也是在结尾的处理上,当一个故事力求大团圆、力求给观众一个和和满满的结局时,其故事必然失去了现实意义,也就不可能存在文化和艺术方面更深一层的探究。韩国连续剧的烂和韩国电影的奇异使我更坚定这样的想法,因为一个不缺乏好电影导演的国度是不会缺乏好的连续剧导演的,缺的只是对于真相的探索,或者说缺的是认同此种探索的好的观众。奉俊昊的成功,我想应该是电影在这方面的突破,他至少可以引领一部分有抱负的导演,告诉他们:电影是可以这么拍的,结尾是可以这么来处理的。
   让我们来回味《杀人回忆》的结尾,朴探员和小女孩在金黄的稻田里安静的对话……
   让我们来回味《母亲》的结尾,阳光透过车窗玻璃,一个母亲的身影在舞动,舞动……
  
  

共 44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对于电影的结尾,作者用两个例子,来进行了很多的阐述,从而去让读者认识到,作为一部好的影片,应该需要有什么样的一个结尾。其实,透过电影的本质,即便是在写作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然了,就这一篇赏析作品而言,作者的意图是非常的明显的,而作为被作者所选取的两个经典例子,也充满着各个方向的延伸性,可以让我们清晰的知道,对于电影的承接、收尾,需要如何的去进行处理。或者,一个好的结尾,对于作品本身而言,就是一种质量上的提升。推荐阅读。——履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25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履泽        2013-04-25 00:50:57
  问好作者,很不错的文字,欣赏了。。。。欢迎作者赐稿江南烟雨社团,祝福创作愉快的同时,也祝福阅读愉快。希望作者在江南烟雨社团里,有新的收获,以及有更多的精彩作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有更大的进步。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记忆燃烧的温暖,一如从前。
2 楼        文友:泪花集        2013-04-25 01:05:23
  好文章,欣赏佳作,真诚问好,祝生活愉快!
3 楼        文友:红叶秋        2013-05-08 19:04:40
  一部电影有个精彩的结尾,的确让观众回味无穷。学习了,欣赏老师的文章。祝好!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