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隐约的哨音

精品 隐约的哨音 ——浅谈陈斌先小说集《吹不响的哨子》


作者:艾蔻 秀才,118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09发表时间:2013-04-26 08:19:06

四月初,寿州八公山上梨花花事正盛,一年一度的梨花节也如约而至。四面八方的文人骚客以及赏花的游人顿将花海变作了人海。今年,八公山的梨花彷佛闹脾气似的,硬是将花开在了节日的前头,游人如织,镜头都对准它的时候,它却早早萎谢了,而且,据我观察,今年的梨树明显地减少了,往年廉颇墓那一片的山凹里,挤挤挨挨的都是洁白若雪的梨花,今年,老树枝横,花也少了许多。
   傍晚,我开着车载着刚从桂林旅游归来的妈妈去看梨花,妈妈的妹妹,我的三姨二十多年前嫁到种梨为生的郝圩,所以即便是早前县政府还没有开始张罗梨花节的时候,我们全家也都会在梨花盛开的时候去三姨家的梨园看看梨花踏踏青。今年,三姨举家去了上海,据说梨园里的梨树都老得开不动花结不了果了。我们便只在盛开着桃花的桃林里找了几丛疏落的梨花拍了些近景就有些遗憾地离开了。
   还没到家,我就接到电话,说是陈老师来了,大家设宴小聚。我忙赶了去,推门一看,陈老师笑呵呵地坐在那里和他的同学在聊天。见我来,很亲切幽默地说:“年前我拿了你的书,欠下了你一本,现在来寿县还你书呀!”
   于是,这本26万字的中篇乡土小说集《吹不响的哨子》便由陈斌先老师亲手馈赠给了我。第二天是周末,我挑灯夜读,读了一夜搭上第二天上午,硬是将这本小说给饕餮了。
   我是一个抓着七十年代的尾巴出生的七零后,成长在教师之家,本身写的也多是些小情小调的散文和小小说,被人定位为小资文青。所以,对于乡土文学,我读得不多,之所以读得不多,是因为那些乡土文学让我觉得远,离自己生活遥远的东西,人都不会太感兴趣。可是,陈老师的这本书,在我读《自序》的时候,就被它深深打动了。在读那篇自序的时候,我抑制不住流了三次眼泪。陈老师写他小时候和村里的同伴闹矛盾被母亲得知,拿纺锤打破了他的头,晚上,母亲发现他的流血结痂的伤痕后心疼流泪。我看后也安静地流了泪,因为,我也是母亲,有一颗跨越了时空的懂得的心。自序里陈老师继续书写着母亲,当我看到这一段:“侄儿考上大学的那天,弟媳妇扑在我父亲母亲坟头放声大哭的声音至今历历在目,好像弟媳妇要把所有的委屈都化成了那场放肆的哭声似的。”我的泪也如陈老师那位弟媳一般肆虐而下,我记得那一刻,我的心是钝痛的,因为我彷佛看电影一般,看见了那一幕场景真实地在我眼前晃着。我被陈老师那种富有真情和感染力的文字打动得痛哭流涕。自序的尾端,陈老师说,生活是美好的疼痛着的,他说到“我已经走在这条道路上了,难道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吗?”当然没有了,当我们热爱了文字,习惯了用笔来书写胸臆、描绘生活的时候,我们便注定了要沿着这条路,哪怕历经艰难也将永远无悔地走下去——这么想着的时候,我再一次看见自己的眼泪静静地落到了被灯光映得惨白的书纸上。我如同中蛊般,在那个春深人静的夜不停地翻动起了书页……
   说实话,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真没能把陈老师的人和他的名字联系到一起。那天在六安市文联组织的《映山红》作者见面会上,迟到的陈老师衣冠楚楚一派归国侨商的派头,会上发言,他幽默诙谐侃侃而谈。聚会结束时,陈老师喊住我,问我家是不是住在县城,我说是,他便托我将某酒店的房卡带回去,说是会前才匆匆从老家寿县赶过来,酒喝多把人家宾馆的房卡给带着了。我那时才知,原来这位写中篇小说《留守女人》获得安徽文学奖的霍邱小说名家,居然是我们寿县人!
   为家乡还能有打得出去的文学牌而骄傲,为这本书的自序里那饱满的真情而感动。我红着眼睛读完了书中《吹不响的哨子》、《天福》、《天街咋就恁么长》、《天狗》这四篇小说的时候,安静的夜也渐渐舒醒成了清晨,囫囵醒来的爱人盯着我枕边揉成一团团的纸巾说:“不要命了?看一夜书?”我没做声,继续靠在床头翻着书。我保持着那种姿势直到午后一点才终于在被窝里将麻了数次的腿抖了抖,然后扭扭僵硬不堪的脖子,按灭了台灯,拉开了窗帘起了身。我打开门,看着院子里一派春暖花开的景象,习惯地拉伸着手臂,对怪我早中餐都不起来吃饭的家人说:“我精神上都饱餐了一顿啦,终于看完了陈老师的书!”
   我家总这样,好书轮流看。等到我爸、我妈、我女儿把这本书都看完,我老公想接力的时候,书又被我给夺了过来。第一遍,我是被故事吸引,一口气迅速地读完的,现在,我要细细地品茶般地品它。
   这本小说集里,收录了八篇是题材不一的故事。可能和陈老师敏锐的观察力、丰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身为一位优秀作家所具备的良知分不开,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平凡的沾满泥土气息的小人物,然而,仔细去分辨,你总能在他们身上看见那种清朗的善良。书的首篇《吹不响的哨子》里,那位坚守自己集体主义思想的老队长黄瘪子,他的执着和底线,他的执拗和坚守,让我了解到了那个时代铸造出来的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最终,黄瘪子因为乡党委书记以组织名义令其服从组织,而导致他坚守土地失败,他终于因此萎靡逝去。这样的故事,有深刻的思想做底,有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演绎,有陈老师精心而不留痕迹的乡土语言来平铺,让故事本身耐读,让读者读后难忘。《天福》说的一个乡村里常见的老鳏夫帖子的故事。我佩服陈老师,他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由乡政府秘书、农业技术员、科员、科长、副乡长等岗位上一步步走上县招商局局长位子上的领导干部。但是他的血液里那种浓浓的乡土情结彷佛从来都没有寡淡过。所以,他一直惦念着故乡,一直怀揣着乡亲,也一直关注着新农村发展的进程。《天福》里的帖子就是一个在新农村建设中耕地被征用后意外发了“横财”的人。他有一个本该给他做老婆后来嫁给了他哥,现在却守了寡的嫂子,他的嫂子嫌他没有本事而拒绝族人撮合他们的好意,直到帖子得到了这一笔耕地补偿款之后,她才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得格外殷勤起来。帖子虽然看似一个整天拢着手凑在村民背后看人打牌都不受待见的窝囊人,但是,他有自己的个性和尊严,他虽然渴望有女人的生活,但是他瞧不上嫂子那种只认钱不认人的势利劲儿,所以,他在揣着存折进城被贼偷了又补回存折后,对所有人都保密说钱丢了。结果,嫂子的脸色再转,他依旧故我的生活。直到最后身患肝癌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他将存折交给嫂子,嫂子才大恸。然而,却也挽回不了他的生命了。陈老师笔调幽幽地写到,帖子天福(去世)时才五十二岁,还远远不是天福的年纪。这篇小说里,陈老师特意用平淡的语句将悲怆隐匿,却让读者感到那种更为深重的凄凉。接下来的一篇《天街咋就恁么长》反映了时代变迁过程中,曾经繁华的长街落败萧条之后的景象。陈老师一准是那种内心温暖善良的人,他的笔从来都不会刻意的丑化和捉弄一个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的小人物。所以,天街虽然落败了,但是,人性光芒却在这里熠熠生辉。那个渴望做个城里人而用尽心机嫁到天街来的农家女二娥,虽然因为后来天街的变迁让她未能过上她当初渴望的生活,但是,故事最终,二娥却在天街人无私奉献出来的爱和温暖中安然而去。从天街唏嘘而过,再读《天狗》。天狗是个马大帅似的人物,他组织办了个红白喜事艺术团,成了十里八乡村民家里办喜事和丧事都缺不了的名人。然后他所在的村庄底下却被探蕴藏有矿产,所以,土地被开发,僻静的乡村顿时成了繁华的矿场,花红柳绿的各种场所都聚集在了那个原本安静的小村庄,他的本家村干部猫叔也借机发了财。前后的对比让天狗的心理失衡而导致了一连串的故事。最终,陈老师也没有交代事态最真实的进展,而是留下了一个疑问,让所有人思索,思索什么?思索乡村富裕之后,村干部和村民之间该如何应对新的矛盾和争端。这种矛盾在《乡村大客户》里继续演绎,只是对手换成了乡干部和村民,以及村民和村民。陈老师的小说,有一种史诗的价值,小说中对乡村这些年来的发展进程每一个阶段都做了详细的解读。《乡村大客户》里的矛盾,就源于农村废除了农业税,农民种地利益越来越大导致的。这样好的政策改变了农村的面貌,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但是由此而来的矛盾又将如何解决?这也令人不由不加以深思。读到《响郢》的时候,我激动了。因为这篇小说,陈老师如此写道:“打寿春城向南走上七八十里地,便到了一个古镇,古镇往深处走去,也就是十几里土路的样子,便到了一个叫廖家郢子的村庄。廖家在隐贤是大户......”好嘞,明明白白写咱寿州的故事啦!这个故事,我一开始特别喜欢,是缘于我对家乡的深情而产生的亲切感。第二遍读的时候,依旧觉得它是令我最喜欢的,我甚至还在读完第二遍之后发微博说“重读小说,还是最爱《响郢》”。微博被陈老师的其他粉丝见了,问我为何喜欢。喜欢当然是有理由的,这篇小说里,作者对农村男女青年那种初生的爱情刻画得非常细致,以至于让我想起了在我六七岁时,我家所在的校园开始建校舍。那时,学校外村子里的一个常带我玩的大姐姐和其中的一个建筑工,那个外村的后生偷偷相爱的情景。此外,这篇小说将时代的大背景,三十年农村发展的成长史水墨画山一般浅浅地勾勒了出来,然后将隐贤之地得名的古贤人董邵南之后人董家和之后迁来的廖家之间纷纷扰扰的恩怨,以及这两个家族里面一对处在这矛盾漩涡中悄悄相爱的男女终身错过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性格分明,故事的进展跌宕却又合情合理。让读者读后无限惋惜却又觉得作者安排的恰当。此外,《秀秀这个娃呀》讲的是农村的青年进城之后的经历,曾经在农村有着相同身份的年轻人,进城之后渐渐蝉变成了不同的阶层。这篇小说也是对这个时代非常写实的白描,估计任何一个从乡村走出去人都可以从这篇小说中发现自己熟悉的身影。《谁把谁的眼泪擦干》是本书中唯一一篇脱离了乡土的小说。但是,脱离乡土不代表脱离生活,这个故事讲的是快餐时代,年轻人对爱情的坚守。这个故事的结局很是浪漫完美,我免不了八卦地揣测一下,陈老师是不是也有着浪漫主义的情怀?呵呵。
   写完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想起八岁半的女儿在看完这本书时对我说的话:“妈妈,你看看人家,这才叫小说!你天天写得那什么呀?你小说里写得话太淑女了,看着好恶心。”好吧,我承认,像陈老师这样原汁原味,把构架和技巧巧妙地藏匿于平朴的叙述中的小说才是真正的好小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好的作品更是离不开对真实生活深深思索之后的提炼。陈斌先老师,用他的这部《吹不响的哨子》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写作课。阖上书,我仿佛听见隐约传来的哨音,我知道,那是陈老师催我奋进的哨音。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也写了很多年的文章,但是,读完这部小说,我才深深感觉,我应该更加地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唯有那样才能写出更加有内涵、更耐读的文章。乡土,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该摒弃的,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乡土都是滋养我们成长的最初的源泉。此刻,我想起三姨家的梨园,远离故土去城市生活的三姨一家,以及那些和他们一样放弃了梨园背井离乡的梨农们,什么时候,他们才能意识到乡土的重要?对于梨农而言,只有等他们意识到了这一点,老树才会在他们的侍弄下重新开花。对于作家而言,也是需要意识到乡土的重要,才能像陈老师一样写出站得住而立得稳的好文来!

共 44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学作品反映真实的生活,看陈老师的小说,对比生活,总能让人发现生活中存在的艺术性,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真实性。作者有感而发,对陈老师的作品作了大致的分析和概括,对作品的内容、主旨,有着准确、客观的把握,对作品,是肯定,对读者,是良好的导读。而在写作技巧方面,作者有着独到的体悟和认识,教人受益!【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264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施云南        2013-04-26 08:57:04
  这篇文章,让我也了解了这《吹不响的哨子》,也从中汲取到了一种力量。乡土的重要性,也能够从文章中,了解一二,很耐人寻味的文章。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2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3-04-26 11:11:12
  读此文,让人对原作产生了热切的期待!感谢朋友的导读,祝福写文愉快!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