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情牵那拉提(散文)

精品 【流年】情牵那拉提(散文)


作者:梁晓阳的马场 秀才,1739.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59发表时间:2013-05-01 16:03:14

【流年】情牵那拉提(散文) 1
   那拉提,最初的起源据说是因为一批成吉思汗的军队在行走途中连遇阴霾雪天,疲惫不堪之时来到了一处所在,突然云开雪停,太阳当空,草色碧绿,鲜花烂漫,于是官兵们都一起喊起:“那拉提,那拉提!”那拉提,蒙古语就是“太阳出来了”之意,而看见太阳出来的地方,就被人们喊作那拉提,一直喊到了今天。
   车子在那拉提那被硬化得很漂亮洁净的进山公路上弯弯绕绕,最后进入了一个几乎看不见人影的盆地里。那天是4月下旬的早晨,时候还不是那拉提的最美季节,但那拉提却以白皑皑的天山雪峰、苍翠的云杉林和星星点点的牛羊迎接我们。
   公路转入山林,车窗外是黑沉沉的山,其实那不是真正的黑,那是墨绿的塔松或者云杉,是山的倾斜着的腰或者弓伏着的背。那些摆动着的丫杈则是桦树枝丛,是在阳光下或者密如一团或者疏如樊篱的枝杈。
   正在入迷地看着外面的时候,汽车“嘎吱”一声停下。我们都朝前方看去,只见明亮公路上有两只灰色的野兔在嬉闹。汽车来了,它们见惯不惊地在路中间一蹦一跳,慢慢地才让到路边。在这里出生成长的朋友此刻也充满了好奇,他双手压着方向盘,也和我们一起饶有兴致地观看着,直到野兔完全隐入草丛才重新轰响油门,继续向山上草原驶去。
   正是“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季节,草地上的草虽然还没有长高,但依然是绿莹莹青茸茸的,这时候开出的花儿也只是少数几个品种,在草原上显得有点儿零零星星,但小草裹夹着花儿无边无际,有一种向无限延伸出去的蓬勃活力。
   与草地上已经长出草芽不同,那拉提山的山腰上满是积雪,塔松林里的树木错错落落地刺破积雪,雪与树林一直往山顶上延伸。山坡在明亮的雪毯下藏起了所有的色彩,却藏不住跌宕起伏的曲线,当我们的目光随着山的流畅轮廓线往上望,直至看到最高的山顶,我们常常会对这种轮廓线发出惊叹。早晨脆薄的阳光落在山顶上面,山坡因为高低起伏而留下了光亮和阴影。光亮的地方有着女性一样的饱满和浑圆,发出耀人眼睛的光芒;阴影的地方也仿佛女性般内敛、委婉和温存。
   初春的草场,田野、毡房、农舍,全都笼罩在一片宁静的浅绿色里。巍巍松林与闪闪雪山辉映,星星般撒着的牛羊和大雁一样泊着的毡房搭配,高低起伏的草山错落成一种仿佛音韵般浮动的层次,袅袅升腾的炊烟和一撮一撮分布的树林成了线谱上的音符,所有这些组成了那拉提神奇的画面,只有那拉提春之神才能勾勒点染出这样的国画,我们则成了名副其实的“画中人”。
   2
   真正称得上草原画中人的,却是那位经年累月在那拉提草原上栉风沐雨的美丽汉家公主。据说,她不是来自长安,她是汉武帝从自己的祖宗故地江苏挑选来的本族宗亲,到了长安之后才被匆忙册封为细君公主。
   匆忙册封,为的就是准备远嫁。雄心勃勃却又自觉鞭长莫及的汉武大帝,之所以要向远在西域的乌孙国和亲,就是想远交近攻,一举歼灭位于自己正北方常南下侵袭边境的匈奴。
   遥想一下历史,两千一百多年前,细君公主走向西域时会是一个什么场面?现在我们只能依靠想象,估计那时出玉门关后一样经历了风沙肆虐的遭遇。当然,我们可以肯定,乌孙人来接她时应该提供有一批让当时汉朝人欣羡的伊犁天马——从长安到乌孙,三千多公里的路程,在没有机械交通工具的汉代,是伊犁天马,担当起了为和亲作贡献的重要使命。
   蹄声得得,细君的马已经走在乌孙大草原上。蹄声敲走了东边渐渐远去的长安,敲来了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乌孙大草原,也敲来了细君风沙掺满双眼的回望——长安,那里是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也是皇权决定一切的地方,自己这趟远嫁,就是小女子命运必须服从汉家大业的悲壮。汉武大帝说了,作为汉室宗亲,哪能没有一点牺牲精神呢?他说得那么冠冕堂皇,面对一个本来想追求自己爱情的女子,就像对他后宫里的嫔妃一样,需要补充或贬逐,全是他一句话。自己尽管作为宗亲,却也做不了自己的主。这么说来,还是西边依然遥远的乌孙才是我的家啊!这辈子,我是注定与草原和骏马分不开的了。那就抹干浸满风沙的眼泪,朝着天山最高的那座雪峰——汗腾格里峰继续走吧。
   乌孙人在等待,乌孙昆莫在等待。在朔风凛冽的昭苏高原上,在银光闪闪的汗腾格里峰下,老态龙钟的乌孙昆莫猎骄靡迎娶了这位弱柳扶风一样的汉朝佳丽。
   尽管肩负着崇高的使命,然而面对陌生的语言,寒冷的异域,加之昆莫年老体衰,细君终于自造宫室独居。汉武帝两年一度遣使携礼的慰问,仅仅是一种宗室的同情罢了。
   细君的奉献也体现在她尊重当地的风俗中。乌孙有俗云:父死子可取后母,兄死弟可取其嫂。猎骄靡死了,细君自然只好嫁给他的儿子,一直下嫁到第一任丈夫的孙子军须靡。
   美丽的细君,又一次将乌汉联姻维系在这种风俗上。
   一年一度的天山长风去了又来了,总是吹不化巍巍汗腾格里峰上的千年冰雪。在幼女的声声娇啼中,这位娇媚含蓄而又忧郁寡欢的汉家公主终于以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乌孙这片草鲜花旺的土地上。
   细君公主远嫁西域当然不是唯一。稍后,另一拨接亲的天马也去到了长安,这时候,天马驮回来的是一位郡王的孙女,因为她的深明大义,她被封为解忧公主。与细君公主不同的是,解忧公主生性乐观,身体强健,嫁到乌孙国后很快就热爱上了草原,并且积极辅政。在一次匈奴入侵时临危不乱,通过设宴款待,团结了曾一度惊慌失措各有所思的各位首领,之后又协助乌孙王,配合汉军作战,终于大败匈奴,达到了保家卫国的目的。
   解忧公主曾先后嫁给军须靡(细君公主的最后一任丈夫)、翁归靡、泥靡三代乌孙王,后来元帝时代的王昭君和亲时在丈夫死后再嫁庶出长子的遭遇其实是早有先例的。
   与娇气软弱的细君公主相比,解忧公主更具备骠悍豪爽的乌孙人的禀性,因而她被乌孙人尊称为“国母”。至此,汉朝以两位公主的远嫁,换回了大批伊犁天马,也巩固了中原王朝与一个西域马背民族的血缘关系。
   史籍说解忧身边那位随嫁的侍女冯氏,堪称足智多谋,这位乌孙国母的得力助手,她也把自己的幸福婚姻托付给了乌孙国王手下的一位右大将。经西汉中央政府的允许,她曾以解忧公主的身份,持汉旌节,遍访了天山南路各国,联络与汉交好。她的出访十分成功,为西域都护府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在乌孙王死后,解忧公主之子和乌孙王另一位夫人所生之子为争夺王位引起内乱时,是她挺身而出,晓以利害,说服了那位夫人之子,终于让解忧公主之子继任王位。晚年,冯氏跟随解忧公主回到长安居住。后来解忧公主之子去世,其幼子继位,尚无理政能力,冯氏又以七十高龄之身重返乌孙辅政,为乌汉结盟,她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年华。她和细君公主一样,把自己永远留在了遥远美丽的乌孙。
   乌孙人,史家考证就是今天哈萨克族的主体祖源,难怪今天的哈萨克依然还那样爱马,依然喜欢策马如飞。今天,我们行走在乌孙故地上,想象着遥远而荒凉的年代,那些乌孙人骑着天马驰骋如飞,与同样勇猛的其他部族战斗的情景,那长长的络腮胡,圆睁的眼睛,头上戴着羊皮帽子,身上穿着羊皮大衣,是那样的骠悍威风。
   被天马驮回的汉家公主,水一样湿润了骠悍的乌孙男人,于是,习惯于跃马横刀游牧搏杀的汉子就多了一份中原名士的倜傥;被天马驮回的汉家公主,雨一样沐浴了俊俏健美的乌孙女子,于是,习惯于直舒胸臆憨厚淳朴的女人就多了一份江南女子的含蓄。他们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有了今天伊犁大地上忠于骏马和爱情的哈萨克。
   3
   当上午鹅黄的阳光悄悄地抹在楚鲁特北坡的一座草山上时,我们遇到了哈萨克牧民沙巴西一家,他们刚从冬窝子里转场过来。初春的阳光对压抑了一冬的草根是极大的诱惑,此刻正迫不及待地挺着尖芽往上蹿,而冻土下面青草萌芽的气味已经招引得牲畜不能安稳,勤劳的牧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马上着手准备准备,很快便驱赶着牲畜上山。此刻,这一家人正在那里来来回回地忙碌着,两位老人正在搭建毡包,沙巴西在整理地基,他们的三四匹马就在旁边吃着刚吐出嫩芽的小草。在相距四五米远处还有一座已搭好的毡房,沙巴西年轻高挑的妹妹迪拉古丽身着红裙,披着蓝色绣花坎肩,外套黑色绣花袷袢,头戴一顶竖着一丛洁白羽毛的花皮帽子,走到毡房门口,将进未进的样子,站在那里侧转头,露出她那天鹅脖颈一样细长的脖子,一双浓眉深目专注地望着我们,整个儿的神情像一朵悄悄儿开放的天山雪莲,让蓦地发现她的人眼前一亮。这几年那拉提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后,这些草原克孜(姑娘)的观念也现代化市场化起来了,一到旅游旺季,她们就牵着自家的骏马出现在碧绿的草原上,出租给远方的游客,让他们过足骑马的瘾。
   妻子和迪拉古丽说话,她们刚开始说的都是汉语,迪拉古丽有着重重的夹舌音,语调很柔缓,但才说完几句,她的词汇就显得紧张起来,常常要沉吟或思考好一会儿。后来,她们的说话变成了汉语和哈萨克语的混合。迪拉古丽,金钱花的意思,多么富有寓意,仿佛现在那拉提草原上的克孜们一样,在市场化潮流中洋溢着现实的诗意与芬芳。
   我坐过她那匹看上去不是很健壮但却很精神的黑马,我刚要上马的时候,沙巴西走过来拉住了我,用有点儿夹生的汉语对我说,你骑过马吗?如果你没骑过会害怕的。我告诉他我经常在妻子的娘家新源老马场骑马,多年以前我还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跑过马。听我这样说他才放了手。其实你不用怕,迪拉古丽仿佛没有听到我跟她哥哥说的话,在一边说,这是一匹经过训练专给游人骑的马,你就是打它也不会快跑。她这句话说得非常流利,也许她在面对每一位游人时都是这样说的。接着,迪拉古丽又告诉我,骑马要双脚踩实鞍镫,身体微微悬空,与马背起伏的节奏协调一致,这样身体才不会因为颠簸而疼痛。
   美好的情愫在善良体贴的话语里发酵,我就权当是第一次骑马,虚心地按照迪拉古丽的说法去骑,马小跑起来,我在马背上轻松地欣赏着远处的雪景,近处的山林草色,感觉心旷神怡。
   翻身下马的时候,迪拉古丽小跑着过来,向我歉然说刚才忘记在马背上垫上布毯了,原来现在还不是旅游旺季,往年为游客着想的一些细心准备便没来得及做好,比如垫上厚厚的布毯,那布毯据说还是手织的。其实我挺喜欢骑着光溜溜的马背,那样我有一种很踏实的与马接触的感觉。多年来我在新源老马场骑马也是如此。但是在那拉提不是这样,起码姑娘们都要给你保留着那付硬马鞍。
   尽管布毯没有放好,但我依然为迪拉古丽的歉然所感动,也许,年复一年,包括这位漂亮端庄的迪拉古丽在内的哈萨克姑娘们,把自己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并将继续奉献给脚下这片美丽的土地;也许,她们也羡慕都市生活的繁华,但她们似乎更习惯于那拉提草原上这种安祥自由的生活。她们拥有大自然生活的开阔胸襟和淳朴憨厚,也有着现代文明人的实在和机智,而我们的当代人中,有的过多地具有乡村人的厚道而欠缺适当的逐利思想,因而改变自己的困境显得非常困难,有的过多地具有市侩的唯利是图而欠缺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同情和大气,因而这类人常常成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麻烦制造者。只有大自然的宏阔气魄和追逐时代文明的激情二者相结合,才是当代社会人所缺乏因而一直在长久地呼唤的一种境界。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天山腹地里的那拉提人没有与现代文明对峙,他们在坚持中摸索,现代文明也没有落下他们,他们在融合中继续坚持。他们始终在以最恰当的方式追求着文明,早期那拉提度假村的建设就是他们所有追求活动的最生动的实践。也因为如此,在洒满阳光的草原上生活是不会感到寂寞的,那一座座闪光的雪山,那一道道墨绿的林带,那一丛丛碧绿的青草,那些旺气的花儿和活泼的鸟儿,还有那些起伏游荡的羊群和马群,都是草原上人们的永恒的朋友,也是草原闪耀明天魅力的关键载体。和这些朋友们一起生活,他们当然一年四季都不会感到寂寞。有一次,我们甚至在空寂的草原上听到隐约飘扬的歌声,自草原遥远的深处传来,虽然听不出唱的是什么歌词,但那节奏是舒缓的,声音是嘹亮的,韵律是抒情的。在辽阔而又起伏连绵的草原上,听不出歌者在哪儿唱,但歌声在起伏的草原和林带间仿佛无处不在。而在我们站立的地方,听到歌声正在悠悠地绕着新鲜的芳草缓缓弥漫,直到这片无边无际的草原都乘着歌声飞向了天空,直至成为一片缥缈的空中草原,成为了载着那拉提人飞向美好明天的一张飞毯。
   4
   在许多人眼里,大部分时间那拉提都是魅力四射的,但也常常是热闹喧嚣的。随着那拉提作为新疆甚至全国的一个顶尖旅游品牌出现,它正在消减着一些自然的东西,同时添加着一些社会的内容。尽管我衷心祝愿那拉提的旅游业一天比一天兴旺,但是从我个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我更喜欢那拉提初春那种人迹稀少时的静谧之美。

共 1315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介绍新疆伊犁地区那拉提风景旅游区的佳作。那拉提,由当年成吉思汗西征途中偶遇太阳而得名,这里雪山和松木相映,牛羊与大雁相配,是一处风景秀美的地方。汉武大帝时,先后有两位美丽的汉家公主远嫁西域,将自己的青春洒在伊犁拉提草原上,巩固了汉王朝的地位。这里还有歇马台这样美丽的传说,见证了勇猛的哈萨克与马的深厚情谊。这里风景如画,特别是春夏之交和夏秋季节,游人可以领略到那拉提“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旷世之美。但这里更吸引游人的,却是独属于那拉提的底蕴丰厚的草原文化。哈萨克族人赛马、令人赞叹的“阿肯弹唱”、人人向往的“姑娘追”,都热情奔放而又不缺乏内敛温存,以其粗犷豪放的特质,成为那拉提景区独有的一景。文章语言生动细腻,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充分展示了那提拉草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抒写了对美丽的那拉提及热情好客的那拉提人的赞美之情,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好文,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504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3-05-01 16:04:08
  一篇厚重而大气的好文,欣赏拜读。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 楼        文友:知和        2013-05-01 17:25:31
  “七彩斑斓的那拉提归根结底就像一个神话,一个侵润了丰富地理资源和深厚草原文化的神话,在那拉提中行走,也就是在一个美丽的童话中行走。”拜读大作,足不出户领略异域风情,魂牵梦绕无奈思绪难平!
求知无境,谐和有方。知和处下,以柔胜刚。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3-05-05 05:58:4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