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十面埋伏(短篇小说)

精品 【流年】十面埋伏(短篇小说)


作者:朱朝敏 举人,3928.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54发表时间:2013-05-01 19:23:56

【流年】十面埋伏(短篇小说)
   清越激壮的《十面埋伏》琵琶声,咚—噔—噔——如雨打莲叶般来回旋转。我看着自己的手,从右手到左手,它们左右相合再缠绞,然后,左手平摊在桌上,右手摸摸耳朵,再放下右手,左手摸摸眼睛。犒劳的仪式绝对不能免除。兄弟配合嘛,光靠手做不成大事。
   刚刚搞定一辆崭新的悍马,是从偶然一瞥开始的。
   它从车行里跑出,还没有编号,就满大街地撒野,横冲直撞,霸气十足,牛气得很。一牛气就惹眼嘛,我当然要注意它。一注意,就转不开眼睛了,盯死了它。它大概晓得有人注意,越发不得了,轰隆隆地朝前跑。行,你行,我就不信我制服不了。我双手交握,卡卡,关节做响。
   一般来说,看中一个东西到搞定还有个过程,从踩点策划到布置实施,快则两三天,慢则半个月一个月甚至更长,立马动手还没先例。一看悍马肆无忌惮的样子,就气得不行,简直眼疼。
   左右手相拍,瞬间决策了。我能瞬间决策,当然源于自信:这双手还是有特别技能的。不过,特别技能下,也要一个硬条件,那就是行动时间。这点丝毫没问题,相反还有便利——没有编号,甚至连个临时的号牌也不挂就屁颠屁颠地招摇显摆。时间嘛,明摆着,它再能跑,也有停下来的时候,只要停下来,自然有机会搞定。一切在预料中,它的主人把它停在郊外路旁,下车跨过一个鱼塘走开。机会简直不请自来——这是手的功劳?肯定不全是,首当其冲的是眼睛的功劳。
   啊儿——咚噔——咚噔——《十面埋伏》的琵琶声清越激壮,如雨打莲叶般来回旋转、旋转……加冰块的酒水,应和着琵琶节律在舌尖搅来搅去……甜蜜气息在清凉中放大了,从舌头、牙齿、嘴唇再到鼻子,到身体每个部位,仅仅作为物质,以享受的名义舒坦着我的肉身。
   神经松懈,一颗心从急速跳动到稳妥安定的当儿,脑海会冷不丁地冒出一个问题:这是一种习性吗?提出问题后,脑海出现约莫上十秒的空白,心胸似乎升腾一层雾霭,绕着心尖尖缓缓缠来缠去。所谓的意识停顿下来,不,应该说是退后,腾出位置准备它物出现——手中的杯酒或者其它,一下子放大了体积,放亮了光泽,就真的是价格不菲的物质了。它们被我所握,经济学上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地脱颖而出。
   这是习性吗——虽说是问题,可它需要回答?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作为一种经常提问的姿势,已经远离问题本身。换一种说法吧,我需要在一种固定的姿势中,以最直觉的方式发现物质的价格,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那是一种非常舒服愉悦的感觉,从身体到心胸,从骨头到毛发,我享受。
   这几乎就是我的生活。以一种惯性行为支撑的很享受的生活,童年、少年直至今天——应该是习性吧。
   习性——享受,它们连在一起了。大概,我透露出了,我喜欢习性这个说法。虽然每次得手后,我会忍不住问:偷盗是习性吗?
   2
   左右手并列打开。手掌在上,手背在下,十个指头分开,组合成扇子形状,摊在我眼睛下面。清晰的掌纹中,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自始至终一贯到底。特别是生命线,直线条的从中把手掌分成俩,如果我稍稍用力绷直手掌,整个手掌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生命线上的一半与生命线下的一半犹如断开,这就是所谓的断手。事业线竟然翻越出掌心直至掌背——嘿嘿,习性等于生活,并非我自以为是而是我对生活的清晰认识使然。爱情线呢,也是走到手腕处。这是在预言,我遭遇的爱情从动心一刻就决定与生命相始终?
   这爱情线……嘿嘿,倒有意思。抬起扇子形状的左右手掌靠近眼睛,有声音飘来,我眼睛不由离开了手掌,朝上望去,不,准确地说,是朝东北方望去,两只耳朵也兔子般竖起来。咚—噔—噔——声音吸引了我,它超越丝丝缕缕的市声,那么不同寻常,彻底摄取了我的注意力。双手自然放下,垂落大腿两旁,整个身体都朝向了东北方向。
   是音乐声,《十面埋伏》的琵琶声。
   不甚清晰明亮,有些断续。但在雨水刚刚收住、空气中散发栀子花香的五月中午时刻,清新得使人忍不住瞌睡做梦的时刻,它飘来,从打开的某扇窗户,穿越钢筋水泥的建筑、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的花园、插上铁齿栅栏的围墙和喧嚣热闹的街道,飘进我耳朵里。那一刻,我犹如满贯而归,提前有问自己的冲动——偷盗是一种习性吗?
   脑海瞬间空白,心胸里雾霭沉沉。《十面埋伏》清越激壮的弦声完全统帅了我,我不禁跟着曲调咚—噔——哼了起来,太熟悉这个调子了。
   好多年前就听。一听就是好多年。
   噔啊儿——咚噔——咚噔——琵琶声中,雨水啪啦啪啦地敲打在屋顶上,顺着沟漕流淌下来,聚拢屋檐淌成一条雨线,哗哗地摔在地上,摔出白色的水花,一朵一朵的白花在绽放中沦陷出玫瑰般形状的漩涡。一个漩涡连着一个漩涡,在地面铺设陷阱,埋伏出包抄的阵势。噔儿——咚咚——琵琶声仍然激越不止,从旁边没有粉刷的裸露红砖头的楼房中一个关闭了窗户拉上窗帘的房间传来,振动我的耳膜。
   有人撑着伞走出红楼,在漩涡上跳过,来到民房——这是红楼的补充,剧团人员作为厨房与浴室用的,母亲还增加一个用处,撑一个桌子,作为我书房。我哪有心思看书写字?清越的琵琶声咚噔的,节律鲜明,一声一声地简直敲在我心坎上。跳过雨水漩涡的人不由地朝我瞟上一两眼,嘴角极力抑制的笑容拉长他或她的脸,扭曲出嘲讽和鄙视。我摔了笔,低头冲出民房,也跳过大小不一的漩涡,来到红楼,提脚狠命地踹我家房门。
   砰-砰砰——房门开了,头发蓬松的母亲恼怒地站在门前,举起右手,右手上的琵琶撞在门上,磕出轻微的声响。
   母亲骂道:袁伯伯在教我练习琵琶,吵什么吵。
   袁伯伯款款地走出,走到门前,无声笑笑,又伸手想摸我的头。我一偏,他的手落空,但又没落空,落到磕在门沿的琵琶上。
   可惜,漆磕掉了,这么好的琵琶。袁伯伯摇头叹息,抱着琵琶款款离开,正如他抱着琵琶款款而来。
   看不得他那个装×样,我随手抄起门前的扫帚,赶上去,朝着正在雨水漩涡上踮脚行走的姓袁的后背砸去。姓袁的躲闪不及,一个趔趄后,竟然被漩涡绊倒,浑身湿透。我心中快感十足。
   咚——噔——录音机里的琵琶还在弹响,母亲狠命地拿眼瞪我。我跑进房屋,啪地关上录音机。母亲跟上来给了我一拳,“兔崽子,你不让我安心,我揍死你。”母亲的责骂声分明就是哀怨的哭腔,我心烦得很,歪倒在地的一刻,一个主意瞬间冒出,那个姓袁的不是爱惜他的琵琶吗?不就是借着教琵琶的由头来我家的吗?我要他再也找不到他的琵琶。
   母亲却真的学会了弹奏《十面埋伏》,她只弹这一首曲子。某个清闲的雨天,某个黄昏,某个夜晚,我看见她抱着琵琶,面对阳台,眼神专注又空无一物,身体跟着曲调微微摇晃。她总留给我背影,直至我离开她来到现在的城市。三年前她因乳腺癌去世,我赶回,她留给我是怀抱琵琶幸福长眠的姿势。那一刻,我想,她跟琵琶和《十面埋伏》是比我还要亲的,但我没有怨恨了。都是命吧,或者说命运的旨意。岂止母亲?我也是——从第一次偷姓袁的琵琶时,《十面埋伏》也与我相始终了。我纳闷的是,母亲是自己学会的还是姓袁的男人教会她的?因为,姓袁的连续不见几个琵琶后,再也不弹琵琶了。
   噔啊儿——咚噔——咚噔——琵琶声从东北方向的一幢宿舍楼传来,在中午这样安谧的时刻,很有力量,显然不止吸引了我一个人。旁边经过的一对情侣咕哝:听,竟然是《十面埋伏》,这年头,谁还有雅兴听这个?
   是啊,真是奇怪。近几年来,我到过多种场合,哪怕音乐厅咖啡馆,也没听见过琵琶演奏《十面埋伏》,除非我自己放放碟子听或者在心中自己弹响。这样偶然的际遇……不止吸引这么简单,还带来一丝浮想联翩。
   3
   站在奶白色的楼房下面,已经确定,《十面埋伏》是从四楼最左边一个窗户传出来的。窗户外有微微掀起边角的白纱窗帘,它仿佛受到什么鼓动,欢欣地迈动脚步,在窗里窗外来回跳跃。不,我用错了词语,也不是用错,而是我误读了它的心情,“跳”未免急躁了些,应该是飘逸,说明一直来就是好心情,举重若轻、宠辱不惊嘛,不像“跳”这么突然,分明透露以前的沉重——就是现在不沉重,也只能是缓解,以后还要沉重的。二者对比,我喜欢“飘”隐含的举重若轻——毋宁说是我的希望。
   伸手到裤子口袋,触摸到一个铁片。看来,我是迫切想到那间放《十面埋伏》的屋子去——要是以前,像这样普通小区,平民老百姓的小区,根本就不在我视野之列。
   很适宜,正是午休时间,上下楼的人少,或者说几乎没有。我站在标号437的房门前,伸出铁片,稍稍用力转动了下,铁门开了。
   噔啊儿——咚噔——咚噔——还在继续的《十面埋伏》从一间卧室传来,那是靠里的一间,靠门的另一间是书房。客厅狭窄,简直就是一条通道,通道另一边是厨房和卫生间了。
   我放轻了脚步,缓慢经过通道,到了厨房。哈——里面浓郁的菜香让我不禁张开了嘴巴。什么菜呢?鼻子稍微嗅了下,我就猜出,肯定是芹菜炒香干。为了检验猜测,打开挂在墙壁上的壁橱,两盘菜跃然眼中:芹菜炒香干,还有一盘是凉拌黑木耳,我为猜中心花怒放。我大致估摸出屋子主人的性别了。灶上还有一只不大的砂锅,伸手揭开盖子看,里面是快见底的莲子银耳汤,盛出来刚好一碗。估计是主人午休起床后喝的——她蛮会享受。
   享受两个字在脑海一冒出来,我禁不住轻轻笑了。
   卫生间也狭窄,不过,明窗净几。让人疑惑的是,本来就小的卫生间,里面转身都困难,还装了一个大浴缸。真是!随即,我又豁然开朗,不禁叫好——为了舒服地享受,转身不转身又算得了什么?浴缸上挂着一根铝棍,棍子上排列两个小毛巾,一个大浴巾,毛巾洁白,浴巾粉红——正对着敞开的窗户。温馨、洁净。我基本确定,主人是什么性情的人了。
   《十面埋伏》嘎然而止。
   我把背紧贴着墙壁,屏住呼吸,竖起耳朵。接着噔——咚——又开始了,我身体松懈下来,心中更加好奇——她听了一遍还听第二遍。那么她喜欢这个曲子,她也喜欢《十面埋伏》,她为什么喜欢?
   一股强烈的好奇化成强大的气息在我胸中鼓荡。
   蹑手蹑脚走出卫生间,经过通道,来到书房,我屏住了呼吸。一排书架嵌进了墙壁,分出三列,上下两层,书架上的书很杂,有文学书籍,有美容杂志,有书法帖子,还有插花杂志——看到这里,眼睛注意到书桌上的插花。一根绿枝和洁白的细绒毛花枝中间,一根绽放紫色花朵的花枝高高挑起,紫花在枝头顶端绽放。我丝毫不陌生这紫色的花,在我家乡带水渠沟垄的公路边,四五月总能看到,母亲曾经一度种在家中阳台上。
   蓝蝴蝶——我想起紫花的名字。马上,心中升腾起疑问,既然称呼蓝蝴蝶,为什么花的颜色又是紫色的?难道我记错了,还是我家乡人喊错了?心头不禁纠结。回去后,要好好查证落实下。
   书桌上一个相框又吸引了我眼睛。照片里一个女子很淡定地坐在绿荫荫的草坪上,望着我。果真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清汤挂面的披肩发,眼睛很大很亮,与我静静对视,微微笑着,令人倍感亲切。心中油然升腾起一种感觉——我与她并不陌生。我冲照片中的女孩子笑了笑。嗨,你好——我在心中喊道。
   4
   我随手翻开书桌上一本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看见这几句歌词:
   可惜偏偏刚刚擦过,
   十面埋伏过,孤单感更赤裸,
   总差一点点先可以再会面。
   ……
   这是一个流行歌曲里的歌词,虽然也冠以《十面埋伏》的名称,不过与琵琶版的《十面埋伏》不可同日而语。我看着这几句歌词,若有所思。
   “十面埋伏过,孤单感更赤裸”,她孤单吗?回望相框,女孩子的眼睛亲切地看着我。我心一动,又重新看这几句歌词,似乎觉得,它们瞬间击中了我的心。
   一个大胆的想法促使我迈开了脚步,走向她的卧室。也许她会发现我,也许不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看看她,这个聆听《十面埋伏》,并抄写“十面埋伏过,孤单感更赤裸”的女孩子。
   房门没有关严,留下一丝缝隙。我轻轻地把手放在房门边沿,调节好力气大小,朝后轻推房门。我不敢用力,生怕一用力,带来声响,惊动女孩子。
   噔啊儿——咚噔——缝隙在琵琶声中慢慢腾挪出一定空间。我试着把脑袋放在空间处,还可以,足够看清整个卧室。
   女孩子侧卧着身体,面容刚好朝着里面,一头黑色的长发散落在枕头上。我脸红了,她穿着睡衣,睡衣有些透明,可以清晰地看见短裤和肉体。我眼睛放在她的背上,很明显,她赤裸着胸脯。视线稍稍转移下,便发现床头柜上的黑色带蕾丝的胸罩,它呈现蓬勃的隐秘绽放趋势,占据了整个柜面。我的心突然剧烈跳动,周身的血液也加速流动了。垂下眼睑,镇静了下自己,马上又抬眼,落在丰腴的屁股上。内裤也是黑色的,在白色的睡衣下,如同一束黑色的火焰在燃烧。我额头开始冒汗,心跳再次加速。甚至,我听见自己的呼吸,急促、热烈、混乱。真够迷色的,我狠狠地骂了声自己,强行移开自己的目光。

共 92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琵琶名曲《十面埋伏》,许多读者熟悉甚至喜爱。本小说作者巧妙地以琵琶和琵琶曲《十面埋伏》为线,串联起了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过去的“我”母亲钟爱琵琶曲《十面埋伏》,并因此与教授她曲艺的姓袁的琴师有感情上的瓜葛,幼小的“我”因此心怀怨恨,以不停地偷袁琴师的琵琶为报复,从而走上窃贼的道路——这是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现在的“我”因为生活的历练,对母亲的怨恨消失,而且升华到理解。在一次成功偷窃后,因为听到琵琶曲《十面埋伏》,循声寻去,从而喜欢上了翻来覆去地听此曲的姑娘,抱走姑娘琵琶的同时约定还她更好的琵琶。“我”精心寻找琵琶和姑娘喜欢的蓝蝴蝶花,背着上好的琵琶赶去赴约,却被姑娘叫来的便衣抓走——好不容易来的人性的释放戛然而止。如此颜色、情绪、基调均一明一暗的设置,让我们看到“我”的人生就如那关于断手的描述:如果我稍稍用力绷直手掌,整个手掌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生命线上的一半与生命线下的一半犹如断开。这样的小说,让人读起来对身为窃贼的“我”讨厌不起来,甚至得不来道德层面上的谴责,相反,关于人性的探讨,关于向善的渴望,倒能引起人深思和反省。细腻的作品,流年推荐赏读!【编辑:素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02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馨        2013-05-01 19:26:05
  感谢赐稿流年!关于窃贼的与众不同的小说,细腻又内涵深厚,学习!
借用中医手段,切脉世间冷暖。
2 楼        文友:素馨        2013-05-01 19:36:44
  《十面埋伏》是有名的琵琶武曲,用乐曲的激壮反衬“我”人格和心理的矛盾,别具一格。同时,一曲古典的名曲,又增添了文章的韵味,延伸了文章的内涵。好设计!
借用中医手段,切脉世间冷暖。
3 楼        文友:知和        2013-05-01 20:43:57
  “梁上君子”与“十面埋伏”,一个是为人不齿的窃贼,一个是阳春白雪的名曲。二者本来风牛马不相及,但作者却通过她的丹青妙手巧妙地将他们揉和在一起。这是怎样一段离奇的故事?带着疑问我迫不及待地闯入到迷宫之中。随着足迹的步步深入,拨开重重迷雾,我看到了琵琶大盗的本来面目,看到了魔鬼与天使的悲欢离合,还看到了许许多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迷幻场景。五彩缤纷的画面令我诧异令我五味杂陈;时而铿锵时而委婉的琵琶曲,又让我隐隐约约听出了些许弦外音......
求知无境,谐和有方。知和处下,以柔胜刚。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5-02 16:11:5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