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缘】三角龙湾漫步林间 (外一篇)

精品 【文缘】三角龙湾漫步林间 (外一篇) ——本省游记两篇


作者:荷叶漂水 秀才,116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05发表时间:2013-05-02 06:06:51
摘要:三角龙湾,漫步林间,溪水潺潺,物我两忘。塔虎城的断壁残垣,促使我想象它辉煌的从前。

【文缘】三角龙湾漫步林间 (外一篇) 【三角龙湾漫步林间】
   20万年一场令所有生物惊心动魄的火山爆发,造就了风景秀丽的辉南三角龙湾景区。
   导游介绍说目前只开发了三角龙湾、吊水壶、大龙湾三个景点和一个漂流的项目。我们有幸于火热的7月游览了三处景点。
   无论是在三角龙湾乘游艇行于水上品位三只角的龙在此修行成正果后升天的传说,还是在大龙湾岸边将身心融入青山碧水,都无法与走向吊水壶的2800米林间溪边栈道相比。
   在我看来,这是由两座山要保持很近的距离而产生的浅窄山谷,溪水在两山之间潺潺奔流,山脚下的栈道一路追随溪水前行,我们追随栈道伴着“淡淡兮生烟”的小溪漫步,清凉之气沁人心脾……
   栈道时而建在左边,时而迁到右路,有木桥横跨溪上供游人通过,避免了单调呆板。栈道上还有一座吊桥,一端有人在其上晃动,这边的人就体验到荡秋千的感觉,双方都止不住从心底释放出欢快的笑声。
   漫步栈道之上,分明体会到了南国风情。只是两边受肥沃火山灰滋养着的物种,彰显了北方气候的作品。
   那核桃树枝上,挂着三五成群的绿核桃,惹人喜爱。随行的王阿姨说,过段时间就可以摘回家了,如果你不摘,就由松鼠搬回自己的家了。是吗?原来松鼠与人们是竞争的双方啊。小品中说排骨的另一个名字是“人狗平分”,那我想给核桃另起一个名字___人鼠(松鼠)平分。我希望当地的人们不要摘光这里的核桃,给可爱的小松鼠留下一部分,让他们得以在漫长寒冷的冬季过上小康的生活。
   那大青杨,合围之木,参天之高,外直中空。导游说,以前黑熊在冬眠的时候,就钻到大青杨的树干中“蜗居”。有研究透他们习性的猎人,就循着大青杨搜寻猎物,轻松捕获熟睡中的黑熊,谋掌害命,可怜的黑熊!
   如今黑熊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可以在大青杨里安享太平盛世了吧。可是,试想整个林区,又能剩下黑熊多少只呢?
   这些大青杨树龄都在100岁以上,虽比不上南京紫金山的银杏,也比不上陕西桥山黄帝陵旁的松柏,但是在我们东北,已经属于“彭祖”了。它见证了义和团运动的风起云涌;见证了杨靖宇将军指挥的抗日联军浴血奋战,见证了金伯洋为国捐躯、曹亚范不幸遇难、于时雨慷慨就义。它也见证了辉南三角龙湾景区的开发,还将欣慰地笑看龙湾美好的明天。
   我还邂逅了久违的拖巴。“拖巴”,是一种灌木植物,第一次发现它的存在,是在儿时故乡小山村后边的沟帮上,经小伙伴指点,我新识别了一个物种。在那柔弱而坚韧的枝条上,结着已经成熟的果实,由十多个小颗粒组成的红玛瑙一样的果实,引人垂涎欲滴。我们小心的摘下来,放入口中,多汁而酸甜,纯天然绿色的野生水果。
   同事们没有我这么幸运,他们不知道自然界中有拖巴家族,当然不识货,不能用慧眼发现藏在绿叶后面尚处青涩期的果实。被唤醒的欢快同年往事,我不愿与他人分享。
   一路观山戏水,一路欢歌笑语,我们走到了栈道的终点____吊水壶瀑布。我看到了如帘垂挂的主瀑布,不像壶口;倒是侧瀑布细流如柱,宛若茶壶注水,与其名相符。吊水壶瀑布,比不上黄河壶口瀑布的大气磅礴,也没有长百瀑布的灵动飘逸,它不是高大魁梧的武士,也不才华横溢的书生,它只是小家碧玉,邻家阿妹。但是,它是离我最近的、身边的瀑布。伸手可触它的水雾,张口可吸纳它的清凉……
   走出栈道,吃一张卷有大豆酱、青葱、白菜、生菜的玉米面大煎饼,然后析读满族的萨满神像木雕,敲敲神秘的女真族木鼓,恋恋不舍地挥手与林间作别,不带走一片绿叶。
   游玩总是短暂,日常生活总是有些漫长。在烦躁之状,劳累之时;独处斗室或经过街路,只要我愿意,可以借着联想的双翼无数次重回林间,涤荡心底的尘垢,再以清净的心神经纶繁琐的事务。
  
   【倾城】
   前郭,八郎乡北上台子屯北侧嫩江南岸的平原上,曾经有一座辽、金古城——塔虎城。
   当我拜访这座古城的时候,它因为岁月的沧桑巨变已经倾颓得只剩下四周的土墙和护坡的痕迹,只以一座城的轮廓示我。城为方形,周长5213米,为土所筑。
   漫步“城墙”之上,四周远望,依稀可见它当初的规模。这座城,以风烛残年的见识,用它城墙的垒土,用那些枯荣无数次的草木,似乎向我讲述着它辉煌的过去。
   这座城啊,辽代重熙八年(1039年)置州城,是辽国皇帝的“行宫”和春行打猎驻足之地,当年这里除驻有辽军官兵外,还为佛教圣地和贸易中心,也曾经繁盛一时啊。
   知道这座城名称的由来吗?是这样的:“塔虎”,蒙语“胖头鱼”之意,因其周围湖泡过去盛产胖头鱼而得名。当年啊,这个城东墙1314米,西墙1298米,北墙1323米,南墙1278米。城墙高5一6.5米,基宽20一25米,顶宽1.5一2米。城墙为土筑,分层施夯,十分坚固。每面城墙正中,各辟一门。门外设有半圆形“瓮城”,门两侧分别筑有8个高出墙约半米的“马面”(即垛口),全城共64个,相邻两个马面之间相距70米,恰为一箭之地。古城的四角,各有角楼一座,呈圆形,高出城墙,稍凸城墙内外,站在角搂上,可环顾左右两面城墙,与马面相照应,再加上城外两道10余米宽、4余米深的护城河(角楼外加设一道),足见此城军事防守设施甚严,绝非等闲之地。
   因为地势险要,这座城在辽金时代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辽代称长春州,金代称新泰州,是辽金时代著名的军事重镇。
   长春州在行政上隶属上京道临潢府(今内蒙巴林左旗林东镇古城),军事上属东北路统军司。此城除驻扎正规的“韶阳军”以外,还有乡丁四千。长春州辖长春县,县内人口两千户。
   1114年9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1115年初,阿骨打亲自领兵进逼长春州。由于此时辽兵防守空虚,金兵一举而胜,此城遂被金占领。
   金灭辽之初,承袭辽制,塔虎城仍为长春州。由于战争的破坏,塔虎城墙多处被毁,从现存的古城残垣断壁处,仍能看出金代修补过的痕迹。为防御此时已强盛的蒙古之入侵,金东北路招讨司曾设在这里,于是,塔虎城又称为金朝的军事要塞。
   1211年,蒙古汗国发动大规模的对金战争。由于蒙古汗国征金之初,仅以掳掠财物为目标,攻下城邑后,并不带兵占领,所以我国东北境内城郭,绝大部分在此时被摧毁,塔虎城也未能幸免。
   由于塔虎城地处松嫩两江交汇处,四周多泡沼湖泊,水草繁盛,是天鹅、野鸭栖息之地。辽代皇帝每年春季都来这里“巡幸”游玩,或在月亮泡、查干湖捕捉鹅雁,或在洮儿河、嫩江、松花江钓鱼,此等盛事即契丹语之所谓“春捺钵”。
   每逢皇帝“春捺钵”巡幸之时,必携群臣、宫妃等众,从上京临潢府出发,约行60天,来到塔虎城,在达鲁古河或鸭子间凿冰捕鱼。当捕获第一条鱼后,即设“头鱼宴”以祝贺。由皇帝亲自放鹰捕获第一只天鹅时,又要举行“头鹅宴”以庆贺。附近的各女真部落酋长也应邀参加,边畅饮,边歌舞,春尽而归。“春捺钵”期间,辽帝也曾在此地接见北宋、高丽等国使者。
   金初也承袭辽朝的“捺钵”之举,称为“刺钵”,或建”行宫”。金熙宗帝,也曾来塔虎城一带,在混同江(即松花江)渔猎。
   有过皇家盛大的度假欢宴,也发生过冷兵器时期酷烈的鏖战,欢乐与悲伤,共同融入这座城的记忆。
   九百余年过去了,历经风蚀雨剥,城墙高仍达到5-6米,基宽20余米。如今古城遗址的残垣断壁静静地躺在丰腴的玉米、大豆地之间。
   这座城,早就厌倦了流血的战争,它已铸剑为犁,把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引进城里。
   这座城,我来过了。
  

共 29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角龙湾漫步林间】:漫步栈道之上,体会南国风情。肥沃火山灰滋养着的物种,核桃树枝上挂着的绿核桃,惹人喜爱,写出了美丽的景致与对动物的怜悯之心。     【倾城】:写出了古城现存的风貌和当年曾经的繁盛,让读者也感知着: 这座城,我来过了。连篇小散都写出作者的思想与感受,让读者感知着历史古迹的今夕风貌,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秋天的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023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3-05-02 06:07:59
  佳作,彰显着作者丰厚的历史知识。问好荷叶,祝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2 楼        文友:荷叶漂水        2013-05-02 20:12:50
  多谢编辑的点评与鼓励!
真诚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