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缘】印 象 黄 土 高 原(散文)

编辑推荐 【文缘】印 象 黄 土 高 原(散文) ——选自西行散记


作者:荷叶漂水 秀才,116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25发表时间:2013-05-03 05:31:35
摘要:黄土高原真的不能在课本上学,要亲身实地到陕北去感受。亲临其地,才知道什么是荒凉与贫瘠,什么是刚强,才能听懂信天游的苍凉。

【文缘】印 象   黄 土 高 原(散文)
   黄土高原不能在书本上学,要到实地去学。书本上的黄土高原平平淡淡,现实中的黄土高原带给我心灵的震撼。
   那是2008年10月21至23日,我借赴西安开会之机随团参加延安两日游,经过黄土高原腹地,蓦地沉浸于黄土地貌营造的苍凉氛围。
   教材上的黄土高原,是幅距我遥远的风景画,而车轮经过的黄土高原,是一种与黄土世世代代抗争的悲壮生存。
   【黄土地貌】
   我们的车驶进黄土高原地界。
   此前,导游屡次三番提醒我们,务必在进入黄土高原前解决如厕问题,然后少吃水果少喝水。黄土高原区域寸草不生,没有遮身的掩体,即使司机违规停车让你下车,也解决不了问题。不会是为了减少停车而危言耸听吧,我心里嘀咕。
   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检验真理。尽管寸草不生的说法有用夸张修辞的嫌疑,匍匐于地面的稀疏杂草的确难以遮掩不方便的行为。
   我看见,一座座,一座座黄土塬。
   导游结合实景讲解了塬与山的区别。山的顶部是尖的,黄土塬则为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边缘倾斜3°~5°,周围沟谷深切,它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塬的成因多样,或是在山前倾斜平原上黄土堆积所成,河流高阶地被沟谷分割而成,或是在平缓分水岭上黄土堆积形成,或是在古缓倾斜平地上由黄土堆积形成,或是黄土堆积面被新构造断块运动抬升成塬。
   黄土塬、梁、峁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黄土梁为塬周围延伸出的长条状的黄土丘陵,有沟谷隔开,因此,黄土高原的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时候,常常只能站在梁上相望。司机张师傅常年往来于西安和延安,他即兴给我们唱一曲原生态无伴奏的信天游《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面面容易啦话话难。
   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见了那村村见不了那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是最具代表性的陕北信天游情歌。寥寥几句,大笔写景,细笔描情,把陕北地大沟深,村寨相隔,即便相见,难以说话的交通困难展现出来。
   我方佛看见一位憨厚质朴头系三道道蓝羊肚子手巾的陕北汉子,在那山上放羊,一个身穿红袄头围红色三角巾的女人,在那山下走路。他们远远的看见了也只能招一招手,留在心里的思念泪珠,滴滴落在沙蒿蒿林里。粗放中柔和着细腻,憨态中隐藏着多情。
   我从歌中感到一种痛苦的基调,是那种难活、煎熬的心理感受。说不出这句唱里凝结了多少辛酸多少愁苦多少艰难。这首歌带着黄土高原的沟坎和蛮荒与忧伤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经过窑洞】
   初中时就在地理书上看到黄土高原民居____窑洞,也有门窗,窗前挂着串串金黄的玉米和彤红的辣椒,老人悠闲地坐在门前,院子里小鸡在啄食……门外的风景和我们东北乡村人家相似,门内就风格迥异了,他们住在“洞”里。
   真是这样吗?若非亲眼所见,总有几分怀疑。
   终于走进传说中的窑洞,扑面而来一股泥土的气息,来自土地的亲切感。
   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黄土地,节理间发育有坚硬的钙质结合层,4800年前,一群先民就在陕北崇山峻岭中依山形筑城池,沿山坡挖窑洞,以血缘关系而分群连居。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过去有见村不见房,见村不见人的说法,是古代穴居和古文化的延续。这里的土质比较好,便于挖窑洞,一般都不倒塌。封建社会到解放前农民都比较贫穷,盖不起房屋,因此就挖窑洞,出力花钱少。因为它在地下,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靠在一个山,一个崖头来挖的窑洞,靠山院的形式比较多。
   现在的窑洞也有了进步,有的用砖,水泥把上面砌起来,也有用砖把屋面砌上的,使窑洞更结实,安全,也更美观。
   挖洞而居,是黄土高原的人们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的睿智选择。窑洞不需要华丽的装修,也不奢求名牌家具。只追求亲近土地的踏实和安稳。
   【果园飘香】
   在路边相对平缓的坡地,一片片山丹丹红灿灿的果园,展示着黄土高原活力和富饶的一面。珍珠般镶嵌在树上的苹果,柿子,大枣,令游客们兴奋惊叹,垂涎欲滴。
   导游说这里的苹果生长在高原地带,日照条件好,皮薄,甘甜,多数出口国外。
   导游为我们安排了自主摘果的项目,我们去苹果园摘果,先吃个够,然后摘几斤比市场低一点的价格买走,图个新鲜。
   拥有了自主选择权,大家进入年轻、兴奋状态,果园欢声笑语,高原打破沉寂。每个人拎一兜苹果走出来,嘴里还享受着琼浆玉液。
   我想到法国某地有一片葡萄园,经营者一般是摘好葡萄在路边卖,一位老妇人因身体原因不能摘葡萄,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在葡萄园口放上一个收钱箱,路过的人只要放入5法郎,就可以去园里摘一兜葡萄。结果,她的葡萄最先售光。勤劳质朴的老区人民已经掌握了经营之道,愿他们早日走上康庄大道。
   在不同的景点,也有老年妇人垮筐卖苹果,不时向游客道出心曲:“我们这里也不长粮食,只能种点苹果,只好卖点苹果维持生活……”游人会买几个,即使不需要吃。导游说过去道路不通,苹果往往烂在园子里,他们干着急没办法,生活困厄。目前陕北地区公路畅通,果农外运水果十分方便。
   土地贫瘠,苹果香甜。
   【南泥湾】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好地方呀么好风光,好地方呀么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这是妇孺皆知的歌曲,歌词把我带入绿油油的庄稼和成群牛羊点缀的田园风光,美丽而富饶的伊甸园。
   晚秋时节,实地经过南泥湾,我看见的是,两边高塬相对出,中间谷地玉米枯。它只是黄土高原低洼处罕有的能种植庄稼的小块土地,与无边无垠的东北平原相比,它面积太小太小。在两边褐色贫瘠土地的辉映之下,它显得闭塞偏僻。
   即便如此,我也可以想象三五九旅开发它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所具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如游客们参观延安王家坪、杨家岭革命旧址后感慨万千,一致认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过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在最贫困、敌人力量最薄弱的地方生存下来,靠着对革命事业的信仰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下来,乐观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斗争。乐观,转败为胜,乐观,扭转乾坤!
   【后记】
   快乐的心情始终伴随我的同行游客,与此相反,我,茫然沉重的心情一直无法释怀。平凡平淡的时光,有时候竟如黄土高原般的荒凉,驱逐内心的荒凉,如同老区人艰难的战胜自然,时常成为我要演奏的乐章。
   书本上介绍了文字的黄土地,实践中我收获了心灵的黄土地。
  

共 25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到黄土高原一游,黄土地貌,窑洞,南泥湾,果园,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现了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与作风。黄土高原的贫瘠,果园里的欢声笑语,窑洞今昔的对比,南泥湾熟悉的歌声仿佛就在耳畔萦绕,三五九旅在贫瘠开拓的乐观精神,无一不震撼着读者的心,让读者和作者一样,收获量新领导黄土地。流畅的文字,再现着老区的风貌、风情,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秋天的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3-05-03 05:40:19
  没去过黄土高原,今天读了荷叶的文章,似通亲身游览的一番黄土高原。那歌声,那飘香的苹果园,蓝羊肚子手巾的放羊的汉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问好荷叶,祝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2 楼        文友:潮仙        2013-05-03 09:30:47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过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在最贫困、敌人力量最薄弱的地方生存下来,靠着对革命事业的信仰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下来,乐观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斗争。乐观,转败为胜,乐观,扭转乾坤!同感。欣赏荷叶的佳作,问好!
3 楼        文友:本地的土娃        2013-05-03 11:28:39
  "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 ,见面面容易啦 话话难",听起来很亲切,就象我们这里的山曲。颀赏佳作!
4 楼        文友:荷叶漂水        2013-05-03 20:39:44
  如果亲自去了,感受会更深!
真诚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