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春秋】恋父情结与伪善外衣的拥抱(赏析)

精品 【春秋】恋父情结与伪善外衣的拥抱(赏析) ——读莫泊桑《俊友》有感


作者:铁楚 童生,87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14发表时间:2013-05-06 21:47:27

我在初中时代,无意间在书摊里挑到一本莫泊桑的《俊友》,只花了十元钱就买到了它。当时,正面临着升学,似乎不该有其他分心的事物参合到自己的升学时间中来。可是,我还是如饥似渴的去读了这本书。虽时隔七八年,这本书的故事情节仍然一一在目。如今,买了装订精致的《漂亮朋友》,自己又翻开来重读,并且把电影一同看过,对里面所陈述的内容更为熟知。
   《俊友》讲述的是农民出身的杜洛瓦,学业不佳却生性机灵。他凭着在两年军队生活中学来的胆大妄为、冷酷残忍的流氓性格,独闯巴黎,利用自己漂亮的外表和如簧之舌,很快博得了上流社会女人的青睐。他利用自己的朋友福勒斯蒂尔进入了《法兰西生活报》。于是主编的妻子、经理的小姐、政界的太太,一个个都成为了他飞黄腾达的政治工具。在拐走《法兰西生活报》老板的女儿苏珊后,他一跃成为《法兰西生活报》的主编,而且在小说的最后,有这样一句暗示[1]性的话“谁都能预料他一定能当上议员和部长”。
   故事中有这么一个情节让我一直深思不解,即德·马莱尔夫人女儿洛琳娜对杜洛瓦的态度问题。态度,代表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代表着你在看待某一事物上的偏见。这偏见不管是否正确,都有其合理性。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即从小女孩角度、杜洛瓦的角度和文本本身角度来分析。
  
   一、洛琳娜:恋父情结和寻求被关怀
   有句话说得好,你宁愿相信一个孩子的谎言,也不能相信一个大人的坦言。这话不假,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伴随着金钱,权力等世俗物质的甚嚣尘上的局面,功利层面进一步扩张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只有少数人未被感染这类病菌外,绝大部分人或多或少的已经中毒很深,便深陷不能自拔。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过愚人节,即使不过愚人节也遭到各种愚弄。每天我们也时常会遇到恶意要被整蛊等等。这些都证明,社会秩序不够完善。有人发难:“这个社会还好吗?”此人试图从各个层面去剖析现今社会状况。我想,这样的发问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在一波三折的物质纠葛和精神泛滥的年代,尚且未被世俗化的也只有儿童了。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类似于鱼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事物,虽看似这双眼睛未被层层剥去幼稚的外核,却是千真万确的表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就拿《皇帝的新装》来说,所有的人都这样称赞皇帝的新装:“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但是有一个孩子却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出现这不同态度,并非孩子很“聪明”,而是小孩内心里还未被强加权势、金钱、暴力等概念,心灵纯结未被污染。
   1,警觉性被动接受
   而在《俊友》里的那位小姑娘也是如此,起初她喜欢杜洛瓦,便叫他“漂亮朋友”,对杜洛瓦的热情一度狂欢欣喜过。但是,起初还是对杜洛瓦存在警觉的接受到和气的接受转变的。在弗雷斯蒂埃家的宴席上,杜洛瓦被安排在德·马莱尔夫人和她女儿之间。小女孩对杜洛瓦先是冷漠,即使杜洛瓦为她倒饮料、端盘子,小女孩也是一副假装深沉的模样。“难为你了,先生。”在这个时候,她似乎看出了杜洛瓦无法插话的窘迫境地,便对这样一个无话可言谈的人不报好感。这种好感是气质方面的。比如说,一堆人都在说话,而且都讲得头头是道,你却搭不上话。旁观者则认为你这人毫无情趣,毫无内涵。这里都是出于对杜洛瓦为自己倒饮料、端盘子小小的回馈。在回馈中不难看出,小洛琳娜不自觉的对陌生人警觉特别强。第二次,“接着是喝咖啡,大家于是离开餐厅。杜洛瓦这时开了个玩笑,把胳臂向小姑娘伸了过去,不想小姑娘却一本正经地向他说了声谢谢,然后踮起脚尖,把手放到她这位邻座的胳臂上。”显然,小洛琳娜对这样一位善于讲故事的人有些兴趣,并不介意这样的长辈把胳臂伸向自己。以至于到最后,杜洛瓦突发奇想想亲一下她,她也高兴的接受了。当杜洛瓦要亲小洛琳娜时,小洛琳娜没有跑掉。“瞧,她没有逃走,这可真是怪事儿。要知道,她平常是只让女人亲的。杜洛瓦先生,您的魅力真是叫人没法抗拒。”或许,小洛琳娜过去被男士亲了之后,通常会害羞的跑掉吧。
   2,主动性接纳
   随后几天,杜洛瓦在拜访德·马莱尔夫人家时,小洛琳娜与杜洛瓦关系越来越融洽。融洽在哪里?“一个小女孩出现在门边。只见她一径走向杜洛瓦,将手向他伸了过去。”小洛琳娜越来越主动接受了,而不是警觉的接受和和气的接受。前者是主动占上风,后者却是被动占上风。“问她自他们上次见面以来都做了些什么。小女孩声若银铃,一本正经地一一加以回答,俨然像个大人。”而更有趣的是,当小洛琳娜和杜洛瓦做完游戏后,德·马莱尔夫人只得打发她回到自己的房里去。小洛琳娜的反应,“小女孩两眼噙着泪花,默默地走了。”更高层次的反应出,小洛琳娜对杜洛瓦竟然依依不舍。出现如此情形,照我说这是小洛琳娜的恋父情节和寻求关怀在作怪。小洛琳娜的父亲长期在外,很少回家,得不到父爱的她必然会对这样一个热情的长辈绝对会抱有幻想。
   3,避讳式接纳
   当小洛琳娜父亲回来的时候,虽比平时更乖觉地走到杜洛瓦面前,把前额伸过去让他亲了亲,却显得有点拘束,不再喊杜洛瓦叫“漂亮朋友”了。这样的变化虽不是大变化,却是一次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为什么小孩子也会觉得拘束?其一,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认清小姑娘当时的心态。当时的小姑娘处于兴奋状态,喜悦状态。自己的父亲终于可以长时间的陪伴在自己身边了。而杜洛瓦虽一贯对自己好,却也只是外人而已。对于外人,心有所避讳的也是应该的。但是,对于孩子这种避讳,应该区别对待。孩子的避讳往往是向上的。比如说,孩子当着自己父亲的面赞赏旁人漂亮,而不是父亲漂亮等等。其二,“漂亮的朋友”是否变质退化了?从容貌来讲,杜洛瓦毋庸置疑称得上美男子的。但是从内部本质上讲,此人早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带点痞气和霸气气息的人了。褪去了痞气和霸气,越来越高雅和腐蚀。小洛琳娜似乎嗅到了腐蚀的气味,漂亮的朋友也就作罢!其三,与当时的情形有关。等等。不过,总趋势还是关系越来越好。
   在这些情形中无时不刻体现出小洛琳娜的恋父情结和寻求关怀的情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有一种现象,即在3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只不过男孩更爱母亲,而排斥和嫉恨父亲;女孩除爱母亲外,还把爱转向父亲,甚至要与母亲竞争而独占父亲,对母亲的爱又加进了恨的成分。这就是所谓的‘俄底浦斯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在德·马莱尔家庭里,父亲只是一个符号,并未对其家庭带来任何影响(至少在德·马莱尔先生未回来前),虽然小洛琳娜作用的爱的客体只是杜洛瓦,也为对母亲进行排斥心理,但是她已经完全把杜洛瓦当做自己的父亲了,并且这种感情已经超越对父亲的爱了。
   父爱得不到补充的小洛琳娜(或许是惯于母亲的庇佑),往往对异性产生抗拒心理,表现为逃走,害羞,不与异性亲近。一旦女孩对陌生异性有所好感(换位思考,一旦某个大人对女孩很热情),隔膜自然不攻而破,良好关系开始扎根在女孩和男子身上。就像文中德·马莱尔夫人说的:“瞧,她没有逃走,这可真是怪事儿。要知道,她平常是只让女人亲的。”她能接受杜洛瓦的亲,足以证明潜藏在小洛琳娜的害羞心理的坚冰被打破了。另一方面,父爱的单薄使得小洛琳娜在逃避被接受的同时,又不自觉的去迎合异性长辈带给自己的关怀。在异性长辈的关怀下,无论是性格还是行为上都有所改变。起初的小洛琳娜是沉默和害羞的女孩,逐渐变得性格开朗起来,并且乐于同大人玩耍。这点我觉得值得肯定。
   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的时候,多采用一些凝重的语言。比如:郑重其事、凝神沉思、神情严肃、一本正经、怔怔地、乖、俨然像个大人……作者似乎不是在描写一个小女孩,而是在描写一个大人。窥探这些文字,不难看出这样的女孩多半受到了这些大人影响的。这些大人一个星期都要互相请客,以请客的方式互相了解,以及在宴会里大谈政治,以获得意见的统一,并为政治阴谋搭台。正因为如此,他们忽略了这个小女孩,使得她性格多有偏差,变得大人化和内向。
  
   二、杜洛瓦:挑衅和伪装下的面容
   从文本中,无处不可看到一个善于讨好和巴结的冒险家形象。杜洛瓦,这样一个低贱之人,依靠自己的容貌和参军的些许经历,一步步的获得上层女子的欢心,一步步的获得荣升和权力,取得金钱和美丽妻子。在他的滚打烂爬过程中,所有伎俩都使出来,最主要的还是“美男计”。凭借着美男计,使他可以一步步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暂且搁浅不提他是如何滚爬的,先来说他在对待小洛琳娜关系上。
   1,目的的伪装
   杜洛瓦对小洛琳娜好的目的是鲜明的,亦即他要得到小洛琳娜母亲德·马莱尔夫人对自己的好感。自然,他对德·马莱尔夫人是有好感的。
   “偶尔瞟一眼邻座德·马莱尔夫人,觉得她那白皙的脖颈生得十分魅人。她耳朵下方挂了个用金线固定的钻石,宛如一滴晶莹的水珠,就要滴到她那细腻的肌肤上。”
   这种好感些许是发自内心的,些许是出于应付,但是前者胜过后者。因为在所有女人当中,德·马莱尔夫人最有女人味。不仅表现在是容貌上,谈吐上,气质上等都要胜过其他女人,即使家庭背景并不是优于其他女人。但是这德·马莱尔夫人倒是个性情中人,也不是很坚守贞洁,禁不起美貌的诱惑,随时会被“吞噬”掉。
   杜洛瓦为达到追求的目的,不直接从德·马莱尔夫人下手,而是从他的女儿小洛琳娜着手。起初是试探性的接触,接着就是大肆进攻,以致在小洛琳娜关系上建立坚实的堡垒,从而进一步的对德·马莱尔夫人反攻。这场战役不攻自破,小洛琳娜戒备坚冰打破,德·马莱尔夫人不攻自破。这场战役,最大的赢家就是杜洛瓦,不仅得到小洛琳娜的信任,还得到了德·马莱尔夫人的欢心。
   2,喜爱的伪装
   我很坚信,杜洛瓦是一个伪装高手,他不动声色的就把一个不与成熟男子亲近的小洛琳娜防守坚冰攻破。从目的上说,他不是真心喜欢与小洛琳娜接触。从文本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在无可奈何百无聊奈之下才关怀起小洛琳娜的。
   无论他是在餐桌上还是房屋里,都是想利用这样一种关怀的形式来消磨时间和试图打破尴尬。
   “杜洛瓦一句嘴也不敢插。他只是偶尔瞟一眼邻座德·马莱尔夫人,……杜洛瓦想恭维她两句,但一句话也想不出来。既然如此,他索性将注意力转向她女儿,为她倒饮料,端盘子,忙这忙那。”“接着是喝咖啡,大家于是离开餐厅。杜洛瓦这时开了个玩笑,把胳臂向小姑娘伸了过去……”“杜洛瓦突发奇想,想亲一下小女孩,好像这吻能多多少少传到她母亲身上……”
   他的卑劣行径竟然发泄到一个孩子身上,那些对德·马莱尔夫人的喜爱,试图幻想通过孩子的身体传递到她的母亲身上。以现今的眼光看,这叫做淫乱。
   3,面孔软化
   杜洛瓦,毋庸置疑是个大帅哥,但是其内心的肮脏和无耻已经无与伦比。我们称道貌岸然,内心却肮脏的人惯以谓之伪君子。伪君子固然是以假面孔树立名望的,要想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暗地里一套明地里又是一套,常常不择手段。不过,一旦目的达成,自己就不再干“卑劣”的事情,开始认真对待起来,显示出态度的柔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着淫乱色彩了,面孔遂即软化。面孔软化主要表现在,他不再利用美男计来吸引女性的亲来。
   比如,在文本中杜洛瓦得到小洛琳娜的宽容后,他开始与小洛琳娜做游戏,关心她生活上的事情。等等。在这里,杜洛瓦抛开了功利层面的假关怀,更多的发自内心的关怀。这个无疑是对孩子关爱的升华,体现出一个成熟男子对孩子理性的一面。
   无论你有何目的,都不可对孩子构成伤害。在这一点上,杜洛瓦做得比较好的。
  
   三、人物和事件是作品的插曲
   我想问一些问题,莫泊桑为什么要掺杂一个洛琳娜进来?洛琳娜在文中的重要性如何?
   我个人认为,要解决这些疑问必须渗透到文本里面去。作者大篇幅记述的还是杜洛瓦,而出现洛琳娜的地方屈指可数。而作者所揭示的是上层社会中那些阴暗面。既然是这种情况,那么许多问题就变得明朗起来,也就迎刃而解。
   1,塑造形象和铺垫作用
   洛琳娜不是刻意捏造和摆设的,是为塑造主人公形象服务的,以及为文章展开的铺垫。
   洛琳娜只是个孩童,天真幼稚,不分好坏,不谙世事,却是被恶意当做工具使用。杜洛瓦连孩子都可以拿来用于与上流社会交往,获得地位名望和金钱,何况那些被他坑害的女性们呢?作者借助孩子被利用来讽刺杜洛瓦奸诈和不择手段,为了达到讽喻的目的,在文本中插入了洛琳娜。

共 707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选取小说《漂亮朋友》的那个被利用的小姑娘洛琳娜做为解析的突破口,视角独特。全文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叙述与剖析了杜洛瓦与小洛琳娜的关系从发生、发展到彻底改变的过程,进而得出结论:这一切,都是为刻画杜洛瓦这一形象服务的。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07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一丁        2013-05-07 11:00:49
  这篇赏析的名字很抓人,内容透彻、全面。一直喜欢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如“羊脂球”“项链”等。有机会读一读他的这个的长篇。
   问候铁楚!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