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流年】一封信与一个人的命运(短篇小说)

精品 【流年】一封信与一个人的命运(短篇小说)


作者:青蓝之梦 秀才,2093.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52发表时间:2013-05-08 11:36:15
摘要:在那个非常的年代,一封上告信竟影响了一个有志青年的高考命运,他因此无缘进入正规大学,但是他依然不屈服于权势的压力,走向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一)
   1977年10月,报纸上公布了恢复高考制度的好消息。回乡知青张清柏想,凭着自己十多年的刻苦自学是完全可以考上重点大学的。于是他高高兴兴地去报名。
   报名点设在公社教育组,管报名登记的是教育组负责人古方。古方在“史无前例”中登台,是“教育革命”的得力干将。他头小脸长,单单瘦瘦,整天对人都是愁眉苦脸。他特别贪烟,吸烟大多是“伸手”牌,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都被烟熏黄了。他坐在办公桌前,左手夹着考生递给他的高级“过滤咀”,右手执笔在登记,围着他里外已有两三层人,报名者好像是按规矩每人要递一支烟,桌子上的散烟已是一堆一堆。数一数,大概有一条烟了吧。轮到张清柏去登记时,他却没有递烟,古方把笔停下来,抬头一看,见是张清柏,射出两道妒忌的蓝光。心头突然想起:“这不就是曾经写过我的检举信的张栗红的儿子吗?对这个人,况且公社已打了招呼。”古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想,就来个“顺水推舟”推出去了事。
   “古支书,我报名。”张清柏对古方这个称呼好像是从磨子里压出来的。
   “你报名?”古方极不耐烦地说,“昨天杨宣委打了招呼,你报名要先找公社,叫公社写条子来。”
   “为什么我特殊?”
   “你去找公社就知道了,问那么多做什么?去去去。”
   “你们欺负人,我为什么就不能报名?”张清柏恼怒了。
   争吵一起,本来挤满了一屋子的人就更多了,扒在窗口看热闹者有之,打抱不平而又敢怒不敢言者有之,给领导打圆场者有之,怪张清柏惹事生非者亦有之。
   “你去吧。公社会答复你的。你不要在这里闹事好不好?来,下一个登记。”古方极不耐烦,三言两语把张清柏打发走了。
   究竟是什么问题呢?张清柏带着狐疑,只好去公社大院找杨宣委。杨宣委正蹲在公社厨房的门槛上吃饭,见有人找他,却也热情,囫囵把饭扒进去,把碗筷往盆里一丢,抹了一把嘴,说:“跟我来!”张清柏随他走进了办公室,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十分尴尬。杨宣委往藤椅上一躺,口流酸水,手本能地往口袋里掏烟,张清柏立即把一支烟递了上去。杨宣委瞧了一下牌子“洞庭”,又把烟放在桌子上,从口袋里摸出自己的过滤咀“白沙”,一边打火一边说:“张清柏,你找我干吗?”
   “杨宣委,为高考报名的事。我刚才在教育组报名,古支书叫我来找你。”张清柏说这话十分勉强。
   “为这事找我,好。我先请你看一样东西。”于是,他打开文柜,在柜子里到处寻,寻了好久,终于从柜子的里层找出一个卷宗。他把卷宗摆在桌上,又从卷宗里抽出一大叠稿纸,稿纸的扉页第一行端端正正地写着《给敬爱的邓副主席的一封真情上诉书》!啊,三个月前发出的“万言书”怎么落到这里来了?这有多少说不清的原由啊!张清柏脑子里“嗡嗡”两声,眼冒黑花,教育组为什么不准他报名呢?不用解释,他什么都明白了。
   (二)
   “万言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这封信竟维系着张清柏的前途和命运?
   1977年7月,在家乡当了10年“知青”的张清柏在黄龙桥水利工地参加渠道垮方的抢修战斗。因为那时早稻、晚稻都在需水的“节骨眼”上,因此那场抢修不亚于艰苦的“上甘岭”战斗,民工们连续三天四夜没下火线,吃饭不知味,困极了靠在石头上打一会盹。抢修结束后,指挥部命令民工休息半天。张清柏疲乏过度,浑身骨头象散了架,又酸又痛。那天上午,他躺在房东家的楼板上睡觉,昏昏沉沉,眼睛又辣又痛,脑子里像飞机不住地“嗡嗡”直响。中午十二点,张清柏转了一下身,楼下房东家的收音机传来了慷慨激昂的震撼人心的新闻广播:《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公报》。从文化革命开始回乡十年来,张清柏对这种高声大调的新闻公报听得太多了,除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上天使他激动了好一阵外,其余的他都认为是“半空里吹喇叭”,响的高却动不了心。昏睡的张清柏一听又是新闻公报,只睁了一下眼又闭紧了。但是,收音机里接着传出了“恢复邓小平同志名誉,推倒加在他身上的一切污蔑不实之词,让邓小平同志重新出来工作”的声音,这几句话被张清柏隐约听到时,开始以为是耳朵听错了,不相信这是真的,又竖起耳朵听,句句真切!这简直是平地惊雷、长空闪电、静江狂澜,他像触了电一样,立即翻身从楼板上坐了起来。啊!千真万确,字字情真!
   “太好了,太好了,中国有希望了!”他几乎抑制不了兴奋,情不自禁地拍着楼板喊出声来。这一喊不要紧,惊醒了楼板上其它昏睡的民工。他们有的开心,有的惊异,有的激动,有的冷静,几个“知青”民工也都坐了起来,竖起耳朵细细倾听。可当他们刚听了5分钟,楼下的收音机却“啪”的一声关了。“可恶!”正在专心听新闻广播的民工们无不感到这个关收音机的人讨厌。他们知道这收音机是房东的,房东是这个大队的民兵营长,在当时他是“群众专政”的头头。难怪!张清柏真想走下楼去,把收音机再打开,可是他又一想,随便动主人的东西是要讨嫌的。他只好强忍着“愤瞒”,脑子里却不住地在重复出现刚才听到的那几句话。他在认真地思考着邓小平同志重新出来工作的伟大现实意义。他从文化革命想到现在,又从现在想到将来。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一个能人可以力挽狂澜,叱咤风云。邓小平同志“出山”不意味着中国的形势会来个天翻地覆么?忽然,蕴含在他心底多年的一团烈火燃烧了起来,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等了好多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火山口”!
   那天下午,张清柏就随民工们一起搬离了抢险工地。在路上,他反复酝酿着一封写给邓小平同志的上诉信。3个钟头的归程,他边走边想,一封信的腹稿已经打好了。
   当天晚上,张清柏激动得一夜没睡,他有满腹知心话向邓小平同志倾吐。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和邓小平同志的地位和身份是否相称,也没想到这封信是否能发出或中途遇到梗阻,更没有想到这封信会与自己的命运紧紧相连。只是想到要写、要吐、要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啊!那天晚上,他俯在桌前,认真地写着上诉信的草稿。带着一腔的恨,满腹的爱,字字句句都凝聚着对“四人帮”的深仇大恨,行间缝里跳动着一颗受迫害赤子的拳拳之心。他的血在蹦,他的泪在洒,他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半夜挑灯,俯听鸡鸣,月光偷窥他的手迹,清风拂着他的心,远处的小溪“哗哗”,在低低诉鸣,似乎领悟了他的心意,发出了愤激的不平之声!夜,静极了。他听得见自己的心在跳。笔在纸上“沙沙沙”,那是他在对不正之风和“四人帮”残渣余孽倒行逆施的强烈声讨,那是他对新时代的深情呼喊,那是他对“铁腕人物”寄予的希望之声,那是他一段宛然凄楚的心曲!在热气如汤的三伏天,他伏在案上,汗像虫子似的在身上爬,蚊子像马蜂似的在身上咬,他把双脚伸进盛冷水的桶里,没有蚊香,他在墙角用乙壳(用风车车谷剩下的庇谷)和辣蓼草熏了一堆烟火,这样就更增加了屋子里的热度。他似乎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身外的一切,任凭一腔爱憎像泉水似的在纸上奔涌。“愤怒出诗人”,此时此刻,张清柏写的信不就是一首满腹深情,浸透着血泪爱憎的诗么?
   熬了三个深夜,张清柏终于把这封“万言书”写成了。他长嘘了一口气,好像完稿了一篇几万字的中篇小说。信写好了,可是能不能发出去呢?小平同志能不能收到呢?张清柏不得不冷静地思考这个问题。他想起了父亲的遭遇,在文革时仅凭一首即兴小诗就打成了“三反分子”,被开除教籍开除回家“劳改”达十年之久!(当然问题还不是那么简单,他父亲因对公社教育组古方的贪污腐化,整人害人的行为不满,在“社教”时写了一封检举信,不料这封信最后又落到了古方本人的手里,因此他遭了罪。在“史无前例”中古方当了造反头头,他父亲受到迫害并连遭十年磨难,那首小诗不过是古方整人的口实)。如果这封倾诉真情,洋洋万言的“上诉书”,落到了“文革派”手里,那后果又将是如何呢?天真的小张毕竟涉世未深,头脑过于简单幼稚,他自以为看准了一九七七年的政治形势,为避免邮局怀凝,他把信作挂号稿件邮给了《人民日报》,请求《人民日报》转给邓副主席。不料这封信却层层下转,最后竟转到公社党委!这是多么可怕的处理啊。张清柏在当地党委眼里,好像成了一个在政治上被判了“无期徒刑”的人,没有叫他坐牢,是他们不敢公开下这个手,而断绝他的前途生路,乃是一个小小的报复!任凭你告到那里,“神仙下凡问土地”。天啊!小平同志您可知道这件事吗?
   (三)
   张清柏真的是什么“坏人”吗?为什么基层领导对他的信是如此恼火和痛恨?
   张清柏是一个不爱说话不爱巴结的老实人。他从小就爱死钻书本,不爱与人接近,不与他相干的事他从不过问,别人问他的事,不叫他的名字他也懒得答。性情古怪得很。因此从小就得了“书呆子”的浑名。“史无前例”一来,他便成了“黑七类”的“狗崽子”,高中没读完,就被迫离开了学校。他是含着眼泪离开学校的,当他迈出县一中铁门的时候,他还一步一回头,在铁门外菜地里被红卫兵用梭标押着在拔草的“牛鬼蛇神”(他的教课老师)看着平日的“爱门生”愤然离校,只好仰天长叹。恨己无能!可是,谁有办法挽留他呢?他走到学校的河边过渡。啊,滔滔的清江河,你年年北淌,代代奔流,你是否也有满腹悲诉?流到了那个年头,清江也不清了,就是这条清江淹没了县一中唯一的留英学生,张清柏最心爱的英语老师陈沛霞!陈先生早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专功英国文学,回国后因各种复杂的政治问题被逼得精神恍惚,最后竟分到一所中学任教,张清柏有幸结识了这样一位好老师,他刚刚跟他学会了唱英文《国际歌》,想不到几天之后他就被红卫兵剃了光头,剥了西装。他不堪受辱,竟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跳河自杀!此刻呼啸的江风莫不是陈先生在哭?汹涌的涛声莫不是陈先生在喊?张清柏坐在颠簸的渡船上,他忽然感到这不就是他的命运之舟么?江风、江涛,你将把小舟推向何处?在河边,张清柏想到了自己的不幸:他在学校因为写了吹棒《燕山夜话》的短文而被打成“三家村的无名小卒”。被他同窗十一年的“老同学”赶出了学校(这个老同学可以写成另一篇小说),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他想与其在学校受窝囊气,不如回家乡当农民,创大业。知识青年自觉回乡务农不是很吃香么,当年的董加耕回乡务农,因此还当上了团中央委员、县委书记;资本家出身的鱼娜玲下新疆建设兵团,还入了党,《人民日报》还发了社论《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因而他也想入非非了,他也想到农村去入党,再“曲线上调”。因此,他回家的第一天,就带着一捆《老三篇》去找家乡大队的党支书刘思海。刘思海毕竟是他母亲的远房堂兄,张清柏带着一颗受伤的心见到了刘思海,他多么希望刘思海是一个“大夫”,来平复和医治他的心灵创伤!他有满腹心事向刘思海倾吐!他认为共产党员最崇拜的应该是自己的信仰,最忠诚的应该是自己的事业,最信赖的应该是靠近党的同志。他多么想在农村这个新的天地抬头挺胸地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他这种愿望是多么纯洁可爱而又天真烂漫!他跨进刘思海的门,就如女儿回到了娘家,他亲切的叫了一声“舅舅”,然后恭恭敬敬地将一捆《老三篇》和一份入党申请书交给了他。当他把这自认为神圣的礼物,庄重的申请递上去的刹那间,他的心里还在微微颤抖,他满以为这些东西一定会点燃刘思海的心头之火,而刘思海也会把自己一颗燃烧的心贴近他的心灵。如果是这样,他就应该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感情交流,把知心话全倒出来。可是当刘思海接到这两件东西后,却一点也不动心,十分不以为然。他把一捆《老三篇》连本数也不清点,放在一张布满尘灰的破椅子上,扯一件棕皮蓑衣盖住了。接过那一张申请书,只看了一下标题,就将它裁成一条一条的卷烟纸,立即卷起“喇叭筒”旱烟抽起来。看着刘思海这样的举动,张清柏暗暗吃惊,十分茫然,一颗微微颤抖的心一下子像掉进了很深很深的冰窖里,他怎么也不理解作为党支书的“舅舅”,此时此刻的心境和行动,他要开口讲的满腹知心话全忘了,他想在农村干一番事业再“曲线上调”的雄心壮志,立即化为了一缕过眼云烟。唉,命运,又将把他抛向何处?
   二人同坐,令人心烦的沉默。
   刘思海“巴塔巴塔”抽了一阵子闷烟,又沉思了一会,才语重心长地对张清柏说:“你爸爸戴帽子回来了,你也作为三家村的无名小卒失学回家来了,书在学校不能念了,在家抽空埋头苦学吧!眼前想这些干什么?你是可教育好的子女,我们不把你当坏人就行了。”
   张清柏的心在颤栗,刘思海是怎么知道他在学校是“三家村的无名小卒”的呢?他为什么一眼就看穿了他赠书是虚伪的表面应付呢?他厌恶起自己的举动来,为什么要将一颗带血的赤心裹上一层虚伪的外壳?

共 971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那个热气如汤的三伏天,连熬了三个深夜写出“万言书”的张清柏绝对没有想到,他那封以真凭实据揭露以古风为代表的不正之风以及自己饱受迫害的信寄出后竟开始“改变”自己的人生:多次高考高分入榜,却因这封信与之失之交臂;之后入党、教高中、当班主任、调整工资等都因它化成泡影。这封信,把张清柏彻底地打入低谷,无论他再努力也无法改变这封信的重压,无法逃脱这封信的阴霾。这是特殊时代造就的悲剧。当今社会,手写的信已经不多见了,取代的是更多更快捷的方法:邮件、微博、微信等。很多根据这些途径检举揭发的人都得到了公正的处理,充满着正能量。相信吧,在未来的日子中,制度会更加规范,也会更加透明。让张清柏这样的悲剧不再重复上演。文章结构清晰,倒叙、插叙等手法巧妙,细腻,真情实感,发人深省,问好作者,感谢赐稿逝水流年,充满悲情的文字,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09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3-05-08 11:51:39
  青蓝之梦老师这篇文章反复读了好几遍,张清柏的那种兴奋、呐喊,到之后的无奈,自学,真是无法言说此刻的心情。这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代表了一群人的境遇。看到最后,长呼一口气,还好,他总算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守得云开见月明,风雨之后终于见到彩虹。祝福张清柏这样的人,也再次感谢您把这么珍贵的文字交予流年,如有理解不到位之处,烦请指出包含。
回复1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8 13:58:15
  谢谢编辑点评!问好!
2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8 14:17:17
  信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上级有关部门应该要热情接待上访者认真处理各种上访信件。可是,从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信访部门成了一个与群众过意不去的机构,他们对待上访者,总是马虎地应对,官僚式的作风,几句话就把上访者推出们了事,要么就是层层推诿,根本不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对于群众的信件,处理方式非常简单,有时候看都不看一眼,就用另一个信封,把信件往下级机构一转了事,既不表态,也不批示。这样层层下转,基本上是公文旅行,耗费邮资。信件有时候还要转到被上告的人的手中。被上告者接到了上级转来的告他的信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张清柏就遭遇了这样受打击报复的命运。1977年恢复高考之初,那时候考得好的考生还要经过当地政府的所谓政审,这个政审就是领导者把我权利,对一些他认为不好的群众实行打击报复的良机。张清柏学业成绩优秀,是一块好料子,可是却遭到了当地有权者的严重打击报复,甚至连报考的机会也不给他,这样真是没有王法了,得罪了有权者,就应该遭受这样的报复吗?这是封疆社会研制人才的做法,与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水火不容啊!可是,现在的时代还是这样,有权者依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痛哉悲夫!
退休教师,民间诗人, 作协会员,热爱生活, 关注现实,重在人格。
回复2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8 14:21:23
  上文错了几个字,是“封建社会”,不是“封疆社会”,是“压制人才”,不是“研制人才”,向读者道歉!
3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13-05-08 15:37:39
  很同情,很有感想,所以一个人才,不是学识好了就是人才了,还要天时地理人和、、、人和很重要。按他个性,即使上了大学或做了博士,一般地,也是干不好的。。。。生活中有这样许多的例子。
回复3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08 22:11:00
  爱打抱不平,同情弱小,性格耿直,不愿意巴结领导,刚正不阿,这就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和清官的性格,这样的人往往受到领导的压制和打击报复,小说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人,难怪他的命运不幸但是这样的性格和清正廉洁的品质有什么错呢?谢谢编辑的点评!问好!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5-09 07:23:1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4 楼        文友:青蓝之梦        2013-05-10 17:38:40
  谢谢编辑点评和问候!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