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亡灵的舞蹈(散文)

精品 【流年】亡灵的舞蹈(散文)


作者:嘎玛丹增 秀才,192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54发表时间:2013-05-08 21:06:07

【流年】亡灵的舞蹈(散文) 又是一个星空浩渺的高原之夜。
   谢纳米上空月光如水。泸沽湖的水波闪跳着满眼银光。大白杨树在风中舞影婆娑。猪槽船儿静泊在湖岸上,像是一首古老的谣曲在浪花里浅吟。
   夜,刚刚降临。
   老人们已经回到了祖母房,坐在火塘边享受着一天里最悠闲舒适的时光。
   姑娘们开始坐在花房里梳妆打扮。阿肖们已经在道路上行走。
   偶尔有几声犬吠穿过寒冷的月色,空旷、湿重,但又给人以荒凉的温暖。
   1987年的那个夜晚,我并没有意识到花楼已经向世界关闭,尽管采尔拉措已经不在我诗意的范围。
   工人兄弟们在客栈玩扑克,距离采尔拉措相约跳甲搓(锅庄)舞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我便一个人来到了湖畔,沿着距离落水村1000米左右的小径散步。
   落水在我面向着泸沽湖的左侧,我的正前方是朦胧在月色中的里乌比。里乌比是泸沽湖中的一座小岛,采尔拉措已经在下午带我们去过了。岛上林木茂密,除了一座白色佛塔和摩梭人的图腾柱并无别的景观。整个下午我和三个工人兄弟都在水面上漂浮。泸沽湖湖水最深处为93米,清澈见底的泸沽湖里生长中海藻植物,当地人谓之水草,多用来喂猪。由于午后的泸沽湖水波起伏,船儿行到深水处有了担心落水的恐惧。清澈的湖水太深,反而让人惧怕。
   采尔拉措告诉我们,“如果是在7、8月份,湖中的水草就会开花,白色的花朵浮于湖面美丽极了。”
   工人小弟娃问,“有好美?有你美嘛?”
   采尔拉措的脸上又泛起了红晕,浆声随之变得急促起来。“不给你们讲话了。”
   “算了,不要逗拉措,没看见人家还是小姑娘嘛。”
   采尔拉措停下浆,站在船头开始晃动着船。“让你们拿我开心,玩到水里我才不管呢。嘻嘻……”
   笑声荡漾开来,愉悦了整个下午。
   清澈的母亲湖。清澈的采尔拉措。单纯,才是一种美丽。
   望着湖水里舞姿妖媚的水草,我一次次想象着它们开花的情形。那些白色的花朵开放在水面,会不会就是奥菲利娅临死前身边那些花朵?我当时绝无仅有的联想到了电影《哈姆雷特》中奥菲利娅浮在开花的水面的场景,我做这种风马不相及的联想,是因为采尔拉措完全在我的虚构之外存在,也许把奥菲利娅的死亡当成一种意境,就可以完成我对水草花的想象;或者在我没有见过泸沽湖的水草花开放的样子前,只能进行这样的联想。
   想象永远的美丽,因为虚无。就像,鬼怪所以恐惧,也因为虚无。再如,花楼之所以神秘,还是因为未知。
   在月色中,因为无聊,我掬起一捧冰凉的泸沽湖湖水,然后松开双手任清澈的水从指间滑落,最后剩下几滴留在了掌心。于是星光就折射在了我手里,闪着没有温度的光亮。一滴水的光明自然照不亮我前行的道路,但能够照射我年轻的心灵和情感,让我可以在任何一种黑暗中勇敢地穿越。实际上透明的水只有在光明中才有意义,就像我从一滴水中发现的高原月夜一样,因为我对摩梭人达巴文化满怀着无限敬仰,一滴水的星星和月亮鼓舞了我对一场舞会的期待,才有了我在甲搓舞会上的澎湃激情。
   历史和文化,对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而言,只能依赖于传说。据说远古时期,摩梭人为了抵御外敌的侵扰,部落头人将青壮年组织到村头平坝上,点燃一堆熊熊的篝火,围着篝火跺脚呐喊:“啊——嘿嘿!”不停的跳不停的呐喊,外敌见此情形不知何为,自然不敢妄动并纷纷退兵。久而久之,这种围着篝火跺脚呐喊的方式,成了摩梭人抵御外敌的精神武器。后来,摩梭人将此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今天用于庆典、祭祀、娱乐和社交的甲搓(锅庄)舞。
   走进落水,篝火已经燃在了湖畔一户木楞子四合院坝里。摩梭姑娘们身着鲜艳的民族盛装三五成群在说着话。小伙子们身着镶边马甲、坎肩,深色筒裤,脚蹬马靴,头戴毡边小帽,个个魁伟彪悍,英气逼人。三个工人兄弟已先我一步到了。采尔拉措见到我立即就给我端来一碗咣当酒,当我一饮而尽把空碗递回她手里时,她依然低着头满脸羞涩。
   我说,“等会儿,你得负责教我跳舞哦。”采尔拉措已经快步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这场甲搓舞会,是采尔拉措专门为我和三个工人兄弟组织的,篝火用的柴火也是她家的。
   甲搓舞用竹笛伴奏,领舞人就是吹笛子的摩梭男青年。开始几曲节奏缓慢,男女相间面向篝火,左手搭在前面舞者的肩胛上,右手叉腰围着篝火逆时针转动。曲调和舞步都比较简单,听过两次旋律就已经记在我心里了。在我熟悉的乐器演奏中,竹笛算得上我的强项,我幼年曾师承故乡川剧团的笛子手,从初中时候起就是校宣队专门吹笛子的,所以在学会简单的舞步后,我接过了领舞者的笛子成了领舞者。客观地说,我的笛子一定比摩梭人领舞者吹得好,并且吹的就是刚听过的曲子。然而,我的舞步实难恭维。甲搓舞最大的特点就是奔放粗狂,老女老幼均可参与。在边跳边喝咣当酒的过程中,情绪很容易激烈高昂,乃至于在兴头上,我作为领舞者除了能够奏出明快的笛音,脚步完全乱了章法。尤其舞步方式改成跳舞的人们紧挽手臂,五指交叉,面向火堆快速转动时,我已经无法胜任领舞者的角色。但我激情迸发的表现欲望和气势雄浑的“啊——嘿嘿!”让我欲罢不能,就像城里人们喜欢在迪厅疯跳一样,一种宣泄和放任,心灵从中淋漓酣畅。
   我的内心没有了黑暗的理性,血管里奔涌着咣当酒点燃的狂热。休息中途,我和摩梭男人们拍着胸膛,挽着胳膊称兄道弟,端起酒碗开怀畅饮,我也不管自己的酒力了,海喝海跳,放松地表现出男人的豪放。
   姑娘们身上闪着金光的首饰、齐腰的青丝发辫、飘逸的百叠长裙、羞涩迷人的目光在火焰下闪闪发亮……个个风姿绰约,楚楚动人,此时不醉,更待何时?
   甲搓,应该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我跳过藏族人的锅庄、彝族人的锅庄、纳西人的锅庄……但没有一种锅庄可以让我像在泸沽湖湖畔的跳锅庄一样狂放不羁。
   那是由美少女采尔拉措馈赠给我行走经历中近似于亡灵的舞蹈,高原上最原始最奔放的舞蹈。
   我曾经梦想在这样一个舞蹈上抠一下我心仪的女人的手心,我曾经以为应该是采尔拉措……
   第三场下来,我发现自己已经酒醉了,在舞蹈中已经不止一次高喊着领舞者节奏吹快点。热情好客的摩梭兄弟姐妹宽容着一个现役军人的狂放和些许失态,而我身边一个身材修长、丰盈成熟的摩梭姑娘也在我接近物理酒醉之际十分坚决地走进了我的醉眼。
   在节奏欢快,“啊——嘿嘿”喊声震撼天地的舞蹈中,我听到了一个深入骨髓的名字。
   这个名字就出现在舞蹈的最后时刻,出现在和我手指交叉紧紧相握、手臂紧挽、舞步铿锵的高原之夜——我在落水村酩酊大醉的第二个夜晚。
   路茹斯坦格玛。
   毫无疑问,这将是我生命中能够听到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名字!
  
   路茹斯坦格玛,一个摩梭女人的名字。从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距今差不多20年了,这个名字陪伴我走过了激情飞扬的青春岁月,从我渴望走进花楼的臆想开始,一直在我生命的时间里闪亮。这个名字同我的幻想和对落水村的消失给我造成的悲伤融为一体。某一天,当达巴文化在代表着主流文化的外来人脚下渐渐消亡以后,路茹斯坦格玛在我的记忆中不会褪色,并将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美丽的原生态。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的时间里,我会一直念叨这个美丽的名字。
   20年了,路茹斯坦格玛,你还是那么率真和快乐嘛?你还保留着我在永宁镇送给你的红色腰带么?如果,在温泉村那个下午我坚决地把你拥入怀抱,我人生的道路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状态?
   很遗憾,生活不是假设,如果生活只是一种假设,人生就太简单了。
   1987年,我对达巴文化的理解和判断还停留在个体感受的层面,由于对摩梭人走婚习俗的神往源自一些文字的误导,走进花楼的愿望其实就是一种空幻的诗意和浪漫。两个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异族男女,要在极短的时间里撞击出情感的火花可能,但要在短期内儿女情长纯属童话。除非,我们完全服从于欲望。事实上,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并非乱婚或乱性,走婚关系的确立必须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以外,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相悦对方的基础上。她们走婚的对象虽然具有就很强的随意性,但摩梭人的走婚对象比较固定,一般不会同时和多个阿肖走婚。最重要的是,走婚对象没有经济上的任何联系,走婚关系的解除不涉及家庭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老人供养等复杂环节,可以保持生活原有的秩序。有时候,我个人以为这种随意性很强的走婚制远远强于现代社会所认同的、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一夫一妻制。
   客观地讲,我见到路茹斯坦格玛第一眼就认定,她才是我要找的阿波,即便我已经在咣当酒的酒力下意识模糊,醉眼昏花。采尔拉措很美,但这种美,无能怎样看都只能看成一种单纯的少女之美,她可能激发的感觉只能是单纯的欣赏。路茹斯坦格玛不同,她修长丰盈的身体散发出一种成年女性才有的气息,她透明热情的目光落在我眼中是一种勾魂慑魄的烫伤,瞬间就激发出一种生命本体的欲望,属于每个男人都企图拥有的成熟女人。
   我听到这个名字时,感到了慌乱。在舞蹈中,我觉得我们交叉相握的手掌开始潮湿。当我一次次重复着喊叫这个名字时,路茹斯坦格玛在我身边的舞步越发轻盈玄妙,由于篝火熊熊,我看不出她脸上的红光是因为篝火或是因为羞涩。
   当我感觉酒意浓烈,身体开始飘浮以后,我只好退出舞队准备离开。采尔拉措见我的样子赶紧给我端来一碗冰凉的泸沽湖湖水。我知道自己快醉趴下了,我必须在醉倒之前回到客栈。
   “路茹斯坦格玛,”我走近她身边对她说:“我明天早上到村头找你,可以嘛?”
   路茹斯坦格玛也停下了舞步,眼睛火一样的看住我。“你的笛子吹得真好啊,只是舞跳得太差。”
   “我明天早上到达巴岛找你好嘛?我快醉了,不行了。”我在坚持。
   “嘻嘻……快走吧,我看你真的醉了。”路茹斯坦格玛说完留给我一串爽朗的微笑便回到舞蹈中去了。
   由于工人兄弟还没有尽兴,一个热心的摩梭兄弟和采尔拉措把我搀扶回到了客栈。
   在高原醉倒一次就是一次美妙的抒情,摩梭兄弟喜欢豪放的喝酒,即便醉到在那里不算丢人,反而会得到更深厚的友谊。
   在落水村的第二个夜晚我又醉了,身体醉了,心也在甲搓舞和路茹斯坦格玛的名字中醉了。
   然而,第二天早上路茹斯坦格玛并没有在达巴岛(玛尼堆)附近出现。我徘徊在落水湖畔,从村东头到西头走了几个来回,依然没有发现路茹斯坦格玛的踪影。人们友好地和我打着招呼,我向见到的每一个男人握手递烟,给儿童们散发糖果。由于我内心的期盼已经偏离摩梭人的愿望——最讨厌外来人对走婚的猎奇,我也没好意思向他们打探路茹斯坦格玛。
   紫外线已经很强烈了,男人们已经开始陆续划着猪槽船出海捕鱼打草。落水村还处于农耕和捕鱼年代,泸沽湖的鱼是他们换取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在采尔拉措家门前又一次巧遇了这个美少女。她这次不是牧羊女而是准备出海打草的渔家妹了。正好,我准备给采尔拉措家一点经济上的报答,以感谢昨天晚上的锅庄物耗,但我遭到了非常坚决的拒绝。现在想来,摩梭人在那个年代对外来人表现出的热情淳朴,无偿提供饮食和晚会,是因为那时去落水村的人还很少;摩梭人也并不富足,很多村落都还处在以土豆杂粮维持基本生存的落后状态,旅游业的开发无疑对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积极作用。在2005年我也看到了这种可喜的变化,我在空洞的怀旧情结中慨谓忧伤,面对落水村现代化的宾馆饭庄商店酒肆表现出的愤慨和不屑,不是因为摩梭人开始富足让我对原生态的纯朴落后的消失感到疼痛,而是激进的商业化意识、颓废的现代文明对达巴文化的污染。泸沽湖分属四川和云南两省,行政区划的条块分割造成了开发建设的本位主义,缺乏统一的管理,各自为阵,尤其是相关管理部门也缺少有力而科学的战略规划,缺乏保护性开发发展的有效措施等。落水村原生态房屋建筑的消失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才是让我对达巴文化的岌岌可危感到的悲伤。
   “你知道路茹斯坦格玛么,采尔?”
   采尔拉措轻盈地跳进了小小的猪槽船。“好像到永宁去了,早上上山时见到她了,就是到永宁去了。”
   她拿起浆笑嘻嘻地问我“你们不是要去温泉村嘛,到永宁找她呀。嘻嘻。”采尔拉措显得自然大方多了。
   我要去温泉村。我要到永宁镇找到路茹斯坦格玛。
   永宁平坝属于高原小盆地,在格姆女神神山以东,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是富饶的粮食产区。从落水村到永宁镇20多公里,其间可以远远地看到坐落在半山腰缓坡地带的几处普米族人居住的村落。普米族人来到泸沽湖永宁地区大概在公元7世纪前,普米族也是一支游牧民族,先祖在青海、甘肃、四川边沿一带游牧。这个民族有3万多人,有语言没有文字,其文化传承方式、房屋建筑取材和格局、饮食习惯、13岁成丁礼等,和摩梭人惊人的相似。普米族的婚俗习惯也很有特色,实行姑舅姨表优先婚,一般由父母在年幼是定亲包办。婚姻多行一夫一妻制,普遍早婚。婚后妇女“不落夫家”,有兄死弟弟娶嫂为妻的习俗。永宁地区的普米族实行大家庭制,数代同堂,实行男子财产继承权,诸子平分,盛行转房、传幼子的习惯。间或还有少数保留母权制残余的普米族大家庭中以主妇为家长,女子不仅有财产继承权,而且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地位,和摩梭人的母权家庭形态相差不大。
   我毫无理由的暂时抛弃了三个工人兄弟。告别采尔拉措以后,便摔开脚步直奔永宁镇而去。
   我对沿途的自然景观兴趣不大,我的目标是永宁镇,我要在那个茶马古道必经的繁华场镇里,在混杂着汉族人、彝族人、普米族人、摩梭人和外国人的小镇上找到路茹斯坦格玛。

共 538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亡灵的舞蹈,那该是怎样的一种舞蹈,没有经历过甚至没有耳闻目睹的我们,肯定不会体味其中的深意,以及那来自内心深处的颤动。中国地大物博,很多少数名族以及原始部落的人文风气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稀奇而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泸沽湖,里乌比,母系氏族摩梭人,篝火晚会,锅庄舞,这些弥散着当地浓郁气息的字眼,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丽和新奇。作者亲临其中,在舞会里邂逅成熟摩梭女性路茹斯坦格玛,继而衍生倾慕之情,然后她就如一朵缥缈的花,开在了作者的心上,成为了可以追忆,却触摸不到的、最旖旎的风景。文章风格静沉,情景交融,将泸沽湖的风景和那位清纯的少女采尔拉措描写得很怡人,将摩梭人的达巴文化刻画得很细致,而当中对于扑捉自己内心的情绪,尤为真切、细腻、感人,一篇形神兼备的美文,荐阅!【编辑:一朵怜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09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枫        2013-05-08 21:52:54
  读到题目就心存好奇,真的是身处繁华地段,无法让内心平静。神秘的泸沽湖,母系氏族,舞会邂逅少女。真想去作者说的地方去看看。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5-09 07:25:0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