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润心音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心音】“席不暇暖”的可贵与疑虑(杂文)

编辑推荐 【心音】“席不暇暖”的可贵与疑虑(杂文) ————读《世说新语》之二


作者:雨林 秀才,154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60发表时间:2013-05-15 08:20:53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这是《世说新语》的一篇小说, 讲的是陈仲举礼贤下士的故事。 说是故事,其实只是一个小插曲。那天,陈仲举新官上任,还没有走进官衙,便打听当地一个名士叫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看望徐。他还举了一个例子,为自己这样做找依据。他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尚未坐暖,就先去商容居住过的里巷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后来的故事比这个小插曲要精彩得多。王勃的《滕王阁序》有句云:“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一句说的是洪州(今南昌)有奇宝。后一句说的就是陈仲举礼贤的事。徐孺即徐孺子,此处为句式整齐而略称。当年徐孺子家贫,宁愿在家种田,不肯出来做官,这一来就成了名士。陈仲举名蕃。陈蕃任豫章(今南昌)太守时,也有一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接待宾客,但是,只要徐孺子一来,他马上亲自接待,并且特地为徐孺子设一榻。徐孺子去后,就立即把榻悬挂起来,不准别人用。如果有人对此不服,陈蕃可能来一句,“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礼贤当然是一件好事,对“礼”与“贤”双方都有好处,甚至对世风、对民心,都有引导、教化之效果。所以文章的开头就说:“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陈仲举“有澄清天下之志”,但文章并没有记录他的文治武功,只是说他登车揽辔,赴任之初,下车伊始,即思贤若渴,求贤如命,看来,“席不暇暖”还是有着明确的动机的,这就是为了澄清天下,让那些个高士贤达皆为我用,来帮助他实现政治理想。
   可惜的是这陈太守做得有点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点“作秀”的味道,如果细读原文,还能读出点嘲讽的味道来。你看,“至,便问徐孺子所在。”至是到了,到了官衙门口,按理说,应该先进官衙看看,而徐大人停住了,非要打听那个大名人住哪。主簿可能是他的办公室主任吧,这个主任看来在官场混得有年头了,很会说话,他尊称太守为府君,并以“群情”说事,“您看,大家都希望您先进官署。”谁知引出了陈太守的一番宏论:“当年周武王......席不暇暖,我礼敬贤人,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没人说不可以,您老人家自比周武,言行要做大家的楷模,要澄清天下,心比天高,鸿志干云,将来名垂青史,只是......只是,有的是时间啊,非要赶这会儿吗?
  
   礼敬贤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叫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分子,看来当官的都会玩这套。让人纳闷的是,贤人们往往不吃这一套,知识分子往往是捣乱的先锋,坏事的祸首,“席不暇暖”的把戏玩得再好,被礼敬的人却不肯领情,效果总不怎么令人满意。这其中值得玩味的,我看就是一点,你是把贤人当人了还是当作你实现抱负的工具了,你真正的动机摆正了没有,是“以人为本”了还是以你的政绩、声名和纱帽为本了。
  
  
  

共 12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次读雨林的文章,都有不同的收获,或思想上有所启迪,或技法上有所收益。这篇《“席不暇暖”的可贵与疑虑》,由《世说新语》里的一则小故事说开去,“礼敬贤人”,要摆正动机,真正“以人为本”,如果是“以你的政绩、声名和纱帽为本”,便有“作秀”之嫌了。雨林的眼光、思想都是极具穿透力的,不像如我一般的作者,写作只醉心于把玩一些小小的旨趣,刻意追求精致光滑的文字。雨林的文章大多极具现实意义,闪着思想的灵光。泣泪成珠的浅按里,虽多溢美之词,但句句发乎情、流于心。问候作者,拜读,学习。[泣泪成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林        2013-05-15 12:13:15
  感谢成珠。成珠的诚意我不怀疑,但文章没有你说的那么好,这也是实情。总之,要感谢编辑的鼓励。
河以长流乃及远,山因直上而成高。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