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远赴青海寻牦牛(散文)

精品 【流年】远赴青海寻牦牛(散文)


作者:西藏老人 秀才,136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36发表时间:2013-05-15 15:53:09
摘要:寻牦牛

过了些日子,高口乡的几头牦牛不见了。派人四方打听,巴青乡的放牧员说,看到有几头牛跑过了当曲河。
   我们的放牧点古马隆东,就在当曲河旁边。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又在网上查了一查,有资料说:长江干流总长度为6363公里,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大河,她的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6671公里)和南美洲和亚马逊河(6500公里)。但是近来也有资料认为,如果以当曲作为长江源头(我认为有道理),长江全长就应该是6403公里了。
   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海拔5395米的霞舍日阿巴山东麓,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沼泽地域,大大小小的水潭星罗棋布,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远远望去,好似银河繁星。在藏语里,这个“当”字原本就应该带着鼻音读出来,意思就是“沼泽”。当曲,直接翻译成汉语,就是“沼泽河”。这个名字,取得实在是太形象也太有趣了!
   西藏、青海历史上就是以当曲为界,作为天然牧场。放牧的牲畜有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山羊等(但是巴青没有犏牛)。
   话归正传。既然丢了牛,就要派人去找。开始时我想,这无边无际的二号地区,几头牦牛跑了进去,还不就像是在辽阔的荒原上撒了一把沙子,跟大海捞针一个样,还能上哪儿去找?可是乡长索朗却胸有成竹地笑着对我说:“我们这里,每一头牛每一只羊,都有自己的名字。”我说:“这么多的牛都有名字,那会有多少个扎西,多少个普布?”他回答说:“我们藏族人的名字,很多都是请喇嘛取的。牛羊取名,哪里能跟人一样,也取扎西和普布?给它们取名,主要就是根据牛羊的特征。就拿绵羊来说,羊头的毛色、纹路、长相都不相同,我们就利用这些特征来给它取名。还有牛的角,没有角的牛叫做‘查于’,再根据毛色,就叫做嘎于(白色)、扎于(纹路像妇女的‘帮典’(围腰)上面的条纹)、沃于(灰色)……;还有牛耳朵,也都有各自的特点;若是还感到不够,还可以在腹毛、脊梁、身形上寻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好多特征。再说毛色,虽说大多数牛都是黑毛居多,外行人看上去好像都一个样,但黑色也有褐黑、漆黑、杂斑黑等等好多种。还有毛的亮度、纯度……;还有牛角的粗细、弯度、角尖、角根也不一样;还有体型特征、嘴巴长短、宽窄……这些可都是取名的好材料呀。”接着他就给我说出了一连串牛的“名字”:“盘子——(烟黄,但额头为白色,下同)、容子——(漆黑)、查查——(全身黑色,但四处有白色的斑点)。……”过去,我也经常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那只是人云亦云,根本没有体会到那句话的真实含义。来到了高口区,牧民们都喊我老师。听得多了,我也就像是喝多了青稞酒,晕头转向,忘记了自己原本就是一个最基层的群众,将自己还真当成了一个“老师”。今天,听了羊珠的一席话,他又像罗则一样,给我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课,让我学到了好多的知识,我更加感觉到,老师到处有,就看你想找不想找了。
   我问索朗:“若牛真的跑过了当曲河,到人家青海扎多县去了,先不说那么大的地盘,你到哪里去找,就算你找到了,人家能还给你吗?”他笑着说:“这就全靠找牛人的眼力了。但是只要你说准了,不论是巴青还是扎多,人们都会爽快地帮你把牲畜赶下山来,还会热情款待找牛人哩。”
   我心里早就有一个小算盘,想过当曲河到扎多县去看一看,凭着我过去在青海地质局领过两年的工资,也算是个青海人,能不能跟扎多人套套近乎,在那边借到一块好一点的草场。还幻想着能不能找到妻子珍沁那十几年前逃去青海的舅舅嘎居。可那时候我的“昂巴”打了背(背部负伤),一直没有好,我便从一位老乡那里,租了一头骑牛(没有牛角的公牦牛。穿了鼻孔,能系绳索,又经过一些专门训练,可以当马来骑。巴青藏语叫“呐罗”),跟着高口乡那位曾经多次去过青海扎多的牧民纳加,出发去找牦牛。
   这头呐罗,浑身漆黑,脑门上还有一块椭圆形的白色印记,模样很是漂亮,它的名字就叫做“嘎嘎”。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它那双又黑又亮,蛮灵气的大眼睛,给人一种“眼睛会说话”的感觉。看起人来,那眼神里还真有那么一点脉脉含情的样子,传出来的信息似乎是:我有好多好多话想对你说哟……。
   休息时,我问纳加:“你说牛和马哪个更聪明?”纳加说:“牛马只是不会说话,我觉得它们都聪明。只是马儿经常被人骑着到处走,见多识广,肯定比牛聪明一些。”我很赞成他的观点,就向纳加讲了昂巴为了保护我,踢走獒狗的故事。纳加听我说完,可仅仅过了一会儿,他好像想起了什么,点了点头,自言自语地说:“嗯,我怎么会忘记它了呀?”我问:“谁呀?”纳加说:“好多年前,我们那里有一头牛,到农区去交换时,被主人在拉萨卖给了河垻林的屠宰场,可是等到主人从拉萨回来没几天,那头牛也自己跑回来了。第二年它又被卖到拉萨,第二次又跑了回来。主人最后决定将它放了生。”(藏话放生叫“策它儿”,策——生命,它儿——逃脱。也有人叫做“测火”。藏历每月的15或30日,牧民们就会将自己觉得有些特殊,或者是自己喜爱的牛或羊,在它的双耳上穿上红线,此后它虽然还要同其它牛羊一样剪毛、挤奶和参加驮运,但它老了以后,就不必再去参加劳作,任其自在,直至老死。)
   我那嘎嘎的速度虽比不上纳加的马,但步履稳健,骑起来好像比马还要舒服。纳加骑着他的黄马,颠儿颠儿地在前面带路,我骑着 “呐罗”,跟在后面慢慢走。远远见到了牛群,呐罗鼻子里立即发出“懵懵”的声音,好像是在跟牛们打招呼。而这时,我就要赶快紧紧地勒住拴在它鼻子上的那条绳子,不然它就会驮着我跑到牛群里面去“找朋友”了。
   纳加人很聪明,性格也很活跃,这时候,他高声地唱了起来:
   没有肉,
   烧一锅新鲜的蘑菇:
   吃惯了,
   比牛肉还要香甜!
   没有马,
   骑一头没角的呐罗;
   骑惯了,
   比马儿还要稳当。
   唱完了歌,他回头调皮地看了我一眼,笑着问:“根拉,我唱得怎么样?”然后“驾”地一声,拍马飞快向前跑去,我只好死劲打着“呐罗”,让它跟上去。一边走,我也在心里琢磨着一首歌:
   切(你)纳加(的)纳巴(黄马)虽快颠又颠,
   朗(我)嘎嘎 (驮牛)虽慢像只船。
   到家后,
   朗全身好舒坦,
   切纳加,
   腿痛腰又酸。
   听了我的“歌”,纳加哈哈哈地大笑起来。
   那一天,我俩就过了当曲河,又走了大半天,还是没有遇见半个人,走失的牦牛连个影子也没有见到。我们停下来休息了一下,继续赶路,远远看到几个小黑点,纳加说:“前面有人家了。”不久,我们就看到了帐篷,不久又看到了那用铁练紧紧栓住的獒狗。看见来了人 ,狗使劲扯拉着铁练,发出阵阵令人发憷的吠叫。纳加勒住马,扯起嗓子,高声喊着:“齐打罗!”(请看狗)。不久,一个小女孩从帐篷里面出来,对正在吠叫的獒狗训斥了两声,就向我们走了过来。来到我俩跟前,开口的头一句话就是:“切托嘎罗(最高指示)?”纳加连忙答道:“格塔索过(要斗私批修)!”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当时牧区人们见面时彼此的问候语。
   我俩下得马来,牵着马,跟着小女孩来到帐篷旁边,小女孩大声叫道:“阿佳,最巴勒群(来客人了)。”一个年轻女子走出帐篷,纳加连忙上前,说道:“我们是巴青县的。有几头牛跑过河来了,您们看到了吗?”女子问清楚了牛的数量和模样,然后说:“有。就在后边山上。”我俩听了,十分高兴,纳加对我说:“根啦,你在这里坐一下,请阿佳帮我俩烧点茶,我去将牛赶下来。”年轻女子笑笑说:“现在天都快要黑了,你们将牛赶到哪儿去?再说,牛到这里都有好几天了,有草吃,有水喝,今晚上又不会跑掉,你们就在这里安心地住上一晚,明天再走吧。”我也觉得她说得对,就说:“那就太麻烦您了。”她说:“没关系,扎多、巴青本来就是一家人。”接着她喊:“卓玛,滴学(到这来)!”刚才那个小女孩跑了过来。女子说:“你先带这两位客人,到阿爸扎西那个帐篷去。爸啦现在不在家,我收拾一下,就过来帮你们烧茶。”我和纳加牵着各自的马和牛,跟着卓玛来到阿爸扎西的帐篷,将驮在马(还有我的呐罗)上的搭连取了下来,又卸下马(牛)鞍子,栓好马。这时候,年轻女子也过来了。她说:“爸拉不在,我先帮你们烧茶吧。”很快茶就烧好了,我俩拿出木碗,放上糌粑,却没有酥油。她吃惊地问:“为什么不放酥油?”纳加嘿嘿一笑,没作回答,我说:“不想吃(其实是酥油早就吃没了)。”女子“哼”地笑了一声,走出了帐房,一会儿,她又返回来,手里拿着一大坨酥油,说:“不放酥油的糌粑,只能给狗吃。”说完又轻轻地笑了起来。我一边说着:“土结切(谢谢)!”一边问:“这有几斤?”她说:“你们先吃饭,酥油有多重等下子再说。”吃完饭,一位老人走了进来,见到年轻女子,忙说:“社长啦,辛苦了!”又看着我和纳加问:“他俩……”女子指着我们说:“他们是远方来的客人,巴青过来找牛的。今天太晚了,就在您这里住一晚上吧。”老人连声答应着:“亚!亚!(好,好)”社长转身出去了,我俩坐在火炉旁和阿爸扎西闲聊天,这时我才知道,这里是扎多县齐雄公社,刚才那位女子是社长,名叫德吉卓嘎,她是来检查生产的。
   天下竟有如此巧的事情,就在我向阿爸扎西打听舅舅嘎居的情况时,女社长又走了进来,她问我:“你认识嘎居?”我说:“他是我妻子的舅舅。西藏和平解放前就来了青海,听说就在扎多县。”女社长笑着说:“阿爸嘎居现在是越聂公社的社长,跟我们是邻居。这样说来,我们就更是一家人了呀。”就这么一句话,我们之间的距离似乎真的接近了许多,后来越聊越热火,我又趁机将在青海地质局工作过两年的事情告诉了她,那“距离”也就成了零。
   再后来,我就“得寸进尺”,大着胆子向她提出借草场。她大方地笑着说:“都成亲戚了,什么都好说。等到接春羔时,你们还回不去,草场包在我身上了。”
   第二天我和纳加起来时,卓嘎社长已经让人将我们的几头牛从山上赶了下来,她还说要将我们送过当曲河。临行时,我往她手里塞了十元钱,她却像碰到了火一样,飞快地将那几张纸币塞进纳加皮袄里去了。
   就在我们要出发时,她嘴里说着:“等只故,等只故(等一下,等一下)”跑回帐房拿来了一架海鸥照相机,非要给我和纳加照张相,留个记念。纳加一听,连连摆手,说:“没,没,没。阿巴儿甲给没。(我不照像!)”女社长“卡察”一声,给我在扎多留了个影。
   回来的路上,我问纳加,为什么不愿意照相?他说:“喇嘛说照了相,‘拉索’(灵魂)会被照走的。”(又过了好几年,我内弟去扎多看望舅舅嘎居,卓嘎社长竟没有忘记那张照片,托他给我捎了来)。
   要说苦,那些日子确实苦。但放牧的群众,还有青海的卓嘎社长,阿爸扎西,都把我当成了自家人。再想想县里那你整我,我整你的“运动”,二号地区还真的成了我的“世外桃园。”

共 43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真是开了眼界了,二号地区那儿的民风是如此的淳朴,也正因为纯朴,丢失的牛,才会想到去寻找。读到这儿心里感到暖暖的。通过作者的介绍,学习到很多知识,那一片地区的地理、放牧、给牦牛取名等知识。特别奇巧的事,作者居然帮助妻子珍沁那十几年前逃去青海的舅舅嘎居,亲人获得了团聚。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二号地区的藏族牧民之间的友爱互助,彼此的醇厚感情,是那么浓郁。虽然那些日子确实苦。但放牧的群众都把作者当成了自家人。再想想县里那你整我,我整你的“运动”,二号地区还真的成了作者一时的的世外桃园。连草场都可以借给对方放牧,真是无私啊,让人百感交集。让人受到极大的教化!佳作,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519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3-05-15 15:55:17
  好令人温暖的文字,好令人向往的民风,好奇巧的机遇!融入到大自然的作者,惬意之极……
回复1 楼        文友:西藏老人        2013-05-16 03:22:19
  谢谢老师对那地方的夸奖(因为我应该算是那里的人)。这些故事,我也仅仅是在文字上有些微“修饰”,故事本身完全是真实的。我刚到高口时(1963年3月),那时候住在县、区的那些人,下乡时房门只需扣上,那是为了防风吹开了门;或者是小猫小狗钻了进去,而不必当心有人会去“偷”。只是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而人们的思想多少又有点“逆向移位”,应了我们老祖宗的那句话:人心不古(我觉得这句话太伟大了)。科学应该飞跃发展,但人心还是“古”一点才好。祝老师万事如意!扎西德勒!!!
回复1 楼        文友:西藏老人        2013-05-16 03:22:35
  谢谢老师对那地方的夸奖(因为我应该算是那里的人)。这些故事,我也仅仅是在文字上有些微“修饰”,故事本身完全是真实的。我刚到高口时(1963年3月),那时候住在县、区的那些人,下乡时房门只需扣上,那是为了防风吹开了门;或者是小猫小狗钻了进去,而不必当心有人会去“偷”。只是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而人们的思想多少又有点“逆向移位”,应了我们老祖宗的那句话:人心不古(我觉得这句话太伟大了)。科学应该飞跃发展,但人心还是“古”一点才好。祝老师万事如意!扎西德勒!!!
2 楼        文友:紫枫        2013-05-15 20:36:26
  看来又要说句老话了,老人的文字是洗涤心灵的“圣水”,如此古朴的民风,少了现代社会的勾心斗角。在看到老人的文章之前,我以为西北民族民风是彪悍的,没想到如此温暖,只是去找牦牛,就收获了这么多。看到这样温馨的画面,我也想去“二号地区”了。
回复2 楼        文友:西藏老人        2013-05-16 03:31:46
  感谢老师的鼓励。也欢迎老师去西藏旅游。只是时代在进步,今非昔比,好多情况都有了变化。但是在没有充分准备前,您先别去二号地区。从格尔木翻过昆仑山,就到了可可西里,那里的环境与二号地区一个样,只是人比二号地区更少。
   祝老师万事如意!扎西德勒!!!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3-05-19 08:37:1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西藏老人        2013-05-19 11:31:43
  谢谢社长老师的鼓励。我会努力向您们学习,将报恩的故事继续写下去。祝老师万事如意!扎西德勒!!!!
4 楼        文友:雪蓝柔        2015-04-27 23:40:21
  老师, 你下次还来的话,我陪你,谢谢你对我们青海的赞美.....
雪蓝柔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