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角】我们、你们、我们(散文)

精品 【暗角】我们、你们、我们(散文)


作者:童话恋情 秀才,131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55发表时间:2013-05-15 18:01:58

(一)五岁——天真无邪
   那一年,我和凌都五岁,我们是邻居,我们一起成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旁,门前还有两只小白羊。天真无邪的我们,一颗纯洁的心灵似乎也在田野里抽穗拔节,期待着成长。
   故乡多山,但山不高,也没有仙,一点也不灵气。在山野的咧咧风中,我们一起奔跑着,憧憬着……
   很快,无忧无虑的我们被送进了幼儿园。
   开学那天,我妈妈给我煮了两个鸡蛋,家乡都有鸡蛋双黄代表满分一百的好兆头,一顿早饭吃得我饱饱的。而凌因为家里没养鸡,一时找不到鸡蛋,他妈妈就给他煮了碗面条,加了点葱花,也让他吃得饱饱的,只不过兆头不太好。
   上幼儿园的当天,幼儿园的阿姨问我们,在家有没有跟着父母识字啊。
   我昂起一颗自豪的小脑袋,对老师说,我会背三百零壹首唐诗,还可以做二百五以下的加减法,口齿清晰,条理清楚,幼儿园的阿姨顿时对我眉开眼笑,人面桃花相映红。轮到凌的时候,凌对阿姨的提问,搔首弄姿,一问三不知,神情呆滞,语无伦次,阿姨对他柳眉紧锁,人面不知何处去。
   每当老师表扬我的时候,我都很开心,墙壁上只要有我名字的地方,都有红花;每当老师批评凌的时候,我也很开心,墙壁上只要有他大名的地方,都有叉叉。
   从此,每当我们上学,我总是在老师的表扬中脸红,而凌总是在老师的批评中脸青。
   但是,只要离开学校,我们还是一起回家,一起玩耍。我们常常在银灰色的月光下,一起听老爷爷讲故事;我们常常在明媚的阳光中,一起憧憬未来……
  
   (二)十岁——崭露头角
   那一年,我和凌都十岁,但凌和我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勤奋好学,考试次次第一,终于在一次满分后胸前多了三朵红花,期末考试我再次拿到语文数学两门功课双百,学校在原有“三好学生”奖状的基础上,特地增加一项满分奖,额外奖励给我两张年画。有一次,家长会,我老爸也很幸运的被老师请到会上介绍家庭教育经验,全部家长对我老爸佩服不已,甚至要到我们家来参观学习,被低调的老爸婉拒而已。那一年,新一届的教育局领导前来视察我校,我作为少先队代表上台发言,按照老师事先写好的稿子铿锵有力的念一遍,时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从此我被大家称为主席台上的模范学生。
   凌吊儿郎当,打架有赢有输,终于在一次群架大败后脸上多了三道伤疤,期末考试凌再次拿到语文数学两门功课不及格,老爸被老师传到办公室聆听家庭教育经验。那一届,新任校长刚刚从外地调进来,新官上任三把火,到校头一次会议就宣布从严治校,不但狠抓成绩,更要狠抓纪律,凌作为闯祸精代表上台检讨,凌按照班主任事先修改好的检讨书低声下气的读一遍,时不时引起一阵骚动,从此凌被大家公推为站壁角的形象大使。
   从那以后,我和凌开始不再是大人心中的“我们”,更不是老师眼中的“我们”,而是把凌那班坏孩子划分为“你们”,老师们只要一提到学生怎么样,老师肯定会说,我们怎么怎么优秀,而凌他们怎么怎么捣蛋。家长们只要一提到孩子怎么样,村里人都会想起我们两个,一个是楷模,一个是反例,一个竖起大拇指夸奖,一个伸出食指鄙视。
   几乎与此同时,我对凌说话也很少用我们,几乎都是用“你们”,因为我也一样不愿意再与他同伍,我一步一步的跟他划清界线,而且我每次说话总像在批评他,教育他,虽然他还不敢公然反抗我的批评,但我知道他心中一定很不爽,为什么我有资格批评他,而他却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难道就仅仅因为成绩吗?成绩难道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凌一直不明白,其实我也不太明白。
  
   (三)十五岁——各奔东西
   那一年,我们都十五岁,因为农村上学都晚,十五岁的我们才上初中。
   初中课程远比小学多。
   不必说数学物理化学有无数练习题要做,也不必说英语千百个单词得背,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要一个多小时,但我学起来还是游刃有余,每次习作行文流水一般,常常当作范文当众朗读,而凌却忙得焦头烂额,七天憋出六个字,咬烂无数支笔头。
   每天我都早早起来背英语单词,常常能在晨雾中看到我的身影。而凌每天都睡到值班老师吹哨子催着起床才磨磨蹭蹭的洗脸刷牙,鼓捣半天拖拖拉拉的来教室,来到教室也不好好看书,不是找人说话,就是跑到走廊去看美女,甚至还学会了抽烟,常常躲到厕所去抽烟,那时候凌抽烟的劲头比他老爸抽他还大。
   转眼,三年就过去了,中考如期而至,所有的考生都像赌博一样做试题,不过这个赌博,大家都知道赌注,更知道输赢。中考结束后,我保持一贯的高分,高中榜首,凌保持一贯的不及格,卸甲归田。
   那天,我们一起站在山岗上,山野的风还是像从前那样咧咧的吹着,但我和凌再次被成绩分割成“我们”和“你们”。
   看着看着,我仿佛看见一阵风从田野吹过,掠过山岗,转而闯进了城,和城市的风交汇在一起,不分彼此。
   中考成绩公布后的三天,凌的父亲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甚至还在他脸上留下了最后一道指纹。
   落榜后,凌为了生计,为了未来,跟着一大班农民工出去打工。
   从此,我和一班好学生成了新的“我们”,凌和一班农民工成了新的“你们”。
   凌出发的时候,我偷偷的逃掉父母给我安排的暑假培训班,送凌到车站,面对车窗,我还是没能说出“我们”两个字,看着他年纪轻轻远走天涯,我无奈的摇了摇头,连挥手告别都省下了,不是不想,而是不屑。
   从此,各奔东西的童年好友成了名副其实的“我们”、“你们”,就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延伸在人生的旅途。
  
   (四)二十岁——不相为谋
   那个黑色七月,我如愿考上重点大学,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那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接触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不必说校里向阳的楼台,翠绿的毛竹,流淌的小河,凉爽的树林,也不必说朗读的声音从小林里飘起,篮球场上你争我夺的场面,单是那学生们走在校园,抱着几本书在明媚的阳光下,就有无限的生机和朝气。大学里,我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各个社团都留下我潇洒的身影,全校各个社团的团报上都有我的大名。
   那个火热的七月,凌再次被炒鱿鱼,辗转到了另一个陌生的城市。不必说丰富的精神生活,也不必说充裕的物质享受,单是一日三餐都成了美好的愿望。繁华的现代化文明不曾给他带来任何的快乐,相反,当他看到别人兴高采烈的一手牵着女人,一手提着超市购物袋入住高档小区,而自己却只能住在几十块钱一个月租金的地下室时,他就严重的心理不平衡,甚至有冲过去狠狠揍人家一顿的冲动。
   因为是老乡,更因为是童年的伙伴,我偶尔还是会有跟凌打电话的。可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每次跟凌打电话总是寥寥数语便挂了,顶多也就问问他,有没有跟家里通电话,有没有涨工资之类的。每当我跟高中那些考上名校的同学打电话时,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谈人生,谈理想,滔滔不绝。
   从此,我感觉“我们”和“你们”的定义就像王母娘娘划下的天河,而我们虽然不是牛郎和织女,但我们的距离比牛郎织女还悲哀,人家每年七夕可以在鹊桥相会一次,叙叙旧,而我跟凌这对昔日兄弟却因为成绩而分道扬镳,估计再也不会有什么交集了。
  
   (五)二十四岁——狭路相逢
   大学毕业,我跟随公司来到一个项目部,成为一名国企员工,开始领着固定薪水,住进空调宿舍……
   半年失业,凌跟着亲戚来到一个钢筋厂,成为一个钢筋工,开始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住着火热帐篷……
   第一次在钢筋厂见到他,我甚是惊讶。
   他乡遇故知,本是人生一大幸事。本想叙叙旧,但是看到钢筋的焊接质量那么差,我火气上来,当众斥责凌“你们怎么加工钢筋的,欲弯,弯不标准;电焊,焊不饱满,这些不合格的全部都要返工。”
   站在一旁的钢筋厂老板一面一个劲的跟我点头哈腰,一面严厉的斥责他的工人,特别是以凌为首的班组。
   顿时,凌的手开始颤抖,用很奇怪的眼神看了看我,再看了看跟我一起的管理人员,随手把焊条一丢,上厕所去了……
   那阵子,钢筋厂的钢筋焊接质量简直就世风日下,跟他们老板说了几次也不起任何作用,返工都返工了好几回了,而凌和我更是槽糕,见面也没说过一句话。
   我左思右想,终于想明白,原来,还是“我们”和“你们”在作怪。
   每次我对凌说“你们”的时候,似乎都是在批评他的,而每次说“我们”的时候,都是把他当兄弟的。
   想明白的当天,我亲手焊了一个焊缝,虽然也不是很饱满,也就合格产品的样子,但是我对凌说:“我们应该这么焊才比较好。”
   凌看了看我说:
   “小心你的眼睛。”
   在凌的提醒下,我才想起来,原来我没有带焊工头罩,而眼睛确实在强光下受了点伤,下班回去后,一个晚上只要有光亮就会流泪,睡觉前滴了半瓶眼药水才勉强入睡。
   不过,从那以后,钢筋的焊接质量一直都很好,特别是凌值班的时候,成为我最放心的一个点。
   后来,凌因为表现出色,被他们老板调往山西,准备让他负责那里的一个钢筋厂。
   临走那天,凌请我出去喝酒。
   席间,凌对我说,已经二十年没有听到用“我们”这个词来形容我和他了,那天在钢筋厂听到我说我们时,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
   是啊,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多少年的兄弟了,一直因为成绩,一次一次的被人为的归类,一步一步走向陌路,可是,在我心中,我们一直是兄弟呀!
   那一次,我们觥筹交错,再也没有界线,再也没有遗憾。
   那一次,我们大醉。
  
   后记:
   或许,有的时候,“我们”和“你们”只是一个词或者一个习惯的区别,但是效果却是天壤之别。而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以主人翁的意识来管理;作为一个批判者,应该以缓和的方式去批评。没有人天生就要受批评,也没有人天生就有权利批评别人!管理者如果放低自己管理者的高度,融入被管理者中去,一定可以管理得更好,不信你试试。

共 39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似我们平常惯用的两个词“我们”和“你们”,但在有些时候用上时却有着天壤之别的效果。透过这两个词作者讲述了自己和儿时的伙伴凌的成长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你们”似乎是好与坏的代名词,可以拉近与疏远心的距离,自然而然的把自己与伙伴划入好与坏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中,正因为此,自己越来越优秀,伙伴凌任其放矢。或许有时候改变一下称呼,把“你们”改成“我们”真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欣赏推荐!【编辑:我心淡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16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摩高        2013-05-15 21:38:51
  我捡个漏子,正好第一个回复。
   首先,花社有您这个得力的助理真是太好了,其次,您是青年英雄,第三,您的文章很有特色,第四,祝您工作顺利,得力。
接地气的人最好。
回复1 楼        文友:童话恋情        2013-05-16 10:45:12
  感谢摩高的阅读和留评。承蒙社长抬爱,给了个助理混混,其实我对社团是没什么贡献的,滥竽充数罢了。
2 楼        文友:永铭家珍        2013-05-16 09:04:49
  读文如读人,感受并学习着童话的人品;行云流水的文字,层层递进的说理让生活中的哲理力透纸背,拜读学习了。问好童话老师。
永铭家珍
回复2 楼        文友:童话恋情        2013-05-16 10:47:56
  感谢永铭家珍的阅读和留评。可是,您这一句童话老师,让我羞愧不已,我是个晚辈,偶尔写点文字,不成章体,大家不要笑话就好。
3 楼        文友:永铭家珍        2013-05-18 21:05:42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年。这句话用在这里可能有点不恰当。但还有一句话叫能者为师,老师不分年龄大小。童话,读过你好几篇文字,感觉你才高过人,很是欣赏,这是家珍说的真心话,请你不要误会。
永铭家珍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