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木马】李斯劝行(小说)

精品 【木马】李斯劝行(小说)


作者:吉春 举人,4902.0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74发表时间:2013-05-18 17:14:50
摘要:李斯劝韩非行秦

李斯劝行
  
   “通晓统治技巧的人,必须看得远而且看得清。看不清,就不能清楚地了解臣下的隐私。能够执行法治的人,必须坚决果断而刚强正直。不刚强正直,不能纠正犯法的情形。人臣遵循命令而贯彻职责,按照法律而履行职守,这就不是重人。这里说的重人,就是那种没有命令而擅自行动,损害法律以利于私人,削弱国家,便宜自家,权势之大,可以控制君主,这就叫做重人。通晓统治技巧的人,眼光清楚而被君主任用,将要洞察重人的隐私内情。能够执法的人,刚强正直而被君主任用,将要纠正重人的犯法行为。因此通晓统治技巧和能够执行法治的人被重用,那么贵重之臣就必然被法律革除。因此明智执法的人与执掌权要的人,是不能够同时并存的仇敌。”
   “执掌权要的人在国家大事上独断专行,那么,国外和国内都受他的控制。所以,诸侯国不依靠他,外交方面的事就得不到反应,因此敌国就颂扬他;百姓不依靠他,功业就不被君主了解;因此群臣都受他驱使;郎中不依靠他,就不能接近君主,因此君主左右的人都为他隐瞒罪恶;学士不依靠他,就俸禄低而不能受到尊重,因此学士都谈论着他的好处。这四种资助者,是奸邪的大臣用来装饰自己的人,重人不会为了忠于君主而提拔推荐自己的仇敌智德之士,君主不能越过四助而寻找智德之臣,那么君主就越来越受蒙蔽,而大臣势力越来越重 。”
   秦王半卧在龙椅上,眼睛闭着,脑子却用心的听着宦臣在念韩非的《孤愤》篇章。宦臣念完这两段,秦王只是“噢”了一下。
   “凡是当道掌权者,对于君主来说,少有不受到信任溺爱的,而且多是熟悉而关系久远的。 如果说迎合君主的心意,与君主的好恶性保持一致,这本来就是当道掌权者自身被重用的途径。当道掌权者官大爵重,党羽众多,而一国之中到处都颂扬他。那么提倡法治的人,想要求取悦君主,却与君主没有信任溺爱的亲切,又没有熟悉,长长相处的恩惠,又将要以法治权术等言论,来纠正君主邪恶的心,这是与君主不一致的。处于低下平贱的地位,没有党羽 而孤立。以与君主的疏远和与君主的宠爱信任相争,注定不会获胜的;以新来的客人和熟悉久处的人相争,注定不会获胜的。行法治权术的人,处于五不胜的境地,又按计算都见不到一次君主;当道掌权的人,凭着五胜的条件,而且早晚一个人在君主前论说,因此提倡法治权术的人,从什么途径可以得到提拔,而君主又什么时候才能醒悟呢?可以用罪名来诬陷的 ,用国家法律的名义为杀他们;不能够强加以罪名的,以私人武器结果他们。这样,提倡法治权术而违背君主心意的人,不是被官吏诛杀,就必然死于私人武器。那些结成党羽、相互勾结以蒙蔽君主,歪曲事实以方便私门的人,必然受到重人的信任。因此,他们中可以用功劳为借口的,就以官爵来赏赐他们;可以用好名声作为借口的,就以诸侯的颂扬使他们声价增高。因此,蒙蔽君言而投向私门的人,不是在官爵方面显赫起来,就是必然被诸侯看重。 现在君主不进行实际考察就执行诛杀,不等于看到功劳就赐予爵禄。因此,法术之士怎么能冒着死亡的危险而奉献他们的诚信,而奸邪之臣,又怎么肯据有着利益而自行引退呢,所以 君主越来越低下,而私门却越来越尊重。”
   秦王政听到这里,又“噢”了一声。
   “越国虽然国富兵强,但中原国家的君主,都知道对自己没有什么用处,说‘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现在有这样的国家,虽然地广人多,但是君主被蒙蔽,大臣专权,这样的国家就成为越国了。知道自己的国家不像越国,但却不知道自己的国家也不像个国家了,这就是没有体察自己现在的国家和越国类似之处的原因。人们之所以说齐国灭亡,并不是说它的土地和城市灭亡了,而是说姜氏不能控制国家,而由田氏控制了它。之所以说晋国灭亡,也不是说晋国的土地与城市灭亡了,而是说姬氏不能控制国家,而六卿在晋国独霸了大权。现在大臣执掌政权而独自作出决断,君主不知道收回这种权力,是君主不明智。与死去的人得相同的病,不会获得生机。现在照着齐、晋老路走,要想国家安然存在,是不可能做到的。”
   秦王政的眼睛睁开了,说了声“好”。
   “总之,法治权术的难以实行,不仅在有万乘兵车那样的大国家,有千乘车那样的国家也是如此。君主的左右,不一定是有才智的人,君主因为某人有才智而听取他的意见,然后与左右的人来讨论这意见,那就是与愚蠢的人一起讨论有才智的人;君主的左右,不一定是有德行的人,君主因为某人有德行而礼貌地对待他,然后与左右的人来讨论他的行为,这就是与缺乏德行的人议论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的计谋由愚蠢的人来判断,有德行的人靠缺德的人来衡量,有德行才能的人便会感到耻辱,而君主的论断也必然会荒谬了。人臣中想要得到官爵的人,是品德上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将会以对国事的专注和廉洁来约束自己和有才能的人,将以办理政事得体来奉献功业。作为品德上严格要求自身和有才智的人,不能以财物贿 赂来侍奉人,而是依靠自己的专精廉洁,更不能违反法律来进行治理。因此修智之士不去讨 好君主的左右,不听什么人的私人请求拜托。君主的左右,行为不像伯夷,要求索取而得不到,财物贿赂没有送到,那专精廉洁、办理政事得体的功业的人就会消灭,诽谤诬陷裁决, 那么修、智一类的官吏就被废除,而君主的英明就被阻塞了。不按照功劳来裁决智慧德行, 不以反复验证来审察罪过,而是听信左右亲信的话,那就会造成无能的人在朝廷,愚蠢腐败的人居官位了。”
   秦王政连声夸“好”。
   “万乘之君的祸患,在于大臣的权势太重;千乘之君的祸患,在于对左右太信任,这是君主所共有的祸患。而且臣子往往犯有大罪,君主往往犯下大错,君与臣的利益是相反的。何以 见得?主上的利益在于尊贤使能,而臣子的利益在于无能而任官;主上的利益在于按功行赏 ,而臣子的利益在于无功受禄;主上的利益在于使用能人,而臣子的利益在于结党营私。因此,国家日益削弱而私家富贵,君上卑下而大臣势重。所以,君主失势,则臣子得国,君主得改称为藩臣,而大臣却使用兵符发号施令,这就是大臣之所以得以欺主谋私的原因。故当今的重臣,在君主的政治情势变化以后,还能得到宠信的,十个人中还不到二三个人。这是 为什么?是臣子的罪地太大了。臣子犯有大罪,行为欺主,罪当受死。有智慧的人料到了这 种情况而避免死亡,因此他不依附权臣。所以当道权臣的门徒党羽不是愚蠢到不知祸患的人 ,便是卑鄙到不回避奸行的人。大臣挟持愚蠢卑鄙的人,共同在欺骗君主,在下巧取豪夺, 朋比为奸,统一口径,迷惑君主,损害法律,从而达到搅乱人心、危害国家,使帝王受到烦 恼污辱的目的,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啊!臣子有大罪而主上不加以制裁,这是巨大的过失。 假使君主在上有巨大的过失,臣子在上有十恶不赦的大罪,而想要国家不灭亡,是不可能。 ”
   秦王听完,高兴地说:“唉呀,这书真好啊!这可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好书。如果我能见到此人,并且能得到他,请他到秦国来一游,可就太好了。我就是死了也不后悔了!”
   秦王很激动,来回踱步,焦急不安。突然,他命令道:“传廷尉李斯!”
   李斯急急忙忙上朝叩见秦王,秦王问:
   “韩非来了没有?”
   李斯斜眼观察了一下秦王的表情,见他笑容满面,便说道:“陛下,韩非是我的老同学,才华在小臣之上。我早就想把他请到秦国来,并让姚贾带上礼物去见他,不料他爱国心切,不肯来,又不收一点礼物。陛下想得到他,小臣倒有个计策,可使韩非来秦。”
   秦王兴奋地说:“快讲!”
   “陛下可派小臣出使韩国,上书韩王,晓以灭国与存韩的利害,暗示韩王,若派韩非使秦, 就暂不灭韩国;如果不答应,就先消灭韩国。韩王不得不考虑国家重要还是一个人重要,必派韩非来秦。在下臣出使韩国后,陛下可派一支军队,假装攻韩,使韩王加速决断。小臣到了韩国,先私下面见这位老同学,传达陛下的爱慕之心,用三寸不烂之舌,劝说他来秦辅佐大王。”李斯一口气说出了三条同时进行的计策。
   秦王高兴地说:“妙,妙计!就按此计行事。”
   于是,李斯出使韩国。秦王派内史腾在秦韩边界佯攻韩军。
   却说李斯到了韩国,住在驿馆内,派人通知韩王安,说秦国使臣李斯到了。但韩王安没有立即接见李斯,等了解到秦使来韩的目的之后再定。这正中李斯的下怀,于是李斯住在驿馆内 ,给韩王安写起信来:
   “过去秦、韩两国同心协力,互不侵犯,天下没有谁敢来进犯,像这样已经维持了好几代了 。前些时候,五国诸侯曾联合起来讨伐韩国,秦国出兵救援了韩国。韩国居中原地带,土地方圆不满千里,而之所以能和诸侯平起平坐,占一席之地,群臣相安无事,就是靠着世世代 代相教诲‘要侍奉秦国’这一条件。五国诸侯曾来征伐秦国,韩国也与诸侯联合行动。秦军在关外扎下了营盘,结果各国的军队都疲困无力,最终撤军。秦军报诸侯攻秦之仇,先是进攻楚国,楚国令尹害怕了,说‘韩国认为秦国毫无道义,但却又和秦国结为兄弟,共同危害天下。过后又背弃秦国,与诸侯联合带头攻击秦国关隘。韩国地处诸国中间,反反复复,确实让人捉摸不透。’诸侯共同占领了韩国上党地区的十座城市,向秦国表示道歉,解除了秦军对他们的威胁。韩国就曾经这样一度背弃秦国,马上使国家窘迫,土地被侵占,兵势被削弱,直到现在。之所以造成这亲的后果,就是听信了奸臣没有根据的乱说,而不权衡实际。 因此,虽然把奸臣杀了,也不能使韩国再恢复强盛。”
   “现在赵国打算聚集士卒,目标针对着秦国。又派人来韩借路,说是打算讨伐秦国。既打算 讨伐秦国,那发展势头必然是先灭了韩,才会轮到秦。而且我听说:‘嘴唇没了,牙齿就会 受冻。’那么秦、韩两国不能不同忧患,这种情形是明显的了。魏国想发兵攻击韩国,秦国派人把魏国使者送给韩国处置。现在,秦王派我来,大王不见我,我担心大王的臣下又要沿用过去那奸臣的政策,从而使韩国又有推动国土的忧虑了。我这次既不能见大王,那就请让我回去向秦王汇报,这样与韩国的交情就必然断绝。我这次来出使,是带着秦王与韩交好的心意来的,我愿献出有利的计谋。难道这就是陛下欢迎我的礼节吗?我愿意得到一个晋见大王的机会,向您推荐我的计谋,然后退而接受您的杀戮,希望大王不会因此强大,但不听我的计谋,灾祸却必然降临。秦国发兵一刻也不停,而韩国国家就值得忧虑了。我暴露尸首于韩国街头,那时虽然想考察我充满一处长忠心的计谋,也是做不到了。边境被打破了,死守在国都,军鼓之声的耳边震响,那时再想采用我的计谋就晚了。何况韩国的军力,是天下都知道的,现在又背弃了强大的秦国。城市失守,军队溃败,那内部的盗寇,必然袭击城市。 城市一完,人民必然逃散,居民逃散则军队也无法存在了。如果城市还能固守,那秦国必然 起兵把大王您围在一城之内,那时道路通,就难以想出恰当的主意,形势险恶,大臣们的计 谋都没有用了。希望陛下认认真真地考虑我所说的话。假如我说的与事实有不符合的地方, 希望大王能允许我把话在您当面说完,然后再送给您手下去砍头,也为时不晚秦王吃喝不得 ,游玩不高兴,他的心思都集中在赵国身上呢,因此派我来传达他的话。我想见大王,就 是急着要与陛下策划此事啊。现在我不能见您,韩国的忠诚就不知怎样了,秦国必然解除赵 国的祸患,而把军队转向韩国,希望陛下一定再考虑、计划,赐给我可以回去回报的决定。 ”
   李斯用半天时间写完了这封信,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觉得很为妥当,派侍从送进韩宫。他伸了一下懒腰,自言自语地说:“强大的秦国都听我指挥,这小小的韩国是不够我玩两下的 !”
   秦国的大将内史腾率领一支军队,开到秦、韩边境,进攻韩国边防军,战斗打得很猛烈。韩军没有思想准备,加之边防军人数少,被秦军节节击退,死伤严重。跑得快的士兵,到韩国都城告急。
   韩王安听说秦军攻打韩军,伤亡过半,脸一下子阴了许多,忧心忡忡,束手无策。宦官见韩王坐立不安,也慌了起来,本来几次在韩王面前劝阻不要听韩非的主张,这会儿一反常态, 改变了主意,向韩王建议说:
   “大王,秦军侵略咱们,是不是与李斯来韩有关?小臣听说李斯与韩非是老同学,何不将韩公子召来,看他有什么退兵的招儿?”
   韩王安一听,立即传令召韩非进宫议事。韩非正在书房写完《八奸》一篇,忽听宫迁来人传唤,便顾不上整装,骑马飞奔宫殿。
   正当传令兵叫韩非进宫的时候,秦使将李斯的奏书交给了韩王安,韩王安正在阅看哩。
   韩非叩见过韩王,问有什么急事。韩王安招手让韩非近前观看李斯的信。
   韩非看罢李斯的信,生气地说:“明明是秦国去侵略攻占了我们韩国的土地,信上却说是咱们韩国不讲信义,这信完全是威胁之词,为消灭咱们韩国而找借口。”
   韩王安说:“皇叔,你先不要发火。比这威胁信更为严重的是秦军已经在边境上打败了我们 ,现在正节节逼进啊!召你来,是想听听你有什么退敌良策;李斯还在驿馆内等我回音呐! ?”
   韩非惊讶地问:“李斯已到了这儿?几时到的?”
   韩王安说:“李斯已经来五天了。一来便想见我,我还没有召见秦使呢。听说你和李斯是老同学关系,为了咱们韩国,我想请皇叔私下见见李斯,摸摸他来秦的真正目的。”
   “李斯来秦与秦军犯边,是秦王采取的软硬兼施的手段。既然大王派我见李斯,我就为了保护咱们韩国的生存,遵从旨意吧。”
   韩非出了宫,骑上马,来到了驿馆。老同学二三十年未见,一见面便亲热地互致问候。之后 ,两人便进入实质性谈话。
   “老同学,你上次让姚贾捎的《孤愤》、《五蠹》大著,我呈给秦王过目,秦王读了后高兴 得不得了,他想急切地见到你!”
   “没有那么严重吧?”
   “老同学,你不信,我把秦王当时谈你文章的原话转告你。秦王说:‘唉呀,这书真好啊! 这可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好书。如果我能见到此人并且能得到他,请他到秦国一游,可就太好 了,我就是死了也不后悔了!’怎么样,老同学不骗你吧?秦王食不甘味,睡不好觉,一听说我与你是同学,马上派我来请你去秦国。”
   “既然请我,为什么还要派军队攻打我国呢?”
   “老同学,是你研究法术的,不说你也明白,这就叫逼其就范。不瞒老同学,我已给韩王写了奏章,要求韩国与秦国和发。条件嘛,只有一上,请你去秦国,马上可以退兵。”
   “噢,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的信,韩王已叫我看过了,派我见你,了解一下你来的目的。这件事是国与国之间的事,而不是同学之间的事。至于我去不去秦国,一切要韩王作主。不过 。就我的看法,先决条件是‘存韩’,秦国必须答应不灭亡韩国!”韩非子坚定地说道。
   李斯笑了笑说:“不灭亡韩国的条件,我代表秦王完全答应。等我见了韩王,要签和约也行 ,只要他允许派老同学到秦国去。”
   ……
  

共 579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李斯,李氏,名斯,字通右,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所以,当秦王由开始对他的文章心不在焉,再略有感悟,直到发出‘:“唉呀,这书真好啊!这可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好书。如果我能见到此人,并且能得到他,请他到秦国来一游,可就太好了。我就是死了也不后悔了!”’的慨叹时,韩非的才华已经彻底的征服了秦王。惜才,爱才之心油然而生。作为臣子的李斯,与韩非同是荀子的学生,为得秦王欢心,连设数计,并亲自前往韩国,逼韩非来秦,以了秦王求贤若渴的心愿。吉春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这段历史里的章节活灵活现的演绎了出来。让读者在赏读美文的同时,亦学习了历史。谢谢老师赐稿旋转木马,并祝老师创作愉快,佳作多多!【编辑:紫玉清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193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3-05-18 17:16:49
  冒昧为吉春老师写按,有不到之处,望老师海涵!顺祝吉春老师创作愉快,一切顺利!
紫玉清凉
2 楼        文友:吉春        2013-05-19 09:06:45
  感谢紫玉清凉按语细评!亦祝紫玉清凉创作愉快!
世界文化名人、著名史学家、文学教授、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世界文学艺术家协会荣誉主席吉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