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那个孩子与村庄的情结

精品 那个孩子与村庄的情结


作者:山里的孩子 秀才,1241.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75发表时间:2013-05-18 20:28:41

1
   那个孩子在大山里长大,从小吃了很多苦,在他很小很小的时候,由于地处山区,再勤劳的农民还是不能挣太多的钱。山里的那个孩子的父母也是很勤劳,很早的就去帮别人打工,而一天辛苦下来赚的钱也就是8块钱。那时孩子所在的村庄隔壁有个村,那个村因为一个公司去到那个地方开办了一个矿山,对于地下开采,矿洞打得很深,在村庄的地皮下纵横交错,露天也有开采,车辆频繁穿梭在矿山,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公司在全体矿工的努力下,开出了很多矿,赚了很多钱,而公司为了收买那个村庄的人心,决定在那个村庄挨家挨户的要人,也就是每个家庭都有人在那个矿山上上班,有的是一家人都在,有的只有一个。因为锡矿太值钱,公司赚了很大的利润,而那个村庄的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矿吃矿,所以摇身变了有工资的工人,日子就过得红火富裕起来了。
   都说人富裕了,再勤劳的人也就会慢慢变懒了,对于以前的那些农活,他们就请外村的人帮忙,而山里的那个孩子的父母也就充当了其中的一员,平凡忙碌的日子里,他的父母除了把自家的农活干好,就节约时间出来去帮那个富裕起来的村庄的村民干活,工钱是8块钱一天,供吃,一天三餐。那时在那个孩子村庄里,生活真的不富裕,不可能天天吃肉,可是去帮那个因为矿山富裕起来的那些人,餐桌上有豆腐,还有鸡肉,所以村里的人去卖工了,也算是改善伙食。为了赚点血汗钱,孩子的父母就是这样早出晚归的去外面卖工。久而久之,山里的那个孩子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学会了用铁锅煮最简单的饭,而在铁锅里,他用碗盛装一碗辣子,再放上冷的猪油,等饭熟了,那么他自己也就可以吃饭了,而山里的那个孩子的菜,就是那碗油辣子。山里的那个孩子不喜欢在桌子上吃饭,所以他搬来一把凳子,蹲着就吃饭了,他煮的铁锅饭,第一次的时候,饭都烧焦了,多做了几次,他学会控制水法,所以练就了一手煮香喷喷的铁锅饭的本领,那年他七岁。
   喝着大山水,吃着那些大山的野果,这是山外面的那些人没有过的享受。有的野果,山外面的孩子连听都没听说过,什么梅子芽,大洼子果,糙叶子果,什么山里的杨梅,山里的话梅,山里的猴子果,山里的樱桃,山里黄瓜,山里的红薯,等等的都是山里的,那些东西养活了和山里的那个孩子一样的一群孩子。那个孩子知道在什么季节有什么样的野果可以吃了,所以一年四季他都能吃到野果子。他总是从山里的地里找了很多的黄瓜,然后抱在山洞口,用从家里带来的盐,带来的豆子拌辣椒的佐料,和伙伴一起,就腌制黄瓜吃了,那些是孩子心里最甜美的事物,他可以吃得好多,他不听大人说的“桃饱李伤人,黄瓜吃了肚子疼”的谚语劝告,所以半夜山更他哼肚子疼了,等肚子拉了,他说以后再也不敢吃了,老人看到自己的孩子那样,又心疼又觉得好笑,就急忙去找那些治病的良方,比如焦桃树尖,红藤果,马蹄菜,还有草果,这些都能治肚子疼,肚子拉,所以那个孩子不担心肚子会疼,因为那些良药药到病除。那个孩子小时候在疼着的时候口口声声说以后再也不敢了,可是等到病好了,就忘记自己许下的誓言,山里的那个孩子就是那么言而无信。因为村庄没有小卖部,村庄没有山外面那些玲珑满目的食物,有的他见都没见见过,也许某天那些出去打工的人回来,给了他一颗糖,他是当作宝舍不得吃的。有一天山里的那个孩子也很开心,他得到了他妈妈给他的一个糖,如获至宝,他把那颗糖端详了很多遍。
  
   2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那个村庄里有人想到了置办一个小卖部。山里的那个孩子拿上了别人人曾经给过他的几角钱,去买了几个小饼饼,很甜,他给他的父母还有哥哥都留了一块,小孩子的心真的很好,小小的年纪父母就说他心地善良。那个孩子就是嘴馋,看不得别人吃东西,所以他看着那些玩耍的孩子口里都吃着糖,他跑回了家,跑进他父母的房间,从蚊帐包里拿了五块钱,接着就跑去了小卖部。由于这是他第一次拿那么多钱,加上都是乡里乡亲的,卖东西的那个人没有要钱,只是给了山里的那个孩子一包糖,他的意思是钱他会有时间去和他母亲要的。到了晚上,母亲发现家里少了钱,这时她看到孩子在吃糖,她知道是她的孩子犯错了。山里的那个孩子真傻,他总说自己没有偷钱,他咬死嘴巴就是不承认错误,山里的那个孩子的妈妈就哄了他,说如果他把钱交出来,那么她就给孩子两角钱。孩子的心真的太单纯,太容易上当了,他立刻跑去他的房间,从草鞋子底下拿出了他偷的五块钱,高兴地交给了他的妈妈,还口口声声地嚷着让他的妈妈给他两角钱。这个时候,坐在一旁的父亲笑了,孩子真的很容易让大人开心,会有那么憨的孩子。还好,在那个晚上,母亲没有打他,也是轻轻地笑了,慢慢地,孩子知道自己上当了,但是他知道自己错了,原来所有的事情,那个卖东西的人早和他的妈妈讲了,都是村里的乡里乡亲,谁都不想看到孩子犯错,这对孩子不好。
   山里的那个孩子一天和那些伙伴一起玩,用一根木棍子,放在胯下,就认为自己骑在马上,高兴地围着村里的大树转,向着山里的那些大山爬。日子本来过得很开心,可是山里的那个孩子在一天不知道什么地方做错了,其他孩子的父母都不给自己的孩子和他玩,原因是说山里的那个孩子懒,怕带坏自己的孩子。这让山里的那个孩子第一次受伤了,因为在幼小的心灵里,他知道自己有多勤快,有多能干,他能自己煮饭,他能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能把家维持好,把家里的猪牛喂得饱饱的,还去山里找回很多猪食和牛草,那些收获,可以让他几天都不担心他自己家中的牲口会挨饿。有时候孩子的父母去到远一点的村庄卖工,晚上就不会回来,而从那时起,山里的那个孩子在深夜里知道什么是害怕,然而还是大胆地把家里维持好。因为那些大人们的举动太反常,让他一下子没有了伙伴,他变得孤独,他也不想和他的哥哥们玩,因为他哥哥总是和其他人去山上,找蜂窝,那年,他的哥哥读四年级,成绩是好,但是找蜂窝太上心了,他的哥哥和村里几个和他哥哥一样大的孩子整天都在寻找蜂窝,那些孩子被山里的老师当着班上所有人面册封了“蜂子王”,这几个寻找蜂窝的孩子中,有总司令,有政委,还有参谋长,而他的哥哥光荣地做了寻找马蜂窝的参谋长,他们真的厉害,小小年纪,有本事寻找到很多马蜂窝,并且有本事在漆黑的夜里去到很远的山上,把那些蜂窝带回来继续养,因为带回来的蜂窝就是自己的了,别人就不敢打主意了。在那个山村很多人都喜欢寻找蜂窝,因为蜂儿是高蛋白,很香,很好吃,拿去县城里也能卖钱,但是山里的那个孩子怕疼,他最怕被蜂子蜇了,他皮肤不好,蛰到皮肤会被感染了肿得很高,可是那些蜂子就是喜欢山里的那个孩子,总是要光顾孩子的脸,让他的脸肿得像猪八戒。从那以后,山里的那个孩子就喜欢吃蜂子了,他说为什么自己没惹蜂子,自己却被蜇,气氛之下他很喜欢吃蜂儿,所以在他的童年,他的哥哥自然满足了他那张馋馋的猫嘴。别人笑他胆小鬼,喜欢吃,但是不敢去寻找蜂窝,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他开始和他的哥哥一起,学会了寻找蜂窝。可以说寻找蜂窝是童年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先是找来食,然后引诱蜂娘吃食,在蜂娘吃食的时候,他就乘机在蜂娘的尾部栓上一张白纸,或者是竹子里面的那层膜,也或者是白色的鸡毛,孩子们真的很聪明,有本事追赶着蜂子,一直追到蜂窝,当看到蜂窝很大时,他们会开心地大跳起来。
  
   3
   村庄真的好美丽,四面都是群山,那些山一座比一座还要高,山顶也好尖,那个孩子喜欢顺着那些山往上爬,爬到高高的山顶,村庄的所有轮廓就尽收眼底。那时的孩子他不知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词,但是他知道爬上了山顶,就可以看到所有的风景了,那时的他也不知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只知道到了高处就可以什么都看得清楚了。他也不知道其实高出不胜寒。
   看着那些连绵起伏的群山,一个被大山环抱的他,也许他想走出去,他也想看到外面那些更广阔的蓝天。他总是喜欢听老人们讲外面的故事,从那时起,他知道走出了大山,外面的天空还更高,外面的世界也更加精彩,也就是在那时,他告诉自己不要做井底之蛙,他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也喜欢听老人们讲村庄的故事。他从那时开始知道,村庄依托群山作为天然的保护屏障,在那些动乱的年代,村庄里出现了一些很强壮的人,也是正因为这些人,保护了村庄,让村庄一直都在平静的劳作里发展下来。也因为群山,那些土匪进不了村庄,村民依靠有利的山势和地形,一次次将那些无恶不作的土匪拒绝在大山的另一边。所以村庄的名字才改叫做“南腊”,寓意就是“难得拿”,别人休想打这个村庄的主意。
   因为这些,那个孩子相信了自己所在的村庄的牢不可摧,他甚至在那时就知道,村庄是他的摇篮,是他的避风港湾,村庄的山山水水养育着他,村庄的人民影响着他,村庄在他的心里变得根深蒂固。
   那个孩子喜欢村庄的山,喜欢村庄的水,喜欢村庄茂密的森林。他总是在乡村路上,沿途饮用那些甘甜的泉水,那些水很凉,凉到心扉。那些茂密的树林,那些青色的村庄,那些泥土墙房,那些黑瓦。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那时的村庄安静得只听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静得只听见流水的声音,还有小孩哭泣的声音,小孩的哭泣只是他们在闹,哭是哭了骗人的,偶尔也传来大人骂孩子的声音,但是很快就停了。就是这样的安静。那时的村庄连公路都没打通,所以就更谈不上有汽车的油味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村庄的面貌也开始有了变化,村民凭借着勤劳,用锄头,用牛马打通了和外界的联系。也就是这样,那个孩子看到了什么是汽车,在通车典礼上,那个孩子和其他孩子们兴奋地爬上了车厢,知道这就是现代的汽车。孩子们知道以后村庄就不会再那么原始了。可以说,那条公路的打通,也有孩子们微薄的功劳,因为他们也扛着锄头,赶着牛马去大山里挖路了,并且还很卖力。也正是这样,村庄的希望正在薪火相传。
   那个孩子看着远去的车辆,他好想车能带他去看外面的世界,然而车没有因为他的呼喊而驻足,顿时让他明白,他只能靠着自己的毅力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出大山。
   孩子还是和以前一样,很勤劳,他开始用铁滑轮来抖一张小推车,这样他去山上砍柴,也就不那么费力了,把那些木材放在那张小车上,再用绳索拴紧,就顺着乡村公路那那些木材推回家了,因为勤快,山里的人对他赞不绝口。他总是打点好那些家务,让父母放心,那时的他还很小,可就是那么懂事,是大山的情怀教会他的早早地懂事。
   那个孩子喜欢村庄屹立着的三棵上千年的大树,大树的枝丫覆盖着村庄,成为了一把保护伞,秋天来的时候,叶子纷纷落下,从远处看来,看到那些飘飞的秋叶,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些村民也乐在其中的生活着。大树教会了孩子要懂得耿直,要像她抚摸村庄一样,做人要懂得呵护。
  
   4
   那个孩子也慢慢长大了,村庄里的小学要他了,他挎上那个帆布包,把那些书本小心翼翼地装进了书包,大山里的教育条件并不是很好,土基房,里面刷满了石灰,但是这样的教室,送走了山里很多的孩子。那时村庄里面的小学很好玩,在冷了的时候,那些孩子们就去山里扛了很多柴,寒冷的冬天早上,他们一起围着火堆上课,那种舒服,真的很享受,一大堆干柴,燃起了熊熊烈火,也燃起了孩子对未来火热的心。而那个孩子是当中学习最好的一个,说不清楚为什么,他总是会得到很多的小红花。
   那时那个孩子读书条件很艰苦,村庄就是那个样,这是谁也改不了的现实。孩子们在冬天还会打着赤脚去上课,那些走在路上踩在结冰的感觉真的好可怜,那个孩子的脚都被冻红了,幼稚的小脸蛋上也被冻得发紫,那些刚走进教室动都不敢动的样子,这些艰苦是城市里的孩子未曾体会到的。那时村庄的孩子们最高兴的就是晴天,但是他们喜欢夏秋的雨天。在教室面前的那块泥巴操场上,一下雨,水就把那块空地淹满了,而那个孩子就相约其他孩子去淋雨,去玩水,玩得个脏兮兮,但是回家他们不会被打,因为那时的那个孩子会自己洗衣服了,但是父母还是心疼他,总是会帮他洗。那时的那个孩子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洗衣机,那时连洗衣粉他都要懂得去节约,他不会节约水,因为大山里的水资源太丰富了,他可以抬着自己的衣服去那些大沟里洗,那些水一下子就把衣服冲干净了,他就会顺着沟沟,去踩那些水,清凉的水从他的大腿流淌过,很舒服。也因为衣服是大沟的水洗出来的,所以衣服上总是夹杂着泥土的芬芳,衣服上总是有着泥土的颜色。
   后来那个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走出了大山,去到城镇上的初中,去到了县城的高中,去到了更远的地方求学,还去到了更远的地方工作。而这段旅程,落下的伙伴太多了,有的甚至在那个孩子才读初一的时候就开始嫁了,并且有了孩子,而真正陪着那个孩子一直走下来的大山的孩子真的寥寥无几。而那个孩子也才知道,各人有各人的宿命,谁都改变不了,也许大山里太穷了,谁都想早点出来挣钱,谁都想摆脱贫困,可是他们不知道缺少了知识,也许在大山里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那些矿产,让他们赚了很多钱,可是缺少知识,本身就是人生的一种遗憾。

共 656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大山,大山的村庄,是生命的摇篮,是生命的天堂。然,人总是有着一种渴望,渴望着一种超越现实的生活;人总是有着一种精神和力量,使之为自己的理想而真实的努力着奋进着。那么,村庄既是主人公的生命之源,亦是渴望走出村庄实现自己的理想,更是一种深深的眷恋和不舍,最是心底那份牵念的暖。欣赏,问好。【编辑:静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195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听        2013-05-18 20:31:54
  呵呵,一个小小的建议:篇章写完之后,要给自己留一个校对完善的时间,那样笔误会很少或者没有。顺便悄悄说一句:这一篇同样笔误不少哦。只是小小的建议,不对之处,多多涵谅哈。
淡然静美悟禅花
回复1 楼        文友:山里的孩子        2013-05-18 20:37:04
  偷笑偷笑!!!!谢谢静听老师的提醒,我是修改了些,但是就投稿了,问候静听老师,紧握紧握!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