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编辑推荐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作者:文清 榜眼,3225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56发表时间:2013-05-19 23:34:30
摘要: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其中让我又有了一种感叹: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篇文字接近尾声了,把电脑的音箱打开,再听昆曲《牡丹亭》中的唯美唱段:最撩人春色是今天,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下悬。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戏曲频道又在播放张继青主演的昆曲《牡丹亭》,剧中那段“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的《山桃红》,让我随着昆曲的优美曲牌走进了唯美的意境中。
   昆曲《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汤显祖撰写的《牡丹亭》,词藻华丽,沁人心脾。现在还经常演的《牡丹亭》,告诉我的是:如花美眷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似水流年也只不过是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无可奈何。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结合到一起则隐含着淡然却刻骨的惆怅。岁月的无情流逝,总让人有太多的感叹。这是我多次看《牡丹亭》的感慨。
   我非常喜爱戏曲艺术,比如京剧、昆曲、评剧、黄梅戏、豫剧、越剧等等。一些传统剧目和名段还耳熟能详,多少能品味出点滋味来。所以我的业余生活从不感到单调和寂寞,陶醉于戏曲不能不说是一个方面。闲来无事品京昆,是我享受人生的一种方式。这些戏曲和自己几十年来一直钟爱的文字一样,一直陪伴着我。回忆走过的似水年华,戏曲和文字一直是我的知己,无人能替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在央视的《文化访谈》看于丹老师讲的《牡丹亭》,于我而言,是就赏心乐事的良辰美景天了。她讲的昆曲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蓝本,从美学的视角出发娓娓道来,加之剧情表演画面穿插以及主持人提问追询,把观众带到一种情境之中,让人惊叹其美。我原本对昆曲和《牡丹亭》、汤显祖就颇为钟爱,再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更觉美不胜收。
   方寸小,幽梦长。《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因情而死,因情而生,有多少人能明白其中的滋味?当杜丽娘问一声“你可曾也梦到我时?”我心中一紧,想世间多少女子,皆死于这一答。“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杜丽娘可能活在现实中,柳梦梅恐怕只得在戏文中找寻。杜丽娘那一声问“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替天下的丽娘道出心中不甘。杜丽娘梦断时分那一霎迷离娇嗔,让融入戏中的我体会了柳梦梅“叫画”的心情,真切相信这些个人物可以呼之而出。
   一时间望眼连天,忽忽地伤心自怜。知怎生情怅然,知怎生泪暗悬?最初知道《牡丹亭》是从《红楼梦》开始的。十几岁的时候,开始看看红楼。宝黛共读西厢这一情节,出现了《西厢记》和《牡丹亭》。林黛玉听到梨香院内传出的婉转歌声,不仅为之感慨缠绵,“原来是姹紫嫣红皆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些歌曲都是《牡丹亭》上面的曲子,她联系到了自己,才会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也就是《牡丹亭》,道出了林黛玉无果的爱情,道出了林黛玉为情而生、为情而死。时代、际遇、环境都不同,而我心却同为之一震。从那时起,戏曲和文字一直陪着我,走过了若干年,到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文字和戏曲还在和我一起走着我人生的似水流年。
   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昆曲、京剧这两种高雅而又古老的艺术,一路走来达到了美的极致,堪称博大精深,无与伦比。“注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昆曲舞台上举手投足间的风流蕴藉,倜傥飘逸,舞台下朝朝暮暮里的人间牵挂,琐碎深情,这样的出入幻化,像是人生的双面,我做观众时只看到了无烟火气的正面,是欣赏和赞叹。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翻版,生活是基础,高于生活是表现形式,是艺术手段。从767年前王实王实甫的《西厢记》到397年前汤显祖《牡丹亭》,再从310年前洪升的《长生殿》到295年前孔尚任的《桃花扇》,历数百年不衰,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能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这就是昆曲的艺术魅力所在。它的生命力是不朽的,在浩瀚的艺术殿堂里永远占据一席之地。似水流年已过数百年,他们的艺术作品依然在舞台上演绎着他们的人生经典。
   人生流年,是我握不住的岁月,如同流沙,手握得越紧不过是加速沙的流逝。许多回忆中的事情,却难进吝啬的梦中。我不恨岁月无情,只告诫自己珍惜现在的时光。青春年华,似沙漏般,转瞬间,人近半百。弹指间,一切均流在昨天。初夏的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山一程,水一程,你的笑容在哪里,曾经生命中最美的点缀,镜花水月成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风一更,雨一更,心字已成灰。只知青丝变白发,冥冥之中,注定青春与那寂寞有染。
   昆曲六百年,皮黄两百年。从小爱戏,从30多年前京剧名家来吉林的3元钱一张的戏票,到几年前去北京老舍茶馆听戏,花20元钱,泡上一壶茶,做我听戏的陪衬。同年也曾在长安大戏院花300元和580元的票价看了两场戏。生活中的我,为了自己的喜爱京剧或者昆曲不会吝啬这张戏票钱,可以少买一件衣服,不能拉下一场好戏。如今,家乡的小城,少有京昆名家的演出,也让我省了不少钱,想看戏只有借助于戏曲频道的《空中戏院》了。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其中让我又有了一种感叹: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篇文字接近尾声了,把电脑的音箱打开,再听昆曲《牡丹亭》中的唯美唱段:最撩人春色是今天,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下悬。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共 21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篇文字,是对艺术的全面解读和赞析,是对文学艺术与曲艺艺术的高度赞美。在这里,我们读到了《牡丹亭》中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随作者的审美情操,使读者走进京剧艺术,了解昆曲,使生活与艺术进一步融合并升华,获得了精神的享受与心灵的滋养,这便是艺术带给人类的心灵震撼与情感共鸣。一篇优美而内蕴丰富的文字,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与艺术修养,读来受益,欣赏,推荐! 【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3-05-19 23:37:51
  读此文,了解京剧,认识昆曲,让读者更接近艺术,教人受益。欣赏美文,问候文清老师!~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