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慈母十记(散文)

精品 【江南】慈母十记(散文)


作者:安徽杨小凡 秀才,1643.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77发表时间:2013-05-21 12:28:07


   (一)
   年年清明节,又到清明时。
   我知道,今年清明我是一定要回故乡的。往年的清明,我几乎是没有回去过的。这样,我就不知道父亲是如何祭奠,我曾未谋面的爷爷奶奶及其他先人们。他们大多都殁于那个发生于六十年代初最大的贱年。母亲曾告诉我,故乡人祖辈都叫大饥年为贱年,一个“贱”字,足见乡亲们对这种年月的不忍回想与回避。也就是在这一年,我们一家饿死了八口人,其中包括母亲后来一直不能忘记和后悔的人。他就是我不可能谋面的七岁二哥。父亲一直念叨是母亲脾气发作把其打死,后来又被饿鬼从坟里扒出来煮吃了。这一点,母亲很少反驳,但似乎又有许多不愿提及的无奈。
   我一直想与母亲交流这件事,可我终又没好提及。现在,我已经无法理解母亲的无奈与痛苦了。自去三年前的正月初十,我就知道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这一天凌晨四点二十分,被食道癌折磨了三年多的母亲,最终靠意念和毅力走完了她七十四个春秋。
   清明前的一个周末,天还没亮,我就开着车从省城回来了。我知道母亲是喜欢我开着车子回到村里的,这似乎已不是她的荣耀,而是整个村子的面子。车子从县城下路,车速并没有减下来多少,现在乡下也都村村通柏油路了。田野和天空在车窗外飞驰。这天,没有雨纷纷的阴翳,却是铺天盖地的妩媚阳光。而我的心,却让对母亲的怀念压抑着、水淋淋的包裹着;乡路上的绿树、麦田、不知名儿的野花,如影如梦,向后疾奔,不能存留。我心中只有要见到母亲的急切。鸣叫的飞鸟掠过绿野上空,我却感觉那正是自己心灵的哭泣声。
   家乡的规矩,上坟是不能直接去坟地的,而是先要回到家中。
   进了村,来到老家的小院前,首先映入眼帘的依然是院门旁的那两棵树。一棵是榆树,另一棵是洋槐树。两棵树都是1961年母亲亲手栽下的,它们便像两个听话的儿子,比着长高长粗。四十多个春夏秋冬的风霜雪雨中,都长得水桶一样粗,舒展着的枝条交织在一起,成为一片绿云,铺盖了整个院子的大半。
   榆树已经泛青,榆钱儿正嫩,就像碧绿的铜钱,一嘟噜一串地挂满树上的所有小枝条;它们由青涩出落得饱满,在正午阳光照耀的枝条上恣意放纵,随风狂欢。现在正是蒸榆钱儿吃的好时节,可今年,母亲却不能再给我做这种已经吃了近四十年的美味了。洋槐树也已长满了椭圆形的叶,鸟儿羽毛一样的一根根附在枝条上。槐花也已经抱了骨朵儿,要不了多日,那紫白相间的花儿就会盛开了。这棵槐树的花儿,每年都比别的槐树繁密而热烈,香气也霸道而浓郁,给我的印象那是一种化不开的邪香。每年花开的时候,母亲都会用长杆打下花串,洗净了,和上干面,蒸了吃。应时应景的鲜物,吃在嘴里香在心里。
   我下了车,柱立在树下。仰头看着绿云样的伞状树冠,我分明看到绿云上方母亲俯视的微笑。母亲对这两棵树是挚爱的,她说这树是救命树,荒春的时候能救十几条人命。小时候,我有些不解,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娘,这树啥时候救过命啊?”母亲便笑,“六零年贱年那日月,要是有这两棵树,咱家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稍大一些,我便知道不会再过那样的贱年了,有时与母亲讨论起这树的时候,她总还是深情而执拗的说,“这树啊,可以救命啊!”
   大哥和二哥已经在家里,把要烧的火纸,用一佰元的票子印好了。老四、老五、老六,也都已经在家了,他们好像在聊着什么。我给他们递了烟,点着,我们哥六个没有再说什么,就出了院门,向母亲的坟地走去。这时,那条瘦得让人心疼的小白狗也跟了过来。
   这条白狗是母亲从省城出院后喂的。母亲每天都把吃剩下的饭菜留给它。它也跟母亲形影不离,母亲在外面或院子里走它就跟在后面、母亲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它就伏踞在母亲脚旁、母亲睡了它就卧在床头。母亲去世时,它与守灵的人一样守在灵堂前,不吃不喝;母亲下葬了,它就圈卧在母亲坟前,整日不离不散。我看着小白狗跟在身后,心里就在想:这真是一条讲情讲义的生灵啊。
   母亲的墓地是她亲自选的,就在离老家院子一百米的正南方。这原是我们祖上的老树林子,椿树、槐树、葛花树、榆树、楝树、荆条树、楚树,杂杂绕绕高高低低、或绿或花或果或枯的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由西到南却是一湾长年碧绿的深水,鱼虾及水中万物生生息息。这是母亲生前心仪的安身之地,我弟兄几个也就依了她。
   坟上的黄土中已长出了不少绿草,坟前坟后的芍药和牡丹也已长到半尺高。牡丹正艳,芍药刚开。如拳头、如鸡蛋、如白杏,或大或小姹紫嫣红,绿叶丛中或粉或红或黄或白或浓或淡,次第开放。如母亲诸恶皆无、众德悉备的慈祥微笑。生前最爱花的母亲,虽然身在花丛却不能亲睹了。想到这些,泪水突然盈满了我的双眼。花开有期,慈母不再,空落与无助让我长跪坟前,很长时间无力起身。
   燃了鞭炮,烧了火纸,叩了头,我们六个弟兄便开始拔母亲坟上的青草和树苗。树枝被砍下还可指望发芽;青草被拔下根还在土中,及至得了水气也还会发芽;但人死了便气绝归天,能复生的只有影像和精神。我想,我们之所以要祭奠先人,就是因为我们生命的隐密处有他们的呼唤,有他们的记忆。隐现如花,飞去如影,风闻其声,永远存留。
   鞭炮的青烟散尽了,空中还飞动着纸钱的灰片。老二和老六就先离开了坟地。每次我们弟兄们在母亲家里相聚,都是他俩负责做饭的。接着,大家都离开了坟地,老四和老五边走边说着,这一地牡丹四年后能卖多少钱的事儿。我走在最后,而且不时回头向母亲坟上看了又看,我分明看到母亲就站在坟旁,向我微笑,似乎是催我快回去。
   这时,我想母亲的离去是与自己有关的,是自己满足了母亲的心愿,她才走的。我突然明了:对于老人的心愿,你轻易是不能去满足她的,尤其是近了七十岁的老人。因为,她的心愿一旦实现了,她很快就会离你而去,离这个世界而去。
   (二)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似乎没有向我说过什么心愿的,最起码没有像六年前中秋那天,郑重地提过要求。
   那天,我与妻儿一道回老家去看她和父亲。刚下了柏油路,我就看到站在村东头的母亲正在向我们张望。中秋团圆在家乡更被看重,一年一个中秋,中秋月儿圆,我是必须回来的。头一天已打了电话,母亲是知道我今天回来的。到了母亲面前,她一脸慈爱的叫着妻子的名字,抚着儿子的头,高兴地说,“看我孙子又长高了,真给咱老杨家争光!”进了院门,母亲就对着父亲喊,“还不快去劈柴呀?都回来了,得动两口锅呢!”父亲接过我递来的烟,点着,嗔怪地说,“你就眼里不夹闲人,这么多孙男孙女的,我可得看一遍!”
   我的母亲一共生了七个男孩和一个女儿,除了活到七岁就死去的二哥之外,我们弟兄六个和一个姐姐都成了家,已是一个三十多口的大家庭了。由于我和两个弟弟及几个侄子们在外工作,要想聚齐是有些难的,但分着日子回来,母亲和父亲显得更热闹。那天,饭吃得很高兴,我们先敬母亲喝酒,每次都是这样先敬她,然后再敬父亲。这次我们还是先敬母亲,她却非常得意地对着父亲说,“你不是能奈吗,孩子们咋都是先敬我呢!这规矩可没有人定吧。”父亲就带着自嘲地反击,“他们上学时,我说认字也得劳动,你却又打又捶的,现在都出息了,肯定得先谢好你!可你打下的江山,我不也照坐享吗?”说罢,父亲端起酒杯,一仰头喝了下去。
   那天,母亲显得从未有过的高兴,她还真的喝了三杯酒。我想,可能是我告诉她自己将要提职,到省城去出任一家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吧。天下父母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着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了。我的母亲更是如此。父亲那天也有点人来疯,非要与我和三个弟弟猜拳。他所谓的猜拳就是敲杠子老虎鸡,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叨虫、虫螿杠子,有些残酷的生态循环游戏被用在酒桌上,显得特别生动而深刻。父亲是有些酒量的,虽然当时已七十二岁了,仍能喝半斤白酒。那天似乎喝到了极限,竟突然说“人不死就好了”之类的话,并由此回忆起与他有关的死去的亲人。这似乎是一种规律,幸福的生活着,就最易想到死;亲人们团聚着,最易想到分离。
   喝了酒的父亲吃着烟,竟又说到了爷爷奶奶及殁于那个最大贱年的七位先人。母亲显然对父亲的回忆不太高兴,她没有像平日那样对父亲发火,而是很快就把馍端上来了,这就意味着让他们不要喝了,赶快结束。这是我们从小就与母亲达成的默契。母亲一般是不明说的,但她的一举一动,我们七个做子女的都是一看就明白,而且一般是不敢违背的。
   饭吃完了,我们都从堂屋里出来,或坐或站地散落在院子里,说着话,吸着烟,喝着茶。秋日的艳阳洒在院子里每一个人脸上,使人都洋溢着温暖和幸福。院外那棵榆树和棵洋槐的枝叶,如花一样的斑驳一地。十几只或雪白或瓦灰的鸽子,在地上、屋脊上、榆树上和洋槐树上,咕咕地叫着,似乎也要与人们一道叙话,一起分享这团圆的美好。父亲却不依鸽子的加入,扬手驱赶着它们,生怕鸽子的加入淡了他们的啦话。而此时,母亲却在厨房里,她在给儿子们一袋一袋地装着燋馍,这是她一大早就起来做的。
   在老家,燋馍是只有中秋节才吃的美食。母亲在方圆几个村上的女人中算得上是能人,田里的活计犁耙种收、灶间的手艺煎炸煮炒,样样都拿得起数得着。这跟她要强的性格和艰难的生存经历有关,也与她出生于地主家庭和十几年精细地生活分不开。我们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穷,但只要一到过节,她总能变戏法一样,把最普通的吃食做得别有风格,让我他们馋涎欲滴。母亲特别讲究过节,她常说再穷过节也要吃顿改色的饭,不然,一年要是焦苦到尾,这日子还有个啥盼头。
   母亲每年中秋节都是要做这种燋馍的。她选好籽粒饱满的芝麻淘净晒干,然后再把芝麻放在白面里,当然还要加芫茄粉、胡椒粉、细盐、小茴香面,和匀了、醒好了,才架上鏊子开始烙。每次都是父亲烧火,也只有他能与母亲配合得默契。鏊子热了,母亲才揪一团面,用手一按,再擀杖一擀一旋,右手中的面擀杖在空中一扬,薄如黄纸的面皮正好落在鏊子上。再揪一团面,用手一按,这时就腾出手来用擀杖翻一下鏊子上的面皮,这面皮就烙熟了。这时做出的还只能叫烙馍,等凉了以后,再放到火上去烤,烤得焦黄才叫燋馍。烤好的燋馍再冷凉,一入口香脆焦酥,满嘴留香。这是我最爱的美食,所以母亲每年都要做,有时让弟弟给我送到城里的住处。
   我知道此时母亲正在厨房里分燋馍,我怕烙得不多,想少要几个,毕竟想让弟弟们多要几个。到厨房,母亲已经分装好。她见我进来,嘴张了张想对我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我便笑着问,“娘,你有啥事就给我说吧!”母亲迟疑了一会儿,然后一脸严肃地说,“儿啊,娘有个心愿,想照一张好的大相片。”我一听是这事,就笑着说,“这有啥啊,明儿我接你到城里,咱到影楼里照最好的!”母亲拢了拢额前有些灰白的头发,满意的笑了,如释重负。我有些不解,就问,“娘,你咋突然要照相片了?”她微笑着说,“傻孩子,你娘多大了你不知道吗,再不照,等我死了再照,殡我的时候我连个好面相都不能给人留下啊!”我突然想起,去年东院黑猫婶死的时候,她生前没有一张照片,作照片是死后照的。母亲不止一次地说,一生一世一番云一番水的都过来了,她可不愿意就这样死丧着脸走。何况你们弟兄这么多,到我走的时候亲朋好友的来得一定很多,我要给送葬的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当时,母亲身体并未见有什么异样,现在回想起来是我们做儿女的太粗心了,她一定是感觉到身体哪里不舒服,也许是感觉到死期离她越来越近了,不然,她是不会为死去做准备的。
   我的两个弟弟工作成家后,母亲和父亲也过上了他们没有想到的快乐日子。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七个子女都成了家,有口饭吃,而且都十分孝顺,用母亲的话说:这就是梦中的日子了!由于我挣钱得多些,也几次带母亲到北京、上海十几个大城市去玩过,当然也照了不少照片,但母亲还是不满意。她觉得死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隆重的事,应该照那种标准照。说真的,我心里是不情愿的,而且有种不好的预感,所以,虽然答应了下来,但一直在拖着。
   转眼间,十月长假到了,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要回去看她。她却说,“你别回来了,我让老四送我去你那儿!”母亲是个聪明人,是个不愿意把话说白了的人,我知道她这次来就是要照相的。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为了冲淡这次照相的不祥之感,我决定选一家叫“圆梦”的影楼。照片放大冲冼出来后,母亲十分高兴,一遍一遍地看。照片上,母亲微侧着脸,一缕白发贴在宽阔饱满的额前,慈祥的微笑和坚毅的目光,亲密而高远,似一直在看着你,又似乎注视很远很深的前方。母亲看到照片后,满意的笑了。很开心,也很惊喜。我知道,她的心愿实现了。
   然而,这也是我有些后悔的事。

共 31936 字 7 页 首页1234...7
转到
【编者按】年年清明节,又到清明时。就是这样一句话,从而掀起了作者绵绵无尽的情愫,切入主题以表达对母亲的深切缅怀。大地生长万物,母亲养育人类。母亲的无私,包裹着一个个无忧无虑的我们,树木的茁壮,正是彰显了母亲的一切!母爱的那种博大,那种厚重,也只有大地才可以比拟。俗话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过不少关于写给母亲的文章,却从没读过这样洋洋洒洒三万多字的亲情散文,花了一个多小时,才一口气读完《慈母十记》作者这篇散文,却感觉很难只以纯粹的文字形式来审核它,诊断它。或许只有经历过或听闻过那个年代故事的人,才会在心里泛起这些记忆,进而产生心灵的共鸣吧。作者在行文中,文风质朴,语言平实厚重,所洋溢着的真切情感,所描写的都是与母亲有关的点滴往事,每一次的落笔,总是如此朴素真实,却深含着对母亲的爱与敬重,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相夫教子,数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哪怕在她临终前,母亲还要一个一个地把孩子们看一遍,长出一口气,才安然安心地闭上了眼睛,上路后,脸上还泛出了安泰平逸的微笑……这一切,都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活灵活现地叙述并勾勒出母亲这个伟大的名词。文字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读罢令人为之动容!此外,让读者感动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颤动,在颤动中感受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心以及浓浓思念,淡然的文字中,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到和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痛惜、敬重和孝心。读罢此文,凝重的情绪在心间凝结,走进作者的文字,就像靠近作者的身边,聆听着作者伤感深切的倾诉。就这样,深情的文字一点一滴地浸染着读者的心,随着作者的思而思,痛而痛,让人情不自禁地阅读这个感人的亲情故事。这篇散文,在结构上采用的是纯粹的回忆手法,在语言表达上如行云流水般流畅率直,读来却没有丝毫的阻碍,这样的散文,总能轻而易举地扣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还想告诉我们对爱的理解,特别是对父母的爱,怎样才能爱其所想,爱其所需,要怎样的尽孝。这才是我们做儿女的需要值得深刻反思的课题。真情美文,倾情推荐!【编辑:简单爱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223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05-21 12:28:58
  问好作者!感谢您赐稿江南烟雨,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欣赏作者精致的文字,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05-21 12:32:18
  大地生长万物,母亲养育人类。母亲的无私,包裹着一个个无忧无虑的我们,树木的茁壮,正是彰显了母亲的一切!母爱的那种博大,那种厚重,也只有大地才可以比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