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香天涯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墨香】北京:别让我不出家门就“背井离乡”(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墨香】北京:别让我不出家门就“背井离乡”(杂文随笔)


作者:曾经沧海水 布衣,207.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28发表时间:2013-05-24 22:00:38
摘要:我身为在北京出生的北京人,我不用出北京就感到背井离乡了,因为我哪都不认识了,我真奇怪,有些领导为什么那么恨老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写此文表达一下心中的不平。此文得到不少人的首肯,因为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李白的著名思乡诗《静夜思》,之所以千百年来被人们不断传唱,是因为其绵长的思绪,如泣如诉的语调,不知勾起了多少静夜思乡游子的迫切归情。也正因为如此,背井离乡及其引发的思乡之情,便成了亘古以来一个永恒的主题。
   背井离乡一般是指因为不得已而离开了故乡,无奈地在外地生活。但我的题目却是“不出家门就背井离乡”,听着就有点失之毫厘,缪之千里之意,不出家门怎会背井离乡呢?可在北京,我的感觉真的是不出家门便罢,只要一出家门就背井离乡了——过去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如今变得全不认识了。
   2001年我曾写过一篇述说老北京拆迁的文章,记得那时还活着的母亲对我说,现在我走道总是迷路。我知道母亲说这话的意思,最近这些年,北京的许多胡同走着走着,不知何时已被拆去了一半,或整条胡同都没了踪影,更或者某些地方本来很熟悉,可过了些时日没去,再去时一看,却早已莫辨东西了。如崇文区的花市,过去我熟悉的大烟袋锅百货商店,羊市口大众电影院,只一眨眼功夫就不见了。还有积水潭南那一站,1998年我还在路西的一个电器商店买了不少电料,装修我的房子,前些时路过那里时一看,已然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超级大商场了。
   作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我,北京虽说不上有多熟悉,但大的地方还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以前是人家向我问道儿,现在是变成我经常向别人问道儿了,因为如今的北京我看哪儿都是举目茫然,只好向当地的外地人问道儿了,因为他们总在那块地方工作生活,所以往往是一问一个准儿。
   其实,北京已然消失的路,外地人可能同样比你知晓。前些时偶过西四南大街西侧的兵马司胡同,看到胡同内西北侧有一片房子已经拆完,我突然想起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原先住在这一带的“能仁胡同”,可“能仁胡同”的具体位置在哪儿我却不知,恰好旁边有位搞环境卫生的外地人,他带我往前走了几步指指地上的一条拐入那片空地的狭窄的沥青路的痕迹对我说,“这就是能仁胡同过去的马路,但现在已经拆了。”聊天中我知道他是河南人,来京十来年一直做打扫卫生的工作。很显然,对这块地方,他比我要熟悉的多。
   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以前是没有人把它当回事的,所以几十年里就没有人为改造旧房投资,因此也就没有任何变化。我家住西单,我1969年上山下乡去黑龙江,等我1977年11月下乡回来时一看,北京该什么样还什么样,比如西单剧场、首都剧场、西单菜市场等等,现在却连回想它们过去的样子都不太清晰了。北京这些年则更没人把它当回事了,谁想拆一块就拆一块,这些年的变化快得你就是飞奔着想把它们拍下来都来不及。
   北京要么不变,要么就变得天翻地覆,这也未免太快太彻底了,我们生活了几十年本已十分熟悉的四合院和胡同,以及出东家进西家的邻里关系,转瞬便被颠覆得无影无踪。
   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年?短的可能就二三十年,三四十年,长的可能七八十年,八九十年,已经不只一次的听到有人对改变了的生活环境颇有微词了,试想那些中老年人,他们在以前的生活环境里也生活了几十年了,北京,哪儿的道路有起有伏,哪儿的房屋是几砖几瓦,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和自己以及亲朋好友们,在哪个地方曾留下了令自己难以忘怀的印迹和故事,这些,都在他们的心中,只要那些老地方还在,他们就可以看见,想起及回味和流传,可那些老地方一旦没有了,过去的一切就都变成了一些模糊的遥远的记忆了,那一颗颗本来就苍老衰弱的心灵也因为从此将无着无落变得更加虚空了,那种看不到任何痕迹的思念的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北京的巨变,可能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年轻人求快求变求新,而中老年人则希望留住历史,留住岁月(这虽有些奢望,但其情可悯),但万物不管怎样变,大可不必只有一个变化的统一模式,我们应该允许事物的渐变,而不是不许追寻,不许回忆,,管别人愿意不愿意,习惯不习惯就毫无铺垫地凭空来个质的突变,那对许多有正常思维的中老年人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比较欣赏北京市区这两年进行的旧城改造,虽然是把老四合院拆掉后重盖,老四合院随着那无情的一拆,其身上所蕴含和承载着的百年历史文化信息已随之灰飞烟灭,但它最起码还遵循一个在原地按原样重新盖起来的原则,基本上保留了胡同原来的行走基理和走向,相对于那些一切痕迹都未剩下的拆迁,它们还总算有点踪迹可寻,总算让那些奔波了一生的疲惫的心灵有了一个栖息之所,总不至于让那许多中老年人看着北京日新月异的巨变,却因为无法追寻那些生命的记忆而徒叹“背井离乡”了。
   其实,我们每一个北京人,都应该明白,北京,连同北京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不是属于任何一个个人的,北京,是全北京人的,全中国人的,甚至是全世界的,谁也无权随心所欲地去改变它,破坏它。在日益发展的现在,北京肯定是要变的,不然,那些没有上下水,不通煤气的老住房就会制约北京现代化步伐的进一步向前迈进,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但也应该注意,今后北京如需再进行拆迁改造时,应该像其他公共事业一样,首先举行听证会,多角度听听老百姓的有益建议,北京的命运应该让全体北京人来参与和决定,而不是只由少数人决定后,通知老百姓一声就完事了。那显然对许多人,尤其是那些为建设北京辛苦了大半生的中老年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现在不是讲求“以人为本”吗,我们做什么当然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满意,但我们应该做得尽量使更多的人满意。
   北京,不仅是每一个国人肉体的归处,它更是每一个灵魂的向往栖息之所。正所谓一句俗语所说:“心之归处,即吾故乡”。但我们首先得尽全力给人们一个安静的“心之归处”。

共 22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北京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文化建筑最多的城市,特有的优点就是整个体系是世界保存最完好最有传统活力、最珍贵的艺术杰作。北京建筑是若干建筑组合而成整体,是可贵的艺术创造,小到一个四合院,一片胡同结构的街区,大到巍巍壮观的故宫,无一不是整组文化建筑。旧城改造如果保留住胡同原来的行走基理和走向,保护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对生活在现代空间的人,是对儿孙负责,是心之归处的踏实。作者在生活中看到的小事,却以大局进行分析,代表市民表达一下心中的不平,给相关人士一记鸣钟。感谢赐稿墨香,欣赏问好!【责任编辑:翠妍欲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翠妍欲滴        2013-05-24 22:05:01
  生活时时有心人,世事处处多文章。
   欢迎投稿,欣赏问安!
回复1 楼        文友:曾经沧海水        2013-05-25 07:35:09
  是的,多看多想是我们的特点,虽然人微言轻,一定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曾经沧海水        2013-05-25 07:36:40
  谢谢您的费心,我自当努力
2 楼        文友:怡人        2013-05-25 00:08:17
  深有同感,让我们的家园肃静一会,停止乱拆乱建吧!感觉咱们中国人真是能折腾。一座城市,换一届领导,改造一次街道,拆了建,建了拆。老百姓,伤不起啊!朴实流畅的语言娓娓道出大部分人的心声,欣赏您的文笔,问好曾经沧海水,感谢赐稿墨香!
回复2 楼        文友:曾经沧海水        2013-05-25 07:33:47
  谢谢对我的支持
3 楼        文友:泪花集        2013-05-25 01:44:20
  非常有深度的文字,现在的官员,只要有拆迁就会有工程,有了工程才好捞钱呀,都已经成了共识了!呵呵,顶一个,让人深思的文章,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曾经沧海水        2013-05-25 07:32:49
  感谢共鸣
4 楼        文友:旖旎散文        2013-05-25 10:42:50
  这是全国的大气候,这种气候还在不断蔓延,谁之过?欣赏佳作,问好!
一梦天涯,一醉芳菲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