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伟大作品往往是作家痛苦生活经历的结晶

精品 伟大作品往往是作家痛苦生活经历的结晶


作者:鲁芒 进士,10218.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028发表时间:2009-02-26 16:24:20

几位老同学计划出一本有关老三届的经历的集子,他们在征到的稿件中发现,那些真正动人的文章往往是一些饱受人生苦难的人写的,一些生活经历非常平淡的人,写的文章也像他们的经历一样,读之乏味。有的甚至写了一个工作简历,说自己在某某工厂中干了两年,由于学习毛选积极,干得好,被领导看中,提拔为车间的干部。后来县广播站广播了他的事迹,又被县领导看中了,调到县委某某部门。再后来被推荐当了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又如何如何。改革开放后,因为自己是工农兵大学生,所以又被选拔到领导班子当了某部委第一把手云云。
   这些文章令我联想起走平路的感受。我们的县城距离临沂市大约一百华里,因为公路穿过临沂平原,所以相当平坦。我曾几度骑车走过这条路,然而每次走过,都想不起一路见过什么东西,发生过什么事情,只觉得平淡无味。
   由此我联系到文学史上的事实,发现了一条规律,那就是:伟大作品往往是作家坎坷痛苦经历的结晶。那些一出生就泡在甜水里,生活道路很顺利的人,尽管他们可以有很高的学历,可以高官厚禄,可以荣耀一时,如果他们有才华,也可能写出一些文辞优美的官样文章,但是没有几个能够写出在思想的深刻性上具有永恒性的伟大作品的。
   屈原若没有被贬放逐的经历就不会写出《离骚》这样流传千古的名文。司马迁若没有身废名劣的苦楚,就不会写出《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杜甫若不是身遭乱离,就不会写出那么多反映人民疾苦的优秀作品。陶渊明若不是官场失意,又怎能写出《归田园居》、《读山海经》、《桃花源记》等带着孤愤情绪的脍炙人口的诗文来呢?蒲松龄若不是一生科场失意、穷困潦倒,是决然写不出《聊斋志异》的。至于曹雪芹、吴敬梓、吴承恩等著名小说家,考察他们的身世经历,或出身豪富,而家道衰落,或本来就生活在下层人当中,几乎没有一个是科场、官场都很得意的。
   如果这些例子还不足以证明论点的话,我们可以举几个外国文学史上的例子。雨果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路易•波拿巴上台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实行恐怖政策,对反抗者无情镇压。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流亡期间,雨果一直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的斗争,他写政治讽刺小册子和政治讽刺诗,猛烈抨击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这时期,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我们可以说,没有雨果这种遭遇,他对于社会的认识就不会那么深刻,因而要写出《悲惨世界》这样的伟大著作是不可能的。
   俄国名著《罪与罚》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遭遇也是很具有典型性的。他中年丧妻,贫病交加。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十年苦役,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他的好多作品的产生及其风格的形成跟这种经历是有很大关系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甚至直接写于狱中。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可以说是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的直接写照。
   那么为什么痛苦的经历往往成就作家的伟大作品呢?司马迁的一段文字很能说明问题。在《报任安书》一文中他认为,这些人都是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人们了解他的志向。这也跟韩愈所说的“不平则鸣”一个道理,也与人们通常说的“悲愤出诗人”有相似之处。作家或诗人用文字来将自己的苦难记录下来,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这就产生了作品。因为他们亲自涉猎了人生的苦难,而不是道听途说得到的,所以写出来的东西特别感染人。
   一些人,一生过着十分优裕的生活,情场、科场、官场都春风得意,而还想摘取作家的桂冠,于是只好凭借自己那点可怜的想象力来杜撰,结果写出的东西干干巴巴,毫无动人的力量。好一点的靠查资料,但是他们忘了,就算查资料,也还得根据自己的经历来想象。由于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不深,所以也是写不出好作品的。不说伟大作品,就是一般的作品,也是需要经过比较痛苦的生活体验才能够写成的。好多伤痕文学作家,例如张贤亮等人,他们的作品之所以比较感人,也是因为作者对人生有着比较痛苦的体验。张贤亮56年发表《大风歌》被打成“右派”,其后几次抓了放,放了抓,直至1979年9月才彻底平反。其作品《灵与肉》《绿化树》等感人至深,不能说跟他的痛苦经历没有关系。
   当然我不是说凡好作品都是痛苦经历的产物,我是说有着痛苦经历的作家往往会成为伟大作家。这种痛苦不光指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矛盾痛苦也包括在内。托尔斯泰几乎一生都在思想矛盾中度过的。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却认为根据“历史的正义”,土地应归地主所有,同时因地主面临的是要性命还是要土地的问题而深深忧虑。他不同意自由主义者、斯拉夫派以至农奴主顽固派的主张,也看到沙皇所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虚伪性质,却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幻想寻找自己的道路。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往往造成他极大的痛苦。他的作品,例如《安娜。卡列宁娜》就反映了这种矛盾。好多大作家都经历过十分痛苦的心灵里程。雨果也曾在革命和人道主义的矛盾冲突中痛苦过。
   联系到现实,我们不能不为文学界这样一种现象感到忧虑:一些人阅历浅薄,人生的道路极为平淡,连起码的素材都没有多少,却妄想一朝成名。于是适应一些浅薄网站赚钱的需要,大写特写什么玄幻异侠灵异,上天入地胡诌,却号称日产万字的高级写手。有的纵情神色,仅仅在自己的****中找一些现成的材料大肆渲染,有的肉麻地为领导歌功颂德,以求得一点施舍,有的从身边随便拈来一点生活零碎,而又不深刻的挖掘其思想意义,敷衍成为一篇文章……我敢说,凡此种种做法,是绝对不会在文学上有什么成就的。
   以上所论,仅仅是自己的一点感想而已,尚没有深刻地分析作家的痛苦经历跟写成伟大作品的关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又想一生过着衣食无忧甚至纸醉金迷的生活,又想在文学上有什么成就,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痛苦中了解社会,磨练自己,感悟生活,并加强自己表现生活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成就自己的文学之梦。

共 25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写作离不开素材,经历过很多事的人,自然与凭空想像不一样,所以说好多伟大的作品其实正是作者痛苦经历的结晶。作者以大量的事实,有理有据地证明了这一论点的正确性,很有说服力。【编辑:月下笛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227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下笛声        2009-02-26 17:14:40
  只有在痛苦中了解社会,磨练自己,感悟生活,并加强自己表现生活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成就自己的文学之梦。
让文字融入生活!
2 楼        文友:长沙开福之路        2009-02-26 17:54:27
  只有在痛苦中了解社会,磨练自己,感悟生活,并加强自己表现生活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成就自己的文学之梦。
   文中的历史人物和经典著作经典作品,给人道理!在网络共享信息和互动文明的当今世界,是否在改变?但愿历史上的悲不再发生!
以文会友,互相交流,共同精彩!
3 楼        文友:鲁芒        2009-02-26 18:08:17
  谢谢朋友们的理解和支持。当今和谐社会,作家的命运当有所改变。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4 楼        文友:邬海波        2009-02-27 13:10:58
   联系到现实,我们不能不为文学界这样一种现象感到忧虑:一些人阅历浅薄,人生的道路极为平淡,连起码的素材都没有多少,却妄想一朝成名。于是适应一些浅薄网站赚钱的需要,大写特写什么玄幻异侠灵异,上天入地胡诌,却号称日产万字的高级写手。有的纵情神色,仅仅在自己的****中找一些现成的材料大肆渲染,有的肉麻地为领导歌功颂德,以求得一点施舍,有的从身边随便拈来一点生活零碎,而又不深刻的挖掘其思想意义,敷衍成为一篇文章……我敢说,凡此种种做法,是绝对不会在文学上有什么成就的。
   精辟。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5 楼        文友:英度        2009-07-05 06:48:09
  同感!
英度,男,汉族,1973年8月出生。中文及地测专业,矿山测量工程师。著有小说《跨越断桥》,诗集《无名氏》、《风的问候》。
6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6-27 17:16:22
  立论精深,论迷精准,凡是好作品都是作者的历经苦难之作,没有下炼狱的作者写不出盖世杰作,曹雪芹,蒲松龄,苏东坡,奥斯特洛夫斯基,雨果等,都是历经磨难后的大成者。妙文大赏,祝福作者福安。
活到老学到老
7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6-27 17:16:54
  立论精深,论迷精准,凡是好作品都是作者的历经苦难之作,没有下炼狱的作者写不出盖世杰作,曹雪芹,蒲松龄,苏东坡,奥斯特洛夫斯基,雨果等,都是历经磨难后的大成者。妙文大赏,祝福作者福安。
活到老学到老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