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水系】黄瓜和蘑菇(杂文)

编辑推荐 【水系】黄瓜和蘑菇(杂文) ——对教育的反思


作者:陈戈 秀才,2420.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35发表时间:2013-05-26 21:41:33

一、冰箱里的黄瓜
   看看要做午饭了,这才想起忙了一上午竟忘了买菜。没有菜,自己凑合一顿倒也无妨,可孩子怎么办?我搜肠刮肚想着招数,可想了半天还是没辙。人常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早干嘛去了?我气得直捶冰箱门,忽而听到冰箱里“咔啦”一声,哎呀!冰箱的常温箱里不是还有黄瓜吗?何不做个凉拌黄瓜?
   说干就干,我拉开冰箱门,从常温箱里拿出放了好几天的黄瓜,却发现有点异样,刚买回来直溜溜的黄瓜,现在居然局部粗了不少,像刚吞下一只只青蛙似的。就这样凑合吧!我便开始动手做凉拌黄瓜,然而思想却又跑神了。
   记得在一篇探究植物生长环境文章中看到过,黄瓜“发福”的原因大抵是因激素或非正常生长环境所致。冰箱是使瓜果蔬菜保鲜的电器,却并不是果蔬正常生长的理想地方,难怪黄瓜放在里面会生变化。
   当然,对于被摘下来临时搁置黄瓜来说,有冰箱呆着就已经不错了,局部“发福”总比干瘪如絮被扔掉要好得多。黄瓜应该感谢人类的智慧、现代科技才对,而不是斤斤计较自己身材是否苗条,生存环境是否理想才对。否则,对于新的环境适应性差或是不能洁身自好,那后果可就要惨多了。
   有时候,您还真别说,人和黄瓜一个样。人的生存环境也在变,对于这种变化是好是坏,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不争的事实是,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而人的居住环境却在恶化。环境的恶化也是人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舒适同时不得不接受的惩罚。
   人类遭遇的苦难已经不可胜数了,萨斯病毒,禽流感,核辐射等至今让人心有余悸。此外,糖尿病,地毯综合症,空调病等富贵病也让人深受其苦。这些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因素使人类陷入了两难之中:一方面,人要多多赚钱(或者叫快速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人要为后人留条后路(或者叫保护环境)。结果,在这两难的痛苦抉择中,人往往会铤而走险,饮鸩止渴。就像是一个被卖身为妓的女子,被解救后往往会选择重操旧业,而不是回到穷乡僻壤去过那种清苦的日子。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可在某种程度上,人的道德操守却在发生着衰变,贪欲、私欲、权欲等也急速膨胀,并造就了生长异形和败类的土壤,于是乎,人类也就在慢慢把自己变成冰箱里的黄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社会环境已经变了,教育环境等也自然而然地被污染了。教育通过道德、法制等倡导正面的东西,而社会潜规则、邪恶势力却又在使劲的把人往歪门邪道上拉。于是,正义和邪恶之间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角力。在这场角力中,由于教育倡导、教化的主导地位也在一步步沦丧,孩子们就不仅需要摆脱黄瓜的宿命,而且要时刻警惕着心理上被扭曲的危险。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当然,这样说显得有点偏激。无论如何,道德、法制、现代教育等总是在倡导者真善美,指摘着假丑恶,出发点是好的。可好的出发点、方法并不代表就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毕竟扬汤止沸不是常法。
   孔老夫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而英国思想家培根则说:“过于求速是最大的危险之一”。这其中的意思无非是让人们警惕强调片面追求速度的弊端。
   两个文明的建设、经济的发展和民主与法治的完善向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论是片面追求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片面追求生产力的发展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完善,都会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所以“黄瓜”的“发福”,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就自然在所难免。
   真正要成为“南京路上的好八连”,就要看自己的免疫力和造化了。放在冰箱里不发福的黄瓜也是有的,在恶劣的育人环境中成才的也大有人在,只不过把付出和实际收入来做一比较,就会发现有点得不偿失。所以,沉溺在自我感觉良好中并不可靠,也很不可取。
   要让娃娃们或者说黄瓜们健康茁壮成长,更好的办法就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学习工作氛围,让黄瓜长在黄瓜架上而不是冰箱里,更不要随手就塞到冰箱里,等他们变异了才大呼小叫。
   真心希望教育能早日走出尴尬的境地,孩子们都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寻找另一颗蘑菇
   放学回家,走在楼道里就已能听到楼上有嚷嚷声,有点歇斯底里。是谁在吵?这么大声?我迅速在脑海里排查了楼上楼下的住户,心里却忽然一紧,也不顾身骨的疲惫,三步并作两步就奔到了自家楼层,并打开了门。
   果不其然!是妻子手里拿着考卷,冲着儿子在发火。
   我看着蜷在沙发一角抹眼泪的儿子,拿过考卷看了看,颇感诧异。使我诧异的不是儿子语文试卷85分的得分,而是其中的一个阅读题。题目的大意是:两只小兔争着在一颗蘑菇下避雨,并互不相让,结果都淋的全身湿透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兔,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要求孩子们写出相互谦让,先人后己或互相帮助之类的回答,而儿子却答道:如果我是小灰灰,我会去寻找一颗更大的蘑菇。儿子的回答是参考答案里所没有的,自然得分就以0分记了。
   零分就零分吧,我竭力地开导着妻子,平息了这场母子之间的风波。然而,看到了儿子“寻找另一颗蘑菇”的答案,我竟然有点暗暗高兴。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虽然比不上几年以前儿子呱然坠地时初为人父的喜悦,但却依然让我内心喜不自胜。作为一个从教者,在被挟持着随风而飘的今天,看着儿子在填鸭式的教育中一天天长大,我多么希望在他的小脑袋瓜中冒出越来越多新想法呀!
   寻找另一颗新的蘑菇,寻找更多新的蘑菇,不也是教育的责任吗?在现今门派繁多的教育当中,创新教育毫无争议地成了教育的目的之一,其原因就在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对创新精神的呼唤和创新的需要。这种精神,不仅仅是教育的目标所指、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还应是社会从思想到行动上的彻底而又系统的包容、接纳、和细心呵护。
   尹建莉女士说:“要尊重儿童,对孩子管制、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多指导、干涉孩子也并不只是家长的问题,老师也有着一定的责任。也许在孩子的眼里“河流是粉色的”,“北京的天空是黑的”自有它的道理,家长、老师在用标准答案在对孩子纠错时,也势必会破坏孩子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扼杀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诚然,孩子们的很多想法有时看起来很幼稚,但尊重孩子这些幼稚的思维方法,便是交给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开启了孩子的心智,让孩子去寻找更多的蘑菇。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不同的蘑菇。生活在喧嚣都市中的人们,厌烦了城市接踵擦肩的拥挤之后,也许会羡慕“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寻找另一颗蘑菇的屁护,来放松自己疲惫的身心。而日升而作,日落而息者又说不定在羡慕着城市交通的便当和生活的丰富多彩。思想中多一个梦想,心灵就多了一个去处,生活也就多了一个选择,世界也就不再那么单调。
   这些天,在各大报刊、媒体上看到有关高考的文章已经枚不胜举了,在因全社会对高考的关注感动之余,也不由得有点担心:在家庭、社会各界和社会耀眼的聚关灯下,一考定终身的模式仍未从根本上被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勇者胜”的思维逻辑在成就者少数佼佼者的同时,也在对落榜者进行着身心的改造。
   这种思维角度和方式,都不约而同地在重复着相同的观念,让千百万个家庭把高考看成了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在同一颗大树下挤来挤去,而不肯去寻找一颗适合自己的蘑菇。其结果,除了那些佼佼者以外,多数人因被淋湿而郁闷一时甚或是被埋没一生。
   诚然,高考落榜者独辟蹊径功成名就者也大有人在,然而由于“分享同一颗蘑菇的荫护”的思想作祟,被埋没掉的人数却要大得多。数载寒窗苦读一旦功败垂成,看似人生的道路少了一个选项,但实质何尝不是多了个去处呢。“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说不定上帝在将你从一颗蘑菇下挤走时,又为你竖起了另一颗为你遮风挡雨的广厦,在嘉奖着你寻找另一颗蘑菇的果敢和勇气。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来自于意大利摩德纳市郊一个年轻人师范院校毕业,面对着教师这份收入稳定的职业和对音乐的痴迷,他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声乐。几年以后,他进入名耀世界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从此一举成名。这个年轻人就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
   1985年,怀揣着产业报国梦的她放弃了国内优厚的工薪和住房,带了3万元人民币到去香港闯荡。五年以后,她在美国建立起了美国中南有限公司,十年后她成为美国废纸回收大王。她就是土生土长于中国的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张茵。
   这样的例子还是不再去列举的好,以免陈述他们的成功时,给人造成错觉而淡化了他们成功背后真正玄机。有道是:“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古以来,成功的典例难以复制,可成功的足迹可以追寻:帕瓦罗蒂、张茵,当然还有比尔盖茨、戴尔等枚不胜举的成功者,固然勤奋、努力,可如果缺乏主见,固守在原本的蘑菇荫护下韬光养晦,那世界可能就多了平庸,少了几分精彩。
   人生在世,要想活得精彩,没有另辟蹊径胆略是断然不行的。在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国度里,在当今社会发展已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心里面存留着“另一颗蘑菇”,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有一定的好处。
  

共 36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完作者的这篇散文,对作者能从日常的小事中得出如此深刻的道理深感佩服,更可以说,作者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人。从冰箱里的黄瓜,作者想到了我们的育人环境,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贪欲、私欲、权欲,给我们造就了异形和败类的土壤,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将是多么大的考验啊。当我们想要着自己的繁华一世,想要着自己的物欲横流的同时,我们的孩子却是在正义和邪恶之间苦苦的挣扎。其实,每每看到那些被社会环境污染了的孩子,他们本该纯真的脸上,呈现着浮夸世俗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会不会流泪?会不会伤痛?是的,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困惑,一直在徘徊,在这尴尬的境地中,多少心焦,多少失落。从一颗蘑菇里,作者看到的是希望,我们需要的也是这样的希望。谈到了考试卷中的阅读题,我不主张都以标准答案为基准的。谁又能说明怎样的答案是标准答案呢。作者的孩子那个答案很棒,我很欣赏。作者在这里所表述的,并不是纠结着孩子的这个答案,而是由此引申到更广泛的空间,更深入的探讨。每个人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蘑菇,在被应试教育圈在了高等学府的落榜者们,同样的,也会在另一颗蘑菇里,让我们分享属于他们的精彩。作者行文流畅,逐层深入,以小见大,一篇很有内涵的文章,引人深思。欣赏,倾情推荐。——编辑:哪里天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3-05-26 21:42:35
  问好陈弟,欣赏美文了,祝开心快乐!
哪里天涯
回复1 楼        文友:陈戈        2013-05-26 21:48:36
  大哥编审辛苦了,敬好茶—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3-05-26 21:43:42
  这样的思考,这样的结论,很有同感。期待更多精彩!
哪里天涯
回复2 楼        文友:陈戈        2013-05-26 22:16:33
  作为从教者,现在普遍觉着很累,而且感觉到自己的付出和得到的回报却不成正比,给人一种挫败感,于是就感言几句。
   牢骚也怕,建议也怕,都一吐为快了,顾及不了那么多了,可工作该怎么干还得怎么干,没办法,当教师的就这命呀。
   再次谢谢大哥精美按语和留评!
3 楼        文友:纸墨飞花        2013-05-26 22:26:48
  戈,花先留个脚印,一会看,O(∩_∩)O~
回复3 楼        文友:陈戈        2013-05-27 08:12:31
  呵呵,花,欢迎欢迎,欢迎点评。
4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3-05-30 14:19:28
  在文字里感悟生活,品味生命,拜读,问好
指间年华
回复4 楼        文友:陈戈        2013-05-31 09:55:55
  谢谢指尖年华的阅读和留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