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木马】书赋七歌咏雁塔(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木马】书赋七歌咏雁塔(作品赏析)


作者:何俊锋 秀才,182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01发表时间:2013-05-28 06:11:32

书赋七歌咏雁塔
  
   ——评杜晔《雁塔七歌》
   何俊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展示着它的底蕴和情操。一个地区的文化艺术也是那块地域独特的文化情感的凝聚,是独特心灵的投影。而这一切都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人类的专利,人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得由人传播。因此,传播文化的人就犹如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一样值得人们尊敬。当然,这种文化必须是有益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这种人也必须是真诚的、纯洁的、无私奉献的。
   杜晔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他生于晋地,却与秦地有着化解不开的缘分。从小痴爱书法,醉心笔墨,成人后更是以书为生,奔波数载,最终落脚在古城西安的大雁塔脚下,在西北书界亮出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创立了雁塔书社。几十年如一日,大雁塔的灵光照耀着他,大雁塔的钟声震撼着他,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沐浴着他。在大雁塔的暮鼓晨钟里,他捕捉着艺术的灵性和历史的光华。以其严谨科学的态度探究大雁塔千百年来所积淀的丰富深邃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雁塔七歌》是他以一个汉唐赤子所倾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灵颂歌,以书法艺术和诗歌艺术相融合的模式,创造出全新的艺术构造,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这是他为书为诗多年的心血所得。这不是一般的山水风物、风景名胜的简单积累,也不是浮躁地附庸风雅,而是西安古都的汉唐文化在他的艺术人生中最真挚的展示。在杜晔先生眼里,大雁塔的历史渊源和古今形成的风俗物华,霞霓互染,熠熠生辉,形成一幅幅纷纭灵动的风物画卷,勾画出大雁塔历史文化的主题框架和历史内涵。他凭着一个书法家和诗人的艺术慧眼,用心灵去感知历史、体味现代,把那些被风雨侵蚀的、被岁月尘封的、被时光淡忘的风物典故,披沙沥金,去芜存精,以激昂的诗句、平实的注释,重新整合到读者面前,使举世闻名的千年古塔在激情飞扬的诗韵中神而化之地成为书法视野里一幅幅实实在在的宏观图景。
   在杜晔先生心中,世界八大奇迹的埃及金字塔只不过是一座坟丘而已,世界最高的东京电视塔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性的建筑物而已,号称世界屋脊的喜玛拉雅山照样被人们踩在脚下,只有凌驾于源远流长的全人类文化和汉唐文化的大雁塔,在他心目中才是“高于灵台不可越”的圣塔。他眼中的大雁塔,是一个巧夺天工、美丽绝伦的神塔,黄而生古,素而不虚,平而肃穆,稳而安详,因而发出了“不知神塔何手出,裁量正到会心处”的感慨。在他的意象里,“雁塔提名”的趣闻是多少炎黄赤子、华夏才俊,在此留下的一种自信、一种荣耀和骄傲。又发出了“东土自古多才俊”和“雁塔巍巍记春秋”的诗句。遥想当年,河南陈姓小伙,其貌平平,其声平平,却胸怀大志,万里取经,历经千难万险,终取回佛祖真经。千年之后,他这个生在穷乡僻壤的山西布衣,一无娘亲,而无金钱,却凭着对汉唐文化的倾慕和一腔热心,扎根大雁塔下,寻求书法艺术的真谛。二者之间似乎有着难以割舍的某种机缘,因之,他又写下了“历尽苦难铸浮屠”的惊叹,又发出了“中华代有奇人出”的自豪。这些经年已久的历史典故和实物图景,不是单纯的个体审美经验的释放,也不是简单的说明、导游或概念化的生吞活剥、断章取义,更不是哗众取宠的东拼西凑、类集命名,而是以其严谨深厚的文化涵养、诗人澎湃的艺术灵感、书法家的大气磅礴,勾勒出七幅雄厚博大、柔美婉转、舒畅清静、令人思索的艺术画面,并把自己对大雁塔的痴情炽爱、思索玄想、文化定位,自然而然地溶入其中。使读者在读诗品书的同时也遐想神游,产生一种对汉唐文化遥远而真切的历史意绪和现实感受,在品读自然物化的同时,对大雁塔的文化精髓有了高层次的理喻和感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欣赏《雁塔七歌》这部诗歌与书法相映成趣的新作时,我仿佛在品读着艾青这段著名的诗句。我从书中读出了诗歌的雄浑,读出了书法的俊逸,读出了一个汉唐赤子的痴情,读出了现实生活的美好。从《雁塔七歌》中我能感受到汉唐文化在诗人心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也对杜晔先生的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动。繁华的曲江,喧嚣的北广场,大唐不夜城不眠的灯火,这些并没有迷醉杜晔的心境。读着他的文字,我很庆幸在这个趣味多变的年代,杜晔心中真纯的文化并不为尘俗的时尚裹挟和湮没。在时光的淘洗下却越来越显示出纯净独特的意境和透明诱人的光亮。

共 17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学艺术评论家何俊峰名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展示着它的底蕴和情操。一个地区的文化艺术也是那块地域独特的文化情感的凝聚,是独特心灵的投影。”杜晔“《雁塔七歌》是他以一个汉唐赤子所倾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灵颂歌,以书法艺术和诗歌艺术相融合的模式,创造出全新的艺术构造,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这是他为书为诗多年的心血所得。”“用心灵去感知历史、体味现代,把那些被风雨侵蚀的、被岁月尘封的、被时光淡忘的风物典故,披沙沥金,去芜存精,以激昂的诗句、平实的注释,重新整合到读者面前,使举世闻名的千年古塔在激情飞扬的诗韵中神而化之地成为书法视野里一幅幅实实在在的宏观图景。”太美了!联想到何先生评论《读长安诗人贾楚风散文诗集《流浪水仙》、灵动雅致 简易清逸-实力派山水画家吴成斌写生山水之品格、映然雅趣自天成-龚成君“花仙子”画境等,真乃评论之高手矣!【编辑:吉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