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行的,也许都是有毒的

精品 流行的,也许都是有毒的 ——浅读绿袖子《安眠药,一种惯例》


作者:柏相 童生,59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0发表时间:2013-05-30 15:15:46
摘要:绿袖子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生活在某一个毒性蔓延的时代,要么就别思考,如果思考,就必须依靠安眠药,要么别要人的尊严,如果要人的尊严或活着的尊严,就必须依靠安眠药,而且必须成为一种惯例。这不是一个女人面临的问题,而是某一时代的特质。

最初知道“绿袖子”,缘于一首英国民谣。
   那首叫《绿袖子》的英国民谣,据说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就已经广为传诵,相传是英皇亨利八世所做。英国民谣《绿袖子》,旋律非常古典而优雅,是一首描写对爱情感到忧伤的歌曲,但它受到世人喜爱的层面却不仅仅局限在爱情的领域,因此后来出现了众多版本。
   其实,早期中文互联网ACT,就有了一篇“诗经体”的英国民谣《绿袖子》歌词的译文,非常经典,我非常喜欢,以至于经常吟诵。据说译作者名叫“莲波”。
   不过,我今天浅读的这首《安眠药,一种惯例》的诗者,也叫绿袖子。我和她互不相识,注意到她,是因为她常来我的博客转悠并多次留下非常认真的脚印。偶然的一次,我去踩了一下她的博客,读到了这首诗,觉得非常震撼,就随手粘贴了下来。不过,她取网名为绿袖子,也许与那首英国民谣无关。但她在这首诗流露出的那种古典而忧伤的情绪,让我把她和那首英国民谣联系在了一起。
   绿袖子的这首题名为《安眠药,一种惯例》的诗歌,之所以引起我的震撼,可能主要缘于两个原因:一是如今是一个郁闷流行的时代,每个人都手捧郁闷的勋章,并且似乎都忧心忡忡;二是伴随着时代的郁闷化时尚,失眠非常流行,以至于安眠药对于睡眠的必须,不亚于酒精。同时,让我对这首诗歌非常震撼的因素可能还有,我觉得男性失眠可能非常正常,因为男性面临的各种压力史无前例,谁料想,当下女性也面临失眠困扰,而且这么深刻。
   绿袖子的这首《安眠药,一种惯例》,在我看来,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上,都是我阅读视线之内的一篇不可多得的网络诗作上品。
   在这首诗中,绿袖子对当下时代深刻的把握和理解,超出了一般女性诗者。
   从这首诗来看,在绿袖子的眼里,当下时代最起码有如下三个要命的特点,于是,在这个时代生存的生命,不能不靠药物来维持生命的旺盛或日常的精力必需:
   1、工作是生命转动的集合
   当下时代繁荣与否,除了GDP这个指标之外,在其他诸多繁荣指标之中,还有一个指标似乎就是就业率。
   如果人们聚在一堆,无论在江南还是江北,只要不是退休的年龄,恐怕问了吃喝之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在哪里上班。即使是退休的年龄,也难免被问到儿女在哪里上班这样的问题。
   如果谁失业,或者谁家的子女没有工作,那是非常没有面子的。虽然有工作是好事,但没有工作的男男女女,无论年轻或年长,没有工作多的时候不是他们自己的错。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如今的找工作和有工作是怎么回事。
   而且,本来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当有无工作和有无面子与尊严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恐怕问题就没这么简单了,尤其是,当工作是不是正式的或国营集体的成了一个自然人非常重要的社交名片的时候,问题恐怕对一个单个的自然人更大。这些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其实,问题还远没有这么简单。如今到处都一样,有工作的骨子里“鄙视”没工作的,即使是自己的父母或自己的子女也似乎在“鄙视”之列。同时,在有工作的这些人群之中,有国营集体工作资格的骨子里“鄙视”在合资和民营个体工作的。更有甚者,大家都没有正式工作或稳定工作的时候,不比谁工作的认真,而是比谁挣得钱多,其实这种攀比理念在有正式工作或稳定工作的圈子人群中也无限蔓延。以致于整个时代处在一种畸形的攀比之中,似乎人人都有渴望暴富或要突然暴富以赢得社会尊敬的潜意识。
   于是,绿袖子说“工作是生命转动的集合”,的确是一语破的,道出了当下时代的荒谬本质。虽然生命转动,的确需要工作,但工作如果成了生命转动的集合,生命就只剩下了物质,而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也就只有了半条命了,那么,整个时代的空虚与郁闷,自然就是必然的了。处在这样的时代,吃安眠药不成为一种惯例才是怪事呢?
   2、时代的转速太快又无限放大,当下时代无非就是物质创造物质,物质无限膨胀
   当下时代什么都讲求高速度。经济建设,市场建设,家庭建设,制度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甚至包括民主建设,似乎都转速太快,以致于很少有人能适应。
   也许是我老土或者老朽,跟不上时代的转速了。在单位,正常工作时间要努力工作,好不容易到了节假日,全体同仁也被领导们理所当然振振有辞地安排加班。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学生,小学生哪一个不是每天都要上各种补习班和作业辅导班,初中生和高中生哪一个不忧心忡忡,哪一个能正常的休息节假日,大学生更不必说了,为了能有好的工作,考研、考博士、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又有哪一个不是在高速运转。
   以前经理和名片满天飞,现在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学者满天飞。这个时代的转速的确太快又被无限放大。当下时代的确无非就是物质创造物质,物质无限膨胀。如今的研究生和博士越来越多,可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却让人大跌眼镜,这难道不是物质创造物质的明证?教育领域都是这样,物质生产物质,别的领域,比如工厂,比如军工工厂,比如矿工厂炼油厂,和过去相比,唯一的变化恐怕就是以前是人生产物质,现在是物质生产物质了吧。
   目前我国的许多领域,机器核心的部件都是国外技术或者国外生产线的产品,这种毒性貌似甚至已经或正在蔓延到我国各个思想艺术文化领域。冷静试想一下,我国目前哪一个领域哪一个人不是言必说国外,甚至评奖领域,也是国外的获奖含金量高,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当某一个民族或国家,从上到下都崇洋媚外的时候,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每一个人能都不郁闷吗?当一个单位,甚至当整个民族和国家都拿物质的拥有量来衡量一个人或民族与国家的价值与尊严的时候,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每一个人能不郁闷吗?
   物质无限膨胀,意味着精神的缺位与倾覆。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民族可以在物质上一穷二白,但绝不能在精神思想领域两手空空。
   3、有毒的病体,已在空气中蔓延,这个时代人人都得拼命,而且,流行的精神也许都是有毒的
   也许最令人触目惊心的,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民族的物质的无限膨胀,也不是没有自主的精神或独立的精神;而是这个人信奉的和遵从的,这个民族和国家信奉和遵从的精神是有毒的,或者说解决出现的各种病症时所服的药是有毒的,即使暂时是有效的。
   当下时代,从食品卫生到所有的生活消费,从日用品到各种文凭证书,从民用品到军用品,谁还在崇尚和追求国产。甚至在文化、艺术、科技、思想、哲学等等人文领域,谁还在崇尚国学和传统。我并不反对进口,无论是生活品、生产品还是国防品,包括进步思想与自由精神,但是,一个全部崇尚和信奉进口的物质与思想精神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民族难道不可悲吗?
   总之,我觉得绿袖子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生活在某一个毒性蔓延的时代,要么就别思考,如果思考,就必须依靠安眠药,要么别要人的尊严,如果要人的尊严或活着的尊严,就必须依靠安眠药,而且必须成为一种惯例。这不是一个女人面临的问题,而是某一时代的特质。
   绿袖子的这首诗歌,我读了以后很震撼,还在于这首诗独具特色的诗性思考与诗性表述言语。
   《安眠药,一种惯例》总共有五节二十九行。
   第一节三行,用了设问的手法,很诗性地表明了,“我”吃安眠药成为一种惯例,不是私自行为,而是一生的特许或对症下药。
   第一节从整首诗的结构上来说,总领着全诗,最起码,是引出第二节和第三节诗的的关键。
   这一节虽然只有三行,却一问两答,一石二鸟,既抛出了医生,也抛出了对病因和用药合理性的诗性分析的诱因,使整首诗的过渡转换和衔接非常圆润。
   这一节还有一个高明之处,就是省略了代词“我”,使这首诗一开始就有全知视角的泛化气息。并且这种全知视角的泛化气息一直延续到诗歌的第二节。
   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六行诗句和十一行,以对比为主要手法,对“我”的病因和用药成为习惯的合理性做了诗性分析。第二节没有出现代词“我”,还是全知视角的诗性叙述和分析,第三节很自然地转换成了限知视角,出现了诗的主角“我”。
   第二节在诗性呈现了自己对当下时代特点的个性思考之后,主要是对“泥鳅”这个意象的剖析和诗性呈现。“泥鳅”和“我”的相同点似乎是都是生命和动物,但“泥鳅”的生命进化级别没有“我”高,它“五脏六腑不全”。它没有思考,“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它“没有生病的机会”,也“不需要睡眠”。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思考,“我”显然和其他人一样不关心“人”以外的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状态。这种剖析和诗性呈述的入诗,绝对不是由于诗作者的无知和妄自尊大,而是为了诗性表现“我”的冷漠和麻木,为了表现生活的膨胀和无限的压力,“我”都无暇自保,何谈关心“泥鳅”呢。
   第三节中,绿袖子先是把“泥鳅”人性化,用了拟人手法,说“泥鳅提醒过我,那是一种毒”;然后,又让“医生”二次入诗,表达了这首诗中唯一的一次对这个时代附着物的信任;但这节更多是表达“我”的无奈和“我”的畸形需要。明知安眠药有毒,“我”还要吃,因为“我”有“欲望之上的需要”,“我”有“物质之上的病”,“我”也不想“很快的枯萎,枯萎的像一根草,枯萎的像一滴哭干的眼泪”。
   至此,“我”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诗性形象刻画工程竣工。一个生活在物质生产物质,物质膨胀和转速太快又无限放大的时代的个体的“我”的枯眼形象,跃然纸上。
   “我”可怜、冷漠、无助,又必须拼命挣扎;“我”中了毒,越来越深,但必须服毒求生。读到这里,谁又不能不欲哭无泪,万针穿心。
   第四节是全诗的关键。“我那有毒的病体,已在空气中漫延,在黄昏中漫延,甚至从白天到晚上,从诗歌到音乐,从卧室到客厅,从杯子到电脑——这种毒,无时不在,无时不深刻”。
   “我”这时已经不是一个女人的个体形象了,恐怕是整个女性世界,甚至包括所有人群,无论男女职别了,甚至也是一个全体中毒的部落或民族的形象了。而且,中毒的不仅是整个部落或民族的肉体,还有使用的工具,比如电脑,还有出入的居处,比如卧室和客厅,还有依靠或浸泡的思想,比如诗歌和音乐。
   读到这里,我们又怎么不能够触目惊心。
   也许,这个世界不仅不需要女人拼命,也不需要男人拼命;也许,这个世界也不需要女人吃药,更不需要男人吃药,而是,需要时代吃药,需要某一个部落或民族全体吃药,但绝不是安眠药。
   绿袖子的这首诗,也许在别人看来并不是一首什么好诗。
   可是,读到最后,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华小栓,想起了华小栓为了治自己的病,低头吃着父亲华老栓起早贪黑给他买来的那个热乎乎的蘸着人血的馒头。
   其实,这首诗中的泥鳅也许是最幸福的,可惜泥鳅越来越少了。
   不过,无论哪个时代,哪怕是在国外,如果要想活得明白,如果要想赢得活着的尊严,如果要拼命打拼,如果要思考,谁吃安眠药不是一种惯例呢,包括绿袖子这首诗中的给“我”开安眠药方的那个平静的让人后怕的医生。
  
  
   ★附:
  
  
   《安眠药,一种惯例》
  
   文/绿袖子
  
  
   谁在给它下了诊断,是谁呢
   说,医生用药是一种权利
   病人犯病也一定得是个说法
  
   工作是生命转动的集合,给了说法一个理由
   这个时代的转速太快又无限放大
   一只泥鳅五脏六腑不全,体会不到
   物质创造物质的乐趣
   没有生病的机会,甚至它们都不知道什么是死亡
   所以不需要睡眠
  
   我却不一样
   常常的要靠吃这种药,提神,工作,创造物质
   就像常人吃饭那样,必须进行
   有只泥鳅提醒过我,那是一种毒
   在物质膨胀的过程中,这种毒会越来越深
   医生说它有毒,我信
   但是我需要,一种欲望之上的需要
   但是我有病,一种物质之上的病
   否则
   我就很快的枯萎,枯萎的像一根草
   枯萎的像一滴哭干的眼泪
  
   我那有毒的病体,已在空气中漫延
   在黄昏中漫延,甚至从白天到晚上
   从诗歌到音乐,从卧室到客厅,从杯子
   到电脑——这种毒,无时不在,无时不深刻
   侵蚀了我的心脏,我血管快崩溃,直到快死亡
   日复一日的,漫延
  
   除非,有一天,你能对我说
   这个世界并不需要女人拼命
   乖,别吃了,安眠药它并非是一种惯例
  
   2012年3月9日草稿

共 49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篇文中,作者首先从诗者的笔名入手,引入“绿袖子”潜存的文化与意蕴,再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现代化快节奏生活带给男男女女的精神困扰。这样,将诗歌的精神主旨展现了出来。其次,作者对诗作从写作手法到精神内涵,从时代特色到诗人的内心世界,都有着全面独到的领会和把握。最后,作者对诗歌逐字逐句解读,凸显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技巧,对读者也起到引导作用。全文结构严整,表述详尽细致,手法老道,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值得注重,推荐! 【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531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3-05-30 15:17:20
  读先生文,学习诗歌知识,了解社会特性,内容丰富,读之受益!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