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妮儿,你别走(散文)

绝品 【山水】妮儿,你别走(散文)


作者:君之竹 秀才,194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837发表时间:2013-06-01 11:30:19
摘要:母亲一生多难,日子稍有好转,不料对娘知疼知热的女儿又得了重病,这可急坏了母亲。她耗尽心血,千方百计地为女儿治病,为此不惜爬山越岭求神拜佛,借钱举债到城市大医院为女儿求医。结果因女儿得的是不治之症而最终不幸去世,给饱受创伤的母亲心里又无情地刺进了一把“尖刀”。在女儿的葬礼上,她大声疾呼:“妮儿,你别走!闺女,你不要离开我啊!”

【山水】妮儿,你别走(散文) 俺娘从来不信神不信鬼,但信命,自认苦命,尽管与命运争斗了大半辈子,但一次次的磨难仍然不断向她袭来,这不,日子略微有点好转,俺姐姐又患了大病,卧床不起,再次给伤痕累累的娘心里捅了一刀子。
  
   一
   俺姐小名君妮儿,她一天学也没上过,自小对娘就知冷知热,十四五岁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无论庄稼活儿还是纺纱织布、缝缝补补样样能干,乡亲们都说她和娘是一个模子脱出来的。
   在家里,她是娘的好帮手,每天下地回来,放下工具,或端过针线筐做针线活儿,或坐在织布机上替娘穿上几梭子,或挑水、抱柴、拉风匣烧火……每逢此时,俺娘总是心疼地说,妮儿,刚下地回来,歇会儿吧!姐姐则回答,娘,俺不累。能帮娘干点活儿,她心里痛快。
   娘一旦有个头痛脑热,她就跑前跑后,端茶倒水,请医生,抓药,熬药。娘因常年劳累,双腿落下了毛病,晚上一躺下来,腿就酸麻,折磨得她心烦意乱,难以入睡。只有拿棍子敲打半天,或让人在小腿上踩踏一阵子,让疼痛掩盖住酸麻,这才能消停下来。姐姐自然成了娘的“医生”。晚上娘儿俩干完了活儿睡下后,她就拿起炕边的条帚疙瘩敲打娘的小腿,若敲打还不管用,就站在腿上用脚踩,每逢此时,娘总是说,舒坦,舒坦!看娘满意,姐姐脸上就会露出甜甜的笑容。
   我小时候总认为俺娘有点偏心眼儿,事事向着姐姐。每当为了一点点小事我和姐姐争吵时,娘总是冲着我发火,你咋这么不懂事?看你姐姐忙成了啥样?你不干活儿还找茬寻事!可俺姐倒不怪我,她常对娘说,别整天说弟弟,他是男孩子,又聪明,是上学的材料,咱家的活儿别指望他,有俺呢!
   女大当嫁,长成大姑娘的姐姐自然引起了小伙子们的注意,上门说亲的人也一天天多了起来。俺娘开始为女儿的婚事操心。可一提起找婆家,姐姐总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我一辈子不找婆家,要跟娘到老。俺娘嗔怪地说,哪有闺女跟着娘过一辈子的,那不让人笑话死?姐姐说,笑话就笑话,跟着娘多好,娘当初要是不出嫁哪能会受婆婆的气?
   每说到此,俺娘总会长长地叹口气,不再继续说下去。女儿的话触到了她的伤心处,心想,是急不得,千万不能让妮儿走我的老路。
   娘十八岁时嫁给了俺爹,爹有个后娘,也就是我的奶奶,自奶奶生下俺叔叔后,便把俺爹视为眼中钉,对大儿媳妇更是百般虐待,可以说是欲置人于死地而后快,甚至设下套子陷害俺娘,让俺娘脸面尽失,觉得无脸活在世上,她选择了跳井自杀。但俺娘命虽苦却硬,在井里无论怎么用劲儿,就是沉不了底,最后被人救了上来。拿娘的话说,老天爷不让她死,因为她的苦还没受够。
   不找婆家的姐姐为了分担娘的家庭负担,多挣工分,就积极参加生产队的各项劳动,不管脏活累活,她都抢着干。
   农村大规模兴修水利那会儿,十八岁的姐姐也由生产队选派,加入了修水库大军。她被编到“花木兰女子突击队”,天天吃住在工地,鏖战在工地,干着男人都感到吃力的拉车搬运石头的苦活累活。
   三九天,北风凛冽,气温下降到了零下十三四度,满山的红旗让风吹得叭叭作响,有的已被撕裂成了红布条。民工们脸上长出了冻疮,止不住的清鼻涕流到了嘴里,手上布满了裂口。
   突击队住的是席棚,地上铺着谷秸,潮湿阴冷,钻进被窝半宿身子也暖不过来。吃的是谷面饼子、咸萝卜干和白菜汤。每天天不亮就被嘹亮的军号唤起,常常夜幕降临时才收工,一天下来个个累得精疲力竭,骨头酸痛酸痛的,连脱衣服的力气也没有了。
   一个月过去了,姐姐瘦了十几斤;两个月过去了,觉得关节疼痛,四肢无力;又过了几天,感到心慌气短,身子发软,老是出虚汗,就连空车拉起来都感到吃力。眼看她已支撑不住,工地负责人不得不同意把她送回了家。
   被送回来的姐姐怕娘着急,安慰说,娘,没事,俺皮实,过几天就会好的。
  
   二
   人吃五谷杂粮,谁没个头疼脑热、小病小灾儿?对乡下人来说,歇两天,最多吃几付中药也就挺过去了。起初娘和姐姐都没把病看得太重,可十几天过去了,姐姐的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身上发起了低烧,脸色也苍白了许多,不思茶饭。这可急坏了娘,她请遍了七里八乡的所有中医,吃了无数付中药,也用过好多偏方,姐姐的病情仍不见轻。眼看女儿一天比一天瘦弱,娘的眼泪开始偷偷地向肚子里咽。
   这时有人建议,有病乱求医么,不妨求求神仙,听说苍岩山的三皇姑挺灵的,去那儿拜拜,或许能治好君妮儿的病。俺娘向来不信神不信鬼,但为女儿治病心切,无路可走的她终于动摇了。
   这天,她安排婶子照料姐姐,头上蒙了块黑方巾,腰间系了一条蓝腰带,把绑腿裹得紧紧的,用一个兰花布包了香烛、烧纸、供品和两个玉米面饼子,裤腰内侧口袋里塞了两块钱,三更时分便匆匆上了路。
   苍岩山位于太行山深处,离我们村有四十多里地,相隔两座大山,全是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年轻人去一趟也要累得脱一层皮,何况俺娘是小脚。她翻山越岭,攀岩过壁,饿了就啃一口饼子,渴了就喝一口带冰茬的溪水;脚上打出了血泡,汗水湿透了内衣,快中午时分,才颠簸着走到苍岩山脚下。已累得筋疲力尽的娘实在走不动了,不得不坐在石头上,松了松腰带,稍作休息。
   苍岩山松柏苍翠,云雾缭绕。她仰头向山上望去,一条石阶小路蜿蜒而上,高悬于悬崖峭壁之间的桥楼殿隐约可见,神秘莫测,高不可攀。
   供奉着三皇姑神像的桥楼殿顾名思义是建在桥上的一座庙宇。这座桥横跨于苍岩山的一个峡谷两边。据说,建桥楼殿时,由于山峰陡峭,山路崎岖,大量的砖瓦材料单靠人背肩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只好动用附近山庄的羊群,在每只羊背上拴四块砖瓦,依靠山羊过硬的爬山本领,才把建筑材料慢慢运了上去。
   俺娘一心想的是为姐姐治病,哪有心气儿观赏景致?她坐在一块石头上,散开绑腿,脱了鞋袜,用圪针挑破了脚底的几个血泡,揉搓了一会儿胀疼的膝盖,喘了喘气后,开始沿着石阶向上攀登。她每迈上一个台阶,就要付出巨大气力,待上了近百个台阶,她实在走不动了,就开始爬,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棉裤膝盖处蹭得露出了棉絮,手掌磨得布满了血丝,她咬牙强忍着,用了一个时辰才艰难地爬上了桥楼殿。
   在大殿,俺娘模仿其他香客的做法,摆好供品,点上香烛,烧过纸钱,虔诚地给“三皇姑”三跪三拜,然后匍匐于神像脚下,痛诉女儿的不幸,祈求三皇姑保佑女儿,只要能治好妮儿的病,她一辈子做牛做马都无怨无悔!敬拜完毕,娘从口袋里掏出那两块钱,哆嗦着手塞进了“功德箱”,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长大后也到过苍岩山旅游,桥楼殿的确是鬼斧神工,气势磅礴,风景独特,让每个旅游者无不赞叹。我曾站在桥楼殿外向下眺望,桥下谷深莫测,雾气朦胧,顿感两腿发软,身子发飘,脑袋发晕,竟吓出了一身冷汗。想到当时到此求神拜佛的母亲曾如何颠着小脚,一步步艰难向上攀爬,虔诚地向三皇姑神像跪拜……我的心不由自主地震颤起来,鼻子发酸,泪花开始在眼里滚动。
   娘到家后已是深夜,她顾不得劳累和饥饿,再次跪在院里朝天作揖,祈求三皇姑尽快显灵。
   正在着急等待的我们听到娘回来了,我一屁股滚下炕到院里搀扶娘。姐姐让我烧点热水,让娘烫烫脚,解解乏。
   一天过去了,俺姐的病没有变化;两天过去了,她说没感觉出有何好转。三天、四天,一直过了五天,姐姐不仅低烧不止,头晕恶心,身上还出了不少血斑。俺娘实在忍无可忍,气愤至极,大骂三皇姑骗人,让她受尽了苦不说,还丢了两块钱,那是她靠卖布、卖鞋、省吃俭用一个月才攒下的呀,白白便宜了那堆泥菩萨,她能不心疼吗?
   是啊,当年两块钱对俺家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记得我曾为花两毛钱买一个小皮球跟娘磨蹭了好些日子,娘都没有松口,何况这是十倍的数目,我自然也跟着娘忿忿不平起来。
   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天天愁眉不展,背着姐姐唉声叹气,偷偷抹泪,头上的白发多了起来,前额上几条浅浅的皱纹也越来越深。
  
   三
   一天,在城里工作的一个堂叔回家,听说侄女病重,便到我家看望姐姐,离开前他跟俺娘建议,带君妮儿去石家庄的大医院看看吧,毕竟那里条件要好得多,但恐怕要花不少钱。俺娘好像看到了女儿得救的希望,阴沉的脸上立刻绽出了笑容,果断决定,去,即使砸锅卖铁也要去!
   俺娘干事一向干巴利落脆,说去就去,于是开始了紧张的准备。
   那两天娘少有的高兴,找了几个本家,东拆西借凑了八十块钱。叔叔跟队里借了一辆小驴车。娘给姐姐仔仔细细地擦洗了身子,让姐里里外外全换上了新衣裳;为姐和我蒸了几个喧腾腾的白面馍馍,贴了几个黄橙橙的玉米面饼子。她多日凌乱的头发也梳理得光溜溜的,脑后大大的发髻上还插了一个亮亮的发簪,上身换了一件黑黑的新棉袄,脚穿一双新棉鞋,脚腕上绑了一条新绑腿,好像过年一般,利利索索,看上去年轻了许多。
   那天一家人早早起床,叔叔套好了驴车,俺娘往车板上铺了两层棉褥子,又搀扶着姐姐躺到车上,身上盖上了一条厚厚的新棉被。然后,娘坐在姐姐身旁,守护着女儿。我则提着一个竹皮暖壶跟随在车后。叔叔挥鞭赶起驴车,一家人踏着淡淡的月光上了路。
   娘不时低下头安慰女儿,妮儿,咱去大医院看病,路上你觉得哪难受就说话,啊!说完伸手为她掖了掖因车子颠簸散开的被角。
   娘,大医院能治好俺的病吗?姐姐今天心情好,说话比前也有了点儿底气。
   能,一定能!大医院条件好,医生水平高,准能看好你的病。
   那咱得花多少钱啊?
   妮儿放心,花不了多少,花多少咱也得去看。
   娘,等治好了病,我一定帮你天天织布,攒钱还债。姐姐眼里射出希望的光芒,面颊上露出一点点红晕。
   太阳爬上了东山头,红彤彤的,霞光万丈,绚丽多彩,严冬时节一个少有的好天气。在“哒哒哒”清脆的驴蹄声伴奏下,车轮“吱吱扭扭”地哼唱着小曲。
   看着已是大男子汉的小叔子、女儿和活蹦乱跳的儿子,俺娘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
   自我那位刁钻的奶奶死后,爹和娘终于过上了还算舒心的日子。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东洋鬼子侵略到了家乡,一家人又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俺爹毅然参加了抗日队伍。一天突然传来了爹牺牲的消息,那年俺娘刚刚三十岁,俺爹抛给了她三个孩子——出生才十八天的儿子、六岁的女儿和十三岁的小叔子。娘再次被逼到了生活的悬崖。
   悲伤到极点的娘总算挺了过来,拉扯着三个孩子,度过了兵荒马乱的年代,又熬过了连年饥荒,在叔叔二十岁时给他成了家,另立了炉灶。娘又带着幼年的姐姐和我艰难度日,靠纺纱织布换取劳动力,打理几亩山岗薄地;凭着赶集上店卖布、卖鞋,赚取点儿油盐酱醋钱,支撑着这个多难的家庭。
   又经过几年的煎熬,两个孩子终于长大了,姐姐成了娘的好帮手,我也上了学,眼看光景日渐好了起来,俺娘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没想到姐姐突然又得了大病,再次把娘推向了苦难的深渊……
   俺娘的命是苦,比黄连还苦。
   驴车一阵颠簸把娘的思绪又拉回到了现实。她看了看睡在车上的女儿,心想,妮儿的病在山村看来是大病,到了城市的大医院,打几次针,再加一些白药片,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一家人满怀希望,走了四十里山路,三十里平川,在太阳偏西时,终于走到了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叔叔卸了车,把毛驴拴在医院侧面的一棵杨树上,我和娘搀着姐姐进了医院。
   医院内科一个姓姜的主任大夫先听了病人情况的介绍,然后是抽血化验和一系列叫不出名字的仪器检查。
   俺娘一直注视着大夫的脸色,发现姜大夫检查完后,眉头瞬间聚起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疙瘩,她心里立刻“咯噔”了一下。
   姜大夫把娘和叔叔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语气沉重地说,来得太晚了,病情很严重,她这种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
   没等大夫说完,娘急问,俺闺女究竟得的是啥病?
   一种血液病,姜大夫害怕她难以接受这种不治之症的事实,只好含含糊糊地应付,我给开些药,回去边养边治吧。
   血里的病?那是咋得的呢?
   很多因素,譬如遗传因素,再譬如受放射性照射,当然也有后天因素。
   这些生疏干涩的词儿,娘听不懂,就不再继续追问。但不管咋得的,她从大夫的脸色和话语中悟出了女儿病情的严重性,着急地说,化验结果不是还没出来吗,能不能让我闺女先住院?
   大夫说,她的症状很明显,不用等验血报告就基本能判断出结果,目前住院已经没有必要。
   俺有钱,治得起!大夫!着急的娘额头浸出了汗珠,边说边打开包袱,把一个小油纸包摊开在大夫的桌子上,大夫你看,俺带了这么多钱!花完了家里还……
   这不是钱的问题。大夫打断俺娘的话,无奈地解释。

共 1040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妮儿,你别走】这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亲情散文。作者用凝练稳健的笔法,舒缓的笔调,细腻地刻画了母亲和女儿所经历的不同寻常那生离死别全过程。一个苦命的母亲,历经磨难,替父赡养遗孤及小叔子,好不容易小叔子另立门户,儿女长大成人,母亲贴心小绵袄女儿,也十分孝顺,对母亲呵护备至。可哪知,女儿在艰苦的环境下,得了重疾白血病。母亲内心受到重创,刚强的母亲隐忍痛苦瞒着女儿,其心理煎熬可想而知。母亲本不信鬼神,可为了医好女儿,她不惜给医生下跪。她攀山甚至爬着匍匐前行,用血的代价以示虔诚。为了救女儿,不错过当地“老鼠火”习俗,为的是让女儿脱离病魔。可是,造物弄人,最终母亲还是在痛不欲生中失去了钟爱的女儿……文章故事感情饱满,叙事条理、主线清晰,通篇围绕母亲和女儿不同寻常的经历过程和情感纠葛,不惜笔墨用场景进行烘托气氛,细腻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很好地表现了母亲对女儿倾注一腔浓浓的母爱。 这些细节铺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亲的浓浓的爱!让人为母亲和女儿遗憾,为母女情深而震撼!散文写出了小说的精彩!很具感染力的佳作!推荐共赏!问好君之竹老师!【山水神韵编辑:春华秋实】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060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3-06-01 11:44:28
  一篇令人震撼感人肺腑的佳作散文,女儿泣血的离世,母亲和女儿经历了一场人生命运的洗礼,也彰显了母爱情深!欣赏问好君之竹老师!辛苦了!
回复1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06-01 18:26:00
  非常感谢秋实社长在百忙之中给予拙作如此详尽的介绍及评点!
2 楼        文友:方因        2013-06-01 11:52:24
  母女情深,感人肺腑!君之竹老师辛苦了!
回复2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06-01 18:27:51
  谢谢方因编辑赐阅并给予如此高的评价!
3 楼        文友:幽香清远        2013-06-02 11:10:28
  感人肺腑的亲情散文,拜读了。祝贺君之竹老师作品加精!
回复3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06-08 20:21:30
  谢谢幽香清远编辑光临并给予点评!
4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3-06-26 20:08:01
  文章类似于后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即一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思想家和各种艺术家就以各自的方式,解开我们对现代文明生活的迷思。散文攫取了边缘、边远、山乡的典型性环境,吸纳了在这样典型性环境中的古老道德规范、风俗习惯、传统观念熏陶之农民形象,攫取了在社会和人性中最典型的情节和细节,解构了这样环境中人们的那苦闷、那哀怨、那艰难和那不屈于生活束缚、争斗的精神和不争的失败,很好地描述表现了这个家庭的状况,从而给读者一个思考的故事,适当得体的解读了社会和人性的归宿和升华。对于作为作家、作者,也必然是多情的。多情则善感,善感加善良则必然多忧多愁。大到悲天悯人,忧国忧民,小到伤虫痛鸟,恋木惜花。所谓情寄八荒,思接千载,难得有长久的欢乐,片刻的清闲。因此,不应该把这篇散文看成人物情感散文,他是社会和人性的归纳。文人之苦,文人之乐,全在于此。 作品在情节上略有不足,个别情节缺少有力的举托,是作者在拿捏创作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故事上面,显得略有乏力,应该继续汲取文学理论的精华,继续提高。
回复4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06-26 22:06:27
  非常感谢江山绝品评议组给予拙作“绝品”称号,感谢评议组对本文的深入分析和改进提高的中肯建议。我将认真理解和消化这些建议,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5 楼        文友:兰之馨香        2013-06-26 21:08:17
  祝贺君老师散文喜获绝品。再次细读此文,还是禁不住泪眼朦胧。
回复5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06-26 22:12:05
  谢谢兰之馨香编辑的点评,望多提宝贵意见!
6 楼        文友:石霞山人        2013-06-26 21:11:08
  绝品组的评论非常到位非常精辟。这篇以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散文,可以说是真情真爱的低吟浅唱,是人性母爱的幽幽倾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彰显着民族传统美德,启迪着人们的良心与良知。正如评论所说,“情寄八荒,思接千载”,写的虽是过去年月的人、事,但也是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比照,更是“社会和人性的归宿与升华”的真切解读。尽管文字稍有疏漏,结尾稍嫌哀婉,但不失为佳作绝品。拜读之余,感概良多,发此拙见,以表敬意,并祝文友多出精品、绝品,以襄江山文学之辉煌!
回复6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06-26 22:17:17
  非常感谢石霞山人老师对拙作的深刻剖析和中肯建议!
回复6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06-26 22:24:49
  非常感谢石霞山人老师对拙作的深刻剖析和中肯建议!
7 楼        文友:鹏程        2013-06-26 22:50:42
  恭贺老师又一佳作评上绝品!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回复7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06-27 12:01:29
  谢谢鹏程编辑的祝贺,作品尚有很多不足,待不断改进。
8 楼        文友:单培文        2013-06-27 09:12:58
  真的是好文章,喜欢并佩服中,难得见到这样的好文字,不是我辈所能写出的。羡慕。
-刻画心灵的印记
回复8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06-27 12:02:38
  谢谢单培文文友的点评!
9 楼        文友:和谐家园        2013-06-27 11:28:24
  前面各位大家说了各自的观点看法,俺也大致浏览了一下作品,发现此作不像是小说,也不太像散文,按小说来看,此作文字拖沓,好像属于写实类的作品,但是写实也不等于实写,按散文来看,此作又缺少一条主线,显得不伦不类,俺的意见是,此作不能算作为绝品
10 楼        文友:和谐家园        2013-06-27 11:32:41
  俺再说几句,作品的好坏不能搞得像星光大道里的个人简介一样,哪个越煽情,哪个说得越悲苦,感情就越真挚,真切,文学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多看看脚下的土地,多看看劳苦大众,把小我升华为大我,才是正道
回复10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06-27 12:06:42
  感谢和谐家园文友直率的评论,拙文的确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逐步改进和提高。望多多交流,相互学习!
回复10 楼        文友:君之竹        2013-06-27 12:06:54
  感谢和谐家园文友直率的评论,拙文的确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逐步改进和提高。望多多交流,相互学习!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