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指间★散文』刘祥老师

编辑推荐 『指间★散文』刘祥老师


作者:刘福田 进士,999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50发表时间:2009-02-28 06:27:57

认识刘祥老师开始于一次巧合,不过我后来知道那不过是早晚的事,而且肯定晚不过当天。大概因为喝运河的水长大,我一直比较喜欢写字,那是从小学就萌芽的,到了初中已经成了爱好,只是随心所欲不得章法。初中时只有一篇作文上过《中学生作文选》,第一次变成了铅字,当时心情的激动现在已经无法形容。虽然那以后再没有成绩,但是我对文字的爱好却是从此一直执迷。
   高中阶段贪玩好耍,学业荒废得非常严重,但是写字的爱好却是一直没丢,只是写过的东西大都随手丢了。读到中专的时候学业继续荒废,不过我又迷上了古文诗词。唐诗宋词元曲还有大量的古文名篇,多是那个时期背诵下来的。“照葫芦画瓢”,因为喜欢自己也便学着写,当然只是有个大概的样子,根本就是一些不成体统的歪诗烂句。
   初入社会,因为狂妄受到打击,于是写字成为逃避现实的方式更加变本加厉,与乌七八糟的爱好一起,同时成为我生活的重心。生活的磨礪思考的深入,反映到我的文字里开始有了一点深沉,不过一直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仍然谈不上章法。这样一直十几年,大概也积攒了几十万字,主要是作为自我欣赏,除我之外也就是妻子看。
   没有章法又没有目的,写出的东西可想而知,但是妻子却很欣赏,以为我这些文字不见天日有些可惜,于是建议我给哪里投稿。我却自知不行,也没有兴趣,大概自知之外还有性格使然。后来架不住妻在身边吹捧,终于在电视报上看到一则征文消息,于是选了两篇寄出去却没当回事。寄出之后我正好出差,几天后回来见回了信,说是选中了其中的一篇,将在电台播出,一看时间就是明天了。当然也很开心,于是赶快回家告诉了妻,第二天我们一起听到了广播,这让我真的有了一点自信。
   妻因此要我再出去试试,我却不知道具体怎么做才好。于是妻建议我认识一下通州区文化界的人,可是我觉得太唐突,这件事也就放下了。不过过了几天,妻就跑回来告诉我,我们初中时的马希福老师,认识文化局的孟宪良老师,她已经托马老师给孟老师说了,要我把写过的东西给孟老师送过去看看,这样我就去找文化局的孟老师。
   那时候我连文化局在哪儿都不知道,结果去了文化馆,我以为那里就是。在那里我问孟老师在哪儿,有人便把我指到了二楼,原来孟老师也经常过来这里。敲开了房门我就看到了刘老师,当时他正坐在桌前埋头看东西。当然这时候我还不认识他,也不认识我要找的孟老师。“您是孟老师吗?”我怯怯地问。“哪个孟老师,是不是孟宪良?”刘老师问我。“是啊,您就是孟老师吧?”我以为他就是了。可是刘老师却说:“我不是,孟老师不在这里,他在文化局。”我晕了,有点丈二和尚:“这儿不是文化局吗?”
   刘老师告诉我这里是文化馆,又告诉我文化局在什么地方,我道了声谢就要出来,这时刘老师却叫住了我:“你找他有什么事?”可能是他看到了我手中厚厚的一骡稿,这是我后来猜到的。我说了要去给孟老师看稿,结果刘老师说:“你先给我看看。”就这样还没有认识孟老师,我就先认识了刘老师。后来他把我的诗词还给我,其它的稿留在了他那里,我这才又出去找孟老师。
   在文化局见到孟老师后,我说了找错地方的事,孟老师问我:“那个人是不是刘祥?”我说没敢问名字,就介绍了一下长像。孟老师说:“肯定就是他了,你直接就找对了人,要不然我也要打发你去找他。”熟悉了孟老师之后,我才知道他主要是写诗词的,而刘老师才是范围广泛的文字编辑。就这样我一下认识了通州文化界的两个人,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通州区文化界的中坚,先认识刘老师也是机缘巧合。
   逐渐熟悉起来之后,我接触最多的还是刘老师,因为我其实诗词写得很少,而且那时的诗词也根本算不上诗词。刘老师给我的印象,一开始就是“特别”的和蔼,这里的特别不是一般的特别,所以要加上引号。刘老师根本就是一点架子都没有,让人感觉非常亲切,亲切得就象是自己的父兄,反而让我一开始觉得有些不适应。不是因为玩笑,刘老师和我几乎不开玩笑,开始时就更是这样,但是给我的感觉,他就是特别的亲切,说话慢吞吞的,而且永远是一脸的慈祥。就是与我说话也一点长者的样子都没有,但是那种长者的感觉,已经不知不觉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深深两字,我又加上了引号,因为深的程度曾经让我有一种震颤的感觉。
   开始与刘老师说话,有时候我莫名其妙地会产生一种微微的震颤,感觉有一股暖流在身上蔓延,这种情况有很长时间,不知道别人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当然不是因为害怕,因为刘老师无论长像还是态度,从来就没有让我害怕过,那应该是一种感动。我其实是很狂妄的一个人,就是与人刀兵相见也不会有这种震颤的感觉,但是在受到感动的时候却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当时刘老师注意到了没有。
   是啊!我与刘老师无亲无故,仅仅就是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人家凭什么要对我这么好?我回家和妻子谈了这种感觉,妻子说:“人和人就是一种缘分了。”看来这应该是唯一的解释。刘老师对我的作品,尤其是一些前期作品肯定的地方不多,更多的是指出一些问题,以我的性格,当时很难听进别人的否定,但是刘老师说的意见,我却能够很自然地接受。即使有些观点并不认可,但是在心理态度上我总是接受得服服帖帖。看来人和人真的就是缘分,对于我也只能这样去解释。
   在刘老师自己的感觉里,我这个弟子也许根本没有什么特殊,因为他对通州区的文学后辈们都是一样的呵护有加,对我也没有过什么特殊照顾。但是唯其如此才让我更深深地感觉到他的人格魅力!刘老师在通州文学界的形象,不用我说也是有口皆碑。多少文学爱好者是刘老师发现和一手培养的,大概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同好们一起聊天,随便地就可以点出好多,我想这样的实例根本就用不着列举,也不可能有人站出来敢说我说得夸张!有时侯我们一起猜度,刘老师究竟对谁最好,我总是说对我最好,大家有的不予认可,但是又根本反驳不了,他对谁都最好,当然对我也不例外,我说得本来就没错。
   不仅在文学上的指导,刘老师把后辈们都当朋友一样的看待。谁的生活上有什么可能的困难,刘老师想得有时侯比本人还要多。“写东西是好事,但是生活也要照顾,不能为了写东西日子都过不好。”这再早是刘老师说别人的一句话,我不记得是说谁了,但是一定有朋友记得,不过后来这句话刘老师对我也没少说。
   我因为对哲学的研究,近几年没有出去工作,刘老师对我就特别担心,怕我因为写这些东西影响了家庭,所以几乎每次见面都要提醒我一次。后来因为一起见到了我们夫妻,看到妻对我鼎力支持才稍微放下心来,起码不再担心我,因为写东西闹起家庭矛盾吧,但是在经济上仍然不放心。
   认识刘老师以后,我们一起吃过几次饭,刘老师总是拦着我付帐,尤其是我放弃了工作以后。实在扭不过我,出去吃饭他就专挑不起眼儿的小店儿,还总是叨唠着,拦住我不许多点菜。我说我做过几年生意,家庭一般的用度不是问题,但他就是不相信,还常常觉得不可思议:“福田的爱人也真是,实在是太难得了!”文学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关心,使我对刘老师一直感激不尽,常常在朋友和妻子面前说起,妻子又说:“我看刘老师是该你的!”那意思仍然是说这是缘分。
   我已经熟悉刘老师的工作,为了通州文学事业的发展,刘老师每天都要看好多别人的稿子,常常是日以继夜,凡是熟悉他的人,这是肯定的结论。刘老师的文字非常精美,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但是他自己写的东西不多,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时间,要不以他中文系毕业的基础,现在早已经硕果累累了,这一点没有人会怀疑。从刘老师很少的作品里,很容易看到他的文字功底,再说他编辑《运河》,多少新人的稿子都要帮助修改润色,一代宗师这是自然而然的结论。我为刘老师感到可惜,又为他这样的人格感到非常的震撼,看似平常,但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事!
   通州区之所以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化之乡,大运河丰厚的文化底蕴只是基础,如果没有象刘老师这样一大批甘为人梯的人,那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进入通州文化界之后,我对此有深深的感受,刘老师最有代表性,像刘老师这样的前辈,在通州简直可以说是全部!难怪人说通州出人才,那不仅因为通州的水土好,更因为这里的人气好。
   让我认识刘老师的孟老师不说,认识张宝玺老师以后,也和刘老师的感觉一样。我记得他看了我前期写的东西,也是特别亲切地对我说:“还要多努力,要有目的地写,争取将来独立出书!”这句话我一直记得,而且对我的提示作用很大,后来我再写东西一直就是比较注意目的性。再后来我研究哲学,张老师也是特别支持,不止一次过问我的进展,直到安排我的《混沌哲学本体论》出版。张老师是通州区文联主席,已经是走向世界的著名作家,能够这样对待一个文学晚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了。
   一样全国著名的作家王梓夫老师,也是个同样和蔼可亲的人,我印象里他第一次来通州给我们讲话,我就听得很惊讶。也许是因为通州是他故乡的缘故,他讲的话不但和蔼,而且说得特别实在。他讲到自己成长的经历,说他当时奋斗的最初目的就是要逃离农村,我听得都有点震惊。他鼓励我们写作要敢于出名,因为社会现实很注重名气,这些话说不上怎样的深刻,但是感觉特别实在,起码他是真诚地为通州区的文学后辈们着想,一点没有著名作家那种光环下的冠冕堂皇!不知道他在别的地方是不是也这样讲话。王老师也很关心通州区的文学事业,经常过来给我们这些晚辈指导,后来和他熟悉起来,他也说过可以帮我看稿,感觉上根本就是个和和气气的师长。
   浩然老师已经年愈古稀,因为在通州区居住和写作,并直接培养过很多文学后辈,现在也经常过来做一些文学方面的指导,一样的非常和蔼。有一次我对他提出的一些创作建议有不同看法,说的时候,注意看到浩然老师,他一直在认真地,面带微笑地听,当时真的特别让我感动。
   在通州文学界,几乎根本就没有不和谐的情况,尽管对有些问题见解可能不同,但是人文气氛特别好。我熟悉的文化馆郑建山老师,说话非常坦白直率,有什么不同意见总是当时就冲口而出,但是大家都特别喜欢他的性格,他在文字上也给过我直接的指教。文化馆馆长王启会老师,还专门说过赞赏他的话。人说文人相轻,这在通州几乎没有什么感觉,这样的氛围加之文学前辈们的甘为人梯,通州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学艺术之乡,那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带给我感动的前辈们,这里无法一一列举,我知道也没人会怪罪我。这篇小文以刘祥老师为题,因为我和刘老师接触最多,他对我的帮助和指导也是最多的。有了像刘老师这样的前辈宗师,通州文化发展的前景自然非常乐观,可以说今天就已经硕果累累!虽然我还不成气候,在刘老师的学生里,我大概是最差的,但是已经有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言辞犀利幽默的凤军,文笔流畅的张健,生活色调浓厚的刘震罡,阳春白雪的余莹,出手不凡的松岩、冬兴等等,他们都已经非常出色。我只能说出熟悉的几个人,还有许多人我只是见文未见人,那干脆不说也罢。
   通州新人辈出,聚在一起也是非常热闹融洽,这是前辈们多年培养与引导的结果。通州文学界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这种亲切的气氛,领导不象领导,前辈不象前辈,但是因此恰恰实现了领导有方,前辈们以身作则、后辈们积极上进的客观效果。区领导来指导工作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此我反而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但是只要在哪里见了面,人群里也会立刻认出来,这在通州文化界根本就是一种整体的气氛。
   本来我想求刘老师为我的《混沌哲学本体论》作序,可是他说我有前言就够了,那本书可是刘老师逐字逐句为我修订的,其中浸入了他多少心血,我想只要看过那本书的读者自然明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了不辜负刘老师这样的前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地进取,把通州全国文化之乡的大旗高举。无论我们这些后辈将来有多大成绩,都是刘老师这些前辈们对我们关心、培养和指导的结果。刘老师作为通州区文化界,所有甘为人梯和蔼可亲的前辈们的代表,理应接受我们同门师兄张建的那句话:“待他年,整理文学艺术事了,为先生寿。”这是我们这些学生晚辈们共同的心声。

共 47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字亦似家乡的人一样融洽平和。由对自己的感情变化和几位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尤其刘祥老师,笔尖处处流露着对老师的感激和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以及对自己,对家乡的期望甚高。欣赏。问安!【编辑:菊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菊惆        2009-02-28 06:34:36
  我也很怀念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在这里向我的老师问声好.老师,一切安好
王者的忧伤
2 楼        文友:蓝雨轩156        2009-02-28 13:26:04
  谢谢老师支持,雨轩问安。
想念,无法言语。
3 楼        文友:云碧影        2009-02-28 23:49:45
  人与人之间或者真的就是靠着这样子的一种缘分吧!阴差阳错却又是误打误撞。
所谓结局,不过曲未终人已散~~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