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指间★杂谈』哲人与常人

  『指间★杂谈』哲人与常人 ——一点点比较


作者:秋林 举人,3356.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88发表时间:2009-02-28 11:21:27

几乎所有的圣人和觉者都对人进行了划分:释迦牟尼把佛和芸芸众生区分开来;耶稣把神和人区分开来;苏格拉底把哲学家与常人区别开来;老子和庄子把真人与众人区别开来;孔子把人区分为君子和小人。由此来看,哲人也好,神人也好,真人也好,君子也好,他们与常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虽然都在人中,但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哲人与常人相比好比人与猴子相比。我这样说丝毫没有辱骂人的意思,因为我首先是一个常人,我说的是历史现实,是历史的真相,是实实在在的话,哲人与常人就是截然不同的。
  
   此之指谓哲人:在孔子那里叫君子,你把《论语》通读一遍就会发现,孔子讲的是仁、义、礼、智、信,是做君子必备的素质和基本的要求,一句话,孔子的学问就是如何修成君子的学问;在老子和庄子那里叫真人,老子和庄子讲的是道,是修真、唯真、通向真人的路,其根本目的是如何修成真人;在耶稣那里叫好人,耶稣讲来讲去,只不过是叫你怎样做一个好人,更好的人,比所有一切人都好的人,就接近天国世界标准的人了;在释迦牟尼那里叫佛陀,释教有千经万典也只是教导他的弟子修心持戒,最后得道成佛;在苏格拉底那里叫哲学家,苏格拉底一生告诉人们的是如何过一种高尚的节制的正义的理性的哲学式的生活,最后成为一个能够与天国世界的天神交往的哲人,苏格拉底哲学的根本主张是净化人的情欲与灵魂,是教人如何能够修炼成为哲人的一种修炼方式。我在此把孔子的学问叫做君子哲学,老庄的学问叫做真人哲学,耶稣的学问叫做好人哲学,释迦牟尼的学问叫做修心哲学,苏格拉底的学问叫做哲人哲学。
  
  
   常人在世界中睡梦式存在着,哲人在世界中清醒的认识着;常人在世界中被动感觉感受,哲人在世界中主动感悟觉悟;常人在社会的苦难和不平中怨天尤人,哲人在苦难和不平中完善自我;哲人是那种能够认识存在意义的自觉存在者,而常人只是被动存在的存在者。哲人其实就是那种真知生命存在意义的觉者。
  
  
  
   常人在世界中随他人享乐着,哲人在世界中常常为别人痛苦;常人在世界中为生活奔跳折腾,哲人在世界中为解脱而历经磨难。常人只视事务,哲人审视人生。常人舍生求财,哲人舍生求真。常人为吃穿而生活,哲人为活着而吃穿,苏格拉底说:“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常人永远不知情为何物,哲人首先就看透情之为物;常人永远在情中如痴如幻如迷,哲人在感情之外看世界.常人因执着情而苦,哲人因不能脱离情而苦;常人为情而活着,哲人为去掉情而历经魔难.几千年来常人(包括帝王将相,英雄和文人学者)谈情说爱;哲人(诸如老子,孔子,庄子以及历史上有名气的高僧和大道)从不言情说爱。
  
  
  
   常人只知美丑为美丑,哲人探究美丑之所以为美丑:常人只知善恶为善恶,哲人探究善恶之所以为善恶,常人只知存在为存在的,哲人探究存在之为存在的意义。
  
  
  
   常人怕死,哲人视死如归,哲人并非轻生,而是真知死的意义。哲人的死与常人的死不同。常人的死是死,哲人的死是解脱和永生。哲人从不过奢华嗜欲的生活而是过一种极简单而自由轻松且踏踏实实的甚至接近“死”的状态的生活。所以苏格拉底说:哲学就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真正的哲人一直在练习死,训练自己在活着时就保持死的状态,所以最不怕死。他大谈灵魂的修炼,轮回和业报,在活着时哲人的灵魂已经修炼得十分纯洁,因此死后将与天神交往。这是哲人与常人不同的实质所在。其实在西方所说的哲人就是我们东方人说的圣人和一些大儒高僧和大道,他们都是修炼的人。
  
  
  
   常人满足于自己的一孔之见,而哲人把常人在常人社会掌握的所有知识视为认识真知和大道的障碍。赫拉克利特和老子都说过:博学并不能使人有智慧。我这样说肯定有人会觉得愤怒,其实这正是常人的无知之处。大智大慧的苏格拉底认为他与常人的区别仅仅在于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常人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
  
  
  
   苏格拉底说自己什么智慧都没有并不是故作惊人之语更不是谦虚!因为他发现了人都没有发现的问题:人类的所有知识与神的智慧相比啥也不是,所以他才说自己啥也不知。由此苏格拉底进一步悟到,神谕的意思其实是说:真正的智慧是属于神的,人的智慧微不足道,在人之中,唯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才是智慧的。
  
  
  
   我在想提升哲人的意义,把他们直接与圣者和修炼者并列,一句话,我真的想要叫哲人神圣起来!
  
  

共 18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哲人”与“常人”的区别,选取对情的取舍等角度来进行阐述。整体辩证较为有力,然通篇引用论据皆为苏格拉底的言论,个别观点有待考证或者说实无考证,况且哲学观点在不同派别,甚至是同一派别的不同先哲中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它对生活的指导全看个人钟情,不可强加于别人。个人拙见,望海涵!感谢您对指间微凉社团的支持,欢迎继续来稿!【编辑:艾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艾梵        2009-02-28 11:23:54
  请作者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注意却别全角与半角。
好久不见
2 楼        文友:秋林        2009-02-28 11:40:55
  惭愧,抱歉.
语境就是一切------荣格。
3 楼        文友:蓝雨轩156        2009-02-28 13:23:55
  谢谢老师支持
想念,无法言语。
4 楼        文友:云碧影        2009-02-28 23:38:10
  透过这样一篇文章感觉到作者似乎是对于哲学有着过细的探究深思。因此行文之中,能够处处应用到这些大哲学家的名言和事迹来进行论证。但哲学有着一定的相对性,如同光影的存在一般。
所谓结局,不过曲未终人已散~~
5 楼        文友:秋林        2009-03-01 11:40:03
  福田兄说我“淋漓尽致”,不的。我的这篇小文章从构思到成文中间经过了七年之久,足见我思之迟缓。一年连200字都写不出来,我真非作家之才啊!
语境就是一切------荣格。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