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专栏★滴水观海】试论当代教育的终极目标

编辑推荐 【专栏★滴水观海】试论当代教育的终极目标


作者:天天天蓝 探花,14365.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00发表时间:2009-03-01 20:05:44

任何事,都有一个终极目标,而这个终极目标是否合乎客观规律,直接决定了这件事的生命力大小。
   佛家的终极目标是众生尽生净土,道家的终极目标是“祈愿人间皆是仙”,儒家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礼乐之邦”,而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便是实现共产主义。
   终极目标是做事的方向。
   不论能否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好象一个水手,明知道前途有无尽的风雨,却仍然矢志不逾地向着目的地进发。
   当代教育,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的教育,因而显得尤为复杂和艰难。这里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国民素质教育等等诸多领域。这些教育应该有一个大方向,那就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独立的国家。
   怎样实现这个终极目标呢?我想,不能简单地用行政干预、强制约束等方法,而更要从人的心理和社会现实两方面入手。
   人的心理,是需要大力研究的领域。任何一个人做事,都有一个动机,都为了某种目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人的心理的规律。生存需要、安全需要进而转到自尊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里的一层层的推进,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升华。而社会现实又怎样呢?改革开放,引进了外界先进的思想、观念、科技,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享乐主义、各种低级趣味等等。如何让相对独立的心理适应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是教育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同年龄段,不同阅历,不同性格的人,要有不同的教育氛围和思路。儿童期是性格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的教育,要监护人的以身作则,要引导他们发现真善美,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假丑恶,培养他们的热爱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健康向上的心态,也让他们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不安全,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青少年时期,思想大幅度跳跃,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渴求,而各种信息媒体的极大丰富,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可能误导他们走向个人主义甚至暴力、色情、颓废等不良境地。所以这个时段的教育,一方面要肯定他们做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合法存在,另一方面也要告诫他们把握美好时光的不易和“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这个时段,精力旺盛,渴望吸收更多的知识,渴望认识更多的朋友,渴望探索自然与社会的奥秘。可以说,把握好了,是一生成功的原始积累;把握得不好,也是一生失败的罪魁祸首。步入社会的人士,人生观相对稳定下来,此时,面对的主要是现实、生存,肩上的担子重,承受的压力大,往往容易在挫折与压力面前对自己原有的理想产生怀疑。这是不容忽视的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在爱情与物质面前,会渐渐觉得物质是爱情的保障,继而开始信奉拜金主义,进而演化到金钱万能的思想,对一些爱情原则、作人责任逐渐置之脑后。此时,重要的不是否定,而是在理解中找原因。可以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证明金钱买不来幸福,幸福的因素不仅仅是金钱。简单说教是不起作用的,重要的是从逻辑上、事实上让他们心服口服。但这也决不是赞美贫穷,贫穷本身与富裕本身都是中性的,就如同一把刀,你可以用来对付敌人,也可以用来伤害自身。重要的是把握贫穷中的幸福与富裕中的幸福的真谛。十元钱,可以买一支玫瑰,从而营造一个温馨浪漫的爱情;一百万元,可以一夜输光,破产者于是可能跳楼,富豪可能酝酿下一次的孤注一掷,有人甚至会走上铤而走险的道路。虚荣是产生攀比的原因,攀比又会产生丢掉原则的随波逐流,到后来失去自我。常言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时代需要物质的极大丰富,“两个文明”的口号提倡人们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都要争取更上一层楼,但是,物质是要靠精神来消费的,没有精神,金钱堆成山,钞票积成楼,幸福与快乐又在哪呢?那些活得幸福快乐的人们,都是有效地把金钱运用到精神之中;而靠不义之财营造的快乐,根基就是建在沙滩上的,经不得风吹雨打,经不得时势考验。“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自己的汗水挣得的财富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自己的智慧营造的生活最有情趣。
   孔子说过,少年戒之在色,壮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惰。对于辛苦一生的老年人,具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绝大多数儿孙满堂,而他们的快乐,一方面是一生的事业,一方面是生命的延续---子孙后代。但是我要说,他们还应有自己当前的快乐,因为事业已成过去,子孙都有各自的生活,可以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真正的快乐,来自“少年夫妻老来伴”的相濡以沫,来自对自己一生的理性总结而产生的平静,来自余热的发挥,来自积极参与社会,关爱社会。少数人因封闭而易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或者把注意力全部投入儿孙,这都容易使原本快乐的生活蒙上阴影。活出自我,才能抵御心境的消极,才能给后代一种精神力量,也会为后代减轻许多压力,照顾的压力,观念的压力。这时的教育,就是教他们懂得放手,懂得如何放手,懂得有距离的欣赏,懂得“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才有快乐到老,懂得如何理性地看待衰老,懂得平淡与健康的积极意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代教育任重而道远,因为教育问题是很复杂的问题,复杂在面对的不是一种模式,不是一个个体,而是多变的时代下的每一个鲜活的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教育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教育的基调是平等与宽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每一个人都健康快乐,都成为融入社会的因子,都有健全的人格和自食其力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有道德的自我反省能力和对美好的持续追求的愿望。如此,教育就是成功的;如此,国家与民族的兴盛就是指日可待的。
   (2005年3月12日上午)

共 22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的教育,重点是为了培养人才,但在现阶段的应试条件下,高分学生是否是真正的人才?这点现在社会开始关注了。教育,以人为本,以国家社稷为己任,以自身提高为目的。教育,延续了数千年的传承文明和进步的工具。问好。——野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天天蓝        2009-03-01 20:13:30
  谢谢野哲的评论。教育只是一种手段,让人们都生活得更开心、更有自我的手段。如何更好的达到这个目的,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话题。
爱好广泛,待人真诚,追求真理,营造高质量人生。
2 楼        文友:李锦恒        2009-03-01 21:29:26
  国的教育,重点是为了培养人才,但在现阶段的应试条件下,高分学生是否是真正的人才?这点现在社会开始关注了。教育,以人为本,以国家社稷为己任,以自身提高为目的。教育,延续了数千年的传承文明和进步的工具。问好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微信公众号:锦书恒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