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阔天空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碧海】凉州与凉州人(散文)

精品 【碧海】凉州与凉州人(散文)


作者:雪漠 秀才,120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14发表时间:2013-06-18 09:08:58

(1)
   中国历史上的“凉州”,不仅仅是今天的甘肃凉州区。自汉朝建郡以来,“凉州”的名字换了多次,有时叫“武威”,有时叫“姑臧”,有时叫“西凉”,有时叫“前凉”……,其疆域,也时大时小。最大时,把大半个甘肃都占了,还扩延到周围几省,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不过,凉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能以其地盘的大小来衡量。要研究中国文化,你不可能绕过凉州。比如:佛教传入中原时,凉州是最关键的一站,佛光西来,自此扩散,才有后来的格局;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就在凉州住过十多年,他对中国汉文化的了解,就是在凉州完成的。至今,他那个著名的焚不烂的舌头还埋在凉州,接受着历代过客的朝拜;要是你研究中国的建筑,那就更绕不开凉州了,北京西安等旧都城的模式,最初的源头,就是凉州。……总之,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其发祥地就在凉州。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论稿》里,有许多相应的证据。
   凉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东接兰州,西通新疆,山脉前隔,沙漠后绕,“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古浪峡被称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银锁”,最窄处宽仅数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于是,就留下了许多故事,比如:宋代的杨门女将,征西夏时,到古浪峡,走投无路,跳崖自尽,留下了“十二寡妇滴泪崖”的传说。西路军也在古浪峡跟马家军打过一战,死伤惨重。上次,我带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编辑吴金海和黄韬去我家,路过古浪峡时,他们不由得惊叹:难怪西路军受挫,这儿,只要架挺机枪,就很难过去。的确,那是条狭长的走廊,峭壁千仞,势若蜂腰,中有小道,蜿蜒西窜。整个凉州,西边是祁连山,东边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间便是地理书上的“河西走廊”。扼住了凉州,就等于扼住了丝绸之路的咽喉。
   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凉州便成为丝路重镇和经济交流的都会,同时也决定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凉州自古多安定。古谣云:“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凉州百姓爱好和平,从不排外,能忍辱负重,讲究“吃亏是福”,商贾往来,从不欺凌,渐成经济文化重镇,在唐代,就有“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之说。
   凉州历史悠久,据考证,原始氏族公社时期,人类就在这儿活动。四千多年前,这儿就开始使用铜器。春秋时,为西戎属地。当周幽王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后,攻入酆镐之地的西戎兵中,就有凉州人的祖先。战国后,凉州为月氏住地,后为匈奴休屠王所占。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袭击匈奴,取得胜利,河西走廊哭声动天:“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无繁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此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凉州始名为“武威”,归属中央版图。
   凉州人爱好和平。几千年来,这块土地上,没爆发过一次农民起义。仅有的一次所谓“暴动”,是清末的抗清义士齐飞卿发动的。当时,官府对百姓的压榨已到极点,据凉州小调的唱词称:“娃娃要的爬爬钱,老汉要的拐棍钱。”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当时,据说与孙中山先生有联系的齐飞卿等人,便以哥老会为基础,鸡毛传贴,发动百姓,反抗官府。这次行动,被志书上称为“暴动”,但老百姓却叫“打巡警”。这一称谓,很有意思。前者融入了民族大义,后者仅是泄愤而己。凉州百姓可不管朝廷叫“清”,还是叫“明”。他们只管对方是否欺负了自己。有个凉州小曲儿,专唱这事:数千百姓,涌上街头,把巡警楼砸了个稀烂,群情激愤,气焰嚣天,但官兵一到,便作鸟兽散了。齐飞卿外逃,后来又潜回凉州,再次举事,却被堂兄弟告密,叫官府逮去,砍了脑袋。这便是凉州历史上最有阳刚气的一次行动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既无波及四方之势,亦乏其应有的坚韧顽强。这不是偶然现象,了解此理者,便了解凉州。
   相对于战乱频繁的中国历史,凉州实在是个安定的角落。便是在元初,成吉思汗的铁骑如热汤泼雪一样,把世界上许多名城夷为平地、生灵们的血泪黄河般流淌时,凉州仍是个安定的港湾。同属河西走廊的酒泉,就被蒙古兵屠城,血如河海,头似滚沙,据说死了四十万人。那个叫西夏的王朝,更是被蒙古人的大笔,从历史上涂抹得一干二净,连文书也成了稀罕物品。可是,当时做为西夏陪都的凉州却神奇地活了下来,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盟——由蒙古王子阔端和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参加的“凉州会盟”。此前,西藏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此后,它正式归属中国版图。萨迦班智达圆寂后,就埋在凉州的白塔寺里。那灵塔,遂成西藏归属祖国的重要物证了。
   在和平的港湾里打着酣美呼噜的凉州成了中原士人的避难所。每遇战乱,他们便来凉州避难,像胡三省在《通鉴》注示称:“永嘉之乱,中州之士避地河西,张氏(轨)礼而用之,子孙相继,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荟萃于凉州的士人们,留下了一笔可观的文化财富。“其文化上续汉魏两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继后,继绝扶衰”(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论稿》)。
   这笔文化财富的归宿有二:一是显文化,除成为敦煌学主要来源的那部分外,还有许多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下来的古籍,其完整,其原始,其价值,不在敦煌出土的之下,有的完整程度,似乎超过了出土古籍。出土古籍中有的,这儿大多有相应抄本,而许多东西,却是凉州独有,如贤孝、宝卷等;二是隐文化,如民俗风情、民众心态、人们的群体性格等。时下,最应该研究的,正是后者。
   熟悉凉州的外籍人都说凉州很“怪”,是难以捉摸的“怪”。——当然,本地人是见怪不怪的,千年了,也没人诧异过这“怪”。倒是觉出了“怪”味的外地人不久便被这“怪”腌透了,进而也情不自禁地繁衍出“怪”味,染上地道的凉州气了。
   汉唐以来,许多外来民族就这样被同化了。他们可以异常强悍地挥动金戈,驱驰铁马,纵横中原大地;但一入凉州,便无声无息地消融于凉州文化的大池塘里,连个水珠儿也没有溅起。
   他们都成为地道的凉州人。
   也许,他们也曾觉出过凉州的“怪”,但甚至来不及叹息,自身便成为“怪”味的来源。
   这是一个既异常封闭又能大度包容的怪圈,其丰富和独特举世罕见。一日本汉学家故称:欲了解敦煌学,不了解凉州不成;欲了解丝绸之路,不了解凉州不成;欲了解中国,不了解凉州不成。
   相对的安定,导致了人文荟萃,而荟集的佛道文化,又成为安定的一个文化基因。久之,凉州遂形成一个文化怪圈。这个怪圈文化既有封闭性,又有包容性。其封闭性使其地域文化完全异于别处,即使佛道两教也打上了鲜明的凉州烙印;其包容性又促使了民族的大融合。秦汉以来,这块土地上先后有戎、翟、大胝、乌孙、羌、匈奴、鲜卑、吐蕃、回鹘,党项、蒙古、满、回等民族,但久而久之,连一些本来独立性很强的民族也被同化了。
   在这个文化圈中,既能孕育天才的唐钟汉简铜奔马,亦不乏巫婆神汉师公子,高雅的西凉乐舞,通俗的贤孝宝卷,阳刚的攻鼓子,阴柔的民间小调,皆能各得其位,各具其妙。
   由于凉州文化之丰富且封闭,不少学者对凉州知之甚少,即使对西域十分熟悉的日本作家井上靖先生,在写到凉州时也只能一笔带过。他可以写敦煌,写楼兰,写长安,但他写不了凉州。因为进不了凉州文化圈子,即使是天才的构想,也显得十分虚假。
   千百年来,主流文化的车轮可以在中原大地甚至边陲异域巨雷般滚动,但凉州文化怪圈却一次次将它拒于门外。面对外来文化的一浪浪冲击,怪圈坦然笑道:“你不可改变我。”有时,这个怪圈也会慷慨地敞开大门,但其目的不在于吸收,而在于同化。它可以开门揖“盗”,诱敌深入,而后同化你。
   吸收与同化的区别在于前者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同化则是“腌”,像凉州人腌菜一样,把白菜、萝卜、芹菜等混在一起,撒上调料,直腌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一团和气。其时,优点与劣势并存,糟粕和精华共在,诸味相串,叫你很难用好坏来衡量。
   在这个怪圈中,一切都被异化了,连“以戒为师”的佛教,也难幸免。你见过汉地有饮酒茹肉娶妻生子却被命之为“和尚”的吗?凉州有。在凉州洪祥乡,就有这种祖传的行业,可娶妻生子,可茹肉饮酒,平时是俗人,发丧成和尚,诵佛经,行佛事,并没人觉得大逆不道,老百姓只要认你,你就有生存的价值,就能以“和尚”命之。这虽是个别现象,其象征意义却很重大。
   在凉州,你几乎找不到纯粹“拿来主义”的圈外理论。这儿决不可能如南方诸地忽尔这个主义流行,忽尔那个主义吃香,张口闭口,多夹生的外来名词。
   翻开历史,每次时代浪潮在中国大地拍响时,带给凉州的,也许仅仅是涟漪。怪圈外山洪勃发,怪圈内死水微澜。时代的呼唤总很遥远,唤不醒沉睡的凉州人。偶有清醒者,也想震聋发聩地吼几声,但也许连个回音也听不到的。不久,他定然也会在连天呵欠的感染下昏昏欲睡了。我的长篇小说《大漠祭》写的就是这种生存状态。凉州是块奇异的文化活化石,很有了解和研究的必要。
   可以说,明清之后,凉州人的群体性格便成为历史进程的凝滞点。这一点,可以用流传数百年之久的贤孝、宝卷、民间小调来证明。他们可能是绞去辫子的清朝人,甚至可在任何朝代发现他们的影子,独唯不能安在他们头上的,是“现代人”这个词。
  
   (2)
   出了兰州,西行不久,有大山横亘,地势险要。坐在车上,你虽看不到山的陡势,但耳膜会倏然发胀。这山,海拔3562米,是河西走廊东端的门户,叫“乌鞘岭”。过了这门户,才算进了“走廊”。那一座座山,像冬眠的獾猪一样,首尾相咬,缠绵蜿蜒,扭来窜去,不知所终。这,便是著名的祁连山脉。那“祁连”二字,据说是匈奴话“天”的意思,所以,祁连山也叫天山。
   古凉州水草丰美,汉代时就是著名牧场。班固《汉书》云:“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一过乌鞘岭,你马上就会发现那大片的草原。“野阔牛羊小,天空鹰隼高”。绿毯随地势跌荡,牛羊在草里嬉戏,玉笛牧歌,银溪淙淙,景色如画,美不胜收。最惹眼的,是天祝白牦牛,它“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是地道的当地特产。它的肉质鲜嫩,纤维细腻,奶中的蛋白,也明显高于别的牛类;尾巴和缨毛曾为朝廷贡品,很是珍贵,旧时演戏,就用它做胡须、蝇拂、假白发等。再西行,穿过狭长的峡和光秃秃的山,便融入一片广大的沃土。那近的麦浪,远的雪山,一望无际的田野,还有那蓝得能掬来洗脸的天空,会令你身心俱爽呢。
   在凉州,名胜极多:如天梯山石窟,它开凿于北凉时期,距今1500多年,早于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的代表。石窟开凿之后,西域高僧昙无谶就远道而来,学习汉语,讲经传法,并翻译了《大集经》、《慧华经》等十多部佛经,共百余卷,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如海藏寺,建于宋元之间,元朝国师八思巴曾在此住锡;如磨嘴子汉墓群,因出土汉简等大批文物而闻名于世;还有许多,不再枚举。
   凉州的出土文物中,最有名的,是铜奔马,也叫“马踏飞燕”、“马超龙雀”、或“天马”。它的出土地,叫雷台,在凉州城北郊。雷台是古代祈雨的地方,黄土夯筑而成,高数丈,方圆百十米,上有雷祖殿,故名。
   因为凉州一向干旱少雨,早年,便诞生了一个特殊的行业:祈雨。祈雨者多为道士,坐过静,有所谓祖传法术。每遇旱灾,县知事便会在万民的撺赶之下去和道士们谈判:限下时日,求下雨来,酬粮几百石;若求不下雨,就烧死祈雨者。祈雨之地,多在雷台上。
   凉州人对雷神的态度,很有意思。平素里,也给雷神上供焚香,恭敬有加,但若是天不下雨,祈雨者就会生出一系列的法儿来整治雷神,比如,用判了符的雷碗来轰击雷柱,逼雷神下雨。据说许多时候,雷神很是听话,道士们也能在时限内祈下雨来。
   雷台多供奉道教神灵,除雷祖殿外,还有三星殿、北斗七星殿、南斗六星殿等等,遂成凉州道教圣地。每到初一、十五,雷台湖里便人山人海,许愿者、还愿者、赶集者、经商者,各满所愿,热闹非凡。数以百计的神婆也蜂涌而至,或唱歌,或跳神,或燎病,或学艺,熙熙攘攘,成为凉州独有的景致。
   铜奔马发现于1969年。当地农民在雷台上挖战备地道时,发现了一个大型汉砖墓。墓中出土,十分丰富,珍贵文物,数以百计。最醒目的,便是那铜奔马,它三足腾空,昂首嘶鸣,一足踏着飞鸟,神势若飞,既显示了天马一跃千里的速度,又利用鸟的躯体扩大了着地面积,保证了马的平衡。这马,融入了古代凉州人的高度智慧,有精巧的艺术构思和超人的想象,先后在十多个国家展出,屡屡引起轰动。后来,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旅游标志。
   除了雷台,值得一谈的,还有文庙。
   文庙在市区内,古柏青槐,遮天蔽日,清静幽雅,别有洞天,“地敞而境幽,近市而尘隔”。其规模,“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

共 15155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老道的笔触,大气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着凉州与凉州人,把我们从无知少知的凉州印象带到了一片开阔地,让我们更多更好地认识了记忆中模糊的黄沙漫漫的西北凉州,更多地了解了它源远流长历史,凉州贤孝,弹唱着一曲贤与孝,也知道了凉州人对文化的崇拜,独有的文化,铸就了独有的心灵。独有的心灵,导致了独有的命运。而凉州的女人苦难压不垮,她们怀揣着梦想,硬是在黄沙掩映的古道上走出了一段历史。此文不失为一篇上乘的大气之作,从中不难看出作者丰厚的文学内涵,读罢让人肃然起敬!好文章不多评,倾情推荐,与读者共享这丰盛的精神大餐!感谢赐稿碧海,期待更多精彩!【编辑:橄榄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619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橄榄色        2013-06-18 09:10:36
  再赏朋友的佳作,真的是佩服,向您学习并问好!
2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6-18 09:34:13
   佳作欣赏,问好雪暮老师,送去祝福。橄榄辛苦,问好祝福。
3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6-18 09:35:25
  感谢支持赐稿碧海,祝写做愉快!
4 楼        文友:王梦良        2013-06-18 09:48:52
  欣赏佳作,问好雪漠老师,祝福夏安!
5 楼        文友:王梦良        2013-06-18 09:50:05
   感谢支持赐稿碧海!
6 楼        文友:西凉雪        2013-06-18 09:55:39
  拜读雪漠老师关于故乡凉州的深厚历史文字。问好
7 楼        文友:文长        2013-06-18 11:00:19
  佳作欣赏,问好雪漠老师,祝安好!
8 楼        文友:黑枫郎        2013-06-18 13:29:08
  非常不错的文笔,欣赏佳作,问好雪漠老师,祝福。
9 楼        文友:黑枫郎        2013-06-18 13:32:56
   感谢支持赐稿碧海!
10 楼        文友:溪洋        2013-06-18 22:53:57
  欣赏好文,问好雪漠老师,祝福安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