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阔天空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碧海】马玉浩先生纪事(散文)

精品 【碧海】马玉浩先生纪事(散文)


作者:刘润和 布衣,46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75发表时间:2013-06-19 10:46:37

马玉浩(1920—1997),原名毓豪,字志超,号金沙,别署苏山老人,甘肃民勤昌宁人。民勤有史以来最著名书家之一。他终生探求书艺真谛,献身乡土教育,以不同凡响的书家风范影响了民勤乃至河西的当代书学风气。
  
   一
   1927年,七岁的马玉浩被父亲送入民勤县昌宁乡的私塾读书。其时,民国甫定,战乱连绵,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地处西北一隅的民勤百姓生计艰难,但节衣缩食供男孩读书以求光耀门庭的传统并无更改。马玉浩父亲送儿子读书的原由,据说是当年春节马家没请到秀才写对联,在街门贴红纸将就,招来了村民们的讥笑与奚落。马玉浩的父亲为此下决心送儿子上学,要给马家争口气。
   在私塾学了九年,马玉浩最大的兴趣是写字。家境不好的年头,墨水和纸笔都成了稀罕物,他就用瓷碗泡开红泥为墨,以方砖作纸,每天不间断地写。乡亲们开始找他写写家信、帖子一类的东西,后来就让他写春联。春节前,几十户人家的对联,忙得他离不开书案。街坊邻里羡慕的赞许声,使父亲的心理得到了极大满足。老人思量再三,变卖了部分家当,把马玉浩送到百里之外的县城北街小学读书。
   在北街小学,马玉浩的书法出类拔萃,老师器重,同学追捧。受客观条件限制,学生没有字帖可用,临摹的对象是国文课本上的赵体字。即使如此,马玉浩仍然能够领悟其中的诀窍,写得惟妙惟肖。他的书法练习册多次被同学“盗”去,作为字帖临习。老师听到此事,笑着说:“过去有人偷书法家的字,今天有人偷马玉浩的练习本,这是好事!”此后,老师一见马玉浩的父亲便赞不绝口,说这学生有前途,要是能继续深造,必成大事。
   父亲望子成龙心切,和马玉浩商量该去哪里读书。马玉浩选择了离家最近的武威师范,一来不会给家里增加太大的经济负担,二来可以照料家事。父亲同意了他的想法,老师则连呼“可惜!”
  
   二
   1941年,马玉浩进入武威师范读书,开始了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1941年至1947年,马玉浩在武威的六年间,抗战军兴,内战继起,到处兵荒马乱。较之战事频繁的地区,武威是相对平静的地带。但是国家的贫迫,民众的饥寒,从未远离这个城市。学校更是如此。马玉浩和同学们食不果腹,学习资料匮乏,被迫在艰难中磨练意志,顽强成长。
   武威师范作为西凉文化重地,学习风气炽盛。课余时间,学生们在校园各处研墨习字,阵容十分可观。马玉浩没有字帖,没有富足的纸张,只好端着一只墨盆在校园里来回踱步,眼观同学们的帖与字,手中不停地研墨,将自己喜爱的字深谙于心,回到教室翻来覆去地操练。四年简易师范毕业时,学校评定:马玉浩国文、绘画皆获高分,写字尤为擅长,前途无量。加之品德优良,踏实好学,保送师范科进修两年。
   进修的两年里,马玉浩的书业有了长足进步。某日,他在书摊上买到了《郑羲下碑》拓印本。《郑羲下碑》全称《荧阳郑文公下碑》,系北魏书法家郑道昭书。该碑气象浑穆,魄力雄强,用笔方峻,毫峰转折之处,时见古朴生辣。这册碑贴引领他进入了北魏书体的殿堂,给了他师法古人的契机。“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他回忆道:“那时一天不写字就不上床睡觉,一天不写字就不想吃饭。”在土产的白墨纸上,马玉浩用普通的兼毫书写着他的精神寄托,书写着他的青春岁月。
  
   三
   建国初,恰是风华正茂之年的马玉浩,在民勤一中当了教师,既教书育人,又坚持自修。他仔细地玩味过王羲之、王献之的碑帖,临摹过怀素的狂草和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之后又潜心揣摩陇上故代书家如王了望、唐琏、张美如等人的书法,获得了不少教益。他还十分推重民勤早期报人聂景阳的书作,一再学习研读,力求在众派林立的书坛上探索出自己的道路。
   然而天不遂人愿,政治运动接踵而至,反右、文革、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每一次风暴袭来,都裹挟他陷入无可奈何的漩涡。1959年冬,民勤一中的反右运动达到了白热化,马玉浩替代一些被打成右派的教工超负荷工作。心境郁结,劳累过度,疾病乘虚而至。校长看到马玉浩面黄饥瘦,沉疴日甚,强令他回家休养,还从多方给予照顾。病愈后,学校安排他到校农场劳动。他在劳动之余,读完了《万有文库》中的《书法正传》,习练了《张猛龙碑》、《龙门诸记》、《芒山诸志》等魏碑精粹。同时别开途径,攻习汉隶经典《礼器碑》和《史晨碑》。一起劳动的校工看到马玉浩刚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又一头扎进书海不肯休息,便劝道:“马老师,写字事小,吃饭事大。苦了一天,应该了好好缓缓才行,哪能再费心劳意地写字?”马玉浩笑答:“吃饭是大事,写字也是大事。我吃了饭不写字闷得慌。”
   文革中,马玉浩莫名其妙地成了“历史反革命分子”、“国民党残渣余孽”,常常挨斗受训。l968年暑假,马玉浩受老家昌宁公社群众邀请,为该乡四个大队的“忠”字台画像,写标语。在永安大队的“忠”字台未完工前,接到学校工宣队的数次通知,要他立即返校坦白罪行。马玉浩左思右想,终究想不清有什么罪行,昌宁公社的干部们安慰他说:“肚子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你先给我们把‘忠’字台画完,我们给你担保”。但学校工宣队一再催促,马玉浩只得返校。临行时,昌宁公社党政机关给学校工宣队写了一份证明,证明先生暑假期间在昌宁公社的所作所为全是公社党委的安排,绝无因个人私事不按时返校的想法。拿着这份证明,马玉浩回到了县城。一进校门,工宣队员不由分说,夺了他的手提包,推推搡搡地押着他“游校”。游到自己亲手画成的主席像前,马玉浩按惯例请罪:“我们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语音未落,背上已挨了一击老拳,腰部被人踹了一脚,一个声音吼道:“不行,老实坦白!”马玉浩重新立正,祈求道:“我们伟大的领袖……”不容说完,又是拳脚相加,那个声音吼道:“你还敢说‘我们的伟大的领袖’?伟大的领袖是你的吗?”
   1970年,民勤一中维修前院围墙,校领导指派马玉浩写两幅标语分置校门两侧。他写下了两米见方的魏体“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二十年后,民勤一中复修围墙,拆除了这几个最能代表马玉浩1970年代书体风格的大字。一些书法爱好者颇感遗憾,他却说:“那些字写得不好,拆了也无防。”知情者都明白,铲字拆墙前夕,他曾在那八个字前伫立良久……
   1975年,马玉浩在民勤一中操场的旧城墙上写下了五米见方的魏体“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风吹日晒,他站在一张两米多高的大方桌上,用锄头刻写了这些骨法洞达,笔力遒劲者的大字。他对魏碑的精到理解,对魏体章法烂熟于心的艺术功力,于擘窠大字中表现得纵横挥洒,淋漓酣畅。
  
   四
   1985年,在民勤县文化馆从事了近十年群众书法辅导工作的马玉浩,已是中国书协会员,甘肃书协理事,武威地区书协主席,县政协副主席。六十年的辛勤耕耘,马玉浩收获了书法艺术的累累硕果。
   这年秋天,《马玉浩书法展览》在武威、金昌、兰州等地展出,反响热烈。参展的150幅书法作品,多为仓卒之中完成。首展前,他还有些犹豫:这些作品能够被社会承认和接受吗?事实证明了他的疑虑是不必要的。观众的鉴赏能力永远是超乎一切个人权威的明镜。书展期间,省市文艺界人士纷纷前往观展,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甘肃省文联副主席曲子贞撰文《自学成才的书法家》,高度评价了马玉浩的书法成就。马玉浩声名鹊起,名满河西与金城。
   马玉浩的行魏,于空阔疏朗之中赋以坚劲和凝敛,意态奇逸,精神飞动,表现出所向披靡的气魄。例如《威震华夏气壮山河》等书作,点画厚峻,气韵酣足,堪称佳作。其狂草《满江红》,取法于怀素、张芝,如急风骤雨,飞动圆转;又似惊蛇游龙,线条流畅而处处扎实。另如《正气歌》、《清平乐·六盘山》等,渊源于于右任的草体而融入了已意,形断意连,一气呵成,婉丽劲疾,跌宕多姿。行书神采丰腴,转动照人,得二王、米芾之神髓,振笔疾书,精神激越。他的隶书,浇淳散朴,大巧若拙,点画或长或短,转折有倚轻倚重,俱以字势为准。其书作《甘为孺子牛》、《柳暗花明》足见风格。楷书师法颜赵,于凝重雄伟、豪宕开阔之中参以妍润秀雅,端庄沉着。其小楷《前赤壁赋》写于花甲之年,功夫之深可见一斑。篆书颇具周秦风韵,全无匠气,师古而不泥古,点画皆有创新。
   这一时期,马玉浩的书艺跃上了巅峰。其书法豪放而不粗野,古朴而不原始,纯熟里蕴含新意,宁静里寓以飘逸,达到了“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的境界。作品被收入多种大型工具书,获得多次书赛奖项,福建、井冈山等地将其书作勒石立碑。
   著名诗人袁第锐为马玉浩赋诗曰:
   铁画银钩茹苦辛,还从颜魏见精神。
   临池不苟存风范,寂寞书坛一异人。
   书法家黄汉卿在诗中盛赞先生的书法:
   广取千家为一家,书尊北魏绽新花。
   墨香飘处人惊叹,茧手赢来锥面纱。
   马玉浩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他的人格,表现了他的思想。诸如《求实》、《唯吾知足》、《牛》等字幅,既是书法艺术,又是其人生观的自然流露。
  
   书展之后二十多年里,求字的人愈来愈多,范围也愈来愈广。从西北五省到东南各地,从寻常百姓到官员商贾,马玉浩一概慨然相待。他常说:“我这一生没有别的特长,只会写字。我写字不图其它的东西,只求为人民服务,直至不能写为止。”当然,马玉浩写字也有自己的原则:品行不好者不能得其字,张扬炫肆者不能得其字。他的学生詹发智写过一首《赠马玉浩老师》的诗,总括了先生的书艺与人品:
   正草隶篆谁皆有?先生书法冠凉州。
   墨池溶溶桃李繁,笔锋飒飒龙蛇走。
   少年身微不坠志,老成名高仍俯首。
   不慕荣利唯求实,人品更比书品优。
  
   五
   恍惚间,马玉浩先生故去已十五年了。
   二十年前,我受命于民勤县文化馆,写过名为《笔墨情不渝恋》的拙文,记述了先生的经历和成就。不久前,李玉寿老师电话叮嘱,县政协要编选文史资料选辑,你写马爷的文章拟改定辑录。遵嘱删减了原文,也忆起了我和马玉浩先生的交往,借机一并写下,权作对老人的缅怀。
   马玉浩先生,我按民勤老家的惯例称其为马爷。1980年代,马爷在县政协上班,和我所在的单位仅隔一栋办公用房。我年幼,玩性未泯,慕名窜到他的办公室看书法表演。一来二去,人倒是认熟了,但怯于开口索字。1987年,我调到民勤县博物馆,时任馆长即是中学老师李玉寿先生。那时的李老师不过三十来岁,急着要为民勤文化干些实事。在博物馆修葺一新的大寺庙杏树园里,李老师给马爷留出三间书房,摆了大书案,想给马爷创造一个相对清静的环境。马爷心情很好,一来就埋头写字,累了才走出房子和其他同事说话。
   有一次马爷和我闲谝,知道了我是他女儿的学生、是他儿子的中学同学。马爷很感慨,说了许多家事,包括他多年前在金川因车祸夭折的长子。我则说了些小时候看到他的字就喜欢等等,听起来像谀辞,实际是真心敬仰。有了这次聊天垫底,我开始厚着脸皮向马爷求字,一年中大概有过一两次。马爷总是很忙,好像有写不完的字在等着他。我有时候想请他写字,一看他周围打发不掉的客人,也就放弃了贪念,毕竟是我师爷辈的老人,怎好意思麻烦他呢!
   次年,李玉寿老师离开了博物馆,马爷到杏树园来的次数明显减少。到博物馆,就在后院赵光文老师的装裱室里写字。我没事时给他打下手,无非端水、裁纸,在一边听候使唤。一天,马爷正在写字,来了县里的某领导,说请老师给学生写几个字(实际上马爷和他就是师生关系)。不想马爷极为不悦,说我给谁写字也行,就是不给你写。那位领导当时语塞,脸色涨红,默默走了出去。我印象中马爷好像不是这样不给学生面子的人,他对素不相识的农民求字者也很和蔼啊。我想不通,也不敢问。事过多年,那天的情景历历在目——不知道马爷和他的那个学生之间有什么解不开的隔阂。
   1989年,我准备结婚,请马爷写字。马爷放下手里的书,说,现在就写吧。在县政协的书房里,马爷给我写了中堂对联,又写了两个四尺对开的横幅。每次整理家中的字画,我总会打开看看。马爷慈善的笑容,悬腕书写的姿势,仿佛还在字里行间飘动。
   同年冬,武威地区召开文联会。马爷是书协主席,我是作协会员,同在一个会场。会后,马爷说要和我住在一个房子。我问他,会上不是已经排好代表的房间了吗?马爷笑了,说他年轻时身体不好,曾自编了一套按摩术,寝前与晨起必搓热双手,拍打全身,以求血液畅通,防病自强。练了几十年,效果很好,从未间断。某次到武威写字,午夜回宾馆睡觉,标准间的邻床是一陌生人,已酣睡。马爷在黑暗中宽衣裸体,搓手施行按摩术,噼啪之声脆如爆竹。邻床惊醒,朦胧中见马爷以猛掌频击前胸后背,恐慌之极,夺门而出,大呼“疯子!疯子!”要求换房。马爷说:“之后不再和生人同住,怕吓着别人。我们住在一起,你不害怕就行。”
   那些年,我请马爷写过的书法不下数十幅,都送了省内外的亲友。每见马爷,总觉得欠了还不掉的情。由于爱好,我有时游走乡下淘古董,偶或捡到旧字画,就送给马爷,作为他给我写字的答谢。马爷端详着我拿去的清末民勤籍书家赵汝珙、聂守仁等人的书法,喜爱至极,连声说好。他从家中书柜里取出一只铜奔马复制品,非得让我带回家去:“这是我给人写字得来的,你属马,拿上正好!”
   1992年,写《笔墨情不渝恋》时,我和马爷坐在他家的客厅里,听他长一句短一句地回忆往事,有微笑的抚慰,有泪水的滋润,也有白云苍狗的沧桑与悲凉。冬天,《马玉浩书法集》由甘肃美术出版社出版,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题写了书名。县文化馆和博物馆的同事们到马爷家祝贺,老人事先在家里杀了羊、备了酒,等着大家。那一夜,平时很少喝酒的他脸上写满喜悦,轮番接受敬酒,又轮番回敬,直到搜空了家中积存的白酒,才算散席。写了一辈子字,古稀之年才出书,马爷高兴,我们也高兴!
   隔年我去了金昌,和马爷少了联系。1994年秋,金昌师范邀马爷写字,我们在金昌见了面。他还是埋头写,我和帮忙的老师在一边伺候。临行前,马爷给我留了几幅字,匆匆告了别。1997年,我给李玉寿老师打电话,问起马爷,李老师说,身体不行了,头也耷拉下来了。不久就传来了噩耗,我赶去奔丧,迎着瑟瑟寒风和众人一道把马爷送上了苏武山。
   马爷在世时,与人作书不取分文,时称“人民书法家”。在博物馆的杏树园里,李玉寿老师劝其定润,马爷反问道:“不过是个手艺,我还拿着国家的工资,怎么能要人家的钱呢?”老人去世后,丧葬费拮据,家人为之发愁。李玉寿老师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这些年,我在民勤等地看到过许多假冒马爷之名的书法赝品。作假者或是马爷的弟子,或是马爷书法的习练者,抑或是书画贩子,其目的极其简单,就是为了赚钱。他们吃着马爷的饭,日子过得比老人在世时风光多了。马爷如果九泉有知,肯定会沉默不语:这样的情形,他怎么能想到,又能说什么呢?!
  
   2011.12.8
  
  
  
  
  
  
  
  

共 600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马玉浩,民勤有史以来最著名书家之一。他终生探求书艺真谛,献身乡土教育,以不同凡响的书家风范影响了民勤乃至河西的当代书学风气。一生在平平淡淡中又不失轰轰烈烈,他的博学,他书法上的造诣,已成了甘肃民勤的一座丰碑。墨池溶溶桃李繁,笔锋飒飒龙蛇走。少年身微不坠志,老成名高仍俯首。不慕荣利唯求实,人品更比书品优。这又何尝不是老先生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呢!作者文字洋洋洒洒,朴实之中透着一种不可多得的大气,他对文字的娴熟的驾驭能力不能不让人称赞!好文章不多评,倾情推荐,感谢赐稿碧海,期待更多精彩!【编辑:橄榄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62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橄榄色        2013-06-19 10:48:24
  欣赏朋友的佳作,向您学习并问好,祝您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6-19 11:40:57
   佳作欣赏,学习,问好刘老师,送去祝福。橄榄辛苦,问好祝福。
3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6-19 11:43:27
  感谢支持赐稿碧海。祝您写作愉快!
4 楼        文友:王梦良        2013-06-19 12:12:16
  佳作欣赏,问好刘老师,祝福。
5 楼        文友:王梦良        2013-06-19 12:15:32
  祝福夏安,感谢支持赐稿碧海。
6 楼        文友:文长        2013-06-19 14:41:26
  欣赏佳作,问好刘老师,祝福。
7 楼        文友:文长        2013-06-19 14:42:05
  欣赏佳作,问好刘老师,祝福。
8 楼        文友:小怪        2013-06-19 15:49:16
  拜读佳作,学习,问好刘老师,祝夏安!
9 楼        文友:小怪        2013-06-19 15:55:44
  炎热的夏天,身体保重。
10 楼        文友:溪洋        2013-06-24 23:15:52
  佳作欣赏,问好刘老师,祝福安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