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论“衡中模式”

编辑推荐 论“衡中模式”


作者:高天在上 白丁,5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62发表时间:2013-06-24 21:03:21

2013年高考落下帷幕,各省市的录取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各省市的录取人数、录取分数线和各中学高考成绩也已对外公布,与此同时,河北省衡水中学的高考喜报再次赚足人们的眼球。
   “于潇同学以676分的优异成绩勇夺河北省高考文科状元;孟令航同学以703分的优异成绩勇夺河北省高考理科状元;10人进入省文科前10名,5人进入省理科前10名;18人进入省文科前20名,12人进入省理科前20名;27人进入省文科前30名,19人进入省理科前30名;40人进入省文科前50名,30人进入省理科前50名;65人进入省文科前100名,59人进入省理科前100名;339人进入省文科前1000名,388人进入省理科前1000名;文科630分以上129人,占全省的52%;理科650分以上238人,占全省理科的44%;文理600分以上1760人,占全省的21%;一本上线率86.9%,二本上线率98.2%(以上数据均不含加分,且不含音、体、美及到外地参考学生)”
   衡水中学是河北省首批示范性中学,该校把军事化管理方法运用到教学管理,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衡水模式”。看到上面数据,不禁暗叹统治力超群,同时对于“衡中模式”展开探讨。
   众所周知,由于北京、天津的吸血作用,整个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可以说就是我国的城乡结合部。北京、天津拿走了资源,留下了污染和贫穷。教育也一样,整个河北省也找不出几所像模像样的好大学,更不要说好的211和985院校了。同时,我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虽名属部委,但其实际财政、政策来源无不源于当地财政、教育部门,也就是说,是当地养着那些高等院校,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那些高校一定会优先服务于当地省市。比如说武汉大学在湖北省的录取人数一定会比其他各省市多,北大、清华、南开、中人大等京津院校更是如此。
   这样就造成一种现象,河北省拥有较多考生,但当地却缺少足够的高等院校,这就导致“供过于求”。河北省没有足够的高等院校与其考生进行合理地教育匹配,而其他省市在河北省的招生人数少,而且分数线特高,这就造成了绝大部分河北考生跳不出去。很多其他省市的高等院校招生的时候,招收的其他省市的考生可能是二本或者是三本,而招收到的河北省考生却是一本。简而言之,河北省的考生出不去,只能依靠内部落后的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消化。这样就容易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我国现行高考体制不公平性的一种表现。
   如果不愿意被“自我消化”,那么就只能怒了地跃出龙门。对于河北省整个的社会现状来说,现行的高考制度和地域差异的确很不公平,但是利用此高考制度的机会却是公平的。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衡中模式”,管理制度极严,军事化备考,题海战术,训练强度极大。终于可以让学子在河北省的同类竞争中胜出一筹,追求好的未来。尽管现实社会中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但“衡中模式”绝对是当地政府面对现实无力地一种自我调整。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言,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对于河北省而言,高考却是唯一的出路。对于河北省的考生而言,只有参加高考,考出好成绩,才能跳出自己当前尴尬的现状,既可以接受到较好的教育,找一份较好的工作,甚至是转移户口,对他们而言,这无疑于“鲤鱼跳龙门”。
   也许他们的确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但更多情况下,他们是面对现实的勇士。我国的高校教育是一种“严进宽出”模式,也就是说必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能进入一所大学,但是几乎所有的大学上都可以顺利毕业。也就是说,只要考生考进了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都一样。
   不得不感叹,“衡水模式”是悲哀的,但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却又是成功的。悲哀在于它就是一条生产线,成功在于它满足了当地学生及其父母的要求。面对现今的高考制度和教育现状,“衡中模式”是不得已的举措,它只是现行教育制度的殉葬品。在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由于经济发达、政策的支持、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教育资源的丰富,学生或者是不必参加高考就能有一条好的出路,或者是参加高考就有很大的几率进入一所很好的大学。所以说,因为各省市的实际情况不同,某一种教育思路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其他地区,于是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的学生、家长、专家就对“衡中模式”感到不解和不满,引发质疑和批判。实际上,那些批判的声音只是由于根本不了解当地特殊的现状。
   换句话说,应该引起人们质疑和批判的不是“衡中模式”,而是现今的地域限制、高考制度、城建规划等。“衡中模式”只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衍生品,不能够推广,而作为一种教育畸形,它更应该值得人们同情。要想彻底地解决此难题,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或者是在河北省内建立多所综合型大学,使内部需求得以充分消化;或者是改革高考录取制度,从按量录取转变为按率录取和按质录取,扩大外部需求对其的拉动作用。但是前者涉及到国家未来规划的问题,后者又容易引起高校所在地人们的不满。总之,不管如何改变,都需要国家的魄力和决心,一日不改变,则“衡中模式”将继续存在。
  

共 20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对于教育和高考的议论,由来已久,观点大都是对于高考入学的不公平,进而造成教学上的为了适应而出现的弊病之批评。这是一个很复杂又很简单的问题。其实,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学而优则仕,再加上现今社会竞争激烈,经济形势不那么可人,派生出更多的不公平。文章观点值得关注。拜读。【编辑:欣雨文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3-06-24 21:46:07
  给人以印象的,大都是这样的地区教育乱象,何时能有个彻底的变化?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