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断章——历史的一些碎片(杂文)

精品 【江南】断章——历史的一些碎片(杂文)


作者:一孔 进士,1098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17发表时间:2013-06-24 21:22:25
摘要:杂议


   阳台缝隙狭窄的微风拂拭着额头,仅有的几屡头发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刘海儿厮磨着眼帘与鼻尖,撩拨着内心的悸动,在忽明忽暗的灯火下,不能自已的是自己的思绪。
   客厅、阳台、玻璃裹挟着自己,而我清楚就在我的楼上楼下、前面后面此刻还存在着众多的家庭和众多的人。他们作为每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正在演绎着各自的故事,添加着自己的历史,必然也还有一些和我类似的做无谓遐思的人们。
   古老的命题一直在重复,人的现状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我们的百无聊赖是因为空虚还是因为通透,是表面的平静还是内心的始终不安。
   都会给自己一个答案,人到中年似乎正可以修身养性,淡定处之。选择的途径有多种,比如可以旅游散散心,可以读书养天性,可以保健多延年,可以立言昭后人。
   那么多的可以,为什么只有少数人呼应呢?就在这少数当中,天知道又有多少人是发自内心抑或是完全自愿为之的。
   就像我们曾经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
   通常的接近于公理般的理论以及教科书所书写的史实与真实的情形往往背离的很远,我们所看到的和所接受的一方面可能只是人们的愿景,一面又可能是谎言的重复洗脑过后的笃定。就像我们喜欢反复在孩子面前吹嘘自己幼时的努力与高尚,又像我们反复告诫他只有通过拼命地奋斗就必定有个好的结果一样。
   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幼时未必那么励志,再看现实,也不一定是一份投入就会带来一份收获一般。
   显然,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能给与正面的引导,我们在与成人交流的时候也未必要告诉别人真相。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生活是让人随意取舍的百宝箱,拿出来的不过是我们所想要的。真实的生活永远揣在当事人的心里,很多都会随着当事人的离去而消失。
   受过正统教育的我们曾经无法理解一些离经叛道的东西,就像西方的一些文学为什么会那么近乎病态般地描写人的心理,然而,反复读过之后,我们发现他们的心理世界其实和我们很接近,他们也更加近距离地接近了人的本原。我们热烈地歌颂着不着边际的完美实际上是一种幼稚与病态。
   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你会担心自己是不是那个白痴;读过日瓦格医生,你会怀疑自己是否也患上了精神病,甚至你还会怀疑——主义!
   我们的历史上的帝王全是为民造福的英雄,全是开启恢弘时代的巨人;我们的农民造反是为了催进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战争是为了开疆拓土,我们即便被打输了,那也是因为生产力落后等等,所有的所有都是合理的,都是可以大书特书的。
   我不敢说历史是由巧合构成的,但偏偏把过往的事件说成一种必然怕是连鼓吹者自己都不太相信,就像张衡作为一个文学家为推行儒学而建造了浑天仪,以至于我们很大之后才知道他还能写一手好赋;还如同我们推崇备至的淮南的豆腐不过是刘安想炼丹而意外得到的成果。还有郑和劳民伤财七次下西洋很可能是为主子找到小皇帝,竟然被我们奉为神明!
   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为什么不热烈歌颂一下隋炀帝,他开凿的大运河连贯了南北,使得中华民族从此南北连接,加固了此后的统一。
   还有那些封建帝王乐此不疲地修寺庙、建明堂、搞祭祀、加固长城等等,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反正都可以一笔带过,都是为我们的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产,都可以申遗!
   ……
   不管是谁给我们的历史穿起了一件金缕玉衣,我倒是更愿意俯身在地去见一些抖落的碎片。
   中国的历史有多长,就会掩藏着多少意外,而这些意外的事件又不能成为我们说教的贴切佐证,所以我们尽量忽略他们,让他们成为碎片,风化成尘埃,遗落在历史的黑洞里。
   早先听过阎崇年的一些言论,他谈论鸦片战争的时候很激动。在赞扬了道光皇帝的节俭以及早年的英武之后,愤怒于他关键时候的掉链子,最后说应该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老人家说的很激动,我倒是感念于他一把年纪尚有如此赤诚是不易的。他的一套理论我是认可的,他觉得当时的鸦片战争的失败绝非通常我们所说的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而是道光的懦弱与退缩,中英双方在兵力上的差距原本没有那么大,顶多就像像现在电脑的主版一样,只是相差一个级别而已。然而,中国在人力、地域等的优势是空前占优的,我们无法理解几千个英国人就可以战胜几亿人的中国,完全是有一帮肥的流油的既得利益者不愿承担丝毫的风险——甚至还想从中渔点利,等于双手把胜利送给了英国。
   我忽然想到了一段台湾的历史,刘铭传的丰功伟绩世人皆知,然而,我们却忽略了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曾经五犯台湾,虽然清政府在台湾只设一镇兵力不足万余,但是当时的总兵姚莹却组织起了五万多人的义勇打得英国人损兵折将,讨不到丝毫便宜。特别尴尬的史实是,在整个鸦片战争中面对英国台湾是中国军队唯一没有败绩的地方。后期的日本依然在那个地方短期内得不到任何好处,不是甲午海战的失利,日本人完全没有可能染指台湾。
   很多人后来喜欢把责任推向老佛爷,对李鸿章的描绘也越来越正面,其实,如果再熟悉一下历史的细节的话,李鸿章不可能摘得干干净净,因为他毕竟不是一点权力都没有的。比如丘逢甲当时不是写过:“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的句子吗?
   还比如当时的琉球,日本入侵琉球时,琉球国王向清政府求救,看看清廷是怎样说的:“琉球地处偏隅,尚属可有可无”,不予支持,而一贯希望中日友善的李中堂竟然在日本发生内乱时,还慷慨地支援精良的武器装备,没想打日本随后就吞并了琉球。连心虚的日本人都觉得一下子把琉球拿过去中国估计不会接受,还准备分一半给清政府,清朝反应很消极,最后不了了之。
   这些历史的碎片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不要推掉自己的责任,我们的失败绝非别人的船坚炮利这般简单,我们的自私与懦弱使得我们自毁长城!
   而漏掉这段台湾人抗击外侵的历史似乎在保全我们的颜面,我们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把一切变得非常合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怪不得我们的。
   再说,不还是有一个腐败透顶的清政府为我们扛起一切吗?连李鸿章似乎都不是罪人了。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愿当卖国贼,可是文人直言犯谏的风骨哪儿去了?
   明末邹元标反对张居正夺情,被廷杖八十,皮开肉绽。可是当张居正死后墙倒众人推的时候,为张居正说话的竟然就是邹元标!既敢冒犯龙颜,又不怀私利,这才是人文精神的精髓所在。那个李鸿章既要考虑老佛爷的生日,又要考虑光绪皇帝的生日,还要惦记把自己的儿子李经方的前程,能与之相比吗?
   拿着纳税人的票子开办了一些军工企业,就与发展生产力改革挂上了勾,就成了改革派,就逐渐由花脸变成了一张好脸。这真不是个好苗头,时间真的有可能把所有人都变成了好人,都变成了情有可原。
   就像秦桧一门子状元,还写的一手好字,推行投降派的路线,既可让偷安的皇帝位子做得稳,又能让老百姓免于征战,还能发展经济,利用文化和经济上的优势赚去金国人的钱,是不是也改从岳王庙里请出来呢?
   人们喜欢说大节,我们说底线,可是有多少人是自己划定底线的。
   我们遗漏或淡化这些历史,说明我们喜欢自愿地主动麻木自己或被动地接受麻木。
   同样的情况是,我们历史上偶然显摆了一两下的“壮举”,那便一定要好好供奉的了。比如成吉思汗几代人的远征,实际上就是野蛮的侵略与杀戮,祸及的很多人就是我们的祖上,但我们却把他老人家供奉为一代天骄。西夏人会满意吗?南人会满意吗?西夏人不重要,因为已经没有了,南人看来是满意的,我们不就是南人的后裔吗?
   有人说成吉思汗的屠杀超过一个亿,还有人说多尔衮的杀戮也接近六千万。自然不是精确的数字,但是他们反反复复的杀戮确实让貌似文明的汉人驯服很多很多。
   我们自然不能赞同“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论断,但是,南宋之后的杀戮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却把这些刽子手奉为民族脊梁,作古的人作何感念,原本看来他们就应该成为刀下鬼的。我时常看到类似的片段时,总会感到脊背不断地冒着寒气。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真是不易啊!中华民族的坚韧更多的恐怕还是体现生理层面上更多一些,生命力却是非常旺盛的。
   就像刘震云的一九四二,一场灾荒(姑且称为灾荒)死了一千万,几十年之后,那个地方的人口接近一个亿,不就是生命力旺盛的佐证吗?
   我也并非贬低我们的善于苟且,别人和我探讨类似的问题时,我的理解是因为很少有人能扛过那么残酷的刑法。在前苏联,你只要看过索尔仁尼琴对于刑讯逼供接近三十多种方式的描述,你就会明白前苏联以肃反等各种名义为什么就能抓住那么多人,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自己有罪!为什么会死那么多人。
   那个倔强的老人说了那么多实话,却遭遇了自己祖国的抛弃,直到苏联解体之后,普京才发现这是一颗俄罗斯的良心,登门拜访,都没有让老人家起身。
   中国的刑法难道就三十种吗?中国君主的魅力在于把你折磨的死去活来还能让你身败名裂,比如北京菜市口前,袁崇焕被人割了三千六百刀之后,老百姓为了抢吃他的肉还相互打架斗殴。不是当时被我们视为外族的乾隆爷为他正名,谁知道他究竟是英雄还是败类呢?
   无论是何时何地,只要有暴力存在,就很难有真正的人性可言。
   纳尔逊曼德拉被视为英雄,可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是他坐过那么多年的监狱,竟然没有被鞭挞过一下。他真是生在了一个好地方!
   甘地推崇不抵抗运动,可是估计在别的地方是很难行通的,甘地的胜利也有血腥,可是死亡的人数不超过五位数。
   最近,晚上睡眠很少,无端地睡不着,索性午夜时间看着电视连续剧,戏曲频道上的电视剧是《汉武大帝》。汉武帝的历史脉络我还是知晓一点的,幼时就背主席老人家的诗词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背得口吐白沫。长大之后,这几个人我一个都不喜欢,不少人对他们崇拜的心理暗示是希望自己和他们一样能够为所欲为,我不喜欢用一些偏激的词语,可是我的确想到了“意淫”这个词语。
   西汉武帝是一个活得较长皇帝当得也很长的人,他的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启用了卫青、霍去病打败了匈奴,让一贯惧怕外族的人像打了一针鸡血似的。但是他穷兵黩武,有点先军政治的气味,他的祖上积攒的那些本钱也让他消耗的差不多,西汉从他开始似乎就在走下坡路了,当然后来霍光帮衬着也对付了几十年,还能说得过去,但是那也似乎是回光返照。
   人们会说,汉武帝统一了思想独尊儒术,还会说,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版图,使得大汉民族得以确立,至今我们还在延用。当然都对!但是,思想的统一依靠行政手段来实施原本就不会彻底(实际上至今都没有统一,甚至都没有必要强行统一),其本质就是为了更好地让自己的江山延续万年的,我们还真不能说究竟是儒教好,还是老庄对。即便是佛教还是叫人普度众生的,翻开一本儒教史,孔孟的后人,无论是叔孙通、陆贾、董仲舒、到后来的王莽、何晏、王弼、乃至韩愈、王安石、周敦颐以及程朱等等,虽然路数不一样,但无非是怎样加重礼教,让人们更为俯首帖然,支持君权的合理合法性。倒不如他们们的老祖宗孔子、孟子的有时还敢提一些反对意见的或自身逍遥一番,有那么点个性解放的意味。越到后期越是如此,王莽就钻了这个空子,建明堂,重儒生,兵不血刃就改朝换代,只不过不懂经济最后政权夭折而已。死的时候,还有一帮痴迷的信徒陪同赴死,说明这些儒生对君权的痴迷已经深入骨髓了,这算是儒教的胜利吗?我们说不上是对是错。
   王安石倒是儒学大师,有一段时间还能在孔孟的旁边享受着祭祀与供奉,可是随着变法的失败就什么都不是了。另外,他的几个儒学后学也真不长脸,什么蔡京、秦桧的,他们嘴里喊着儒学,心里都沦落到什么程度了,也真不给他们的祖师爷长脸啊!
   即便是这些所谓的大师们,口头说的和做的一样吗?当切身利益在前的时候,谁都没有一张好的嘴脸。为了争得学说的主导地位,什么下三滥的事情都做得出,沈继祖为了扳倒朱熹,一下子给老夫子来个十条罪状,包括和媳妇扒灰,纳尼姑为妾这些破事全部抖出来了,而朱熹老夫子居然还就认了部分。儒教后学作何感想?
   那个南宋理宗看起来对儒学也算是极度重视的了,勤学苦记,标准的好学生。可是他说一套,做一套,宠信奸佞,不过是“徒资虚谈”罢了,而他的继任者宋度宗更是创造了一天都三十多个妃子谢恩的记录,不亡国也得亡命啊!
   一个小插曲,最近那个倒台的编译局局长叫个边什么玩意的,这位马克思研究的权威深知接近女色的错误,最后偏偏倒在石榴裙下。看到他的事迹,我莫名的就想到马克思与王安石的境遇,这都带着一帮什么人啊!
   喊着思想与主义的人很多时候都是拿他作为工具为自己谋福利的,考验他们很容易,就像马克吐温的《败坏了的哈德莱堡人》描写的一样,一袋金币搞定一切。

共 679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历史的一些碎片》这一篇杂文,作者对历史的沉思与反思的理解能有如此的深刻,看得出他知识视野开阔,这是平时具备了认真阅读的习惯,更是在咀嚼,品味,并把咀嚼后的味道用文章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文章中,剖析历史审视现状,如犀利的利剑,直刺封建社会的体制和现今阴暗面的揭露。正如有位哲人说过,文化是杯子,思想是茶叶。文化和思想结合在一起,决定历史的走向。这就不能不将我们理智的客观的现实的去对我们现今的社会进行思考。高楼大厦,车流涌动,金钱泛滥,在表面的繁荣下,到底有多少毒害我们思想灵魂的罪恶。我总想作家也是思想家,思想越深邃,他就会越痛苦,他们不是为自己的悲哀而伤痛,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而乐的胸怀,这是一种民族的高尚情操。这是一篇比较有深度的文章,有警醒,有呐喊,也有很多关于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作者文笔老道,思想深刻,希望通过这样的文章,来唤起大家对于历史的良知和责任感。欣赏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简单爱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6254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06-24 21:28:19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江南,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简单爱好        2013-06-24 21:29:41
  文章中,剖析历史审视现状,如犀利的利剑,直刺封建社会的体制和现今阴暗面的揭露。正如有位哲人说过,文化是杯子,思想是茶叶。文化和思想结合在一起,决定历史的走向。
回复2 楼        文友:一孔        2013-06-24 21:40:10
  有劳了!
3 楼        文友:履泽        2013-06-25 00:07:11
  问好作者,很不错的文字,欣赏了。。。。欢迎作者赐稿江南烟雨社团,祝福创作愉快的同时,也祝福阅读愉快。希望作者在江南烟雨社团里,有新的收获,以及有更多的精彩作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有更大的进步。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记忆燃烧的温暖,一如从前。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