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关于“棱镜”

编辑推荐 关于“棱镜”


作者:万物生 布衣,11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57发表时间:2013-07-01 22:29:04

有关“棱镜”的事近来沸沸扬扬,我突然想到了解放全人类或许并不是毛泽东的发明,原来美国人早就有了这个思想,所以,这并不是毛泽东思想。目前在这个世界上,只要美国人认可的就会出兵,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比比皆是。夸张点说,几乎是这个星球上哪里冒烟,哪里就会引来美国军队或是其影子(网络的战争早已不宣而战)。
   基辛格认为:中国不对外输出观念,而是欢迎他人前来学习。而美国却总是在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建立自己领导世界的地位。“美国自建国以来笃信自己的理想具有普世价值,声称自己有义务传播这些理想。这一信念常常成为美国的驱动力。”《论中国》P517“棱镜”只是表现了美国的价值观,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告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Snowden)乐观地用自己的感受来保卫草根的人权,当民主遇到了国家机器会如何?斯诺登在诠释。
   网络上我们可以找到斯诺登的许多信息:
   2003年,斯诺登曾参加过一个训练项目,试图加入美国特种部队。“我想参加伊拉克战争,”他说,“因为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那些被压迫的人民取得自由。”(这是典型的美国价值观。只是当今上了点年纪的中国人听起来也有些耳熟)但是,他很快发现,这场战争并不符合他的信念,然后在他在训练中摔断双腿后,便离开了军队。后来,他在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找到了一份工作,给这个机构在马里兰大学的隐蔽站点当保安。再后来,他去了中央情报局(CIA),凭借着他对互联网的理解以及他在编程上的天赋,开始在IT安全方面做出贡献。但是,他在中央情报局看得越多,他就越感到不安:“这里的秘密大多数都是针对某个人,而非某个机构或某个体制。”不过,他当时并不打算将自己的不安倾诉出来,因为这是国家机密,而且他相信奥巴马总统的上任会改变这一切。2009年,他离开了中央情报局,加入了一家名为BoozAllenHamilton的私人公司。这家公司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外包公司之一,当时他分配到一项任务,是帮助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日本军事基地的分支机构设置监视网络。也就是那个时候,他“发现奥巴马不但没有遏制那些政策,反而将那些政策更发扬光大了”。在其后三年里,他接触到越来越多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视项目,号称“目的是要获知世界上每个人说的每一句话和做的每一个动作”。其中一个监视项目,由美国国家安全局主导、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参与的,编号为“US-984XN”的“棱镜”绝密计划(PRISM)。斯诺登知道,棱镜计划是对互联网自由和基本人权的恣意侵犯。他意识到美国国家安全局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放弃这个监视计划,他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对民主的威胁。”他决定放弃自己现有的舒适生活,包括20万美元的年薪、大好的前途、一起同居在夏威夷的亲密女友以及深爱的家人:“我愿意牺牲所有的这一切,因为我不能昧着良心,让美国政府依靠着他们秘密建造的大型监视体系,去摧毁全世界人民的隐私、网络自由和基本权利……我希望能让公众知道,这些以他们的名义所做出来的事情,其实是在对付他们。”
   在复制好监听计划的机密材料后,斯诺登向他的上级请假,说他需要离开几周,去治疗他的癫痫病——他此前曾出现过几次休克症状和痉挛,大家都知道他患有癫痫症,所以上级很容易就批准了他的假期。2013年5月20日,他离开夏威夷,只身飞往香港。
   在美国国内甚至整个世界范围内,关于斯诺登的争论也始终不休,《纽约客》的两个专栏作家甚至为此打起了对台战,一个称他是将我们从蒙蔽中拯救出来的英雄(连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也称,斯诺登是个英雄),而另一人认为他只不过是个违反法律的叛国者。在斯诺登自己看来,他并不是什么“英雄”:“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自己。因为我不愿意生活在一个没有隐私、在情报侦察之下无所遁形的世界里。”
   斯诺登知道他与国家机器的抗争可能带来的后果。把加密文件档案委托给别人安排,证实了斯诺登说的:“现在,我只能说,美国政府不可能通过关押或谋杀我来掩盖事实。真相即将大白,不可能被阻止。”斯诺登决定一旦发生意外,就将曝光绝密文件。或许斯诺登也明白国家安全的重要,或者这同时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连美国总统也认为:一个国家用军事手段对付一个手无寸铁的公民,是下三滥的。只是我已不相信美国会是诚实的同名词。
   但我不明白的是美国政府为什么如此地急赤白脸,到目前为止,斯诺登所揭露的只是“有关对互联网自由和基本人权的恣意侵犯”,还没有有关国家安全及更进一步的揭露。我一直以为美国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度:我知道一点“辛普森案”的事,也知道一点有关美国人可以自由持枪来保护自己的事,当然还知道一些相关的其它一些事。我甚至曾经因为这些“知道”的事而对美国有深深的敬意,如今,心中的那栋高高的大厦轰然坍塌了。我并不在意是不是有“棱镜”计划,而是由“棱镜”引出的大国态度,即,一个国家对其某个公民也会动用军事手段的猜想!一个国家出尔反尔的重重标准!还有那个大言不惭的“国际法”声音。或许美国政府知道,还有更麻烦的秘密在斯诺登手上。受煎熬的不仅是斯诺登,也包括美国政府。
   据信,“棱镜”引发了英国作家乔治?奥维尔1948年写的一本《1984》的书再次畅销,近来《1984》在亚马逊上的销量猛增了70倍。不知倡导民主的美国如何看待这个畅销。“你早已这样生活了: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是有人听到的,你的每一个动作,除非在黑暗中,都是有人仔细观察的。”60多年前那段咒语听起来还是让人毛骨悚然。我几经周折,翻箱倒柜地找出了许多年前看到的那本书(是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并注有内部发行字样的《1984》),书的局部已经发霉,书的结尾,有我喜欢在每看一本书都会写下的当时的感受。那是1991年3月写下的,书的结尾说:“他战胜了自己。他热爱老大哥。”我是用红色的笔继续写到:“于是,胜利胜利了,失败失败了。91.3。”当然,书中的老大哥,绝不是美国大哥啊!
  
   后记。
   早上看报:
   斯诺登又报:“欧盟被美国监听5年。”如此看来事情仍在发酵,这是意料之中的。技术是把双刃剑,当它不能保护别人时,又谈何保护自己?在这一点上,我不相信美国能保护美国。
   其实技术的突破给了所有人机会。《1984》中有“思想警察”,但作者没预见到,今天已经有了“思想军队”,并可以对外作战了。要知道,境外作战一般是本国法律所无法阻止的。我不知道人的这个所谓进化究竟会进化到哪,但,人会把人毁掉却是不用质疑的。奥巴马能监听别人时,会不同时监听自己(包括他的家人)?技术并不认识奥巴马。美国可以扼杀斯诺登,但自古以来,禁止并不能禁止(思想更无法禁止)。
   当美国人还在庆幸自己的不战而胜时,那种自己倍受煎熬也就在所难免了。
   如是,还是许多年前的那句话:胜利胜利了,失败失败了。除了时间,什么都没有永远。人们啊,走好!

共 28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观点很明确,一方面揭露美国的所谓人权的虚伪,一方面抨击美国利用高科技践踏他国和他人权益的无耻行为。文章详细地讲述了斯诺登参与美国发动的战争的经过,讲述了他参与美国情报工作的经过,突出了他在这些工作中的心理变化,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行为与他教化下的公民内心的剧烈冲突。斯诺登的变化过程,是对美国政府伪善行为的有力讽刺和揭露。【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7-01 23:18:46
  文章透过斯诺登事件,看到了事件背后更深的东西。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