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反三国:袁绍

编辑推荐 反三国:袁绍


作者:天空之城 白丁,1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81发表时间:2013-07-04 14:01:52

"羊质虎皮",多么尖刻的评价,而被贴上这个标签的人,谁又记得他得叱咤风云呢?
   袁绍实在是个被误读太深的人物,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他的一生,会突然发现:他其实是三国中一位失落的霸主。
  
   1) 少年袁绍:秉持大义
   袁绍的出身很好,"四世三公"之家,这直接导致了许多人认为袁绍的成就是家族所致,其实这完全是误解.袁绍虽然是长子,但他是庶出,所以并没有得到家族什么特别的好处,但他能"折节下士",少年时在洛阳结交游侠,拥有很多的追随者。
   虽然这些人其中可能有趋炎附势者,但是自己没有点真材实学,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争相附之。
   而袁绍一入仕,就策划了一个惊天大行动。
   东汉的朝政一直被宦官和外戚所把持,两者的斗争也很激烈,袁绍的行动就是要帮外戚清理所谓的"小人"-宦官,于是他劝大将军何进:宦官拨弄朝纲,对你的威胁也很大,要早点动手,尽诛宦官,不过内务的官兵不可靠,可以让外省的诸侯假借要皇帝清君侧的名义向皇帝施压,我再为你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里应外合,大功可成。
   这个计划成功了一半,然而可惜的是何进没有意识到:你想要宦官的命,宦官自然也想要你的命。结果忽略了自我保护,被宦官骗进宫杀了,导致宫中大乱,董卓乘机进入都城,靠强大的武力控制了朝政。
   这时的袁绍虽然兵微将寡,但他并不退缩,仍然与董卓在废立问题上据理力争,带头反抗董卓。
   所以当董卓废掉原来的皇帝时,袁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而他也顺理成章地被公推为盟主。
   当此际,少年得志的袁绍已经隐现一代霸主的风范。
  
   2) 壮年袁绍:雄据河北
   由于联盟内部的不团结,袁绍领导的盟军虽然获得了一些胜果,但是还是在董卓退往长安以后解散了。
   现在天下大乱,袁绍急需的就是一个根据地。
   此时他的谋士逢纪给他出了个主意:先暗地联合幽州牧公孙瓒,一起攻打冀州,冀州牧韩馥是个没主意的主,这时只要派一个说客去劝说韩馥将冀州让给主公,因为主公的威望很高,韩馥一定愿意把冀州交给主公来求得太平,而主公就可以兵不血刃,唾手而得冀州。
   袁绍立刻采纳了这个计谋,并成功的成为了冀州牧,付出的代价是与公孙瓒成了仇敌。
   东汉末年,天下共有九个州和一个直隶.九州分别是: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荆州,益州和凉州,直隶就是京城。
   其中较为富饶和兵源较多的是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和荆州,而冀州最强,可以说谁占据了冀州谁就拥有了战略的制高点。
   袁绍取得冀州之后,立刻开始研究今后的发展,这时原冀州的一个人才:沮授给他来了个"冀州对",从后来历史的发展来看,远远胜过了被谬赞的"隆中对"。
   沮授对袁绍说:现在天下大乱,而您既有很高的威望,又拥有了冀州,现在应该先向东平息黄巾,就可以占据青州,然后回师平息黑山贼,占据并州,北取公孙瓒的幽州,再震慑匈奴,平定边地,到那时,您就拥有了四州的土地,百万的军队,于是就可以迎还皇帝,讨伐叛乱,天下谁能争锋?
   袁绍欣然采纳了他的策略,并且顺利的实施了前半段,不到一年,就平定了河北四州,威镇天下。
  
   3) 中年袁绍:官渡惜败
   袁绍的失败源于官渡之战,原因有很多,但其最致命的原因就是一个字:粮。
   孙子有云: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这句话用在官渡之战却不适合。
   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然而在三国早期,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几千人靠一座坚城击退几万人是常有的事.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粮食实在是紧张,袁绍雄踞河北,拥四州之地,但由于连年征战,也常常在粮食方面捉襟见肘,以致于眼看着曹操与吕布在徐州大战,而无力渡河南下.
   所谓说袁绍因儿子生病而无心南下,从中看出袁绍无能的话纯属扯淡.以袁绍之前与公孙瓒在界桥之战时的决断和气魄,不可能因儿子生病而错失时机,至少他也可以派一旅之师出击。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已无粮养战,不得不休养一段时间,并且打算在"两虎相斗,一死一伤"的情况下出击,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干的。
   袁绍乘曹操大战之后出兵进攻,虽然在表面上抓住了时机,并成功的渡过了黄河,而且还迫使曹操的主力留在官渡决一死战,可以说,一切变化都使得袁绍处于非常有利的战略态势.
   但是同时也使得他的弱点更加明显,最直接的就是粮食:一方面自己深入对手腹地,不得不维持庞大的兵力,也就必须维持庞大的粮草供应;另一方面,粮草不得不从千里之外源源不断的运来,时间一久,这根供应链条必然出问题。
   所以此时曹操能守多久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了。
   而曹操在最艰难的时刻得知了袁绍屯粮之处,孤注一掷实施偷袭,一旦得手,烧了乌巢的粮草,袁绍的大军便反而成了累赘,不战自溃。
  
   4) 晚年袁绍:后事难料
   袁绍虽在官渡败给了曹操,但实际上曹操也是元气大伤。
   袁绍败回河北后,河北各地多有反叛,但袁绍很快就平息了叛乱,势力又重新得到了恢复.
   如果袁绍不是那么短命的话,曹操是否能成为中原的霸主还在未定之数呢.
   可惜的是,寿命永远是英雄们的大敌,死神使得袁绍永远无法实现他的霸主之梦了.
   从后来的演变来看,袁绍对自己的身后事安排的不好,两个儿子陷入内战,很快就被曹操收拾了.
   也许袁绍也没料到自己那么快就会死吧.
   同样没料到的是,曹操也在数年后重蹈自己的覆辙,被孙权刘备以少胜多,袁绍地下有知,也可以得到些许安慰了.

共 22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通过作者流畅的文笔,我们看到了秉持大义的少年袁绍,仗义公正。看到了一个雄据河北的壮年袁绍,平定河北四州,威镇天下。看到了一个官渡惜败的中年袁绍,因为粮,大意失荆州。看到了后事难料的晚年袁绍,无法实现的霸主梦。岁月飞逝,这些历史人物的英魂壮志,流芳百世。感谢朋友带来的史料,让读者学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知识。【编辑:阳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3-07-04 14:03:13
  欣赏作者的博学多才,感谢赐稿,遥祝夏安!
2 楼        文友:铁禾        2013-07-04 16:45:00
  品三国,道不尽的三国余兴.欣赏好文.
铁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