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三农今昔之社员们的日常吃食(散文)

  【春秋】三农今昔之社员们的日常吃食(散文)


作者:河杨 举人,4311.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85发表时间:2013-07-04 17:07:14
摘要:《三农今昔》内容提要 农民,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群体;农业,是提供人们衣食的行业;农村,是社会整体繁荣与否的标志。改革开放前后,变化巨大,回顾起来,既扼腕叹息又欢欣鼓舞。 河杨根据这些情况,撰写了这部《三农今昔》的书。全书102篇,以叙述的形式书写而成。 这部书力求文辞简洁,客观具体。叙述的是从生产队到农民们大规模“转业”的具体经过。是五十多年来“三农”变化的历程。

生产队时期,社员们赖以生存的主要口粮,在东圩周边便是稻谷。它的来源,是生产队里分得的口粮和工分粮。因此同一个生产队的人,生活水平基本相当。社员们因为都是从“大跃进”大食堂的环境里,过度到吃食方面有了自己的主动权,都觉得生活进步了许多。小日子虽然是“勒紧着裤带”过,基本上没有发生“饿死人”的情况
   人们分配的口粮国家控制得很严格,一般只能在五百斤之谱,生产队后期因为机械和化肥的使用,土地产量提高了一些,最高也只允许分配六百斤,说这样的标准已经超过“三定”的四百八十三了,多余的要向国家做贡献。其实,很长的时间里,即使不被控制,那样的生产水平,口粮也没有办法多得起来。
   一般来说,做农民的饭量都大。这样的粮食标准,无法做到温饱。强壮汉子,一天三餐,每餐都得三大碗饭,每餐没有一斤米不行。长期做重体力活的人,不吃这么多是吃不饱的。同时,还要饲养少量的家禽,有的人家还养着生猪,这些都需要粮食。而人们除了分得的这么一点稻谷外,别的地方没有来源。主要粮食紧张,小日子怎么过呢?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现实。
   好在已经不是吃大食堂,这点粮食不再被另外侵占,数量实在;自己有主动权,可以根据情况适度安排。因此,大家都想着办法如何吃饱、吃好,无论如何,也要将那“掺起来天样高”的日子过下去。首先,人们必须在十分节约主粮上下功夫,选择可以食用的任何东西做替代。大自然是人类存活的根本保证,圩区有着广泛的野生资源,像莲藕、菱角、饽萁,都是良好的天然食品,甚至可以当做主食。此外,种类繁多的野菜,虽然不能做主食,却是良好的辅食;鱼虾、河蚌也很丰富。这些可以食用的动、植物,逢到上场时都能采得到。此外,按照政策规定,人们分有数量很少的自留地和菜园地,都精心种上了蔬菜、水稻,更是补充口粮不足的重要来源。
   由于普天下粮食都很紧张,山区农民总是尽力开垦荒山,种植山芋。可是,也总想多有一点大米主粮。而圩区农民为了节省主粮,又想填饱肚子,便用稻谷换取山芋。每百斤稻谷可以换取三百到五百斤的山芋。这样相互调剂,圩区、山区农民都皆大欢喜,因此,互相对换的情况相当普遍。
   因为主粮紧张,人们的“饭”,无法完全用大米。总是将各种可食杂物参合在米中,煮成饭或者粥,有时候竟完全吃着粗杂食物。生产好的生产队社员,每天可以吃上一餐完全的米饭,要是吃上了两餐完全的米饭了,则会感到幸运得很。生产搞得差的,则长期过着“熬粥炼汤”,以粗杂食物为主的日子。
   现在有人说,各种野生、粗杂食物营养全面,应该多吃。可是这些东西吃得太多了,许多人都导致了胃病。在后来粮食充足了的很长日子里,见不得这些东西;一旦见了,就感到恶心。

共 11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叙述了“生产队时期”,农民的艰辛生活,为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吃饱饭而终日劳作,并想尽一切办法,用替代物补充粮食的不足。【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浩然        2013-07-06 18:14:57
  过去是吃不饱饭,整天饿肚子干活,有些苦不堪言哪。现在是吃得饱吃得好,粗茶淡饭成了生活调剂,大鱼大肉吃多了,吃点小米玉米面饼子也挺好的。今昔非比,天壤之别啊。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河杨        2013-07-08 15:50:32
  我的三农今昔,是从生产队时期写的,那时候比“大跃进”吃食堂已经好多了。如果要了解吃食堂时期的情况,还请参阅《桃源梦》啊!谢谢您的来访和点评!
2 楼        文友:河杨        2013-07-08 15:49:28
  谢谢北极主人的点评。我这里因为暴雨,网络断掉三四天了,这条点评发现迟了。请编辑老师多多指点啊!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