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三农今昔之东圩村居然饿死了一个孩子(散文)

  【春秋】三农今昔之东圩村居然饿死了一个孩子(散文)


作者:河杨 举人,4311.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43发表时间:2013-07-05 10:32:18
摘要:《三农今昔》简介 农民,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群体;农业,是提供人们衣食的行业;农村,是社会整体繁荣与否的标志。改革开放前后,变化巨大,回顾起来,既扼腕叹息又欢欣鼓舞。 河杨根据这些情况,撰写了这部《三农今昔》的书。全书102篇,以叙述的形式书写而成。 这部书力求文辞简洁,客观具体。叙述的是从生产队到农民们大规模“转业”的具体经过。是五十多年来“三农”变化的历程。

1972年春天,红花草(又叫紫云英)已经开花了,漫田四野都是紫红色的鲜花,是春天最美的田园风景。可是,人们在这个时候的粮食紧张,也到了非常时期,都去将这鲜嫩的草茎割回来烧熟了吃。
   这东西虽然是草,嫩的时候,烧熟了吃,甜丝丝的,还算中口。即使在粮食宽裕的年代里,人们也常常采一点来吃个新鲜。现在粮食紧张,都去割了来当饭吃。
   东圩村的赵荣夏是“大跃进”之后“责任田”时期结的婚,现在已经有了两个男孩。大孩子六岁,小的四岁。因为大米紧张,一家四口人,每餐下点米在锅里,放一锅水,煮开了后,将割回来的草茎放里面烧熟,一家人就这样吃着过日子。不过,每当下草茎入锅时,总要捞一碗米饭,留给孩子们吃。
   进入了农历三月,他家的米完全没有了,只好在村上到处借。五天左右,竟然没有借处了。这锅里便没有了米,全家人只好纯粹地吃草茎。两个孩子专门吃这东西,都吵着要饭吃。
   每年春上,生产队早稻种撒下田后,都会按照人口分一点多余的稻种。一般每年每人可以分得十斤左右稻谷。可是,必须要等到撒在田里的秧苗完全没有危险了,不需要补撒种子的情况下才可以分下来。这点稻谷虽然数量不多,却是救命的粮食。吃掉了它以后,“三月黄”的大麦就可以收割了,算是又有新粮食吃了。
   赵荣夏家里已经一天没给孩子们的米饭吃了,孩子们吵得不行,荣夏的老婆急得走投无路。三月初六早上,她上队长赵恒顺的门,找到了队长,说明了没米下锅,孩子们不肯吃草茎的情况,请求将准备分给的多余稻种先称一点给她。队长是她的叔公,说,这稻种才撒下田去,拿不准要不要再补撒了,还不知道有没有稻种多余,哪能说先称给你呢。不过,他叫自己的夫人借一点米给她。她夫人呵斥地说道:“你只知道生产队里的事,家里的事完全不管。米,早就没有了,现在吃的,是我现掇的生稻。稻也只有不到十斤了,吃掉了,看你怎么办?”言外之意,不能借给。荣夏老婆听了,只好无可奈何地走了。
   这里所说“掇的生稻”,是人们在“大跃进”中,对偷得的少量稻谷所“发明”的加工成米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稻谷放在坛子里,用棍子在里面捣,使稻壳除掉,变成可食用的米。也就是说,队长家里所剩的稻谷,已经够不上用正式工具加工的起码数量了。
   这一天,荣夏的两个孩子仍然没有米饭吃。荣夏夫妻还都去了队里劳动。下午回来,最小的孩子睡在床上,她老婆只顾忙着晚上吃的,没有及时观察。待到她忙好了,去叫小孩子来吃时,见他已经死在床上了!
   原来,小孩子抗拒饥饿的能力很弱,不到两天的时间便被饿死了。这件事对东圩村震动很大,队长也懊悔没有越权借给稻谷。
   此后的日子里,大家都牢记着一件最基本的大事:无论如何都不能整天的不给米饭与幼小的孩子吃。于是,也就没有再发生饿死人的事情了!

共 11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不堪回首的往事。如今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政策好了,吃得饱已是最起码的生存标准了,但农民种粮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想想如今再度提倡的反对浪费,是多么的必要。【编辑:迦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迦南        2013-07-05 10:34:20
  文笔娴熟,途述老道。个人感觉,篇幅短了点,读起来不过瘾啊。
迦南
回复1 楼        文友:河杨        2013-07-05 15:22:12
  其实,篇幅不短呢。它是102篇文章,每篇叙述一件事。连起来读,会有基本梗概的。谢谢。
2 楼        文友:河杨        2013-07-05 14:21:01
  谢谢老师的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