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阳崖根晒太阳的老汉(散文外二篇)

精品 【流年】阳崖根晒太阳的老汉(散文外二篇)


作者:高宝军 秀才,1601.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11发表时间:2013-07-06 12:24:27

【阳崖根晒太阳的老汉】
   冬日的午后,总有一些老汉蹲在阳崖根享受温暖的阳光。有时是一两个人,有时是三五个人,有时则更多。这些人有个特点:穿得厚的人话少,穿得薄的人话多,穿得不厚不薄的人话不多不少。
   穿得厚的老汉大都坐在中间,这倒不是他们故意这样,而是其他老汉把他们围了起来。这是些受尊敬的老人,大家甚至对他有点敬畏,他们的一声咳嗽、一个眼神都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可惜的是他们很少咳嗽,也很少使用眼神,大多时只是半闭着眼睛定定地坐着,活像一尊尊神像。由于穿得厚,他们都显得有点臃肿,有点笨拙,甚至有点可笑。他们的脸都红腾腾的,不是年轻人的那种黑红,而是一种粉红,有点像动物肺藏的颜色,连浮在表面的血丝也历历可数。他们很少动弹,有时看上去像要动了,其实只是伸出手里的长杆子烟锅,把放在面前的烟升勾回来而已;他们很少说话,有时嘴张开了,看上去像是要说话,其实只是朝着太阳打了个喷嚏。支撑他们这种高傲神情的是儿女——他们大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儿女在社会上小有地位:有的在官场上有地位,有的做生意挣了钱,也有的在村里当领导。“前三十年看父而敬子,后三十年看子而敬父”,这就是他们受尊重的根本原因。
   衣服单薄的老汉大都蹲在最边上,不是别人的安排,而是他们的自已的选择,由于光景不好都有点自卑。他们一个个都冻得脸灰塌塌的,只能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来补偿衣服的不足,一个个都弓着腰身,缩着脖子,两只手深深地插进袖管,这样一来,无论胖的还是瘦的都显得有点尖嘴猴腮。
   越是穿得单薄的老汉话越多,这倒不是他们个个都是话痨,而是另有原因:富裕的老汉不说话是稳重,而他们不说话就只有尴尬,说话成了他们证明存在的唯一形式。他们努力地说着,一边说一边向穿得厚的老汉的烟升靠近,装作很随便的样子给自己的烟锅里加一点烟末。这倒不完全是缺少这点烟末,而的需要这些人的注意:赞同和夸奖当然最好,有时反对甚至驳斥也是一种注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都搜肠刮肚、不遗余力,尽量找一些引人兴趣的话题。他们嘴里虽然说着,眼睛却时时看着别人,当对方报以微笑或者表示赞同的时候,瘦脸上就像手电筒照在窗花上那样突然有了光彩,这时他们会把刚才说过的那句话重复一遍或几遍,有时甚至会站起来比划一番。可惜的是他们的话很少能引起对方的赞同,总是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有时是一声表示厌烦的咳嗽,更多的时候则是被别人抢走了话头。每到这种时候,他们就显得特别失落,嘴大张着半天合不拢去,脖子显得又细又长。就是到了这种时候,他们仍旧顽强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千方百计想拾起将要落地的面子:有的装作看天气,努力地把张开的嘴巴合了回来;有的装作清鼻涕,面向墙壁调整自己的情绪;也有的突然向家里跑去,装作突然记起家里的门没锁或猪没圈什么的,一边大声向人解释一边偷偷抹去马上就要流出来的泪水。他们之所以这样只有一个原因:光景不如人,地位不如人。钱添精神势增胆,他们一缺银钱二没势。
   穿得厚的和穿得薄的总是少数,大多数老汉穿得既不薄也不厚,坐的地方也既不在最中间也不在最边上。这些老汉的手里有营生,有编筐的,有捻毛线的,有的领着自己的孙子或者孙女。他们一边做营生一边抽着着自己的旱烟。旱烟锅就咬在嘴里,因为没有手来扶持,涎水会流得很长。他们既看不惯穿得厚的的老汉,也看不起穿得薄的老汉,但从不明确地表现出来,至多用笑声表示一下自己。他们的真实态度直要到穿得厚的和传得薄的离开后才表达——不是平和地表达,而刻意的讽刺。别看他们不吭不哈的样子,骨子里都是些幽默大师,会创作出一些令人捧腹的段子来,主角都是刚刚离开的那两类人。这些老汉家里的光景都平平常常,既捞不起来也逼不下去,吃穿大都没有问题,只是缺少点零花钱而已。他们一个个天不怕地不怕,只怕儿子和媳妇闹架。不论这闹架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都由不得在自己身上认真检查。他们之所以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散心,因此能编出点笑话或听到点笑话都觉得很惬意,是他们枯燥生活的点缀。
   当这些老汉离开的时候,太阳也就淡了,没有了刚才的白光,留下的只是一抹桔黄,小风也嗖嗖地吹起来了,把地上柴草叶子卷上了半空。
  
   【露水里的地女人】
   秋天的信使是露水,露水的源头是雾气。从露水打湿鞋面到雾气打湿裤管,季节便由夏末进入初秋。初秋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来临,最先感觉到它的是那些清晨上山的女人。
   清晨,天刚露曦明,薄雾才从山坡上升起,勤快的村妇就上山了。她们手提着绳索,肘挽着柳筐,用舌头舔着干裂的嘴唇,用手指叉梳着蓬乱的头发,踮着脚尖走出家门。在走下硷坡前,她一边走一边还回头张望,因为孩子还在家里睡觉,她们是偷偷离开的。对于一个村妇来说,永远有做不完的营生,这是她们一天劳作的开始。
   本来,陕北的秋晨是十分美丽的,空气是清新的爽,景色是迷人的秀,那委婉清脆的山鸟鸣叫声惹得人心醉。可惜村妇们无心浏览和感受,她们的上山和城里的妇女早起买菜一样,为的是给全家人准备一天的饭菜。有的掐黄花摘豆角,有的揪南瓜砍白菜,有的拔萝卜挖洋芋,有的捎带着拾掇些猪草驴草,她们的眼里只是生活没有景色,劳动就是她们最大的享受。
   黄花又叫金针,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庄户人把它栽种在地畔上或者地界处,收获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一种标志。因为农村人经常为地界争吵,有时是因为张家揭地时多占了李家的耕地,有时是王家的收割时多收了高家的庄稼。为了避免这种矛盾纠纷,村民们在地界上种植黄花,以此把他们的“楚河汉界”划清。这种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花瓣肥厚,炒在菜中菜提味,炖在汤里汤增鲜,是农村菜中的精品。妇女们摘它时都格外小心,慢慢地在叶丛中掐下花蕊,轻轻地放入篮中,然后迈开轻盈的脚步走进旁边的玉米林中。
   和菜园里的豆角不同,种在山头上的豆角没有架,大都和玉米套种,玉米杆儿就是它的架,豆角的蔓子就缘着玉米杆儿亲切地攀延,像一对亲密无间的恋人。因为两者颜色接近,所以摘豆角时就充满了惊喜。猛的一看没有多少可以收获,真正摘起来就会得到很多。调皮的豆角藏匿在玉米叶子下面,已经好几次躲开了人们的目光,现在已经非常饱满,表面也由翠绿变成月白。妇女们飞快地摘,尽管露水打湿了她们的头发和衣领,玉米叶子扫红了她们的脸颊和胳膊,但看到满筐子的豆角便无比欣慰。
   南瓜大都种在地畔上,蔓子伸向崖壁上的草丛。这是一种淳朴而美丽的庄稼,夏天只能看到硕大叶子,一到秋天叶子枯萎了,南瓜全都露了出来,丰富得像神话传说一样。南瓜的形状有长的,有圆的,更多的是扁的,像艺术品一样可爱;颜色显得凝重,绿的泛红,红的发青,上面有一层暗白,像霜打了一样。村妇们顺着藤蔓,拨开草丛,细心地寻找那种形状扁平、颜色凝重的南瓜。因为这样的南瓜又甜又粘,最适宜山里劳作的人们。
   陕北的白菜多种在圪崂里,品种以高腰卷心白菜为主。这种白菜高达一二尺,重约六七斤,外边翡翠绿,里边奶油黄,叶顶显皱褶,棵底有衬股。它的特点是棵越小,叶越大;绿越少,黄越多;色越浅,泽越润。这种白菜好吃,好做,好消化,也是陕北的主要蔬菜之一。它的做法是以烩菜为主,有猪肉和粉条最好。待猪肉熟了,粉条软了,只见猪肉酱红,粉条玉润,白菜嫩黄,看一眼就让人馋涎欲滴。
   大田里萝卜单指白萝卜,胡萝卜喜欢阴凉潮湿的地块,必须单种,很少用来套种。陕北人多种一种俗名为“露八分”白萝卜,这“八分”不是说长度,而是说比例。这种萝卜有十分之八的露在外面,像一个个现代派雕塑。萝卜很大,但叶子却很小,那形象有点滑稽,像留着“索索头”的后生。露出的部分暗绿,地里的部分雪白,两者显出巨大的反差。白萝卜是下饭的小菜,用得不是太多,所以显得有点富余。
   洋芋是陕北的主打菜,常见的洋芋以白色为主。它的吃法多,能蒸能煮,能熬能炒,能烩能煎,能烧能烤,什么菜里头都能配,什么菜里头都不能少,可谓人有多少种想像力,它就有多少种适应性。把洋芋镲成丝,和上面,蒸熟了,就是“洋芋擦擦”;把洋芋碾成糊,加点肉,和些面,捏成团,用油炸了,就是肉丸子;把洋芋“淀”成粉,“漏”成条,就成了粉条。到了秋季成熟时,蔓子已经死了,洋芋地看上去有些荒凉,村妇们挖它时却有一种土里淘金的痛快。
   拾掇猪草和驴草是村妇们一早最后的工作,对象多为红薯蔓子和紫花苜蓿。红薯蔓子正在生长,割的时候要格外小心。首先是不能伤了主根,那样会影响产量。但不割它也不行,蔓子的疯长会夺去块茎的养分,所以干这种活是一举两得。紫花苜蓿已经成熟,砍它时不需要像割红薯蔓子那么细心,可苜蓿地里的露水却大得怕人。但人要吃饭牲口也不能少了草料,露水再大也必须给它们准备好这一天的饲草。
   等到做完这一切,村妇们便背上猪草驴草,提上各种蔬菜回家。这时候,她们浑身已经湿尽,上面是汗水,下面是露水。头上热气腾腾,像刚揭开的蒸笼;身上衣裤紧粘,浑身被束了个生紧。汗湿了的头发贴在脸上,睫毛上的水珠朦胧了眼睛。由于空不出手来,她们只能抬起胳膊来揩拭,总是越抹越乱,越抹越昏,只能在迷茫中前行。她们的行走很是困难,因为鞋壳已经被露水和泥浆灌满,脚像南瓜瓤子里的瓜子一般,走一点歪一下;歪一下“扑哧”一声,泥浆像滑了膛的子弹一样射向半空。
   这时太阳已经露头,东方的天际一片彤红;雾气正在消散,山山峁峁云雾缭绕。云雾中的村妇们不论老小,不论胖瘦,一个个都显婀娜多姿,像精灵一般飘逸,像仙女一样美丽,这是劳动给她们的回报。
  
   【捡麦穗的孩子们】
   大集体时间,收麦的队伍后边总跟些捡麦穗的孩子。男的剃颗光头,女的扎着小辫,年龄都在八到十三四岁之间。他们多是村办小学的学生,捡麦穗的目的是为了添补一点学习用品和一两件玩具。
   捡麦穗的时间性强,迟了捡不到,早了没处捡,只能和大人们一块出山,一块收工。去的时候他们都很兴奋,总是跑在大人的前边;上了学的唱着新学的歌儿,没上学的扯着嗓门呐喊。他们对一切都显得好奇,时不时就惊呼成一片。女孩子喜欢的是花儿,看见一朵就要摘下来插在头上;总是用新花替代旧花,把本来整齐的头发搞得很乱。为了摘一朵新奇的野花,不惜让葛针把衣服扯烂。男孩子爱刨根问底,看见屎虼螂也要“研究”半天,为了搞清“毛驴刚刚拉下屎虼螂就飞来”的原因,他们会争论好长时间,认真的孩子甚至会追出老远。
   大人们一开始收割,孩子们就开始兴奋,像蜂一样成群地跟在割麦人的后边,眼睛死盯着操在大人手里的镰刀。只要有一个麦穗落地,就一涌上前。男孩子动作快,时时前面跑,颗颗不让人,往往男孩子捡到的麦穗已经缠了几疙爪,女孩子捡到的还缠不住一疙爪。但女孩子的耐力好,工夫不大形势就开始逆转。时间越接近中午,太阳就越热得无情,女孩子坚持在捡,男孩子却“溜了号”。有的站在地畔上发呆,有的装作解手蹲在崖跟下乘凉,有的干脆睡在麦茬地上,头皮上的汗水在阳光下油腻腻地发亮。直到快收工时他们才醒悟过来,发现自己的收获少得可怜。这时候他们都慌了,拼命地作最后的弥补。弥补的办法是帮大人们捆麦、给驴背上放麦,看上去热情无比,心里头却五麻六道,只盼望多揉下点麦穗填补他们的不足。
   有时候孩子们也会给大人惹事,尤其是男孩子。他们因为睡着了或是苦水差,捡到的麦穗比别人的少,怕大人责怪,怕伙伴笑话,趁早大人不注意时抱一颗麦捆钻进了圪崂。揭穿这种秘密的多是那些快嘴的女孩儿和调皮的男孩儿。他们把秘密告诉所有的伙伴,叫他们谁也不要给人说,可他们给所有的人都说了。孩子们一块相处稍有不高兴的时候,有人就要骂这个孩子偷了生产队的麦穗。这一骂事就来了,孩子们脸上挂不住就嚎开了,大人脸上挂不住就打开了孩子。孩子受了别人气,挨了大人打,越哭越委曲;大人当众受了辱,违心打了孩子,越想越来气,最后由孩子们的吵闹变成大人的吵闹,有些会成为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积怨。
   捡麦穗有个规律,所有的孩子几乎都跟在父母的屁股后头。这不是父母的要求,而是孩子们自己的选择。孩子们发现,跟在自己父母身后捡得多,跟在别人的父母后头捡得少。大集体时候,哪一个人没有点私心?多几个麦穗少几个麦穗,到自己名下能有多少?自己稍微手松一点,生产队能损失多少一点?何况捡到的是自己的孩子,拿回去就成了自己的东西。别的大人当时看不见,但孩子们心里清楚。于是一人这样,大家效仿,慢慢便成了公开的秘密。队长虽然看在眼里,但法不责众,也只能装个糊涂不吭声。每一年的收麦季节,孩子们总能捡到很多麦穗,不仅添补了学习用品和玩具,连学费都绰绰有余了。
   收工回家的路上,捡麦孩子和去时的表现正好相反。脸蛋子晒成紫红,嘴唇上皱起死皮;女孩子不再喜欢野花,碰到手里也不去理会;男孩子不再好奇,脸上带着漠然的神情;一个个蔫头搭脑,一个个悄无声息。捡到的麦穗由父母拿着,而他们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努力地吞咽着唾液润一润干涩的喉咙,像大人一样长长地叹息。繁重的劳动使他们成熟,而成熟也带给他们与年龄不相称的暮气。
   直要到进了村后他们才飞奔起来,目标是水井或者泉眼,有的手掬着往嘴里灌,有的伏在地上往肚里吞。没有人说话,只有喉咙吞咽的更更之声。喝足了水后他们立即活色起来,女孩子在河边梳洗打扮,手指就是梳子,河面就是镜子;男孩子在水潭里嬉戏开了,先是沉水猫,后是打水仗。当大人们做好晚饭叫他们的时候,才发现他全都睡着了。女孩子坐在河边睡,男孩子躺在水潭边睡,脸上还留着收获的喜悦。

共 540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阳崖根晒太阳的老汉】在阳崖根晒太阳的老汉,主要有三种,穿得厚的、穿得薄的、穿得不厚也不薄的。从他们的衣着,便可以看出各自的家境,分别代表着不同层次的人物及精神境界,因而,他们分别有着高傲与冷漠、自卑与媚俗、自尊与闲适。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在这冬日的阳光下,尽是层次差异的写照,显得格外刺眼、别具讽刺。【露水里的地女人】每日的清晨,她们迎着晨曦、披着薄雾,心系着还在家里熟睡的孩子,早早地在山头田间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尽管有着做不完的营生,劳作不完的农活,也历经了不为人知的艰辛,但她们总是以虔诚的态度对待每一种庄稼,任劳任怨。她们的形象在清晨的薄雾中显得格外美丽。【捡麦穗的孩子们】每到收割时节,总有一群捡拾麦穗的孩子跟在大人身后,和大人们一块出山,一块收工,兴奋、好奇、顽皮,还有在长期繁重的劳动中沉积出来的与年龄并不相符的成熟与暮气。他们无不代表了劳动人民最原始的本性和最真切的形象。文章以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三个不同的画面,展现了陕北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文笔老道,描写生动,独具视角。荐读。【编辑:喜有此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707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3-07-06 12:28:07
  质朴的文字,更能衬托出劳动者最本真的质朴。谢谢赐稿,问好先生!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7-07 17:13:0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