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木马】入蜀地(散文)

精品 【木马】入蜀地(散文)


作者:第广龙 布衣,48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27发表时间:2013-07-08 05:41:54

入蜀地 散文
  
   这些年来,我走动了不少地方。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向远方,心中的天地大了。立身陌生的环境,会有许多新鲜的发现,也会有一些不同的体验。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偏爱去那些不知名的,人迹稀少的,不被列入旅游景观的地界。那怕是一片荒原,兀立一棵老树,我也会获得内心的满足。
   虽说走南闯北,但我一直想去的地方,却始终未能如愿。这地方便是四川。我人未入蜀地,和川人却是多有来往。我生活了20多年的一个西北县城,同一单位,川籍的同事极多,占了有一小半。所以,我虽未去过四川,却是常听川语,也常食川菜的。在我的印象中,川人像一种随处就能生存的植物,到那里就能扎根,随时又可以毫不犹豫拔脚便走。四川火锅遍天下,只要有人的地方,必有四川人,各种类型的职业,川人都能担当。对于川人的坚韧和乐观,我是极敬佩的。
   我的妻子,便是四川人。她是在乡下的老家长到17岁,出来和在外省工作的父母一起生活。我和妻子的缘分,是否也是我和四川的一种缘分呢?我的女儿已快到妻子离开四川的年龄了,我才有机会到四川去。四川将不再是我耳朵里的四川,也不是我眼睛里的地图了。几十年向往着四川,竟然屡屡难已成行,终于要动身了,我反而如初恋般急切而不安起来。
   我要去的是重庆长寿,按新的行政区域划分,已不归属四川省。重庆成了直辖市,和北京、天津、上海并列,并因为三峡工程的兴建而声名日显。但我还视重庆为四川的一部分,这倒不是因为习惯,而是因为重庆也罢、四川也罢,还都安身在四川盆地里,这个名称未变,这个盆地的人众,能比较出诸多因地属不同而形成的各种差异,但从大文化的视角来看待,还是能够归为一类的。
   时令是腊月,关中平原上,只有麦苗呈发黑的绿色。四野苍茫,一派萧条的景象。树木的枝杈,线描似的伸展,一阵冷风吹过,掉落下几根干枯的枝条。风带起尘土,翻腾着奔跑着旋出一根风柱,里头纷乱着柴草和烂纸片。渭河岸上奔跑着不怕寒冷的儿童,有几个胆大的,跑到了冰面上,坐一块砖溜冰。一个穿棉袄的男娃,手里还抓着一块河冰,含着嘴里,不住吸溜着。最近的地畔,硬梆梆的,枯草像从头上梳下来的没有整理的零乱稀疏的头发,擦一根火柴,迎着风势,咝咝啦啦,一呼啦向前烧过去,又向四边扩展,锅盖大的一片火,明灭着,再也不能蔓延。只见地上黑黑的,十分显眼,像不是火烧出来的,像原来就被遮掩着,突然露了出来一样。我驱车赶往机场,将要一鹰腾空,万里飞度,妻子、女儿都兴奋不已。我看着一路闪过的路牌,灞桥、蓝田、安康,想着千万年前,入川不易而叹蜀道难,天府遥远难已约归期。李白、杜甫,写了多少感伤的诗篇!灞桥是古人道别的地方,一棵棵柳枝折断,一杯杯浊酒饮下;长亭短亭,生死两茫茫,执手寸断肠。如今的灞桥,是高速公路的一个路口。经过埋着汉朝的皇帝、唐朝的皇帝的土地,在诸葛亮的脚印,项羽的脚印之上,留下有6个气缸的汽车的车轮印,到达机场,登机、起飞、上天、飞行、降落,恍惚间细雨霏霏,脚下已是重庆。
   是如此之突然,是如此之快捷,一时间我的角色还转化不过来,有了身在何处的迷惑。而我踩踏着的土地,实实在在是四川盆地的土地啊。匆匆登车,一路向长寿驶去,田野起伏,房舍闪现,丘陵地貌的蜀地,是因为一直在等我来并轻易接纳了我吗?
   重庆号称山城,长寿县城也是一座建在山上的城市。忽而上坡,忽而下坡,原来要仰视的高楼,一会又比脚面还低,这是因为拐了一个大弯,我又到了高处。起起伏伏的街道,高低错落的人家,忽隐忽现的山丘。无法一览无余的蜀地,就这样呈现到我的面前。我不知道下一个路口我会看到什么,这更我充满了期待,渴望把能走动的地方都走一走。当天的下午,我和妻子去采购蔬菜。民以食为天,食是蜀人最大的天。物品的丰富让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只见腊猪头压成饼状,和一串一串的腊猪肋条肉挂成一排,成串的红腊肠挤在一起,像一道帘子;一头小猪也整个被制成了腊味,头是头,脚是脚,身形具在的被吊挂起来。这些东西经放,是不怕坏的。大缸泡着的毛肚,捞起一块,便有几十层;盆子里盛着的是鸭肠,颜色白中透黄;还有鸡脚、鸭掌、鸭下巴、血旺……这些东西涮火锅离不了。新鲜的蔬菜,一桌面一桌面摆放着,红的、绿的辣椒,长的圆的茄子,头白身子绿的大葱,又白又胖的萝卜……全都水灵灵的,是刚从地里采来的。有一种菜,叫侧耳根,红色,透淡绿,有药味,似乎是蜀人餐桌上离不开的品种,到处都能遇到。卖调料的铺子,可不只供应五味。在家时去一家“老四川”吃川坝鱼,老板娘说放的调料要20多种,调料用完,便不做此鱼,必须回四川采购一批后才能饱食客口福。印象中的川菜以麻辣见长,实际上不仅仅如此。看那各色调料,名目众多,划分细致,做豆腐的不能用于做鱼香肉丝,做麻辣烫的不能用于做水煮肉片,从而百菜百味,在火辣的外表下,既蒸、炒、煎、煮出了独有的特色,又能体味出或豪气、或柔情、或浓烈、或低婉的格调。这天的第一顿饭便是火锅,妻弟以铁锅一口,煮好了汤汁。水还未滚沸,女儿已急不可耐。按说平里也常吃火锅,但在蜀地的人家吃火锅,滋味是不相同的。蜀人饮食丰富,擅长烹调,吃饭讲究安逸。我便想起和西北人吃饭习惯的另一种不同,西北人喜面食,一顿饭所需,全在一碗之中,吃饭时蹲门口,守锅台,似乎年夜饭才坐到一张桌子上来。而蜀人吃饭,多是聚拢一起,说着吃着,情感的交流亦是很充分的。比较起来,蜀人不生硬,易相处,而西北多出犟、迂、木纳之人,是否也是吃饭的习惯带来的影响?
   吃起饭来,还要图个热闹,烧酒是少不了的。蜀人劝酒,常说一个字:“喝”。蜀人一日里喝掉的酒,够一条嘉陵江的水量呢。听妻子讲,过去在镇子上,有人拎着瓶子打酒,到一家店,尝上一口,一路尝过去,半条街未走完,人已摇摇晃晃,一身酒气。酒钱是省下来了,回家直接睡觉,一顿饭也省下了。蜀人能喝,喝得也香。喝出酒的香来是不容易的,包括海量之人,也不一定识得酒香。蜀人喝酒,得有朋友,要摆龙门阵,还得有下酒的小菜。四川泡菜四季都有,生姜、豇豆、辣椒、大蒜,捞出来就能下口。谁家里不摆几个泡菜坛子啊。碰着杯,一下,一下,又一下,蜀人在一起,似乎几天几夜就这样碰下去,也不疲惫。醉意是浓了,但还不至于醉倒。醉倒了也不要紧:诗仙李白也是酒仙,斗酒诗百篇,醉眼看人生!李白的酒量是在四川练出来的,李白在四川写的诗都是好诗,都飘着酒香!依我看,蜀人喝酒,有一份真性情,也有一份真自在。如果因为喝酒误了赶火车,那是不会被人笑话的;如果醉倒而忘了接媳妇回家,那可是要挨骂的,还得赔罪:备一桌好菜,给媳妇多敬上几杯酒。
   蜀人吃饭、喝酒很投入,做起事来,亦是如此。所以蜀人好交,也值得交。蜀人打麻将,听川剧,也是动辄上瘾,痴迷不知返。我一直奇怪川剧怎么会有变脸这一绝活呢?红脸、绿脸、黑脸,花脸,一瞬间变出来,又变回去,令人惊奇而不知用的是什么手法。我在电视上见识过川剧的变脸,这次到重庆,也想到剧场领略一回,由于行程和日期的安排,最终未能如愿。川剧看不成,陪妻子去乡下,在一个叫石渡的镇子,进了一回茶馆,倒也其乐无穷。眼看春节将至,这天又是赶场的日子,镇上挤满了人,也摆满了卖年货的摊子。几乎走几步,便遇到一家茶馆,里面都是坐满了人。有的茶馆里以年老者居多,土布盘头,嘴叼烟袋,桌子上摆着茶碗,顶多撒几把花生。说话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说的是啥,我听不来。也有喝酒的,用碗,下酒的也是花生。每喝一口,都有响声。手里还拿着细长的纸牌,什么打法,我没看出来。蜀人的茶馆,不仅仅是消遣的场所,更像是一个信息的集散地。上天文下地理,大到国事变迁,小到邻居吵架为何,都能从茶馆里捕捉得到。我从街道拐到一条小巷子里去,巷子很窄,老式的瓦房,装着很大的木门板,有的外墙上,还能看到几十年前的标语。巷子里也有好几家茶馆,里面黑乎乎的,也挤满了人。我找到一家人略少的茶馆,方凳上坐下,一盏青茶便上来了,品上一口,茶味重,好喝,连添了几回水,茶香到淘洗出来了。也想象自己是个每天泡茶馆的人,这是多有福气的事啊。结茶钱,仅5角。老板笑咪咪地,说我是外地来的。闲聊方知,当地人进茶馆,坐半天不挪窝,一盏茶不断添水,也是5角。我这样的茶客,是第一回遇见。
   四川盆地营造了湿润的气候环境,红色的土壤,不分时令的贡献出大米、蔬菜和水果。在长寿城边的一块坡地边,妻子说,小时候她常到这里玩耍,坡下面,有外婆的坟。外婆活了90多岁,是在睡梦里过世的。经过一块块种着包菜、花菜和萝卜的梯形地块,顺着细细的肠子般的小道,走到一处石头砌的坡坝下。石头的竖墙下,外婆的坟野草青青,许多小虫子来回飞舞。时光不能倒流,当年坡下打猪草的小姑娘,都已长大成人,身在远方,成为故地重游者。女儿的身上,可有幼年妻子的影子?满肚子古今的外婆,却不能用浓重的四川方言,把一个个故事,再讲述一遍……这里是菜地,也是坟地。春节快到了,上坟烧纸的人三三两两,多衣着鲜亮,都像是春游一般,只有从年长者的脸上,才能看出一些肃穆,但整个神情,是十分放松的。可以想,故去的人,已故去多年。和风吹荡,满目绿色。身上有湿热的感觉,额上已出了一层细汗。这时西北一朋友来电话,我说在四川,问怎么样,我说:不冷,地里长满了鲜活的东西。朋友在那边笑了,我也笑了。
   四川盆地是封闭的,蜀人的性格,却是敞开的,也是敞亮的。我一路看到的人家,房屋前大大的院子,十分的齐整,但我未见那一家筑有院墙,装有大门。这一点深深触动了我。不筑墙,似乎是种不经意的行为,实则是蜀人个性的外在表现。没有什么可遮掩的,不怕看见什么,听见什么,乃至不怕被拿走什么。不筑墙,家不设防,人也不设防。没有院墙的家,天大,地也大,心更大啊。房前的院子,当地叫坝子,来了亲戚朋友就在坝子上支桌聊天,支桌吃饭喝酒。熟人、生人,都可随意来访,不用敲门,一下一下拍打门环。风吹无阻挡,日头的光亮,全部倾洒下来。由此我看到了一种境界,一种蜀人所特有的境界。
   第一次蜀地之行,短短数日,恍若如梦。蜀地号称天府之国,值得去的地方数不胜数,值得追述的历史浩若烟海。我最大的收获,是对蜀人的印象加深了一层。虽然我知道蜀人汉族居多,但我感到,蜀人应该是另一族,或曰蜀族,或曰川族,或曰巴族,因为他们有那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正是我缺少的,也是我追求和向往的啊。我在这里命名了蜀族,我希望我是其中的一员。
  

共 41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第广龙作家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始,写到如今蜀道不难,从“灞桥”到达机场,“脚下已是重庆”;“长寿县城也是一座建在山上的城市。忽而上坡,忽而下坡”,市场上“物品的丰富让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归结到“四川盆地是封闭的,蜀人的性格,却是敞开的,也是敞亮的。”散文感情丰富,描写细腻!【编辑:吉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7083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