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悸动的高考(随笔)

精品 【江南】悸动的高考(随笔)


作者:一孔 进士,1098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47发表时间:2013-07-09 17:01:56
摘要:关于高考

我很长时间感觉别扭的事情是我从没有参加过高考。
   早年曾把此事当作一件憾事,大丈夫立世,当披荆斩棘,一泄酣畅,而高考的考场无疑是最佳场所,事实上它也的确被许多青年学子定性为一显身手、展示自我的舞台。于是,多年以来,每逢六月(之前是七月),高考挑动着每个学子的神经,在同样的一片天空下,几张试卷划分出了几多别样的人生:成功者信心满满,大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势,失意者则变成“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落寞。在分数揭晓的七月份的那个夜晚,电话会被打爆,电脑会被死机,全中国都会沉陷在对分数的焦灼之中。神奇的高考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些许战栗,让许多人生陡然平添许多波澜。
   每及此时,我总是觉得应该是过来人才有资格感慨,而事实上我也很认真留意过这些人针对于此的各种显现。他们多半是回味往昔,感念万千,或庆幸自己的运气,或愤怒于上帝的不公,表情丰富,内心隐晦,好像至今依然残留着五味杂陈,联想亦可能极其丰富,这个联想多半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就像今年某省的高考作文题目一样,为什么不能呢?
   为什么不能?因为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事情就应该放在一边,不要说是考试,什么玩意只要是过去了,就无法重新来过,这是人生的不可复制性,陷在过去里只会提醒着自己要学会断奶而已。
   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我终于释然,也开始用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高考。高考只是一场考试,这种考试只是为年轻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门,分数是开启的钥匙而已。我们没有机会去找寻那把钥匙,却同样能迎来无数个窗口,无论是门还是窗,都是可以走进年轻以后的人生的,途径不一样,结局都一样。这个结果就是我们都会有以后的生活。
   话说起来很轻松,但是多半人会说我站着说话腰不痛,不错都是生活,可生活和生活一样吗?天壤之别的。
   这个就说到了点子上了。人们对高考的关注集中在后高考时代的,也就是高考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今后,时下像我们如此安贫乐道地固守着清贫教点书糊糊口的角色别人是不屑一顾的,人家以后要的是飞黄腾达、是封妻荫子,是要成为一呼百应的人中龙凤的,怎么着也是要有房有车,要在大城市落户,要在孩子送到美利坚合众国或是遥远的澳洲的。高考不会直接带来这些,但是不经过高考显然一点机会都没有,就像先前的吏治:一日为吏,终身为吏(现在的公务员制度类似),绝无可能做官的。这个年头,你要是起始学历连个本科都不是,连张口的勇气都是不会有的。大学不是敲门砖,只是起跑线,或者叫做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所以日夜鏖战的孩子以及家长们实际上忙活了十几年只是在为未来买一张彩票,至于是否中奖是另一回事,他们想,我总得买吧,不买的话哪有机会中奖呢?
   我把高考等同于买彩票有点残忍,可是,难道不是吗?
   小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甚至是幼儿园)便面对着考试与分数,考的好便笑,考得不好就跳,就这样边笑边跳着至少要有个十来年。漫长的时间会过滤下来许多孩子,成绩越来越好的是少数,掉队的人越来越多,老师们这叫大浪淘沙——偏偏有着太多的沙子,于是小学毕业会淘汰一批,初中毕业再淘汰一批,还有老师说一般到了初二也要淘汰一批,反正听到的都是淘汰很少有增容的。仅仅剩下的那些少数暂且还没有沦落到沙子地位的孩子摇摇晃晃总算是走了下来,结果站在高考的跑道前,经受着最后一轮最为残酷的筛选,而这轮淘汰下去的也将会是最多数。
   也许大家可能会不太同意,不是说现在的录取率高的离谱吗,百分之七八十都有。看起来不错,但是,大家的眼光又偏偏盯在最上面——也就是重点本科以上,至于大专、高职以及民办高校心里都不太认同,充其量也只是多交点钱提供一个继续读书以及对付青春年华的场所而已。事实上,这些院校不被大家认同也不是一点理由都没有,你说学习吧,连那些学校自己都不会认为那是学习的场所,他们会理直气壮地说,不要说我们这些学校,就是那些211的院校,有几家是在真正做学问的,不都是在编课题套经费吧!至于职业教育,现在我们的职业教育似乎与职业无关,有职业的未必是经受过相关教育的,接受教育的未必就能找到对口的工作。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属性不强,倒是内容挺多、学制挺长,说白了还是在赚钱!
   职业学校的学制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压缩,职业技能的培训之前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在工作中提高才是重点所在。中戏上影的门口站着几千俊男靓女,还得经过四年的学习,不见得人人会演戏,人家香港的无线电视培训班要不了多长时间,却也同样能走出来刘德华与梁朝伟,而现在动辄什么两栖、三栖、以及跨界成功的例子都是反证了我们一些技能培训学校的孱弱。
   很多家长会这样认为,我的孩子将来就是想做白领的,至于上职业学校,我还不如帮他找个蓝领工作,还省些学费,因此不管上面怎么哟呵指望着职业学校能分流出一些学生,估计前景都是堪忧的。
   这样一来,如果单纯的用重点本科院校作为分子的话,用所有适龄人口作分母的话,这个比率比彩票还能高多少呢?
   金字塔的顶部注定只能容纳很少的人,而偏偏大家都想上去,那么丢在半道上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多,就是这样大幅度的淘汰率才引发着更多的关注。
   有点像买卖,淘汰率居高是高考的卖点之一,还像那些选秀节目,大家关注的往往并非是哪些人能晋级,而是究竟哪些人能被淘汰,虽然问题的实质并没有多少差距可言。
   更为悲摧的事情是,与先前不一样,高考的胜利者依然不敢松半口气,大学依然只是给你提供了继续读书的一个平台,与就业以及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大学的出口是社会而不是工作岗位。较低的就业率依然会让很多大学生毕业也就意味着失业,留守大学生成了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他们的理论是我大学也考上了,也算是顺利毕业了,可我干不过社会啊,你总不能再重新打工啊,我要是准备打工,我干嘛要念哪门子大学呢?
   高考结束之后,我饶有兴致地写了一则微薄,内容如下:
   “那行走在高考路上的孩子们啊!三十年前,高考是句号,考完了就跳出了农门;二十年前,高考是逗号,考完了依然能开启别样的人生;十年前,高考成了破折号,后面连着继续的征途;现在,高考成了省略号,鬼知道后面是什么。归结起来,高考,大大的问号!”
   我这样写倒并非是出于完全同情学生的动机,也不是想强烈地谴责什么,我只是对这一现象有所感触。本来社会要发展需要人才,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也无可厚非,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隋文帝抢了外孙的皇位并不光彩,可是他实现了大一统,还奠定了官僚制度等伟岸的措施使得他被后人抬到了很高的位置,尤其是他开启了科举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使得寒门士子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社会上层,参与到国家管理当中去。而这种方式招纳的读书人在传统儒教的影响下,推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不少人还是热心功名,想着济世的,这要比根据门第来取士要进步多了。从秦汉到隋唐这几百年国家一团糟,不是外戚主政,就是宦官弄权,据说属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兴办了太学,但是扛不过外戚与宦官的。曹操算是看到了危害,也开启了“九品中正”的选人方式,算是多网罗了一些才俊,但是,出身还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姑且不能把社会的不良板子打在文化上,但是社会上排挤士人的确去削弱了管理层的力量,影响了当权者的统治,所以撇开门第实行科举的好处多了去了。尤其是唐朝的时候,科举成型,一般采用的的“明经”与“进士”,“明经”大约相当于我们考的基础知识——对一些典籍的记忆程度,“进士”就相当于他们的创新能力——人家要写诗作文的,不全部考死知识。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才高八斗的文坛翘楚登堂入室,什么姚崇、宋璟、张悦、张九龄的都是通过进士而把持政坛的,打造出了锦绣盛唐。耐人寻味的是当李隆基开始崇信并非文人的李林甫主政时,唐朝就开始了下坡路,似乎是有点关系的。
   我们姑且不论主子通过科举取士是为自己服务的这一动机,但是在历史上被人推崇的皇帝都特别重视科举考试。武则天亲自主持考试,算是殿试的雏形,宋太祖赵匡胤就把殿试定下来了,成为规章制度,把所有的顶尖士人都纳入了“天子门生”的框架内,也造就了两宋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当然到了后来,为了集权统治,开始八股取士,招致诟病较多,不过帝王对考试的重视就从来没有放松过。
   我们了解历史往往是道听途说,或者说采用的由点及面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八股取士就是教条之极的。听到了吴敬梓、蒲松龄喊冤就说八股取士一无是处。淘汰下来的蒲松龄、吴敬梓们是有点可惜,但是选上的人才则也是有真才实学的,选对的人比选错的人要多得多。这种现象在任何时代都有,不足为奇,能写好小说与知识储备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莫言能得诺贝尔奖,但是就语文试卷而言,他肯定不会是高考状元,我们丝毫不觉得奇怪。那么我们为什么因为几个写小说的古人遭遇落榜了就带着强烈的情绪来诋毁八股取士呢?怕是政治的因素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们的血液里的缘故,不把人家说得体无完肤怎么显示出我们的英明举措呢?
   再者,我们往往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唐朝的考试是很讲究的,也不简单是一张试卷的问题。
   除了先“明经”再“进士”之外,还有学生在考试之前往往要“温卷”,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才华展示吧!就是把自己的强项写下来送给某个大人物混点印象分。白居易的那个《草》就是这么来的,而后期的唐传奇被称为短篇小说的成熟期实际上多半也是“温卷”的产物。这样一来,“明经”、“进士”、“温卷”实际上表明考试内容的多样性和形式的广泛性。至于,明清时代,科举更被认为是禁锢思想、压制人性的罪魁祸首,未必,相反,明清时候尤其是明朝后期思想是极其活跃的,我们记得住的一些大思想家明朝有多少,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李贽、王守仁哪个不是光照千秋的?你要说压制人性,可是《金瓶梅》、《红楼梦》、《三言二拍》像是思想禁锢的产物吗?恰恰相反,这些作品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人性化,市民甚至已经作为一个阶层开始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我曾经听过一个段子,说明朝万历的时候何心隐开始自己掏钱在庄园里搞无政府主义的试点了,虽然没有善终,自己也被杀害,但是他在社会组织形式上的探索比西方都要早。这个事例偏偏也是出于据说是政治最为腐败的明朝万历朝代。这个板子是不是要打在科举制度上呢?
   我不懂政治,但是个人观点以为明朝末年政治虽然腐败,但不是一无是处的。政治的腐败体现在皇帝的不作为上,他能几十年不管,国家陷入了无政府主义的境地。这样一来,思想阶层市民阶层大多处于无人约束的境地,反倒让他们解放了。稍懂历史的人就会知道,晚明时期,什么新鲜事都是有的。
   倒是满清入关之后出于对自己统治的不自信,大肆的屠杀让文人的腰背坍塌,吓得这帮人开始往故纸堆里钻,玩起了考据学。直到近代,夷人入侵之后,刺激了孔孟的后人,开始放眼世界而审视自身了,锦绣小楷玩不过洋枪大炮啊,国富民强需要经世致用的学说,几本线装书解决不了穿衣吃饭以及干仗,于是工科、医科等等出现了,也终将把科举推进了坟墓。
   袁世凯最得意的事情据说不是当总统和洪宪皇帝,而是废除了科举。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老袁不废,自然有其他人废除,怀胎十月,孩子不生都不行,助产婆多的是!
   我如此啰嗦地历数先前的考试制度,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考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进步的体现,它必将长期地存在下去。历朝历代都很重视考试,而且都想了不少方法,想让这个考试更加公平与规范,比如宋朝的时候开始把考生的名字糊起来,还让人誊抄试卷不就是想防止作弊吗?我们今天吵得很凶的金属探测仪不就是防止作弊的登峰造极之作吗?
   我们站在社会的角度上要理性地对待高考,不能因为自己不走运就把他说的体无完肤。高考目前肯定是必须的,现在指责高考的中坚力量当年听到恢复高考的信息之后是怎样的兴奋啊,言犹在耳,没有高考怎么办?推荐?九品中正?拉倒吧,我们的国情决定了如果是那样做的话,结果就是彻底的扯淡。学校打“没有高考,你斗得过富二代与官二代吗?”来得有点直接,可是,当这个讯息已经正大光明地走进学生的教室的时候,无疑是一种悲哀,这在向全世界宣布,在中国,新的特权阶层已经从幕后走向了台前而我们却无能为力,企图通过一种考试来改变它?可能吗?恐怕也只是抱着能做多少是多少的心态吧!
   当部分资源被这些特权阶层圈定以后,那么剩下的蛋糕就会变得越来越小,而相应的抢蛋糕的人越来越多,足见蛋糕的珍贵了。抢蛋糕的游戏在考试时还不怎么突出,到了就业的时候就非常明显了。举着自荐信、趴在电脑上的多半还是寒门学子,而即便是就业以后,遇到了发展的问题时,人家的路子比咱们宽了许多,尤其是咱们的国营性质的单位和政府部门是很明显的,不言自明。所以高考在现今阶段让我们纠结的重点还是在后高考时代,就是就业问题。

共 840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孔先生从从来没有参加过高考的遗憾说起,然后再说到对高考的困惑,再到自己一个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的庆幸,颇具自己的理性思维。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高考是一条康庄大道中最重要的一道关隘,顺利地通过高考,也能给十年寒窗一种心灵的安慰,给人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憧憬。但高考并且不是一个人全部的生活,一个人的生活也未必完全就由高考的成功与否来决定。生活,在于一个人用心去创造的,它并不会受到高考的禁锢。至于一孔先生主张像袁世凯废除科举一样废除高考,这也许不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还是让高考留着吧,我们且幸福地生活着,然后在六月份再冷静地看高考。推荐阅读。编辑 知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71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知音        2013-07-09 17:03:14
  欣赏一孔先生的气魄。
为文学的梦想而努力
2 楼        文友:Huaking        2013-07-09 20:42:42
  一孔先生提到的问题还是很实在的,比如地方主义那个问题。不管怎么说,高考在当前的形式下是有必要存在的,只不过,需要改革,变得更加公平,代价更小,更便于操作而已。我觉得,近几年的学校自主招生考试就是个不错的举措。就国内那些重点大学而言,我还是希望不要有太浓的地方保护主义。不然,对于落后地区来讲,不太公平。罗嗦了。问好作者。
3 楼        文友:易水犹寒        2013-07-09 20:47:07
  这篇文章,大气磅礴,纵论古今,引经据典,从远古到当代,不仅诉说高考的起源,更多当今社会存在的很多问题作了代入式的说明,这篇文章已经不仅仅是一篇关于高考的文章了,看完文章,我们想到更多的,恐怕是对社会的思考。高考不是铁饭碗,最多只是入场券,作者的许多观点都是辛辣的,且针针见血,刺中要害,直击高考的弊端,我很认同作者的观点。高考不是唯一的途径,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考还有真废除的必要。社会矛盾激化,问题太深,很多东西已经不是停留在表面那么简单,官二代,富二代,很多事情在哪里,学习再好,如何竞争?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情况。所以,我很欣赏作者的这篇文章,分析的相当精彩,堪称精品。问好一孔,欣赏美文。祝福夏安!
4 楼        文友:易水犹寒        2013-07-09 21:00:46
  我三年前看到一篇高考作文,写下了几句自己当时的想法,贴出来,权当交流,欢迎一孔兄指点: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每年的这个时候电台、报纸、网络处处都会充斥着对于高考事件的报道,尤其是高考的满分作文,更成为热议的焦点。如皋考生王云飞,一篇文言文,造诣至深,连高考阅卷组对古文学有着多年研究经验的老师都自叹不如,文风之甚,笔法之老辣,大有《诗经》中古风的味道。这不禁让我想起了03年的那篇《赤兔之死》,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重返三国,回顾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更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真诚,什么是尽忠。
  
   我看到了铺天盖地的褒奖之声,大有“一举成名天下知”之势,褒奖固然应该,但这背后不仅也会让人隐隐担心,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这个口号不知道提了有多久,好像在我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类似的说法,泱泱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积淀下来的东西太多太多,在许多人崇尚洋玩意的今天,有人重拾国粹,要求回归本真,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我也很高兴的听说,北京已经将京剧列入了大学生需要了解的课程,而且京剧团体会定期在北京高校中轮回演出,弘扬国粹,大显中华。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不仅仅在于经济,政治,军事,更让人生畏的是文化的入侵,文化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在不经意之间,许多的东西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洋文化的盛行,让我隐隐担心,文化侵蚀之盛,让我们无法自好。韩剧、美国大片、舶来的节日,等等在为中国小青年不亦乐乎的同时,背后的东西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深思过?看着许多人逐渐的淡忘了自己的传统,不断崇尚外来文化的现状时,我就隐隐作痛。
  
   回到高考作文,我不知到该考生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古文言造诣至深,我承认,文章确实是篇好文章,这也无可厚非,若是弘扬国粹,固然值得褒奖,值得鼓励,如果只是为了彰显才华,借高考之机,期许额外的回报,这则不足取。许多考生为了能取得好的成绩,放弃了本该认真学习的东西,文章求偏求怪,各种文体应有尽有,成功的只是少数,大多数的考生会为自己的这一做法付出代价,我欣赏《赤兔之死》,我也羡慕这篇《绿色生活》的古文,他们确实将古文学的章法发挥到了极致,我也关注了好多该考生的事情,很欣慰的发现该考生是位比较全面的学生。也庆贺该考生得到了阅卷老师的认可,再此同时,我们或许会想:假使有失偏颇,又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
  
   在该考生拿自己前程做赌注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险冒大了。自从有了《赤兔之死》后,以后的几年中陆续出现了《吊屈原赋》、《吊金莲赋》等等文章,但战绩平平,因此落马的考生也大有人在,所以,个人认为考生中这样求偏求怪的风气,应该是高中老师们应该极力扶正的。
  
   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但未来还得继续,不知道多少人有着类似的想法,也不知道这篇短文会被多少人看到,只希望以后的这种风气能有所改善,坐观吧。
5 楼        文友:易水犹寒        2013-07-09 21:02:57
  高考的各种弊端啊,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人来反思,当然更需要当权者的反思。期待有所改进,也期待更有实用性,能够真真切切的为社会做点什么,这个才应该是高等教育的方向。
回复5 楼        文友:一孔        2013-07-09 21:33:50
  谢谢阁下真诚的阅读!其实诚如先生所言,某立足高考,也不完全就高考论高考。我是将考试当作一个社会现象来看待的,甚至就像生命,你看,他诞生、发展、丰富、定格、突破、回归等等,应该说任何一种变化都是出于好的动机,结果总是不太如意,似乎都有一种宿命的意思。可是,也正因为他像生命,所以必定是有其存在的理由也必然会长久的存在的,我们只能作为旁观者观察着、咀嚼着、思考着并且以微弱的力量希望他渐趋成熟乃至壮硕。
   所以个人绝没有反对高考乃至废除高考的想法,也不会支持,在现今的环境下,废除高考等于一脚将寒门子弟踢出场外,那就真成了穷养猪、富读书了!
   高考的相对公平是这个社会所有五花八门的竞争行为的底线,这个底线突破了,那么人们不但会不相信爱情也不会相信规则了,那将是可怕的。
   至于高考作文之事,我俩观点大体相同,不过我略微要过一点,就是我不赞赏那个孩子用文言文写作,一来文章就是写给人看的,没几个人读懂的文字至少说不是最受欢迎的文字,是象牙塔别人也进不去。其次,高考是有着很强的目的性,目的很明确就是考大学,他这样做的风险系数太高,有赌博的意味,如果输了,输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会殃及所有关心他的人,他能写一手好文字,但是是否学会了担当以及责任感!
   当然我不排除他可能就是另类,特别自信特别优秀,或者家庭条件太好,就是来戏耍高考的,这也没有什么错与对之分。
   个人愚见,仅供参考,再次谢过!
6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3-07-10 19:59:26
  其实,我也没有经过高考。同行,我觉得,现在就连小考,也很那啥。
   ——好吧,以上纯属唠嗑。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