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我们为什么阅读(杂文)

编辑推荐 【流年】我们为什么阅读(杂文)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6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35发表时间:2013-07-18 11:06:59
摘要:  我们民族,无论如何也说不上是一个爱好阅读的民族,家庭平均拥有的书籍量完全不能和“文化悠久”的民族相匹配。这是悲哀的起点,也是我们赢得尊敬的起点。

【流年】我们为什么阅读(杂文) 【激扬文字:我们为什么阅读】
   一、
   阅读是什么?是一种过程,一种从字里行间中感受知识、了解世界万物、体会情感、养成文化思辨的一种个体行为。这种行为最低的境界是“书中自有黄金屋”,最高的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最浪漫的境界是“书中自有颜如玉”,最悲催的境界是“越读越反动”;最悲惨的境界是“读出一个书呆子”,最幽默的境界是“越读越糊涂”,最后达到这样的涅槃境界——手里无书,心中有字;不着文字,立刻得道。
   只有在上学的时候开始读书的时候,这叫“上学”读书;只有在考取文凭的生活才去上学的意思的时候,这叫“读书”上学。我们的阅读正是一种目光短浅的浅阅读。为读而读,为写而写,成文我们当今教育文化的最大的弊端。
   这些文本,不是教材,更应该不是学历教育本身,而是关乎民族认同和世界大同的至高的教育理念。而今,比如我们最缺的不是学历教育,而是对民族文化认同和传承的教育。不爱阅读进而思考的民族,无论如何不能算是觉悟的民族。
   二、
   阅读是一种“最精神”的消遣方式。
   阅读更是一种精神内敛的思考习惯。至于“修身治国平天下”那是至高的读书问世的功利性太强的致世观。相对于多数读书人来说,我们其实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阅读中丰厚知识的积淀、发现共鸣和情感的通感等仅仅是悦读体验,更重要的还是精神层面的收获。倘若在阅读中产生独立意思,构建自己的精神一滴雨,那才是终极目标。从阅读到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收拾的情绪,将那些零散的杂乱的无序的思维的片段整理出来,贯穿于文字的线索中,必然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所以,在写作中展示发现独立的过程或者结果。事实上这种方式是十分奢侈的。
   其实“书香”并不是我们最初的喜好,书香也并不一定都是香喷喷的:读书苦、苦读书历历在目,读书难,难读书已经是事实;这里不是玩概念和逻辑。我们能够静下来读书,这一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买一本书的艰难,借一本书的难得自然是过去的窘迫的日子,也正是那样的日子,让我们梦寐以求精神享受的“书香味儿”。而今,时代变迁,阅读已经从纸张的具象中解放出来,电子阅读给予这一代人前所未有的转变,比梦还要迅速转变的阅读方式让多数的人措手不及……
   当我们的祖先发明纸张的时候,我们更的是用这些纸张做成礼花的材料,在喜庆的或者悲哀的场景中让这些纸开出袅袅的火花,或者在青灯古刹的佛像神道前灰飞湮灭。线装书成为时尚也成为奢侈品,没有书,无从养成阅读习惯,没有习惯,无从感知从书香中浸润的那种儒雅的精神。
   所以,我们总可以看见巨石上总有历代的文人骚客们用夸张的艺术用昂贵的代价将文字刻成了不朽。所谓的树碑立传是本意,深度阅读和传播阅读仅仅是手段。
   三、
   “博览群书式”的阅读至写作,是博客时代的特征;而危言耸听的流言蜚语的传播,是微博时代的症结。错的不是传播的途径,而是被传播的受众。一个缺乏虚心阅读的民族,一个缺乏尊敬的读书写书群体的民族,一个缺乏思考,特别是深度思考,而只喜欢屈从权威而不顾廉耻的民族,是很难从根子里彻底的反思的,这也是中国式诺贝尔情节的主要因素。
   阅读的目的,正是解读阅读而感悟人生,从而指导人生积极向上才是阅读的精华所在。很悲哀,我们的民族正和此背道而驰,且“渐行渐远渐无书”了。这就是现实。正如著名作家王蒙曾经再次强调说的——读书显得越来越重要,但不是“表层浏览、浅层思维”,而是沉下心去,让思绪紧张思辨起来。
   关于深浅阅读。阅读,从思想层面上分析,“浅显易懂”是文本起码提供给阅读的必然,没有浅显,何来深度?没有明了,何来思辨?所以,浅阅读和写作不是一种文化的倒退,也不必悲哀。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缺乏阅读的民族,阅读成为时尚还为时过早,而最近百年,我们仅仅是走过了一个扫文盲的普及阅读的历史进程。国民的阅读习惯尚未真正养成,甚至连基本的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今“微博”成就了最快餐的阅读时代了,尽管大家随时随地地阅读和交流了,但是,至少助长了浅阅读的风气;让我们真的浮躁得更厉害。
   在乡村,多数的孩子还没有一本必须的工具书“字典”,央视台发起的“字典运动”,正恰好作为最有力的证据,家庭没有基本的国语字词典,那么,家庭教育,民族文化,就缺乏最基本的凭借了。
   四、
   我们民族,无论如何也说不上是一个爱好阅读的民族,家庭平均拥有的书籍量完全不能和“文化悠久”的民族相匹配。这是悲哀的起点,也是我们赢得尊敬的起点。
   本来阅读就是一门苦差事,是一门需要静下心来,修为自我心性的文化娱乐方式。当阅读和功利紧密联系起来的时候,阅读,就不再是学习,而是一种手段。
   世间有许多的真知,仅仅只能在一些小道消息和怪异传说中见秘密传递,人们或许少见端倪,仿佛冰山一角。缺少正反诸多角度的比对,我们见到了一种被包装、被刻意拔高的,被定格为只能偏听偏信的愚昧文化载体中。当许多的文本和思想不能成功呈现给世界的时候,思想的自由就是一句空话,谁不清楚“写书难,出书更难。”出版发行,从来都是领导阶层控制思想的工具,独立的思想很难被文献书籍记载,更少见主流媒体的传递。所以,也难怪人们不愿意阅读;阅读在肤浅的一边倒的说辞的虚像里。正是如此,所以有“越读越糊涂,越读越反动”之类的最荒谬的说法了。
   尽管我们拥有耕读的传统,但是耕读的目的性很功利,衣锦还乡和范进中举正是两种极端的事例,为了考而学,为了名而读,为了欲而写,为了进而谏的思想言论充斥在我们视为经典的血脉里。
   基于此,真正的阅读习惯,那种在阅读中对自己和家庭社会的“文化修养”仅仅是特例。陶渊明杜撰的桃花源,抵达的精神高度也仅仅是失意天下之后才有了文化修养的自律。范仲淹的先后天下的达观精神,正是政治挫折之后寻觅精神贵族的呐喊。
   李白的诗歌之所以被后世标高为“诗仙”,是因为诗歌本身的韵律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绝妙形容,让我们从愉悦般的音乐般的词汇和节奏中感叹汉语语言的魅力,这种魅力让我们看见,仿佛憧憬到一种浅显易懂的美好的画面,这些画面描述着我们身边的景物,这对于缺乏读书学习基本条件的民族而言,这无疑就是我们期待的一种精神愉悦。我们在诵读这些诗经中欣赏着我们应该拥有的那份精神愉悦。
   同样,杜甫的诗歌也被高标到“诗史”的夸张地步,这种夸张不是民众对诗人的顶礼膜拜,事实上,我们仅仅是口头上赞许杜甫的傲骨和风格,远远谈不上对杜甫个人际遇的同情和首肯。这样的文人比比皆是,都是科举魔刀下可怜的读书人写照。都是一种畸形的读的理念。当读书的目的相左的时候,我们往往怀抱怀才不遇的偏执的情怀,渴望被认同,但是,我们首先没有认同他人的大境界,何来孤立的被认同。
   没有一个读书人真的敬佩杜甫的人生经历,我们总是在喟叹中发现自己如何避免成为第二个可怜的杜甫,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们其实不是在修炼自己的人文境界,而是在阅读中企图寻找到一条“终南捷径”而已。
   五、
   回到话题的原点,也就是我们的阅读不是为了自我的觉醒和文化的修炼,仅仅是以功利的态势而读书学习,这样的态度和方式注定了写作和阅读成为最不讨好的一种投资行为。每一个地方往往讲历史,总会枚举本地的秀才举人状元郎,总会标榜本地的书院耕读传统。殊不知,这些褒奖激励的背后,正是一种愚昧的华丽的外衣。这是“读而仕”的狭隘目标,是赤裸裸的功利目标的读书方式。这种目标性的读书方式非真正的心灵修为。对民族文化自身毫无贡献,只能适得其反。所以,才有了当代最愚蠢的读书上学奇闻“不读不穷,越读越穷”的现实。
   没有阅读,也没有思想,让我们的阅读和写作和人文的内涵渐行渐远。所以,才有诸多知音无价的成语,才有伯乐难求的奢望。我以为——自己没有伯乐的胸怀,注定成不了千里马。所以,古人所谓的文人自嗟的“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是一种对自己没有深刻反思的怨叹而已。这种现象,我在网络上见识多了。对比德国,法国乃至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等国家的阅读的程度,我们才知道我们民族的差距,也只有差距中我们才可以看见希望和曙光。
  
   【激扬文字:读书是求仕的生存方式】
   在我们的生活里,读书是个奢侈的消费。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个人真实的读书氛围。过去读书是为了获得仕进的门槛-vip;现在读书仅仅是谋取一张通行证-护照。
   像走钢丝一样的矛盾。道德与法律。
   道德是我们学习的原点,也是我们生活的实际。读书就是学习并且习惯道德的过程。翻开历史上的四书五经,解读一下我们的学习教材,我们的文本都是道德的风向标。不管是什么样的风向,我们必须合乎这种规范。例如《红楼梦》之色情,《菜根谭》之圆滑,《鬼谷子》的诡秘,《水浒传》之流氓……阅读它们,是一个社会的进步,可是,我们只能是带着有色眼镜去解读。
   自从孔圣人为了恢复周公之礼以来,我们的行为就在道德的高速公路上运转。他桎梏着你的方向和速度。我们屈从于社会生活的习惯,习惯以我们生活的阶层。同样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是不吻合的,没有恒的规则可言。而浩如烟海的法律文本仅仅是研究的教材或者范例。他仅仅是也只能是运用于桌面。因此,我们的祖先读书求学,往往比喻为“读圣贤书”,师先贤道,行先贤事。
   是因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制度在规范着我们,是因为忠孝仁义在左右着我们,因为是王法和家规在制约着我们。所以,我们欣赏州官放火的愉悦,我们享受百姓难以点灯的黑暗。
   法律,从根本上来说,是西方的舶来品。他适应的主体是高度人格化、自由化的大写的人。我们还没有这样觉悟的人诞生。地方本土意识,扩大化家族意思在规范文明的行为道德。在道德和法律面前我们无能为力像行走在钢丝绳索上的木偶。
   为此我们选择读书,就是选择走向一个等级森严的胡同。胡同里,上头有天理——尽忠,下头是人欲尽孝,左是仁,右是义。在这个四方节制的环境里,我们读之无味,弃之可惜。
   像一个蹩脚的笑话。理想与实际。
   书里有什么呢?曹雪芹说得好“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凡看《二十四史》,惟有两个字依稀可见:臣服。
   大凡臣服者没有什么理想和标准可以言的。他们的一言一行唯马首是瞻;没有原则,就是他们的原则。否则,他们就会像范仲淹一样感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或者学习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钻进桃园洞里异想天开。
   我们的理想不是构建在书本上的,因为名作的作者绝大多数都是读书惹的祸。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满清的文字狱仅仅是几个极端的例子。诗仙李白虽然傲视科举制度,是因为他想走后门,学习王维一样走公主路线。杜甫辛勤一生,连公务员也几乎不是。范进中举不是一个笑话。达不到研究生水平以上的社会没有职位在等待着他。虽然读书就是求仕,但是,这仅仅是个领导管理的技巧。裙带关系,金钱关系,门生关系,同乡关系,领导关系,各种层次的网络里,才是求仕发财,光宗耀祖的真实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知道读书其实还是有味道的。这个味道是铜臭味。他们不是读书,而是赤裸裸的求得一块敲门砖。
   理想已经蜕化为空洞的说教。理想几成幻想的等义词,书上说的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差距太大的时候。就象一个笑话。有过极少时间历史里,我们产生过政治庇护下的理想,这是畸形的理想人格。我们没有理想的土壤,也没有理想的种子,这才是真,才是我们的悲哀。大多说的历史里,我们间或有少数个人意识浓的理想,可是,他就像一朵刚刚开放小花,还没有等待夏天的来临,就被春寒抹杀了。理想被现实所蒙蔽,在世俗中苟且偷生。匆匆过客而已。所以,我们有这样的被反复的提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活生生的美女,我们甚至不可以远观近看,我们在书斋里可以亵玩,在图画里可以想象,在诗歌里可以品读,在没有女人地方奢侈的大谈……
   阳痿是我们的实际,人的欲望被本能的压抑着。即使是合乎礼法的夫妻间也没有可以交流的过程。在书里我们没有太多的食品可以供我们选择。
   以本我为中心的虚伪。苦难和作乐。
   在苦难中我们走过来了,对比其他西方、中亚的历史,我们民族的历史还不是有太多的苦难。尽管以大汉的思想来看我们的历史,我们是个温顺的民族。因为,在我们的文学里看不见苦难,看到的是在苦难中的愚昧,或者是苦难到了麻木的境地。苦中作乐就是我们最好的注释。因为我们人性没有觉悟,人格没有建立,我们还在愚昧中,仿佛生活在屋檐下的蝼蚁,不知道疲倦的求生存而忙碌着。不知道那一天会有滔滔巨浪会淹没他们的家园。
   现实的最大的悲哀就是我们没有精神的享受的方式(不仅仅没有习惯),也没有享受的时间。我们只是学会了对物质享受的盲目的追求。读报,读书,逛书店,买影响自己一辈子的书籍,像看电视一样的阅读习惯,或者是生活方式远远还没有建立。像支付电话费一样的购买书籍的太傻没有几个。即使是买书也是为了考试,或者临时学技术性的东西而已。尽管我们曾经有过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作者大多是因为仕途不太乐意的写照),可是,这些都不是需要阅读的,偶尔仅仅是书生学士们的品味。他们发展下来仅仅是为了感官的舒服或装饰,现代的流行音乐于此一路。因为,我没有闲心坐下来。尽管我们可以聊天、打麻将,看美女……
   《菜根谈》是不能仕途的玩物,陶渊明式的精神阅读也仅仅是表达而不是精神上享受方式。“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为彼岸就有我们追求的财富和权欲。
   但是,人生不仅仅如此的时候着。俄罗斯人,法国人,希腊人……他们读书读的是生活,就像我们的生活必需品一样。那么,我们什么时候享受书之芳香呢?
   这篇文字也是因为读书太少,品读没有时间的产物。见笑大方。

共 552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深入浅出、妙思连篇、掷地有声的激扬文字,有质地、有反思,为喜爱阅读的我们打启了一扇智性的窗,启迪我们如何去定位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方式!为什么阅读?如何阅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学读书、读书上学,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阅读。那么,真正的阅读,究竟是什么?且随渊博睿智的流星老师,一路品味,一路思考。本文从我们为什么阅读和读书是求仕的生存方式两个方面立论,援古引今,既有“道德与法律、理想与实际,以本我为中心的虚伪”的对比分析,又不乏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的活例子,上自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下到铜钱臭的现实,从印刷到民族阅读的利弊、再到阅读方式的林林总总,耕读传统、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文化自律,并大胆的亮出有些“忤逆传统”的感悟,颇有力道的呼吁——还一个书香的阅读环境,让读者从“读而仕”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阅读误区走出来,正确看对博客时代的“博览群书式”的阅读至写作,卸下所有的镣铐,将阅读视为一种“最精神”的消遣方式,养成一种精神内敛的思考习惯,真正享受书之芳香。行文落笔,思路开阔,满纸珠玉,熠熠生辉,不愧是严格意义上的阅读行家写出的一篇关于阅读的指路灯。倾情推荐!【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07-18 11:11:35
  好文,思想敏锐,高屋建瓴,喜欢阅读者不妨一看!
   谢谢流星老师!雁子受益了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2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3-07-18 13:34:22
  感谢芦汀宿雁 认真阅读和精心点评推荐。
三峡刘星,本名刘星,三峡人。以围棋文化的视角写博文,以散文杂谈评论访谈见长。系新浪“读书沙龙论坛”版主,中国棋院在线“围棋论坛”版主。
3 楼        文友:千层雪        2013-07-18 14:50:33
  阅读,越来越难了;大家都在看电视剧,看广告片,看广告片式的电影
4 楼        文友:假面        2013-07-18 17:50:07
  我们为什么阅读?说实话我为什么阅读,我都不知道,看一篇文就看一篇文,看一本书就看一本书,到底为什么却从来没想过。
   什么是阅读?阅读是‘最精神的消遣方式,是求仕的生存方式’。现今的阅读大多都是带着一些功利性、目的性的阅读,。
   文章拜读,从中略有受益,问安刘星老师。
摘下温和的面具,只剩下一张哭花了的脸!
回复4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3-07-18 18:08:20
  呵呵,抛砖引玉,期待大家对阅读文本进行一次反思。
5 楼        文友:风逝        2013-07-18 20:13:05
  在浮躁的社会,好多人选择了文化快餐,阅读,“最精神”的消遣方式,变得稀少了。又见先生力作。问好您,写作快乐!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5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3-07-18 21:17:40
  呵,期待老友的交流和高见喽。
6 楼        文友:述而游客        2013-07-19 15:37:12
  不乏真知烁见。
述而不作
回复6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3-07-19 20:21:48
  感谢你的支持,握手天涯
7 楼        文友:红凤青鸾        2014-01-11 19:11:50
  为啥读书?为了解自己,为学习,为。。。。有了太多的目的,反而失去了当初的手有一书万事足的乐趣。尽管因为多了目的而打开一本书,可是读书还是让你毫无疲惫的畅想、遨游。感受笔者眼中的世界,思想。多读书,多思考。
你和我的距离,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