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散文·家园】无语东流去(编辑推荐)

精品 【散文·家园】无语东流去(编辑推荐)


作者:木可 秀才,1304.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75发表时间:2009-03-05 22:09:36
摘要:我有两位很要好的小伙伴,他们在我少年时代,时常伴随着我上学、玩耍,那生活的画面让我多年后还历历在目。

我转到实验小学上四年级,有一个学期了。在这期间,我结交了两位要好的男同学。个子比我高岁数比我大一点的叫王喜旺,个子比我矮岁数小一点的叫刘润土。他俩是邻居,放学要和我同走一段路。他俩家离我家有三里地,着落在我家东边称为“革命第四生产队”的地方。
   王喜旺在家里是独苗,没有子妹,父母很疼爱他。
   王喜旺的父亲解放前做过“保长”,日本鬼子来了,他负责敲锣召集村里百姓“开会”交粮,新四军来了,他负责拥军送粮、鞋。总之,他为人民做过好事也做过错事。
   王喜旺性格开朗,整天没烦心事,嘻嘻哈哈,风凉话不断说,私下竟能讲出不少“流氓故事”。
   刘润土在家排行老三,弟兄五个,父母没空管他。
   刘润土的父亲土改时被定为贫下中农,解放前家人没地无瓦房,全靠给地主做长工生计。
   刘润土个性内向,公开场合上说话脸红,遇事低调,讲究面子。
   王喜旺的家境比刘润土家境富裕的多,可两家大人和小孩之间的关系却很融合,几乎没有闹过脸红,没事时大人一堆小孩一团的谈天说地。
   我家有个院子,墙的外面长着一棵柳树,早晨到上学时候,王喜旺和刘润土会绕道来我家,爬在树上朝我喊叫:“木可,上学了!”于是,我背起书包向外跑。放学后,他俩把我送回家再自己回家,路上三人总是说说笑笑,开心无比。
   由于我父亲在部队任职,家里经济状态比他们家好得多,米饭白面馒头管个饱,所以目睹王喜旺在家吃黑面馒头、刘润土在家啃的是玉米糢,自己内心感到震惊不已。再观察那里不少六、七岁的小孩,光着屁股端着大碗边喝边溜,碗里的玉米稀粥放一丁点红辣酱汤,把肚子撑得像似冬瓜一样大,背后我曾对母亲一阵唏嘘不己。王喜旺和刘润土从没有朝我要过吃的,仅去我家里一次后就不再进院门了,柳树成了到我家的联络点。
   刘润土和王喜旺喜欢邀请我去他们家玩,我也感觉那里很自由,他俩的父母亲对人很热情。
   王喜旺、刘润土可以称上是美食家,下河沟捕鱼,上屋檐捉雀,能吃的就想着法子去搞。
   季节的不同,他俩招待我吃的花样也不同。
   新下市的红薯、大蒜头、马玲薯、玉米棒头润嫩,放在炉灶柴草灰里捂烧,再拿出来剥去皮灰,一股香味会喷鼻而来,一层诱人色能尽收眼底。我往往耐不住食物的炙烫,抽着气息朝嘴里送。先咀嚼食物的焦黄表层,再品尝食物的绵软内囊,脆、甜、香、“辣”全要收进胃中。由于食物的匮乏,三人一人一个。当食物吞完后,舔了一圈嘴唇,良久追忆起吃的过程。
   他俩夜晚去抠蝉蛹,然后把它洗干净再用盐水浸泡,让我带点菜油烧炒。经过热油一炸,蝉蛹由淡黄色变成深巧克力色,一粒粒铲进瓷盘里,十分诱惑,让人口水蓄满腔。
   他俩领着我攀爬桑树。挂满干枝的紫色桑枣,轻轻捏住朝嘴里放,甜汁顷刻浸入嗓子,染红唇角,让我喜上眉梢。
   还有什么可美食的呢?三人抓耳撩腮。
   一天,学校通知学生下午上学每人带碗筷,说是开展阶级教育,吃“忆苦思甜”饭。我们三人只要听到吃,并且是一千多人在一起吃,那兴奋劲就甭提了,仿佛“革委会”要请我们吃“山珍海味”呢!
   晚宴在流行歌曲“天上布满星,月亮亮晶晶,生产队开大会,诉苦把怨伸,万恶的旧社会……”播送下,大家端着碗摩肩接踵地排长队,盛上一碗野菜缓慢、虔诚地吞饮。这饭真难吃,野菜没洗干净,煮得不熟,又不放盐,还“卡”桑子,使我们无法咽下。为此,学生们感慨地说:“解放前,‘三座大山’把劳动人民害苦了,吃不好,穿不暖,还要给他们做牛做马!”我们三人这回可没再想来一碗,装出吃饱的样子,而态度显得肃穆庄重,毋敢苟且言笑出声。
   夏季骄阳似火,河水柔情趣意。沿着灌溉渠堤回家,王喜旺、刘润土放学酷爱下水戏耍。我不会游泳,望着他俩的“狗刨式”、“踩水”、“潜水”,心里羡慕极了。
   他俩鼓励我学游泳,先让我在浅水区“划水”。一次,他俩已游向对岸,我只有独自练习水性。水中的我边划边走。“噗咚!”一声,猝不及防,我掉进深坑,水淹过我的头,欲要呼唤却被水呛住。本能的我用脚猛踩水底,两手连续往上划。啊,居然露出水面,我惊恐万状地朝岸边游。我把这情况告诉他俩,两人欢天喜地说:“你终于会游了!”于是,他俩不停地鼓动我到深水区游。刘润土游在前面引导,王喜旺游在后面保护,我在中间小心翼翼地游。我顺利地加入他俩的“戏水”行列。
   后来,部队进行武装泅渡训练,我跟去玩,学会了“蛙泳”、“自由泳”、“仰泳”。我把这些标准式教给王喜旺和刘润土了。
   秋天到,河水无人再问津,进冬日,水面野鸭鹭鸟绝迹,谈起把小伙伴堆放在岸边的内裤摸上一点黄油泥,津津乐道的我们欲欲醉倒。
   一天,在中午放学的路上,同学们排着队往家走。突然,不知谁提倡吃过饭,到大运河里游泳,问君哪个敢陪同?结果大家一起响应,并赌咒发誓谁要不下水就是“狗、狗日的!”天呀,寒冬腊月,气温零度,溯北风吹,冰水里玩水,让我不寒而栗。可没有法子,不去被大家笑话,还是“狗日的!”
   二十几个同学下了河。大家只游了不到一分钟,个个脸色铁青,牙齿不停地颤抖,刺骨侵肤,我们的小命哟!我和大家赶紧上岸穿好衣服,忘记了誓言,仅有王喜旺逞能多游了几分钟。
   班主任不知怎么赶来了,大声训斥我们,还要追究肇事者!我们被老师逼迫回家睡觉。夜晚几乎每人遭受发烧感冒。
   小小年纪既封建,亦懵懂,对男女问题有兴趣,五、六年级的学生,放学路上没事要拿出来说几句。王喜旺愿做名人,把男女同学要好的事例,凭空臆想到“流氓故事”里,叙道起来是眉飞色舞。刘润土内心小九九多,言简意赅,每一次谈此类事情,都是他开的头。王喜旺有时哼不出新的东西,他竟能启发出好几句。但要让他说事,他摇头晃脑死不肯讲,脸面羞得绯红。
   与我同座的是一位女同学,你看王喜旺整天拿出话题来开涮。不错,我调皮,上课不认真听老师讲,父亲知晓后,也让女同学帮助管管我。这位女同学还特听话,只要我做小动作,她一定会制止我。一次我没理睬她,她竟然用“爪”挖我手。此事被上课不听讲的王喜旺窥视到了。哎哟哇,你就看王喜旺戏谑的,最后他让我将来一定要把女同学娶回家。我被他渲染的无可奈何,气得欲要用脚踢死他。他也好脾气,绕着刘润土打转圈。而刘润土光顾“嘿嘿”笑,看出来他喜欢听。
   不过,王喜旺为此吃过亏。那日,他上课瞧见,女同学侧脸朝同座的男同学看,而且观望不止一分钟。这下好了,王喜旺课外活动时,把他看见的情况给几个同学叙述。他嘻嘻哈哈地告诉说,美丽的女学习委员爱上男体育委员了。有始作佣者,把这事报告给班主任,班主任感觉情况很严重,立即召开全班会议,让同学们揭发王喜旺平时所散发的流氓言论。我和刘润土,无奈地哼了几句不知情的话,那是被班主任点名叫发言的。王喜旺心悦诚服地作了深刻的检讨,保证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放学路上,三人默默走着四方步。只听刘润土吟起四川腔:“王保长,抓、抓壮丁哟!”话音刚落,行将就木的王喜旺“噗嗤”一声露出笑容,维肖维妙道:“抓、抓你这个刘长工的壮丁!”片刻时间,三人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我和刘润土劝说王喜旺,今后“流氓”故事在我们面前讲讲就行了,省得惹出没必要的麻烦。
   王喜旺会拉“二胡”,刘润土会吹“竹笛”,据他俩讲,是各自父亲没事时教的。于之,毋庸赘言,两家友好关系有着音乐情愫为系的纽带。
   夜幕降临,刘润土、王喜旺常常趁大人熄睡,溜出家门,到我家院外柳树旁相约。笛声是联络的方式,我会告知母亲,我去练唱歌。
   其实,我的嗓子很一般,只不过看见他俩一个“吹”一个“拉”,特别想融入这种文化氛围。后来,营房院内,有一位叔叔的妻子在北京大学工作,每次回来探亲,都带回来许多节目。她喜欢教部队家属跳“忠子舞”,唱“语录歌”。我跟她学会不少革命歌曲。这样一来,我又参入刘润土、王喜旺的“文工团”。我们躲到野外自“拉”自“唱”,不在乎演技拙劣似如卸磨杀驴,享受着少年时光,全然是其乐融融。
   一次,我们正忘情自得地在我家院外柳树下“吹”、“拉”、“唱”。一位军人走到跟前说:“小鬼,请你们到远处‘拉’、‘唱’好吗?”原来,军营四周是阡陌纵横的田野,乐曲竟把空旷的天穹“划破”,干扰了院内办公楼里指战员的政治学习。开会者在“猛斗私字一闪念”中,门外熟知的曲调“北京的金山上”,使说者听者无法专一。会上有人议论道,哪里的孩子,演得还真不错呢!
   于是,“国庆节”前,师政治部的宣传科长找到我母亲,让我和王喜旺、刘润土在师机关晚会上表演节目。
   刘润土起初是说什么都不干,声称私下自己纯属娱乐,雕虫小技,不能拿到解放军面前献丑。
   我很了解刘润土的性格,还知晓他的窘迫。他没有一件是不带大补丁的裤子。
   我和王喜旺还是把刘润土说服了,因为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红小兵”的责任和义务,难道你刘润土还有想法?
   我们在文艺晚会上出尽了洋相,演出中我唱歌结结巴巴,王喜旺拉“二胡”老走调,刘润土遇到这情况,好几次没把“笛子”吹响。反正我们表演是糟透了,指战员笑得是东倒西歪。
   我们小学毕业了,因为年纪尚小,没有让我们到广阔天地去练一颗红心,都被分进县中上学。我和刘润土、王喜旺不再是一个班的同学,交往次数渐渐少了许多。我又开始与新的朋友玩耍。
   那段时间,大约有三、四个月,父亲和许多叔叔住在北京,等着“老人家”接见他们一面。我觉得解放了。
   也是,和什么人交往,也就成什么样人了。我和一帮岁数相仿、“屁大点”的小兄弟,为了独霸一方,整天忙于打架斗殴。为此,有不少人来我家告状。我依仗着父亲不在家,母亲管不住我,学校老师在忙于揭开“阶级斗争新盖子”,无所顾忌。我母亲经常提到刘闰土、王喜旺,说那是多么纯朴、善良的孩子,说我原先和他们在一起时,是如此地听话。
   一日夜晚,突然营房大院里锣鼓雷鸣、鞭炮震天响。我从梦中醒来跑出门观看,只见众多指战员排着队,举起红旗朝大门外的马路走去,嘴里不停地喊口号:“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坚决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左派!”等等。哦噢,最新指示又出来了!
   没过几天,部队陆续派指战员到皖北去“支左”。半年时间后,大部分人都去了。随之,部队开始调防,家属们也跟着搬迁。
   天色朦胧,我坐上部队大客车上即将离去时,刘闰土、王喜旺急冲冲跑来送我。我是临走前一天告诉他俩的,毕竟我们共有三年美好时光,我很怀念。嗨!王喜旺这小子搞什么名堂,他把曾和我同桌位的女同学也叫来了。女同学招着小手抹着泪花一个劲地说:“你一定要回来看我们呀!”我呢,尴尬地应声道:“会的!会的!”
   汽车驶过船组浮桥,又奔上马路朝远方驰骋。我猛地回头凝视大运河,宽阔的水域中,有木船迎风漂移,岸边几个纤夫用绳子使劲拉着它,向前、向前。

共 43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散漫的叙述中把那个特殊年代一群孩子的本真生活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貌似无心,实则有心,文章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虽然年代久远,但感觉历久弥新,脆生可爱。文章最后的结语收束全文,使文章顿上境界。纵观全文,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建议社团推荐。【编辑:章德良】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305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章德良        2009-03-05 22:11:40
  老辣!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2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09-03-06 07:38:06
  童年的故事,挥之不去的记忆,问好木可和你的朋友们。
上官欢儿
3 楼        文友:侦察兵        2009-03-06 08:42:00
  这篇也可以算旗帜小说,等回来再读,先顶一个。
4 楼        文友:蝶花逐梦飞        2009-03-06 12:55:37
  少时经历大时回,历历在目时时新,无论忧伤欢喜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文中描写绘声绘色。
平凡简单的岁月,捡拾欢喜与忧伤,揉搓成希望的长青藤,月亮和太阳不经意走过,我便攀着它走向了高处,旖旎的梦深处,我在飞翔.
5 楼        文友:一潭清水        2009-03-06 14:13:24
  生活气息很浓郁,那段时光很鲜活。有味。
淡薄明志,宁静致远
6 楼        文友:凤凰连城        2009-03-06 14:31:04
  文字有味道,把那些少年的时光都雕刻下来了。仿佛闻到了泥土的味道~
福建连城人,个人微信nike2546844697
7 楼        文友:依是幽兰        2009-03-06 20:44:23
  过去的美好时光总是这么难忘,有些片段挺熟悉,可能所处的时代差不多了吧。木可文字真实而感人。问好!
8 楼        文友:聆听花香        2009-03-06 23:21:04
  悠悠往事,点滴回忆,甜酸苦辣尽在儿时,那生命里最值得记忆的童年,随岁月老去,却依然美好。
聆听花香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