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击地”五年今朝了

编辑推荐 “击地”五年今朝了


作者:坐坐佳 白丁,7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49发表时间:2013-07-22 21:28:54
摘要:为了弄懂一幅对联的意思,我留意了5年的时间才弄明白

大凡喜欢文学的人都喜欢古诗文和对联,当然,我也不例外。几年前,通过邮购,买得一本《实用对联三千副》的书,此书中收录书法家侯德昌先生的一副书法对联:“偶得佳句放声笑,欣见故人击地歌。”我虽然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但是每得一妙语,也会“放声笑”,所以对上句“偶得佳句放声笑”就很好理解的,可是下句中的“击地歌”就不懂了。
   我虽然是个朋少友寡之人,但会晤故人的场面也经历过,偶尔也看见过他人会晤故友的场景,他们在会见好友时,用来表达喜悦之情的无非是握手、拥抱、亲吻,再来“疯”一点就是手之舞足之蹈,就是没有看见过有人在会见亲朋好友时还有“击地”的,也不知道怎么击。难道有人在会好友时,一高兴,就弯下来腰,趴在地上敲击几下,嘴里还要唱几句歌不可。这样的大礼谁受得起啊!
   现在不管是年老人的还是刚走上社会的90后的少男少女,在会晤亲朋好友时的礼仪是握手、拥抱,根本用不了“击地”,现在人没有,古代人会不会有呢?在电视上和书中好像也没有看见过。我们只在电视和书本里看见有磕头的礼节,只不过这用于下辈对上辈,臣对君,故友们见面行拱手礼,不会行跪拜这样的大礼。就是行跪拜礼,跪拜者的手也不会敲击地面的。该对联作者不会凭空自造一个词语的,古人在会故交时,一定会击打什么的,击打什么呢?我才浅学疏,一时想不起来。自从看了这副对联后,五年来,我每当看见喜庆之类的诗文时,总要特别地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关于“击地歌”这一壮观场面的描述。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日,终于看到了和侯先生所说的“击地歌”类似描写的诗句。
   《宋诗鉴赏辞典》里收录了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的诗,此诗有些长,我只录最后两句:“先生在野固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这里说的虽然不是会见故人的场面,但是所反应的是喜悦的气氛。会见亲朋好友时,不也是喜悦的吗?王诗中的“壤”不是土壤的“壤”,而是一种木制戏具。晋?皇谧《帝王世纪》载: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而歌。宋代诗人邵雍在《伊川击壤集》:“……又都能把气氛步步向前推进,让人读了真觉得有那种击壤而歌的意味。”
   古人遇到喜悦之事有击壤之习俗,还有“击壤以自欢”的记载。现代社会上,大概没有这种乐器了。那么侯先生的“击地”又从何而来呢?我想,这里的“击地”大概是“击壤”之误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呢?因为在现代汉语词汇里“壤”和“地”有一定的联系,该联作者在书写时,没有核对原文,就相当然地写了个“地”。

共 10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研究文章,作者采用推理侦破的逻辑思维进行,写出了悬念,写得有“抓力”,到文章结尾才揭示出答案。作者这种查阅资料的钻劲,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竹林飞狐        2013-07-22 22:59:26
  你这个学究啊,呵呵,写文很谨慎,值得大家学习。
走路、读书、写字
回复1 楼        文友:坐坐佳        2013-07-23 13:03:52
  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7-22 23:59:56
  作者采用探究的思路行文,使文章像故事一样有了悬念感。
语文教师
回复2 楼        文友:坐坐佳        2013-07-23 12:57:41
  谢谢你的高度评价
3 楼        文友:铁禾        2013-07-23 15:41:00
  击壤,唔,挺美好的乐器呢.
铁禾
回复3 楼        文友:坐坐佳        2013-07-24 10:58:43
  这种乐器现在失传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