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木马】土地是乡村的灵魂(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木马】土地是乡村的灵魂(作品赏析)


作者:杨广虎 举人,470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00发表时间:2013-07-23 07:08:10

土地是乡村的灵魂
   ——近读熊培云先生著《一个村庄的中国》
  
   我觉得,乡村和城市本不是一个相互排除的词语或者生活场所,特别是在去了法国、瑞士一些小镇之后,具体名字记不住了,但是小镇很美,谈不上是乡村,还是城市。
   可是,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城市就像恐龙张牙舞爪,就像情色、性、欲望的加速器,被疯狂的拉土车驾驭着,日日夜夜;乡村凋零,被弃妇还弃妇,没有商人,没有耕农,成了空巢的蜂窝,满目苍夷。
   无论生活在何处,我都有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感觉,没有了归程。
   熊培云先生说过:“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有故乡的人寻找故乡”。乡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他立足自己的故乡,一个江西小山村,怀着感恩、悲悯、明辨,更加温暖的游子之心,亲身经历和体验,考察近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从种种细节、矛盾中真实、逼真地反映出了我们时代的大历史。
   我生于乡村,老实讲,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一件进入城市之后许多人羞于说出或者难以说出口的身份。高贵繁华的城市让许多人找到了梦想,也让许多人堕落,没有善良,没有良知。客观地讲,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和物质的腾飞,但是,从精神上讲,城市这架绞肉机,让多少有理想的人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在城市憋得黄的时候,我也有时候要去乡村去小住几日,乡村是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这是生长在城市里面的人无法体会到的,所以可能对一些人而讲,飘到何方只要觉得舒服就行,但这种飘零的生活没有根,连一片叶子也不如。熊培云深知,去乡村靠几个调查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自己去居住去体验,才可知道乡村的秘密和农民的隐情。甘地说过:“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如果放在现在乡村的语境中,我比较同意后半句,现在的村庄就是贫穷的代名词。
   土地就是乡村的灵魂。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为了地畔,几个大队群殴致死事件发生不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为了地畔,兄弟反目成仇,相互打架不少。地,成了农民的宝。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的根在土地。由土地这个根,繁衍生长了乡村的各种伦理、道德、情感,甚至是封建迷信。在80年代末期,我亲眼也感受了当时“别动队”狠抓计划生育的疯狂,比现在的城管还厉害,根本没有法制观念,随便抓人强人,“一人超生,全村结扎!,“一人结扎,全家光荣”,“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 ,“一胎环,二胎扎,三胎四胎杀杀杀!”,“喝药不夺瓶,上吊就给绳。”,“该刮不刮,上房揭瓦,该流不流,杀猪牵牛; 打出来,堕出来,刮出来,就是不能生下来!”等等雷人的宣传语,生育的权利被粗暴地刮掉,饱受屈辱的乡村之人成了“超生游击队”!我承认农民善良,但狡黠,农民朴实,但木讷。这些都是农民的生存环境和文化素养等所致。二元户籍制度限制农民离开土地,城市房市限制农民购房,差额选举与直选,宗族势力和乡村治理,生活环境恶化和信仰危机,教育普及和学无所用,民主文明和宗族势力甚至黑社会治理乡村,生不起养不起活不起,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和农村生活的单调等等问题,让我们没有办法,束手无策。小城镇建设似乎成了一剂良药,但是没有医疗没有学校没有养老等等便捷的公共配套设施的“中国式小城镇”,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还是要说,土地是乡村的灵魂。随着土地被租用、征用,流转等,没有土地的农民,更像是一个流离失所的孩子,村里没有人管的流浪狗。各种利益媾和,无限制的剥夺农民的土地,只能让他们沉沦得越来越快,乡村,最终成了这代人的记忆。
   熊培云先生的乡村,实际是中国每个村庄的代名词,大同小异而已。他用自己的细心体验,自己的文字给一个村庄做了做好的注解。虽然,有的,缺乏更加深入了解和思考。
   费孝通先生说过:“我一生的希望,也可以说我过去工作的中心,而且今后还要继续坚持下去的,就是能认识中国社会,首先是农村社会,弄清楚中国农村社会究竟有哪些基本特点。世界各国都在迈向现代化,我们也不可能例外,但要设计我们自己的道路。这就先得要求我们认识中国历史所造成的特点。”
   我希望每个关注乡村的人,去乡村体验,认识乡村,让自己的灵魂在乡村安息。每个人的乡村都很多情。土地是乡村的灵魂。乡村在沉沦堕落,也在生长发展,说不上好坏,但即将消失,这是事实。
  
  

共 18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解读别人的作品时,很具体的向读者提供了自己的说明,并就作品中的人物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提出自己的见解,但这种前提,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因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必须服务于国家,这是原则。【木马社团编辑:陈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禾        2013-07-26 16:06:45
  拜读精致的评析,享受作者带来的精彩,为作品献分,顶一下!
铁禾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