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多一份同情,少一些暴力

编辑推荐 多一份同情,少一些暴力


作者:xiouyun_fei 布衣,43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78发表时间:2013-07-27 16:01:12

前几天,新闻媒体报道了许多以死报复社会的暴力犯罪案件,也看到许多媒体或隐或明地对人们的同情心进行指责或者抨击。甚至有“同情心泛滥是在变相鼓励极端戕害社会的行为”的说法。一时间,嚣声四起,同情心似乎成了暴力犯罪的帮凶。果真如此吗?
   众所周知,同情心是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而产生的悲悯情绪,是古人所说的恻隐之心。孟子曾经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在哲人看来,同情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人类道德的基石。哲学家叔本华曾经从同情出发,论证出人类社会两大美德——公正和仁爱。由此可见,同情并不是洪水猛兽,果真“泛滥”了,这个社会会变得公正和仁爱。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竟然要对人类固有的同情心大加笔伐呢?
   有人不反对同情心,而是反对同情心的泛滥,甚至有人拿出罗曼·罗兰的话来论证同情心的泛滥可能带来的恶果: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更恶。且不说行善与同情心是不是一回事,我们只需问:那些报复社会的人是天生杀人越货的恶人吗?真正的恶人会以自杀的方式报复社会吗?答案是否定的。人们之所以会同情这些罪人(并不一定是恶人),是因为几乎每一个极端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极其辛酸的故事。他们绝大多数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属于有冤无处诉走投无路的草根阶层,他们的悲惨遭遇很容易得到“共鸣”(共同感受),无怪乎,某些媒体人将此现象说成是同情心“泛滥”了。有人别有用心地偷换概念,把民众对其遭遇的同情说成是对暴力犯罪行为的同情(难道民众在对暴力犯罪行为感同身受吗),简直是对汉语文字的亵渎,也侮辱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中国人的智商。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想,不难看出,人们之所以会采取极端自杀方式报复社会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绝望,另外就是仇视社会。当然,那些精神病患者除外。绝望是在重大的生活挫折面前失却信心。而所谓重大的挫折有时来自自身的疾病,更多则是来自外部。而之所以采取极端的方式以死报复社会,很大原因在于自杀者对社会的仇视。仇视的原因很多,但大部分与社会的不公正有关。当然,也与这个社会的冷漠不无关系。正是由于冷漠挤走了他们心底残留的希望和温暖,才让他们变得冰冷可怕。
   有人认为同情心的泛滥,会导致暴力犯罪,这是典型的倒果为因的思维。如果,地方政府和权力部门能够秉公执法,对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多一些同情,多一些关爱,真正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怎么会让他们不惜以自灭的方式,报复这个在他们看来完全没有人性没有温情的社会呢?换句话说,正是由于这个社会缺乏公正,社会舆论缺乏基本的同情和关爱,才让他们走上以死报复社会的道路。客观地讲,造成目前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不是同情心泛滥,恰恰相反,是同情心的离场,
   有人认为同情心鼓励了这种暴力报复的行为,这更是典型的指鹿为马的行为。民众的同情,是对其遭遇感到痛心,对政府和权力者的不作为感到愤慨,是一个道德社会应有的正常反应。这种立场让欲以死抗争者感觉到社会正义还没有完全泯灭,这个社会还有温情还有希望,有些欲以死报复社会者就有可能却步。相反,一味鞭挞一味谴责一味恫吓,却不从制度上加以防范和疏导,甚至往同情者身上泼脏水,只会加剧报复社会的行为。当民不畏死,所谓的法律上追究、舆论上的谴责,真的能够阻挡他们报复社会的行为吗?!
   有人认为自杀有传染性,而报复社会的自杀行为极有可能因为相互模仿而产生连锁行为,这种担忧有没有必要呢?确实有,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并不是同情心导致相互模仿,而是缺失的常规救济渠道才使他们走上不归之路。换句话说,即使没有同情,这种相互模仿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也会同样发生。没有人想当什么“悲剧英雄”,那些以死报复社会仅仅想成为“英雄”的人,可谓寥若晨星。何况,仅仅是同情其遭遇,仅仅哀其不幸而已,哪里是在鼓励和赞美其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呢?以自戕给无辜者带来伤害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呢?那些宣扬同情在制造“悲剧英雄”的说法,不过是移花接木嫁“罪”于人而已。
   当然,同情并不是在舆论上支持以死报复社会的行为。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弥足珍贵的,那些无辜者生命的逝去,给更多无辜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如果那些绝望者的同情心还没有泯灭,同样应该顾惜那些无辜的牺牲者,而停止这种给他人给社会带来巨大痛苦的行为。所以,我们提倡整个社会应该具备基本的同情心,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才能避免更多的杀戮和被杀戮。否则,我敢说,我们所驻住的决非人间,而是互相倾轧残杀的比凶斗狠的地狱!
   因此,我们每个人必须认识到,以死报复社会并不仅仅是牺牲者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以恶制恶以暴易暴,并不能使正义得到伸张,相反,会使社会堕入万劫不复的灾难中。搜狐近期一篇《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狠》的网帖之所以获得很多人的关注,就是因为它道出了某些现实真相。而“狠”的原因除了社会原因外,最主要就是由于同情心的缺失。而同情心的缺失,势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我们看到:由于同情心的缺失,城管在执法时可以要命,小悦悦躺在血泊里众人见死不救,劳教所可以对上访妈妈进行劳教,广州公交车纵火者忍心让那么多无辜者作牺牲品……而现在,我们的某些媒体人却在担心民众同情心的泛滥,似乎,是民众同情心姑息纵容了犯罪,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既然同情心并不会助纣为虐,为什么主流舆论会异口同声反对同情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很多网友把造成悲剧原因的矛头指向了地方政府和权力部门。正是由于他们徇私枉法和不作为,才导致弱势群体有冤不能诉,有难不能解的境遇。这种由同情而产生的民愤,极有可能点燃社会上的“仇官”情结,而给政府和官员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引发“群众式的道德审判”。所以,主流媒体要抢夺舆论的制高点和话语权——于是,便把人之常情当做替罪羊,只是有一点我不明白,当你把人类最基本的同情心当作靶子的时候,你还属于这个特有物种吗?
   当然,仅仅有同情心,也许并不能完全避免悲剧的发生。但是如果没有同情心,没有爱,这个社会就没有希望。举世震惊的赵承熙校园枪击案过后,美国人同样在赵承熙的纪念石旁边堆了鲜花、蜡烛、国旗等各种纪念品,很多人表达了对其生前没有得到帮助的内疚和遗憾——那是我们这个社会永远不可能理解的爱!而我们的主流媒体却在扼杀这个社会残留的同情心,似乎他们的死和我们所有人无关,似乎把他们塑造成“精神障碍者、性格缺陷者、杀人狂”,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似乎没有同情,他们就会停止报复社会,那是怎样混账的逻辑啊!似乎……
   然而,悲剧还在上演,接连不断的暴力犯罪报道挤压得人们有些窒息。虽然有人反对在结论未出的情况下,将之归结为报复社会的犯罪,但是,这些犯罪在社会上所引起的恐慌是显而易见的。只有胶柱鼓瑟的人还在纠缠于罪名字眼的差异,面对血淋淋的事实,我们必须明白:一味谴责和抨击,并不能消除一些人的“死念”,反而会让他们的仇恨变本加厉。反省,只有反省,且不断修正我们所犯下的错误,才有可能让仇恨和暴戾化解。而这一切,必须从同情心开始。
   请多一份同情,少一些暴力!

共 28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成熟的驳论性杂文。今天的一些极端暴力行为的出现,原因是什么?一些媒体归结为社会的同情心泛滥造成的。作者针对这些观点,特别是这些观点中的几种具体说法,逐一进行了反驳,在反驳分析中,作者明确指出,社会出现的个体暴力行为,不是同情心泛滥,而是同情心消失的结果,政府管理者的同情消失,社会强势者的同情心消失。为什么一些主流舆论要把罪名戴在同情者身上?作者做了清晰的分析。这些分析是值得我们参考的。文章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情感鲜明,论述具体有说服力。【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7-27 21:53:14
  文章观点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论述层次很清晰。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xiouyun_fei        2013-07-28 08:39:45
  谢谢朋友精心点评,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