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柳】二00七年的第一场雪(散文)

精品 【杨柳】二00七年的第一场雪(散文) ——父后六周年记


作者:大地栖居者 童生,616.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48发表时间:2013-07-29 11:20:08
摘要:父亲偶尔也跟我们讲他的光辉历史。他说小时候在杨塘书院读书时,他还当过大队长,在几百人面前讲话,那种骄傲非常人可比.可惜后来由于家境贫寒,被迫中途退学,只读到“学而”,文化程度停留在高小,仅仅粗通文墨。或许幼年的这段经历刺激了成年后的他,他暗暗下了一个决心,把子女培养成一个读书人,考大学,跳出农门。我们两兄弟还算为他争气,兜兜转转都考上了大学,成为城市人,这是他最欣慰的事。我在读大学期间的每年寒暑假,回到家里,他的满足和开心都写在脸上,一家人融融泄泄。特别是过春节,大家围坐在火桶里,说着我们兄妹三人小时候的糗事,打趣我和她的小聪明,那一阵阵发自内心的大笑成了我记忆中的经典影像。多年以后,我在另外一个家庭重温了这一旧梦,梦醒后,才发觉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好时光,只觉当时已惘然,时光不再。。。。。。


   今天是二0一三年正月初六,六年前,父亲永远离我们而去,随之而来是那场飘然而来的雪,我们把父亲送上了山。从此,怀念父亲成了我的一块心病,一直酝酿为他写点什么,可每次举起笔来,都有种四顾茫然的感觉,今天我鼓起勇气敲下键盘的第一个字,我想在六年后的今天,了却这桩心愿。
   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阴历确实有些神秘因素,我历来对看八字、抽签等”迷信”活动敬而远之,更多的是怕被人猜中自己的命运。父亲生于1941年11月4日,殁于2007年1月14日,(都是阴历)生卒年与1和4有着神奇的关联,这种神奇恐怕科学也不能做出合理解释。
   在我记忆中,父母似乎从未年轻过。好像他们永远是个中年人。大哥生于1966年,我生于70年,妹妹生于72年,父母年纪只有三十上下,可七十年代窘迫的家境很少让他们开怀一笑,意气风发,更多的是家累,忙于生产,忙于生计。
   父亲偶尔也跟我们讲他的光辉历史。他说小时候在杨塘书院读书时,他还当过大队长,在几百人面前讲话,那种骄傲非常人可比.可惜后来由于家境贫寒,被迫中途退学,只读到“学而”,文化程度停留在高小,仅仅粗通文墨。或许幼年的这段经历刺激了成年后的他,他暗暗下了一个决心,把子女培养成一个读书人,考大学,跳出农门。我们两兄弟还算为他争气,兜兜转转都考上了大学,成为城市人,这是他最欣慰的事。我在读大学期间的每年寒暑假,回到家里,他的满足和开心都写在脸上,一家人融融泄泄。特别是过春节,大家围坐在火桶里,说着我们兄妹三人小时候的糗事,打趣我和她的小聪明,那一阵阵发自内心的大笑成了我记忆中的经典影像。多年以后,我在另外一个家庭重温了这一旧梦,梦醒后,才发觉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好时光,只觉当时已惘然,时光不再……
  
   二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和父亲都迷恋下象棋,他的棋瘾比我还大,照说我们实力相当,但他有老聂下围棋的毛病,关键时候下臭棋,(或者叫黑眼棋,一心想吃人家的棋,却每次被我识破,偷吃了他的车,很快让他兵败如山倒)因为他讲究棋德,不悔棋,宁愿输,有一晚上,他连输了好几盘棋,与我的胜负比例相差比较大,基本上下三盘,他只能侥幸赢一盘,可他却坚决不认输,说还下一盘,还下一盘,一直下到东方发白,父子俩才哈欠连声,爬上床,小睡一阵。
   后来我忙于更多的俗务,很少有时间跟他下棋,有几年他跟我们住到一起,没有做生意了,跟院子里的几个老人下象棋下得不亦乐乎,也算过了一把棋瘾。
   父亲对纯农活并不感兴趣,所以他不是伯父那样的庄稼里手,不求精益,只要能糊口就行,他很早就明白靠种田发不了家,致不了富。所以在生产队时,因为他粗通文墨,担任了队里的计工员、会计,估计比别人要少干点农活,他也很满足。我至今还记得82年我们那个老队分家时,队上的人在我家的新屋烧木炭烤火,一边算帐,一边聊家常,一场现代史上的农村土地革命在我们的家乡就这样围炉解决了。
   父亲敏感到了时代的变化。八十年代初,和村子里的一个堂兄弟,承包了大队的茶场和园艺场,(大虎山和庵堂山,这段经历我写了一篇博文,还有一篇《犹记当年采茶忙》正酝酿中),从此课余后的我就多了一桩业务,到大虎山摘茶叶,到庵堂山摘黄花、栽红薯,种豆子,等等。这样持续了两三年,也不知赚了多少,反正我们兄妹三人的学费一直没有短缺。要知道我的堂兄们读书都只读到初中,有些是自己不愿读,但有些却也因为家中实在拿不出那几块钱,只好弃学从农。
   包茶场还有一个影响就是多年以后,大哥考上湖南农学院,选择了园艺系茶叶专业就读,毕业后到一家土产公司专门做茶叶生意,再后来公司破产,大哥下岗,改行从事另一种服务工作,但他这辈子却无法离开茶叶,走到哪里,都是一壶茶在手。
  
   三
  
   再后来,父亲还做过红薯糖生意,自己买了一些简易设备,熬制红薯糖,放一些爆米花,拿到集市上去卖,也能赚些钱,贴补家用。
   八十年代下半期至九十年代初,父亲发现乡里的辣椒很好卖,于是把家里分到的地全部种了辣椒,父亲种田不是行家里手,但种辣椒却成了我们那里的专家,出产早,产量高,产期长,一般从四五月可以卖到十月霜降。这样就赶上头尾的好价钱,加之种得多,用心莳弄,往往收成比别人要高许多。乡民们每次碰到我们兄弟都说,你们两兄弟的大学是你爷(ya,本地方言,父亲的另种叫法)卖辣椒供出来的。对这句话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全程参与了这一过程。父亲下辣椒种一般比别人要早些,三月一开春,辣椒苗就长出来了,趁天气好,就开始种,过一段还要补蔸,然后隔三差五施家肥。这样我家的辣椒总是要出产早些。每年双抢我家比人家更忙,因为这是辣椒的高产期,除了忙双抢,还要摘黄花,赶场天,我们要赶早去摘辣椒,然后父亲挑到汪塘或枫树坪等地去卖,他为了省钱,往往只坐一趟车,卖完了走路回家。
   因为辣椒是我家的摇钱树。父亲对它们可谓关怀备至。双抢后那些稻草变废为宝,全部撒到辣椒土里,既能保湿,又能补充一定的营养。盛夏季节,早晚都要去给辣椒浇水。这个光荣的任务一般都交给了我,我也还算喜欢,它成了我暑假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下午太阳刚下山,我拿着一个锑面盆和淤勺,当然也没忘了带个收音机听听音乐和新闻。烂方塘的辣椒树要站在塘里往上拊水,拊一阵,歇一会,这时我就喜欢仰头看看天边的晚霞缓缓铺展、延伸,看着弯弯的山路,希望她能从霞光中缓缓走来,与我共同欣赏刚浇了水的辣椒树,亭亭玉立,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希望毕竟是希望,她终究未出现在条山路上。又过了几年,父母下决心脱离农村,到湘西一个小城做生意,带着卖辣椒树得来的一点本钱,竟也慢慢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只是父亲想通过做生意发财这个心愿,随着他的离去,成了未竟之梦。
  
   四
  
   父亲是个温和的人。很少对我们动怒,偶尔我们顽皮,只是用栗凿子敲一下我们的脑门,以示警告。但有一次我却大大地触怒了他,遭了儿时唯一的一次暴打,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有一年,我的一个姑表弟到我家来做客,不知为了什么事,我们两个斗成了乌眼鸡。互不相让。父亲听说后,扯了一把竹子,朝我走来,我见势不妙,撒腿就跑,这更惹怒了他,他一直追出了两里路远,把我擒获,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拿竹扫子,劈头盖脸朝我拊来,打得鬼哭狼嚎,任谁也拦不住,直到把竹扫子打成四分五裂才罢休。
   事隔多年后,母亲想起我的这顿痛打,在父亲五十岁生日那天,竟然为这件事向姑妈兴师问罪,而我早已好了伤疤忘了疼,大了后与这位老表最谈得来,可谓不打不成交啊。
  
   五
  
   或许遗传了父亲的读书基因,我们兄弟从小读书不要父母操心。我比大哥更加自觉,读小学时,放了学,吃了饭就自己搬一条凳子,到自家的田边去写作业,一边看着田里的稻穗别被人家鸡偷吃。
   我顺利升入高中后,刚开始还能保持在班上的前几十名,但随着数理化难度的加深,成绩开始急剧下滑,放寒假回到家里,父亲照例问我要通知书看,我扭捏了半天,很不心甘情愿的把通知书交给他,通知书上只有几行字,然后是分数,可他老人家拿到这张通知书,翻来覆去看了不知多少遍,然后一直站在微弱的煤油灯旁,默不作声,令人窒息,你受不了这紧张郁闷的气氛,跑到家门外的禾场坪里,过了很久,你进屋看他,发现他还在发呆。这是你记忆中最令他沮丧的一件事。再后来第一次高考,你顺理成章的落榜了,因为可恼的数学。他似乎早就接受了这一现实,让我准备第二年的复读。
   第二年的复读,因为选择了文史科,不要考数学,只要考语文、英语、政治、历史。这都是我的特长,我的成绩突飞猛进,临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荣获班上第一名,如果算上老师给我算错的分数,我比第二名要整整多出二十多分,但我不想把那些分数加上来,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考前的最后一次月假,我回到家里。我并没有喜形于色,更没有透露半点这次考试的情况,在家里好吃好喝之后,照例跟父母辞行,临走时听到了父亲轻描淡写的叮嘱了一句:不要骄傲呀。我整个的愣住了,仔细搜索自己回家的细节,没有什么破绽啊,怎么还是被他识破了呢,只能套用那句老话,知子莫过父。他一定从你的眉间细语中察觉了端倪。
   没过多久,我正在教室发奋苦读时,一位同学说你父亲来了,我赶紧出去迎了他,这是他第一次来学校看我,他给我带来那个年代特有的补脑汁,然后他去了我的班主任老师家里,便匆匆告辞回家。
   再接着,拿着这瓶补脑汁,每天喝一小口,你知道这里有父亲浓浓的爱意,喝了之后果然神清气爽,一直喝到高考前最后一天,然后意气风发走上考场,结果如父亲所愿考上了日思夜想的大学,跳出了农门。
  
   六
  
   父母虽是通过他人作媒走到一起的,但结合以后,相亲相爱,互相关心,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从未红过脸,吵过嘴,母亲的身体不大好,晒不得太阳,外面的农活父亲一个人担待,从无半句怨言。
   但有一天,从不开玩笑的父亲突然开起了母亲的玩笑,这一下后果很严重。
   开什么玩笑呢,母亲想去坐堂屋的一条凳子,父亲趁她不注意,在快要坐上去的一刹那,他抽去母亲屁股下的凳子,结果可想而知,母亲狠狠的摔倒在地,母亲一下气怒攻心,在床上躺了两天两夜,不吃不喝,父亲怎么赔礼道歉,她都不理,父亲没辙了,最后只好求我出面,我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事情的前因后果我都明白,我知道母亲在使小性子,心病还要心来医。我和母亲敞开心扉谈了很久,母亲伤感的说以后靠父亲不住,我连忙说靠他不住不要紧,还有我呢,我保证以后有我吃的,绝不会少你一口。母亲听了我这样的劝慰,倒也舒心了一些。
   父亲离去以后,再回想这件事,真是一语成谶,父亲终究没有与母亲白头偕老,如今已是阴阳两隔。
  
   七
  
   06年,父亲的病突然发作,从发病到离去,仅仅半年时间,真的是病来如山倒。
   其实细究以往,父亲的病其实早有端倪。96年在湘西小城做生意时,他耳朵下突然肿起了一坨,因为捏起来并不疼,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时,大家都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谁也没说去检查一下。
   我后来翻看自己的日记本,98年伯父去世后不久,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不久也因为心力衰竭离开我们。万万没想到这个梦推迟了八年应验了,或许只能以父子连心来解释了。
   父亲的突然发病,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我们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从此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苦难。
   在邵阳卫校做了CT,高度怀疑是肺Ca,我们分析不久前父亲的那场大感冒,几次咯血,进一步验证了他的病。我们决定马上去长沙。托人找了湘雅附二的专家看病,这个专家草草看了一下片子,说没有做穿刺检查,就不能确诊,建议你们确诊之后再做决定。于是我们铩羽而归。在家延宕了两个月,父亲再次吐血,做了穿刺,得到确诊,可为时已晚。事后我一直痛责自己,为什么不及时去确诊,生生耽误了两个月,上天赐给我们最后的机会被我们白白浪费了,这成了我对父亲最遗憾的事。
   9月,我们全家再次到长沙,通过熟人顺利入住湘雅附二,一心准备动手术,还找了一个名教授主刀,教授安排父亲做第二天第八台手术,当我拿到手术通知书时,看到那么多不可预知的后果要我承担时,我一下子也沉入了长考,就像父亲那次面对我的通知书,久久不发一言。联想到这次就医,医院的种种粗疏,比如那个医生,拿了父亲的片子,当着父亲的面脱口就说这是肺Ca三期,我赶紧把父亲拉到一边,不让他继续听下去,此前我们一直瞒着他。还有经过检查,发现父亲心脏也有问题,对手术也不利。再次父亲的头部CT结果尚未出来,综合以上种种,我决定暂时不签字,等进一步的检查结果。到下午六时,脑部CT证实有转移,教授仍然建议动手术,我还是不放心,在此之前,我自己也做过了大量的功课,在网上搜索了该病的主要特征,手术并发症等,考虑父亲的左脚隐隐作痛,走路都有点变形,我怀疑有可能骨转移,所以我主动提出做骨扫描,结果不幸被我猜中,事情到了如此地步,教授不再建议我们动手术,让我们考虑做激光、介质治疗,我却再也不信任他,我为父亲临终前能逃过那不必要的一刀而庆幸。在这里,我要严重怀疑这家全省闻名的医院、名教授的医德,正是你们的粗心大意,你们的颟顸,你们的流水线作业,让多少病人挨了那不必要的一刀,让家属既破财,又伤心,雪上加霜,你们的过度治疗让你们陷入了金钱和名利的深渊,假如我到了那一天,我会坚决的远离你们,我会选择一种有尊严的离去。

共 1038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2007年随着飘然而来的雪,作者的父亲离开了人世,把父亲送上了山。怀念父亲,成了作者的心病。直到今天,作者把对父亲的怀念倾诉在了纸上。父亲曾经有过光辉的历史,当过生产队长,把儿女们都培养成了人,成了他最大的满足。和父亲在一起下棋,是父子俩最惬意的事,父亲担任过队里的计工员、会计,他很满足,承包过大队的茶场和园艺场支撑起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一生很勤劳,做过红薯糖生意,是种辣椒的专家。对孩子们很温和,当作者学业有成时,嘱咐他不要骄傲,和母亲相亲相爱,这么善良的父亲,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被击倒了,06年父亲病了,一家人东奔西走,为父亲看病,辗转多个医院,一次次往来在医院,用最大的爱心,想挽回父亲的生命,父亲也用惊人的意志在和疾病作斗争,在给父亲看病期间,他们遇到过冷漠无情的医生,也遇到过医德高尚的医生,饱尝了医院里的冷暖。家人把一颗爱心给了生命垂危的父亲,满足了父亲最后的心愿,让老人安心地离开了人间。在大雨瓢泼的日子,一家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埋葬了自己的父亲。一个勤劳一生的老人走了,留给儿女的是无限的怀念。儿女们祝您“在那个世界一切安好。”散文感情丰富,深情动人,叙述了对父亲深沉的爱,父亲对儿女们的爱,父亲不平凡的一生经历,让人感动,催人泪下,读之断肠,引起共鸣。荐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73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3-07-29 12:33:00
  父爱如山,感动!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07-29 12:43:10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夏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07-29 12:46:19
  一篇真情涌动的散文,对父亲的大爱,父亲对儿女的爱,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人感动落泪。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07-29 12:47:04
  祝作者创作丰收,佳作不断,创出佳绩!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5 楼        文友:雨春        2013-07-29 13:07:03
  父亲的爱,大概只能够像朱自清一样看背影,伟岸如山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6 楼        文友:星空下的蝶舞        2013-07-29 14:22:32
  感动于作者的真情流露。娓娓道来,细数陈年旧事,仔细的品读,读出了作者的那份不舍与无奈。温暖的文字,欣赏!感动!
7 楼        文友:大地栖居者        2013-07-30 07:29:36
  谢谢各位文友的共鸣,这是一笔酝酿了六年的心债,写完之后,颇有一种,知我罪我,惟在春秋之感。
笔名拜林西甫。
8 楼        文友:雨春        2013-07-30 10:05:31
  恭喜你佳作成精!杨柳因你而更精彩!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